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看的分明,他心中也生出许多疑惑了,官家和辽国萧太后之间不会有什么关系吧?当初官家动用许多潜伏在辽国的探子,费尽周折做了一件事。当时他不明白是为什么,但从后来的结果上似乎是为了辽国皇后萧观音。

官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萧观音值得他这样冒险吗?当时辽国发生内乱,对大宋而言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无论是何种结果,都不算太坏,可官家为什么还是要执着地参与呢?

如果没有政治和军事目的。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可能,官家是为了某个人,想必正是萧观音。

官家的前些年的轨迹中,曾经与萧观音有过交集,难不成他们之间……当年在绥州见识过官家和梁太后的事迹后,李承已经见怪不怪了。要是官家和萧太后之间真的有点什么……

乖乖!李承心中暗笑,官家还真是厉害啊!

不对,如果是这样,耶律浚突然和母亲失和,突然间大举进攻宋朝,这其中和官家会不会有关联呢?

李承轻声道:“还有就是耶律浚曾经多次在将领和士兵面前提到官家你。他说要……”

话到此处,李承明显有些吞吞吐吐的,欲言又止。

赵昭笑了笑,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摆手道:“但说无妨!”

“他说……他说一定要生擒官家,要将……要将官家踩在脚下,让……让您跪地……求饶!”秦王如今已经君临天下。当着他的面说这些话,哪怕是最亲近的李承也有些不好说出口,吞吞吐吐了半天。

“哼哼!”赵昭冷笑一声,一瞬间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事情。如果是这样,很多事情就可以说通了。

萧观音,问题出在她身上,却是由自己引起的。当年若不是自己稀里糊涂,前段时间若非自己一心想救她性命,以至于暴露了蛛丝马迹……

耶律浚肯定是知道了什么。他突然冲动起兵的原因也清楚了。

赵昭有些哭笑不得,如果要认真追究的话,今日这样的局面,实际上是自己的风流债引起的。

作为一个男人,赵昭颇为无奈。作为一个皇帝。他有些自责。但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

宋辽之间必有一战,这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耶律浚是有野心的,对中原之地垂涎三尺,而自己也志在收复燕云。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结果只能是战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决以胜负。

现在因为萧观音,这场战事提前了。原来赵昭觉得,提前开战多少多有不利,但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正好通过此战统和大宋的军队,京营在交趾作战不久,西军也在西北磨砺了数年,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趁着现在勇气和士气都在的时候直接开战,效果或许会更好。

恰好辽国也刚刚经历了女真之乱,和耶律乙辛之乱,内部并不稳定,实力也受到了损失。实际上宋辽两国现在都并非全盛状态,情况相似,实力基本对等,还是没什么差别。

早些结束了战争,好进入战后恢复和发展阶段,节省几年的时间也是有好处的。至于此战的胜算,得知这一的来龙去脉之后,赵昭反而更有信心了。

因为耶律浚的处境不如自己,他的心态也更在糟糕。至少大宋现在是铁板一块,对自己绝对忠诚和支持,但是耶律浚后面却有不少的契丹贵族扯后腿!

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急功近利,被仇恨和愤怒蒙蔽了双眼……

一想到这个,赵昭心里便浮现出一个念头,一个针对耶律浚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了!

耶律浚在瓦桥关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怎么着要得礼尚往来,有所表示才对!

第七零八章心结难解

世间有很多巧合,赵昭和明英宗朱祁镇恰好用了同样的年号,都为正统。恰好两人都御驾亲征,敌人也都是北方草原上的强国。如果恰好有第三个巧合,也上演一幕土木堡,会不会称之为“正统”魔咒呢?

赵昭不容许土木堡之变的结果出现在大宋,但是过程,却也未必不可以!

宋辽两国的战事还在胶着之中,瓦桥关失陷,宋军边防线出现疏漏,以至于给了契丹军可趁之机,莫州和瀛州相继出现危机,就连附近的镇州也遭受到了威胁。

耶律浚很得意,在赵昭刚到前线之时,给了他这样沉重的打击,也不知道他现在会是怎样的心情。

与此同时也极好地振奋了辽军的士气,虽然反对开战的人还是很多,但情况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

一击之后,耶律浚还想继续有所突破,但是很可惜。宋军的抵抗非常的顽强,想要再有所收获已经不容易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消息称,宋朝皇帝赵昭已经到了清州,御驾亲征,亲自督战。这种情况下,宋军若是不拼死力战,阻挡契丹大军,那么宋朝也就真的该亡国了。

耶律浚并不着急,反正已经抢占先机,至少现在是契丹大军进入了宋朝国境内。并非宋军进入辽国,想要收复燕云,做梦!

在前线无法继续取得突破之后,耶律浚便下令让大军驻守瓦桥关,这个前线的突破口一定要保持。

听说赵昭已经到了清州,耶律浚心中冷笑,不是说御驾亲征吗?怎么不敢到雄州来呢?我可等着与你一决高下呢?

趁着这个空档,契丹大军可以暂时休整。耶律浚也想要暂时休息片刻。

可惜他没有这个时间,辽国长公主耶律特里亲自追到了前线。

“皇兄!”

看到妹妹,耶律浚眉头一皱道:“特里,女孩子跑到前先来做什么?这里不是你待得地方,快回去。即便不想回上京。也给我待到南京去。”

耶律特里不悦道:“哼哼,这么着急赶我走做什么?你前脚刚走,我后脚到的南京,好不容易追上来,又让我走?”

“特里,这是前线。战事胶着,朕心里满是军国大事,没时间照顾你,不要任性好吗?”对于妹妹,耶律浚还是颇为心疼的。

“皇兄你不是在南京督战吗?好好的怎么来了易州?”耶律特里并不回答,转而从其他地方提问。

“战事需要。说了你也不会懂得,莫要管这些!”

耶律特里嘟着小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静静地盯着耶律浚,轻声道:“是因为他吗?”

“没错!”耶律浚渐渐开始有些不赖烦,说道:“既然是御驾亲征,那就来前线真刀真枪地对决。”

“一定要这样吗?一定要打仗吗?”耶律特里的眼神之执着,她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而今她已经长大了。越发的明白事理,尤其是经历了“咸雍之乱”后,她也越发的成熟。与赵昭之间的可能已经越来越小了,如果这场战场继续下去,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也会烟消云散。所以她不希望如此,心中期盼着能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定!”耶律浚本来回答的很平静,可是在一瞬间,音调陡然间提高,冷冷道:“特里,不要做梦了。他一心想要燕云十六州,宋辽之间必有战事,你哥我与他也必然是不死不休。你和他之间不可能再有什么瓜葛。

到了今天,你必须在他和朕之间做出选择。是做一弃家叛国的罪人,还是继续做大辽尊贵的公主。你自己选!”

“我谁也不选!”耶律特里几乎当场落泪,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这本身就是莫大的矛盾,几乎没有走到一起的可能,唯一可能促成此事的只有哥哥。但他不同意,那么这件事永远不会再有结果。无论如何任性,她终究是辽国公主,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

从上京千里迢迢而来,最后的努力也算是尽心了,此刻也该彻底的死心了,很痛很痛。

耶律特里忍住泪水,低声道:“好了,此事不必再提。但是……皇兄你能告诉我,你和母后之间发生了什么?那和那样对待母后?这是为人子该有的行为吗?”

听到妹妹提到母亲萧观音,提到那件事,耶律浚顿时有些不淡定了。但是当着妹妹的面,他不想多说什么,更不想漏出什么马脚,结果对妹妹而言有些太过残忍了。

“没什么?只是一些分歧而已,等战事结束之后,朕会向母后致歉的!”耶律浚努力地克制情绪,平静回答。

“果真如此吗?无论我如何询问,母后总是闭口不言,事情要真像是皇兄说的这么轻描淡写,至于到这个地步吗?”耶律特里不死心,在她看来,情况比这要严重的多。她没有注意到兄长的情绪变化,坚持点燃了某人心中的“火药桶”。

“好了,特里,回上京去,立即回去!”耶律浚的语气还算平静,但是额上的青筋已经暴起,拳头紧紧握着,血管清晰可见。如果掀开他的衣服,还能看到的汗水正不断涌出毛孔。

很显然,他现在处于盛怒之下!

耶律特里有些惊诧地看着兄长,这样的表情,这样的反应,绝对是出了大事。可是她已经不敢再问,兄长的样子实在太可怕!

回上京!

耶律特里瞬间做出了这决定,在兄长这里不可能得到答案了,或许母后那里会有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她觉得母后的处境实在不宜孤单一人,耶律特里甚至担心起母后的安全。

耶律特里再未多一句话,甚至连告别都省略了,转身出门骑上快马,踏上归途,心情和来的时候一样迫切。

许久,耶律浚也逐渐冷静下来,但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那件事已经成为他难以解开的心结,一个几乎让他发狂的心结。他知道这样不好,却无论如何都难以控制。

也许只有等亲自干掉赵昭,心里才会顺畅,才能放下心结,重新面对母亲。

可是想要干掉他却不容易,瓦桥关的战事暂时没有紧张。但是宋军已经开始发起反击,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啊!

耶律浚的情绪也越发的开始焦躁!

第七零九章清州空虚

宋军的反击很直接,除了东线对边界线上的契丹大军发起进攻之后,在西边的河套地区也爆发了战事。

别忘了,西北之地可是宋帝赵昭的龙兴之处,那里有他最为牢固的根基,也有最勇猛善战的西军将士。

折克行率领府州主力,越过黄河,直接进攻辽国河套天德军。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是宋、辽和西夏三国之间的交锋,现在则只有宋辽两国的比拼。

一旦天德军顶不住,辽国西部的门户等若就此洞开,何其危险不言而喻。

这就是耶律浚的短板之处,辽国经历了女真之乱和耶律乙辛叛乱之后,兵力主要集中在东线和中部。西线相对空虚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结果给了宋人可趁之机。

千里驰援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寄希望天德军能够顶住宋军的进攻,然后在东线寻求突破。毕竟宋朝的都城汴京就在正面方向,东边的整个河北路更是宋朝至关重要的区域。

有得必有失,耶律浚倒也想得明白。

不过宋军也在东线发动反击,进攻了辽国控制下边界隘口,以及易州和涿州等地。

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前,首先要收复这两个地方。其实大宋开国初年,这些地方应该还是在宋军手中掌握着,但是辽圣宗与承天太后与宋真宗在澶州城下一站后,签订了澶渊之盟,边界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平白无故地又丢掉一些故土,由于宋朝防御辽国铁骑的塘泊主要集中稍微往南的区域内。所以过去的很多年,一直没想着要收复这两座城池。

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这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耻辱,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涿州人。

但是而今,涿州却在辽国的控制之下。试想一下,大宋皇帝出生祖地被在敌国,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此事若是不解决。以后介绍起大宋皇帝,籍贯却在辽国,绝对无比尴尬。

持续多年的耻辱,赵昭不能忍受,调动大军猛攻,想要撕开契丹大军的防线。

不过奇怪的是。瓦桥关这里竟然一直没有动作,并未见到宋军的反击。

耶律浚不禁在想,赵昭到底用的是什么战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还是围魏救赵?

不过不管任何招数,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战事陷入了胶着,宋军的这边因为投入了种师道、郭逵等几位名将,一时间士气大振,稍微占上风。

宋辽本就是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拉锯战是很正常的,想要彻底分出个胜负,绝非容易事。

不过。一旦陷入持久的拉锯战,优势可能会偏向宋朝一方。庞大的国力绝对保障了后勤支持,战争到了一定的程度拼的就是国力。

而且宋朝在战争中较多是处在守势,能够更好地应付危局,能够更加隐忍。而契丹士兵擅长骑马作战,勇武却也冲动,这等情况下就容易忙中出乱。

赵昭等待着这样的结果,耶律浚却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尤其是被耶律特里刺激之后,耶律浚就越发的着急。心中又涌起了对赵昭强烈的恨意,想要尽快将其处置。以泄心头之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