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吕惠卿也知道,牵连的人越多,最后处理起来越麻烦。这可是惹众怒的事情。最近士大夫强烈的反弹就是明证。最怕的是到时候牵连的人多了,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所以,如今的情况下,苏轼交代出更多人,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吕惠卿心里虽然不畅快,但还是抱着随心所欲的状态看了一遍苏轼的证供。

当在名单上看到“韩琦”两个字时。吕惠卿顿时眼前一亮。

苏轼的事情竟然牵扯到了韩琦,当真是太意外了!

吕惠卿瞧了瞧,然后又仔细问了李定和舒亶,得到了许多信息。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上枢密韩太尉书》,韩太尉韩琦也!

苏轼通过制科考试之后,韩琦对其十分欣赏,英宗皇帝曾想重用苏轼,直接提拔修起居注。韩琦劝说道:“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要在朝廷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使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牵累。”

韩琦当时的建议,避免了苏轼一步登天,为人所诟病。对其逐步发展大有好处。以至于苏轼本人都感慨道:“韩公可以说是爱护人以德。”为此还曾写诗给韩琦,对其有恭维赞誉,将之与古代伊尹、周公登名臣相提并论。

嘿嘿,虽然只是一般的恭维颂扬之语,但落在御史手中,就有了特别意义了。可以用一首诗牵连进来司马光,为什么不能牵连韩琦呢?

如果他也卷入此事,少不得要受到处罚,以官家多疑的性格,还不知道会怎么看待他。心中本来的疑惑会越发浓重,那么韩琦还能当上这个宰相吗?

反正消息尚未公布,换人也不足为奇,同时也可以撇清自己的嫌疑,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吕惠卿而言,这是最后一个反击,阻止韩琦当宰相的机会,岂能错过?打定了主意,吕惠卿决定立即付诸实施,故而也不曾在意名单上余下的名字。更不曾注意到,这些人与勋贵之家,六部九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苏轼的案子在持续发酵,士大夫阶层的反映越来越强烈。

很多人知道,苏轼案件背后是官家和秦王的博弈。可是他们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被打破,无疑会使非常严重的后果。

以后谁还敢仗义执言?谁还敢说真话?稍有不慎,就会被政敌抓到把柄,然后随意的陷害,身败名裂是轻的,最惨的是家破人亡。

大宋的文人是有风骨的,他们讲求圣贤之学,讲求仗义执言。他们鄙视,更不能容忍文字狱。

不得不说,吕惠卿选择了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方式,将秦王赵昭陷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境地。目的达到了,却也自找了许多麻烦,触碰到大宋士大夫的底线,这是他不曾预料到的。也有可能,一个小人很难理解君子坦荡荡的心态。

继续宰相兼河北路宣抚使吴充之后,又有重量级人物出面了,太皇太后曹氏公开道:“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苏轼可是仁宗皇帝公开赞扬过的人,并且认定有宰相之才,这样的人会愚弄朝廷,藐视君王?潜台词是在问,究竟是仁宗皇帝的眼光出问题了,还是御史台冤枉好人了?

仁宗皇帝与太皇太后的贵重身份,使得这句话特别有分量。一时间,御史台压力巨大。有压力不奇怪,这次的事情太重要,所以吕惠卿愿意顶住压力,甚至愿意一条道走到黑。

对太皇太后的质问,他们的回答是,错在苏轼。是苏轼罔顾了仁宗皇帝的信任与期许,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犯下过错。

官家赵顼自然是不置可否,曹氏无论说什么,哪怕再有公信力,他都不会采纳。除了因为曹太后是苏轼的粉丝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她一定会偏袒帮助赵昭的。

赵顼很清楚,这位太皇太后已经不是那个疼惜自己的皇祖母。如今她心里怕是只有她那个“儿子”,想着帮着儿子整死自己这个孙子。

赵顼对曹氏多有怨言,他说的话能听吗?是以会很多事情都是的装作没听见,随口应付着,然后将下面的事情全都交给御史台来做。有人扮黑脸,那自己就要当回白脸,做一个公正的白脸。

太皇太后曹氏所言可以暂时忽略,但是另外一个人却无法忽视。王诜乃是此案中的重要人物,与苏轼过从甚密,而且还偷偷给苏轼报讯,这样的人就是典型,必须要从重处置。

可王诜还有另外一层身份,蜀国长公主赵宝安的驸马!

虽然夫妻两人的关系并不好,王诜故意冷待公主,甚至眠花卧柳,蓄养别宅妇。赵宝安知道个七七八八,曾经也哭过闹过,各种方法用尽之后,王诜对她的态度开始逐渐好转。

有希望就好!赵宝安坚信自己温情脉脉,温柔体贴,终有一天会彻底感化驸马的。堂堂太后嫡出的长公主,能够委屈到了这个地步,也当真不容易,足可见赵宝安对王诜的感情是何其深厚。

如今驸马却牵连进了苏轼的案件中,赵宝安自然知道皇兄的目的,也知道其重视程度。对付秦王,她没有异议,但不能牵连到自己的夫君。

可眼下御史台的做法咄咄逼人,根本不在乎王诜驸马的身份,甚至还登门传唤。赵宝安在想,若非自己以长公主的身份拦住他们,丈夫会不会抓去乌台。

她相信,皇兄一定是知道如此境况,却不加以阻拦。难道他这般不在乎自己这个亲妹妹?为了他所谓的大事,甚至连妹夫,亲妹妹的幸福都要牺牲吗?以前总有人说皇兄凉薄,她并未觉得,而今却是深切感受到了。

赵宝安本来想要自己去求皇兄赵顼的,却又害怕自己人微言轻,思来想去,还是去求母后高滔滔出面。皇帝可以不在乎兄妹之情,那母子之情呢?为人子者最基本的孝道呢?

瞧见女儿到来,高滔滔自然之道她的来意,说道:“你放心,驸马的事情为娘会想办法周全的。只是有一点,你且告诫他,以后再莫要和乱七八糟的人搀和在一起。”

“是!”有母亲的承诺,赵宝安放心多了。

女儿是安心了,可高滔滔却越发的不安了。乌台诗案牵连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尤其是接到消息,韩琦竟然也被牵连其中,高滔滔再也坐不住了!

第六六四章攻子之心

垂拱殿,赵顼正在看御史中丞李定送来的奏疏。

这是关于苏轼一案的进展情况报告,苏轼承认讽刺变法,但不承认藐视朝廷,这个结果不是很理想。

面对群臣强大的反弹,赵顼更希望能够证据确凿。然后再将赵昭牵连进来,以温和的手段这个威胁解决。他从未想过,是否会逼的赵昭狗急跳墙,脑海中的构思暂时处于一种理想状态。

不过赵昭没有牵连进来,倒是有不少的大臣躺着也中枪。赵顼看到李定的奏疏,惊讶不已,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与苏轼一案有关系?

本来他也不太愿意相信,可李定在后面都有备注。某人与苏轼什么关系,某年某月某日有什么样的来往。至于来源,有的是御史台的调查结果,有的是苏轼的主动交代。

粗略下来竟然有六七十人之多,很多人都是当朝大臣,或者家世显赫之人。

赵顼震惊不已,这些人都和苏轼一样,有心偏向秦王吗?一瞬间,疑心浮上心头。

可片刻之后冷静下来,又觉得不会如此,可是……赵顼看着名单有心发憷,疑心只要种下去,就会不断疯长。

以后还怎么重用这些人?还能相信他们吗?赵顼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最近这两年,他已经被折磨的有些神经质,敏感异常。

司马光、王诜,这些人全都在名单上,赵顼随后又发现了韩琦的名字。

难不成韩琦也有问题?

这可是母亲竭力推荐的人物,是要为宰相,委以重任的。韩琦要是与苏轼,继而与秦王又不清不楚的关系,那……

虽说韩俊之死与赵昭有关,但何尝与自己没有关系?韩琦到底恨谁更多,真不好说。更何况,毕竟只是侄子。并非儿子,彼此之间是否当真存在不共戴天之仇,这些都是未知数。

韩琦还敢放心用吗?

还有,当务之急是苏轼怎么处置?

如今是杀不得,放不得,很棘手的问题!

吕惠卿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没考虑过些许后果。以及相应的对策吗?赵顼最初的欣喜已经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厌烦,是怨怼!

百官的反映实在太大了,这件事搞到最后肯定是恭请圣裁。

怎么裁决?

王圭拿着苏轼的一句诗“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言辞凿凿道:“龙乃飞天神物。焉有在地下的道理?这可是诅咒官家啊,苏轼有不臣之心,当严惩!”

诅咒君王是要灭九族的,王圭是分明要置苏轼于死地。从熙河路回来述职的章惇心中大为鄙夷,都是蜀中人,竟然背后对同乡下如此狠手,简直是……

苏轼与他乃是同年好友。此番又在西北同行共事许久,焉有坐视不理的道理?章惇道:“陛下,龙并非只有天上有,也并非专指君王。诸葛孔明就号称卧龙,汉末颍川荀氏号称有八龙……苏轼这句诗只是咏叹桧树而已,请陛下明鉴!”

章惇说了句公道话,也有为官家解围的意思,如此下去。情况会越来越糟糕,很难收场。

可敏感的赵顼顿时生出疑惑,章惇竟一开口就为苏轼说情。他刚从西北回来,让他去打探消息,想办法培植实力,结果几乎是一无所获。无能也就罢了,怕的就是他被秦王策反了。听说他在西北时。是由苏轼亲自陪同安抚羌人的,他们之间会不会……

赵顼快被逼疯了,神经质到了一定程度,看谁都像是有问题。满朝大臣。还有可用之人吗?

挥一挥手,王圭和章惇识趣地离开了,赵顼拿着手中的一份名单,彻底无语了。

“难道官家想要全部都治罪吗?”许久,皇太后高滔滔的声音打破了垂拱殿里的死寂。

“娘娘……”

“收手吧,适可而止就是了!”

赵顼疑惑道:“难道就这么算了嘛?兴师动众将苏轼抓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若是轻易罢手,大臣们会怎么看?”

“此刻收手,大臣们只会额手称庆,称赞官家圣明仁德!”

“是吗?”

“难道不是吗?”高滔滔反问道:“如果继续下去,满朝文武都会被牵连进来?到时候怎么收场?是全都问罪,还是法不责众,不了了之。”

“这……”

“趁现在,情况尚未一发不可收拾,赶紧控制,不至于成为一场闹剧!”高滔滔到:“只追究重点的几个人就是了,酌情问罪。”

“可长安那边……”此刻久拖不行,快速解决也不好,赵顼就是想等赵昭出招,然后寻机会对付。

高滔滔冷冷道:“长安那边?把苏轼扔到汴京就是他的招数。来的时候我已经听说了,他公开说明,如果苏轼真的获罪,必须严惩不贷,但凡有关联之人,也要问罪,你可看到他的狠辣了?”

“听闻苏轼供认了一些人……”

“有韩琦对吗?”

“是!”

“不管苏轼供出什么人,难道都要治罪吗?”高滔滔又一句反问让赵顼不知该如何回答。

高滔滔续道:“倘若苏轼胡乱攀咬其他人呢?到时候长安牺牲的不过是一个苏轼,你要失去多少?难不成把汴京的高官全都杀光吗?

王诜好歹是你的妹夫,司马光是三朝老臣,韩琦更是可堪大用,这些人岂会轻易变节?因为一首诗就问罪他们,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这么说,他是故意……”

高滔滔道:“没错,他是故意把苏轼扔给你,借你的手杀人,并挑起文官士大夫的不满,制造混乱,好浑水摸鱼!”

“如果是这样……”赵顼喃喃自语,只觉得胸口异常发闷,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高滔滔并未注意到儿子的异样,续道:“吕惠卿、李定那些人办小事可以,但大事,他们鼠目寸光,关注的只是蝇头小利,手段卑劣,迟早会误大事的。经此一事,想必你也看明白了,谁才是可用的人才,谁才能力挽狂澜。”

赵顼静静地听着,到后来两只手紧紧地抓住了御座边沿,一张脸涨红了。

高滔滔未听到长子应声,回头一看,不由吓了一跳,急忙问道:“仲针,你怎么了?”

赵顼没有开口,而是狂喷一口鲜血作为回答,随即从御座上跌落下去,不省人事!

“仲针!”高滔滔惊呼一声,高喊道:“快传太医!”

一旁侍候的小海领命,立即冲了出去……

第六六五章王妃妙手可堪用?

赵顼已经昏迷三天了,整个皇宫一片愁云惨淡!

皇太后高滔滔亲自坐镇垂拱殿,向皇后亲自服侍赵顼,太医们跪在一边,唯唯诺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