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乙辛将目光对准了南方,如果能快些,兴许这就是个绝地反击的好机会。

当务之急是经过饶州,渡过潢水!

虽说是夏季,正好是多雨的季节,但潢水的水位却不高。经过斥候探查之后,迅速确定了渡河的位置,能趟水过河,这无疑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站在岸边,眼看着大军不断渡河,耶律乙辛凝重的神色稍稍放松一些。哪怕如今被扣上了谋反乱党的身份也不怕,这么多年在辽国权倾朝野,没有一点根基怎么能行呢?如今正是用上的好时候。

过了潢水,大有希望!

眼看着天空逐渐阴沉,很可能会有阴雨到来,耶律乙辛只得不断催促士兵尽快过河。若是下起雨来,行程必定会受到影响。现在可是拼命的时候。哪里能延迟片刻?

于是乎,整个潢水河道里全都是耶律乙辛的麾下的士兵。

就在前行士兵渡河上岸,大部分士兵还在河水中时,巨大的轰鸣声传来。

耶律乙辛顿时大惊,哪里来的声音,是骑兵追来了吗?不会有这么快的。耶律浚从辽阳回到上京,再掉头南下。需要的时间会很长。

可是轰鸣声却越来越大,突然有眼尖的士兵看到,上游的河湾处,一道汹涌的白浪快速而来。

浪头很高,速度很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人胆颤心惊。巨浪落在士兵眼睛里。唯有惊恐,惊恐到了极点!

耶律乙辛就站在河岸上,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巨浪过去,渡河的士兵在河水中不断挣扎,最终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

潢水突然暴涨,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也吞噬了耶律乙辛的奢望。

他嘴巴大大地长着。依旧有些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甚至连是怎么一回事都没有搞清楚。愕然之后,回过神来,无尽的惊恐涌上心头。

有人在潢水上游拦河蓄水,就是要等自己半渡之时,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伏击。

那么伏击者是谁呢?

很快,答案出现了!

大地再次传来隆隆的响声,耶律乙辛确定。这一次是马蹄,而并非河水。

当皮室军拱卫着耶律浚出现,将他们余下的两三万人逼到了潢水边时,耶律乙辛突然想笑,却怎么笑不出来。

耶律浚竟然来了,岂非又被算计了?

……

耶律乙辛见上京城待不下去了,只能带着数万大军离开。如果是纯粹的游荡。没有一个合适的目的地,那就和草原上的流寇没有区别了。

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存在数万人规模的流寇,看不到前途。还有谁愿意继续跟着他们呢?到时候必然军心涣散,叛军士兵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的。一旦分崩离析,那可就真的完了。身家性命不保,也会失去最后一搏的机会。

耶律乙辛这种人,骨子里就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绝,当然了,代价可能是赔上全部。他是个不愿意轻易服输的人,他决定尝试一下,最后一搏。

如果想要和耶律洪基父子一较高下,哪怕只是对峙,光凭借手中这点兵力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加强实力就显得越发越重了。

可哪里还有兵力?足以和耶律浚抗衡,可以让他翻本的兵力呢?

答案正是——辽国南京幽州城!

幽州驻扎着辽国另外一支的精锐,宋朝河北路大军防御他们,辽国同样也要防备着宋人。尤其是宋朝那边不断叫嚣收回燕云十六州,对辽国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最南边,也是原本汉化程度最高的,这里的农业和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在辽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经济方面的意义,早已超过上京,不容有失。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在幽州屯重兵,保护南京,保护商业中心。同时也是防备宋朝,对宋朝施加压力,兵力不在少数。

如果能将幽州的兵马控制,那么实力上必然会有大大增加,凭借着燕山的险要,或许可以站稳脚跟,卷土重来。这是唯一可以与耶律浚父子周旋,一较高下的机会,耶律乙辛的真实目的在这里。

所以才要日夜狂奔,尽快南下,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追兵。昔年他在幽州驻守过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些将领是他任命的,还有许多人和他多少有关联,也算有盘根错节的根基。这个时候逃到幽州,完全有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机会。

这就是他为何着急抢渡潢水的缘故,生死就在此一线之间。

问题是,他自己能想到,太子耶律浚也能想到。

接到耶律乙辛叛乱的消息,耶律浚本来大为着急,是打算自己快速率领大军赶回去上京的。可是动身之后他又改主意了,与女真人的作战中,他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考虑问题更为全面。

出了这样的事情,耶律乙辛岂能坐以待毙?必然会是由反弹,拼死一搏。

而这一搏的资本只有幽州和西北有,河套的天德军实力也不弱,可是距离遥远,赶过去根本来不及。

最有可能的无疑是幽州,完全可以与上京分庭抗礼!

耶律浚怎么会容忍这样的局面出现?故而在第一时间派遣心腹将领回去稳定上京。然后亲自率领一部分兵马赶来了南下了必经之地饶州。耶律乙辛这样的小人,必须一击必中,彻底绞杀,否则后患无穷。

于是乎,一个大坑在潢水中挖好。耶律乙辛一时大意,根本未曾察觉,然后奋不顾身地跳下去。

于是乎,等待他的只能是——穷途末路!

第六九三章原来是他!

耶律乙辛终于明白,自己不仅疯狂,还有些狂妄。

原来一直低估了太子耶律浚,没想到亲自教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竟然将自己算计的妥妥的,现在想想,他与萧观音母子俩早就预谋,等着自己现原形,跳进人家挖好的坑里。

可惜啊,自己轻率的上当了,这该怎么说呢?

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是自作聪明。用赵昭的话说,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耶律乙辛明白过来了,可惜为时已晚!

耶律浚恨透了他,想起生死未卜的父皇,简直想要将他碎尸万段。

征东大军立即出动,向叛军发动了最后的进攻,潢水岸边狭窄的堤岸上,瞬间鲜血横流,满地残肢断臂血迹流入潢水,浪花泛起红色,很快就被洪流冲散!

耶律乙辛的叛军根本不是对手,完全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很快就全军覆没,有的士兵惊恐之下,跳入了滔滔潢水之中,能否活命只有天知道了。

很快,河边就没有站着的人了。眼看着亲兵一个个到底,耶律乙辛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转身朝潢水而去,他也要投河。

倒不是为了谋取一线生机,而是不想在临死时遭受屈辱,干干净净地走。可惜耶律浚没有给他找个机会,一位皮室军的神箭手拉动弓弦,羽箭穿过了耶律乙辛的大腿,将其击倒在离河水不过一丈远的地方。

耶律乙辛是叛军头领,若是不能将他当场射杀,结果会很糟糕,哪怕他投河之后也是九死一生。可就是一线生机,就有可能后患无穷。耶律浚可不想,将来有人冒充耶律乙辛的名头再兴风作浪。

唯有将耶律乙辛当众斩杀,或者是带回他的人头。才能真正的一劳永逸。同时也能够震慑某些不安分的契丹贵族和宵小之辈,不过二十年时间,三次内乱,辽国经不起再一次折腾了。

“难道你非得这般羞辱我吗?”投河不成的耶律乙辛有些后悔,早知道还不如横剑自刎,那样顶多是尸体受辱而已,总好过如今这般。

耶律浚冷冷一笑:“我为刀俎你为鱼肉。怎么处置,我说了算!不要对我说士可杀不可辱的话,那是南朝人的借口,再者,你也够不上士的称呼。”

“你……”耶律乙辛有些愤恨。

“我怎么了?”耶律浚冷冷道:“若今日落败的是我,你会怎么处置我?你动了不臣之心。构陷母后之时就该想到会有今日的下场。”

“好你个耶律浚!”

“怎么?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耶律浚冷冷道:“留下一颗完好无损的人头即可,其他的,你们看着办!”

耶律浚吩咐一声之后就走了,留下了一脸惊恐与恨意的耶律乙辛。

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到底经历了什么,外人无从得知,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后世修《辽史?佞臣传》时,也只能是语焉不详。一句“斩乙辛于潢水”草草带过。

不过等耶律乙辛的人头送回上京时,从他脸上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几分端倪,可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痛折磨。

辽国“咸雍之乱”前后持续了不过一个月时间,以耶律乙辛授首而告终,但凡是参与叛乱的人,全都被灭族,连同襁褓中幼儿都不曾放过。

太子耶律浚的快速反应,震慑了宵小之辈。那些与耶律乙辛有关联。蠢蠢欲动或者是处于观望状态的人顿时安定了,急忙向耶律浚表忠心,并且尽力摆脱与耶律乙辛的关联,唯恐被清洗。

耶律浚暂时也顾不上这些事情,此刻他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忙活。

耶律洪基死了,在耶律浚赶回来之前重伤不治而亡!萧太后在叛乱中急忙逃走,本就患病的她被折磨一折腾也更加病重。得知儿子病故之后,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随即也撒手人寰,追随儿子而去。

辽国太后与皇帝在一日之间相继驾崩。可谓莫大的悲哀!

皇后萧观音强忍泪水坚持着,一直秘不发丧,直到太子耶律浚成功灭掉耶律乙辛,回到上京时才对外公布。

消息一出,辽国山河同悲,陷入了哀伤与震动之中。

皇帝死了,在封建时代,对国家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非正常死亡,恰逢发生叛乱,其影响就更大,也更为恶劣。

好在皇太子耶律浚表现极为出色,深得契丹贵族与臣民的支持,先有平定女真的功劳,如今又亲自出马剿灭了耶律乙辛的叛乱,威望很高。

正是因此,辽国也没有出现更大规模动荡,回到上京之后,耶律浚在灵前即位,成为辽国皇帝。

耶律浚追谥祖母萧太后为“仁懿皇后”,随兴宗葬于庆陵墓。耶律洪基被追谥为“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葬庆陵。之后尊母亲萧观音为太后,正式执掌辽国。

待一切安定下来时,已经是六月。正好是宋朝皇帝赵顼与秦王赵昭矛盾激化,公开内斗的时间。

按理说这个时候,宋朝两虎相争,起兵南下是个绝好的时机,耶律浚本身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惜很遗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辽国也发生了叛乱,本身动荡不安,哪里还能分兵对外?

耶律浚也大为遗憾,耶律乙辛虽然已经被杀,叛乱是平定了。但是其余孽尚未完全清除,尚且有暗流涌动,辽国刚刚经历了皇位更迭的,他刚刚登基,皇位尚且不够稳固。如此紧要关头,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镇上京,稳定局势,彻底掌控辽国,打造一个牢固的根基。

征宋的计划只能暂且搁置,一个绝好的机会只能这样错过。不过耶律浚安慰自己,也许宋朝的内乱很持续很久,赵顼与赵昭叔侄两大打出手,也许会伤及宋朝的根基,让宋朝元气大伤。

也许用不了多久,宋朝就会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实力大不如前。不过一两年时,自己就可以彻底掌控辽国,那时候的宋朝实力大不如前,还能是辽国的对手吗?耶律浚隐隐希望赵昭能够最终获胜,坐上宋朝皇位,然后就可以与她来一场真正的对决了。

关于这一场宋朝皇室的内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时,一些事情也引起也耶律浚好奇,比如妹妹耶律特里是如何发现耶律乙辛奸计的?

《十香词》的事情,母亲险些就上当了,妹妹却能够及时发现,仿佛未卜先知一样,还能想到拉上祖母,反过来设计耶律乙辛,并且提醒自己小心。

很难想象,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能有这样的心机和谋略。耶律浚原想着是妹妹成长起来,能耐不俗,自己不曾察觉?之前忙着处理叛乱和父亲丧礼的事情,他也顾不得许多,没有仔细推敲。

而今空闲下来,越想越觉得此时不对,也许妹妹身上还有什么秘密。

于是乎,耶律浚就追问妹妹,耶律特里最开始还有所隐瞒,后来透露是有人提醒过她。是某日她外出游玩,在一处汉人开设的酒楼拿到了一封书信,提及小心耶律乙辛,千万阻止其母萧观音抄录任何诗文,提及有人要对他们一家不利。

对于这个神奇的提示,耶律浚大为惊诧,是什么人这样未卜先知?耶律浚对这个救了一家子性命的提示越发感兴趣了,为什么恰好送到了妹妹手中呢?这封书信来的很是蹊跷。

“那家酒楼在哪里?有什么特别吗?”

在耶律浚的追问下,耶律特里才小声道:“是汉人开的,那里时常有人谈到宋朝局势,有人常常提到……他的事情,所以我经常去。”

他自然指的是宋朝秦王赵昭,耶律浚对于小妹的执着无可奈何。转念一想却发现了有些不对,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