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样的宋军士兵很多,清州城头,没有一点损伤的士兵几乎找不到。今日的死亡直接超过了两千人,两天时间几乎接近一半的兵力折损,战斗何其惨烈。

真正让人揪心的是明天,虽然契丹人的伤亡也不小,但是人家人数多,可以撑下去。但宋军就不同了,少了几乎一半的兵力,再想要严密守卫整座城池,可就难了。今天没有攻破,明日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契丹人一定会玩命的。

好在他们还有最后的预备队,赵昭特意留下了一千大宋刀锋没有投入战斗,如今作为生力军参与其中,多少可以缓解兵力不足的燃眉之急。

清州城里,所有的宋朝人都团结到了一起,准备和契丹人血战到底。

当第三天的朝阳升起时,潮水般的契丹人再次猛攻而来。赵昭站在城头,看着来势汹汹的辽国士兵,不由冷冷一笑。刚有一个辽国士兵爬上城头,赵昭上去就是一刀。

时候差不多了,今天就是决以胜负的时候了。耶律浚,别着急,我这也有份大礼,已经为你准备多时了!

第七一三章烟火灿烂

三天时间,对莫州的何明祥也是莫大的煎熬和考验。

发现辽国骑兵向清州而去之后,他就大为着急,但是他手下的兵力并不多,分兵救援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情况已经很糟糕,更不敢让莫州的防御出现什么问题,于是乎他第一时间将消息向外传递,禀报给领兵的几位大将军,同时也联络附近州县的将领。

如果几位联合起来,兵力上多少也算有些优势,可惜天不凑巧,当日下午竟然又有一支契丹大军南下,兵力差不多有十万人。(实际没有,七八万)

契丹人竟然派遣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南下,难道他们势在必得清州?一想到官家所在,何明祥除了惊恐还是惊恐。

如果是这样,即便是集合附近几个州县所有的兵力,来根本阻挡不住契丹铁骑的步伐。

对于他而言,救援清州已经没有意义,守住莫州,拖延契丹人前进的步伐,便是最大的成功了。

率领这支大军的辽国将领是耶律杰,一名契丹皇族偏远宗室,颇有军事才能。咸雍之乱后,耶律浚重点的提拔栽培的新人。

虽然前几天在宋军手中已经吃过一个败仗,但这并不影响耶律浚对他的信任,统领辽国后续大队人马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

耶律浚最大的职责其实是保证后路畅通,辽主率领三万大军突袭清州,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如果突袭失败,至少要保证撤退的后路顺畅,再从长计议。

说实话。对于辽主的这种安排,耶律杰很是无奈。哪有堂堂一国皇帝亲自带兵为前锋,打突击的?很显然,清州的事情自己前去更为合适,奈何他是皇帝。坚持己见,身为臣子只能听从诏命,然后眼看着巨大的风险干着急。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攻克莫州,保证大军能从清州经莫州和瓦桥关顺利撤回辽国本土。

关南三地,其中以雄州,也就是瓦桥关最为坚固。攻取的难度最大,如今已经在他们掌握之中。在契丹人看来,莫州更容易就能打下来。尤其是这里距离瓦桥关比较近,他们还运来了许多攻城武器。

可是耶律杰错了,原以为唾手可得的城池,却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莫州守将何明祥拼死守卫。面对契丹人的进攻,没有丝毫的害怕。两天时间,他生生顶住了契丹人两天疯狂的进攻。

至于代价,莫州的一万守军,已经至少五千协助守城的青壮年,几乎全军覆没。莫州的城墙和土地已经被染成了血红色,他们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城头终于失守了。残余的士兵不甘心,又与契丹人展开巷战,殊死搏斗。

最后的结果,只要能拿得起刀的男人,全都倒在了血泊中。何明祥也战死沙场,即便是死了,眼睛依旧圆圆地睁着,手中提着一把刀,做全进杀敌状。

即便进城的契丹人,看到这一幕。也颇为动容。哪怕是敌人,但他绝对是个英雄,一个值得敬重之人。

辽国近乎八万精锐,在小小的莫州城下,竟然被阻挡了两天。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耻辱。吩咐,契丹人很愤怒,他们无法想象宋军可以坚毅到这个程度,给了他们这样大的震撼很冲击。

辽军死伤惨重,心里很窝火,甚至有人提出了屠城来报复。

耶律杰没有这么做,倒不见得他多仁慈,而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莫州城里幸存下来的百姓,也都红着眼。他相信如果敢下达屠城的命令,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会进行殊死的抵抗,依旧会给契丹人造成沉重的打击。

耽搁的时间越久,瀛州的宋军也会前来阻击,哪怕人数不多,但还是能拖慢他们的行程。经历了莫州之战后,耶律杰相信,哪怕明知道会失败,宋军也是会玩命的。这一次,他终于见证了南朝人勇气和脊梁。

辽主还在清州,也不知情况如何,他不敢耽搁。留下一部分军队守住莫州之后,立即驰援清州。

……

耶律浚的情况也不妙,连续两日的进攻都无功而返,宋朝人的反抗实在是太过顽强。虽然他很清楚原因,也觉得在情理之中,但还是会觉得暴怒。一个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隔着一道城墙却可望而不可即,实在让人心痒难耐,甚至几欲抓狂。

他已经不惜一切代价猛攻了,伤亡的契丹勇士差不多已经过万了,将士们的情绪也不是很好,信心受挫这是个很糟糕的问题。

明天就是最后的期限了,如果明天还是不能攻陷清州城,就必须要撤退了。各路宋军肯定已经收到消息,赶回来护驾,他们肯定会拼死狂奔,到时候要是被拖住了脚步,会是非常糟糕的局面。

耶律浚想要报复,想要一战成名,垂范青史,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活下去,生命必须要珍惜。

第三天,可以攻陷吗?契丹人的伤亡这么大,宋军的伤亡肯定也不小,他们的兵力并不多。明天的防御肯定不及前两日牢固,这就是机会,他们破城最后的机会。

本来耶律浚还有些忐忑,没想到天亮的时候,耶律杰竟然率军赶到了。有了大量生力军的加入,耶律浚大为兴奋,破城有望了。

这可又何尝不是悲剧的开始呢?

天还未亮,耶律浚就对清州城发起了进攻。城中依旧抵抗的很顽强,却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罗建成已经快顶不住了,若非赵昭就在身后,士兵们凭着最后一丝勇气坚持着,怕是清州已经被攻破。

清州的城墙已经摇摇欲坠,打退了一次进攻之后,城头的宋军惊讶地发现,城下的契丹大军在成倍增长,至少有十余万。

这是一个令人惊恐的事实,但目睹一切的赵昭却格外兴奋,耶律浚果然送上了一份大礼。

赵昭吩咐一声,李承立即匆匆而去,随即噼里啪啦一阵响动,五光十色的烟火在清州上空升起!

流光溢彩,耀眼的光芒甚至盖过了启明星,交战的宋辽两军将士看着这一幕,都瞪大了眼睛。

“将士们在坚持片刻,援军马上就到,灭敌契丹,收复燕云就在今朝!”赵昭站在城头大喊,激励将士们的士气。烟火的光辉和震天声响也是绝好的鼓舞,一时间宋军士气大振。

辽国方面的情况不是很好,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神奇的东西,看着流光闪烁,颇为惊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奉神明的年代里,震撼力很强。而烟火燃爆的声响也很大,战马纷纷受惊,场面有些混乱。

也不知道为什么,当五光十色映照在脸上时,耶律浚泛起了强烈的不安。

很快,不安得到了验证。已经停歇很久的宋军投石车又开始发射了。耶律浚没有在意,拼着些许伤亡,攻上城头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宋军跑出来的石块在天空,在辽军人群中爆炸了。热浪扑面而来,无数的铁屑,钢珠,甚至是石子崩裂开来,打在了契丹兵马身上,或者直接射入身体之中。

契丹人哀嚎四起,夹杂着巨大的爆炸声,清州城下一片混乱。

……

清州城外四十里,一处隐蔽的密林边缘,施剑飞来回踱步,十分着急。

已经是第三天了,虽然官家有命令,不到烟火升起,绝对不能出击,可他还是有些不淡定。几次想要率军出击,最后有生生的忍住了,不过却悄悄地解决契丹人的探马,逐渐靠前。

他在祈祷,祈祷着清州能够安然无恙,祈祷烟火能够尽快出现。对于官家的这种安排,他不知该说什么,从军事的角度而言,确实是绝妙的诱敌之计,一国皇帝有足够的诱惑力。

契丹人果然上当了,这就是最好证明。

可问题是太过凶险,只留下八千人,面对不知道多契丹人的进攻。此举着实有些太危险了,奈何官家坚持,为了能够引诱辽军,早日决战,而不得不冒险。

官家能有这样的勇气,着实让人敬佩。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皇帝,大宋中兴指日可待,才更不能有意外。

施剑飞很紧张,狄咏同样紧张,他很清楚此战意味着什么。

这一次是大宋崛起之战,对狄家也有着同样的意义,出于维护赵昭的各种考虑,狄青在世的信息并未被公布,一代英雄只能做个活死人。

不能在上战场确实遗憾,但父亲毕竟年纪大了,狄咏觉得,这份责任以及家族的英武和荣耀,该由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来承担。不过临走时,父亲千叮万嘱最多的话,不是立下怎样的赫赫战功,而是保护好官家的安危。

默默守护二十多年,如今这个任务传递到了他身上,狄咏只觉得压力不小。官家如今在清州,吸引了辽国大军,却也危险重重。

牢记父亲叮嘱的狄咏很想冲上去,那是君命难违,更怕坏了官家的大计,只能原地打转干着急。

已经第三天了,约定的时间就是三天以内。

狄咏已经开始点兵聚将了,太阳升起之后,无论官家是否发出信号,他都会动兵,哪怕是违抗圣旨,也在所不惜,如此实在是太煎熬了!

不过不用了,正在整顿兵马之时,有副将喊道:“将军,你看!”

狄咏回过头来,瞧见远处的天空烟火灿烂,随即隐隐有轰鸣之声传来,天地为之震动!

第七一四章战、胜

清州城下,耶律浚完全懵了!

他搞不明白,宋军投石车扔过来的那些黑乎乎东西是什么玩意?有的似乎冒着火光,但与平日战场上用的火球全然不同,杀伤力更是天差地别。

如果只是石头和火球,不过是砸死或是烧死几个人罢了。但是这玩意,在爆炸,飞出的铁屑,钢珠都是一些细小的东西,杀伤力却很大。即便是那突然一闪的火光,便可瞬间将人和马撕裂,远远地就能感受到灼热的气浪。

巨大的爆炸声更让马匹受惊,场面混乱不堪。更为重要的是军心,契丹将是心中满是惊讶和莫名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武器,只知道接触或者靠近,结果就是一个死字。

未知的东西,危及生命,这无疑是最让人恐惧。

一瞬间,契丹人死伤或许不多,但阵势和军心似乎全都乱套了,逃离。这大概是所有辽国士兵的第一反应,若非耶律浚和耶律杰在后面压阵,稳住阵势,只怕当场就会发生溃逃。

退后一段距离,契丹士兵发现,宋军的投石车不发射了。他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玩意也是有攻击距离的,只要在距离之外就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攻击。如此也算渐渐安心,稍作休整,却也不敢再贸然前进了。

耶律浚看着已经残破不堪的清州城墙,心中那叫一个恨啊!

谁曾想到宋朝人手中竟然有这样的神秘武器,前两天赵昭一直忍着,不曾投入使用,是为什么?

似乎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是此等神奇火器数量不多。只能在关键时候使用。或者,赵昭专门等在这样一个时间拿出来,他是等时机?

到底是怎么回事?耶律浚心中泛起一种强烈的不安,以对往日赵昭的了解,他更相信是后者。

破城已经没有希望了。宋朝的援军也该回来了,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尽快撤离,保存实力才是关键。此刻的耶律浚还算理智,再加上耶律杰也是如此意见,故而立即做好了撤军准备。

可惜已经晚了。烟火腾空,火雷炸响,必然要天地变色。

……

赵昭站在清州城头,看着辽军人仰马翻,沉默不语。

火药,这玩意终究还是拿出来了。

曾几何时。他并不打算让火药提前问世,但是随着的时间的推移,渐渐觉得这个想法有些可笑。

自从唐末道家炼丹发现端倪之后,火药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挡。区别只是早晚,既然如此。稍微提前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尤其登基之后,赵昭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虽然得了西夏于河西走廊之地,但毕竟时间较短,大宋尚未有大规模的骑兵军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