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信心的士兵,已经逐渐没有了耐心,他们动摇的很厉害,已经无心再战了。

该怎么办?

耶律浚有些茫然了,上京到底是什么情况?眼下又该怎么办?

难道辽国在败亡在自己手中?

前后不过一两个月,意气风发的辽国新主已经颓废不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英姿,变的痛苦不堪!

……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昭乐见其成。耶律挞不也造反了,辽国的大后方出问题了,这是天意,当然其中也有人祸的痕迹。没有人知道,耶律挞不也身边的谋士,甚至是同榻而眠的姬妾都被宋朝人收买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耶律挞不也本来就有野心,然后一点点的蹿腾,最终点燃,制造了这起事端。他在上京的胜败无关紧要,赵昭并不关心,他所需要的只是契丹人后院里燃起一把火。

也许如今这样的局面是最好不过的,耶律挞不也突袭皇宫失败,遭到反击,不得不退出上京城,与萧观音成对峙态势!

如果甚好,上京那边没有结果,才让耶律浚最为牵挂。萧观音母女和小太子耶律延禧要是死了,耶律浚没了牵挂,反而容易一意孤行。现在这样,他他怎么能安心呢?做出任何决定之前,都少不得要担心,瞻前顾后。

担心母亲和妻儿安全时,更担心耶律挞不也的反扑,军心动摇,难以抉择。如此情况下,宋军的机会才会更大,余下的两处埋着火药的地道且先留着,后面关键时刻再用。

且让耶律挞不也与萧观音对峙吧,且让耶律浚担心吧,如果辽国由此分裂,那倒是最好不过。

……

上京,因为萧酬翰等一众小将的出色表现,耶律挞不也的叛乱计划出师不利。

不过作为北院大王,家族的根基又十分深厚,即便是逃出了上京,依旧有强大的实力。

萧观音很清楚,凭借手中现在的这点力量,勉强对峙坚守上京是可以的,但想要平判没有可能。

而唯一能够解决这一危局的便是儿子耶律浚,如果他能够及时从幽州撤回来,事情还会有转机。

但是耶律浚撤离,就等于是放弃了幽州。虽然同样很残忍,但相比之下,上京比幽州更重要,辽国比燕云更重要。

已经有老臣建议,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出抉择,实在不行,还是放弃燕云,保全辽国的实力。否则拖延日久,迟则生变,幽州战事若是不顺利,耶律挞不也这边再有反复,辽国也就完了。

萧观音心中充满挣扎,这样的决定儿子能接受吗?可是不这样又该如何呢?尤其是辽东那边传来消息,女真和高丽再次蠢蠢欲动,使得辽国的处境更加糟糕。

臣子们提出请求,应该及时将消息送去幽州,请皇帝权衡。可是怎么送信呢?使用禽鸟或许也可以,但有可能被宋朝截获。再者,有些事情最好是当面禀告和劝说,要想办法进入幽州,还要找个能劝服耶律浚的人,当真是很难!

思索再三后,萧观音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决定亲自走一遭幽州。

恩怨情仇,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第七一九章红颜恩怨自此结

幽州城下的激战还在继续,上京内外的对峙也在继续。

这个时候,辽国太后萧观音选择了南下幽州,她要为儿子的命运和辽国国运而奔走。

想要做到这一点,她必须要去见两个人,说服两个人。

这个两个人就是九五之尊的辽主和宋帝,一个是她的儿子,一个勉强算是她的情人。

赵昭全然没想到,萧观音会来,而且指名要见他。说是要谈判,至于谈判的地点,则是在高粱河。

对于这样的要求,宋朝的臣子们都略微有些愕然。大部分的臣子都不赞成官家前去,都坚持辽国皇帝是成年人,太后虽有影响,但并不掌握大权。再者,高粱河这个地方是在太敏感,让人不得不心生提防。

百年前那一战转折点就发生在高粱河,太宗皇帝也是在那一战受的伤,然后战局变化,胜负改写,大宋的历史也改写了。

燕云百年殇,大宋为此付出的惨痛的代价,直到今日才有机会一雪前耻。

而今战局虽然对大宋有利,但大局还是维系在官家一人身上,眼看着胜利在望,焉能让官家轻易涉险?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前功尽弃不说,大宋又不知道会遭遇怎样可怕的境况。

大臣们都不同意,但是赵昭却打算去走一遭。

人家辽国太后已经盛情邀请,要进行谈判,轻易拒绝似乎也于理不合,显得很不礼貌。既然大宋以礼仪之邦自诩,就要有个礼仪之邦的样子。

再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而言。战争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并不重要。既然萧太后要谈判,那就且先讨价还价一番再说。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并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同时,这也是一个契机,再见萧观音一面,彻底了解彼此间的恩怨情仇。

至于安全问题,宋辽帝后在高粱河边谈判,这是光明正大的行为。难道还怕辽军偷袭吗?只要带上贴身侍卫,再调动一支骑兵随时策应,安全并无问题。现在在骑兵野战能力上,宋朝占据了主动权。

至于近身安全,萧观音特别说明了是两人单独见面,以赵昭的武力值。难道怕萧观音一个弱女子吗?

九月初三,时间商定好了,赵铮在李承与狄咏的双重保护下,赵铮骑着小白龙来到了高粱河边。

一座凉亭已经搭好,契丹扈从全都在三百丈开外,凉亭中一个雍容高贵的背影傲然独立。还是当年那个优雅的背影,但是无形中已经多了几分落寞。孤单寂寞一个人。身边甚至连个侍女都没有。

如此也算是坦诚,可以让彼此放心,两国帝后商谈的内容也无人可知,会绝对保密。

赵昭挥了挥手,也让护卫留在相同的未知,然后朝着高粱河边的亭子走了过去。

百丈……十丈……百步……十步……一步……

越是靠近,赵昭的心情就会有小小的波动,继而游戏起伏。有些事情哪怕过去了很久,但终究是发生过,难以忘却。今日正好做个了断。

终于,赵昭在离萧观音只有一步的地方停了下来。

沉默,凉亭之中是短暂的沉默,萧观音和赵昭谁也没有先开口,也许是不知道说什么。也许是想要先听对方说点什么吧!

很安静,秋风吹拂的声音,高粱河涓涓细流的水声,还有两人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许久,萧观音终于先转过身来,还是那张美艳的容颜,还是那种风华绝代的感觉。只是她终究已经三十六岁了,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容颜已经开始衰老。眼角已经开始有皱纹,满头青丝中甚至已经混杂了白发。

风采依旧,高贵依旧,却已不如当年那般风情万种,楚楚动人,现在身上更多的则是尊贵和稳重,那应该是母仪天下的气度吧!只是眼神中也有些许的疲惫和担忧,甚至还有些苦楚,最近这段时间她的压力着实不小。

萧观音也静静地看着赵昭,六七年不见,当初稚嫩的小伙子,而今已经是大宋王朝的主人,睥睨天下。

一瞬间,萧观音竟然没有没认出来,甚至觉得有些陌生。直到定睛细看,发现了当年的轮廓后,才确定下来。

变化好大,萧观音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却已经君临天下,刚毅的面孔,威势不凡的气势,已经完全是个帝王了。这份气度远超儿子,也超过了丈夫,不得不承认,宋朝出了一代雄主。

但也就是这个人,将儿子,将自己,将大辽逼到了如今的处境上。

一时之间,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又是许久的沉默。

许久,萧观音才轻声道:“谢谢!”

赵昭笑了,没想到萧观音张口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看来这是先私后公的节奏,先恩后怨的节奏啊!

所谓感谢,自然指的是《十香词》那件事,是自己帮助他们母子躲过耶律乙辛的陷害。可随后又导致了,他们母子之间误会,耶律浚正是因此才冲动南下的,致使局势如此凄惨的。这其中的恩恩怨怨到底该怎么说呢?又如何说得清楚呢?

赵昭嘴角动了动,没有笑出来,轻声道:“别来无恙?”

这一别,自然指的是六年前的那一别,说出口之后,赵昭才觉得自己明知故问,而且……

“有恙!”萧观音苦笑道:“相比于你,我的处境差远了。”

“很抱歉,我有心无力,帮不到你,也不希望这样。”

萧观音笑道:“有这个心思就足够了,不过,谢谢,我并不需要!”

“对啊,太后乃是北国国母,以天下养,什么得不到呢?”赵铮摇头道:“是我多虑了!”

萧观音笑了,但是很苦涩,这些年是尊贵的皇后,现在还是高贵的太后,可而今仔细想想。自己有什么呢?又得到过什么呢?

“没想到啊,当年的林主簿,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皇帝。”

“哼哼,当时连我也没想到,能有今日,或许是天意吧!”赵昭意味深长道:“人生就是如此,也许所有的事情早就已经注定。所以才会有偶遇,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发生……”

赵昭很想要对六年前辽河边那晚的事情做点解释,道个歉,抑或对萧观音说点什么。可是终究还是还不了口,也许当年之事只是个意外,只是个注定的巧合而已。已经过去多年,何必再要提起呢?

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人直接最初的对话竟然这样的酸涩,像是互相挖苦,最终却是两个人一起不痛快,以至于气氛很怪异!

“特里公主还好吗?”

“不太好!”萧观音道:“拜你所赐,特里现正在幽州忙着!”

恩情之后是怨恨,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说了半天,太后请坐,先喝口茶吧!”

“也好!”

凉亭内的石桌上,红泥小火炉已经准备好,赵昭远远招招手,立即有扈从送来茶具,然后立即远遁。

赵昭拿着陶罐,就近在高粱河里打了一罐水。

炉火燃烧,水壶李滋滋作响,白色的水气在秋风中消散。

上好的龙井茶叶落入热水之中,一点点的舒展开,最终漂浮其中。没有添加任何的作料,原味的清茶才是好味道,加了调料的茶汤简直就是黑暗料理。

萧观音默默地看着,轻声道:“你烹茶的手法很特别!”

“嘿,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如此烹茶,用清水涤荡出茶叶最原始的味道,也能另有一番滋味。”赵铮淡淡一笑道:“太后尝尝?”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萧观音没有任何的犹豫,根本不担心下毒,直接端起一杯清茶。先是在鼻头轻轻一嗅,果然清香扑鼻,轻轻品尝,清香之中有一丝微微的苦涩,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好茶!”慢慢的品味清茶特有的魅力,萧观音赞不绝口道。

“既然太后看得上眼,那就让人送一些去上京!”

“多谢,但是不必了!”说完之后,两人地默契地举起杯子,皆是一饮而尽。

一杯清茶,恩怨情仇由此了结。

这一刻之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很纯粹,只是辽国太后与宋朝皇帝。

说严重点,是恩断义绝,接下来就是正经的国事谈判,只有国家利益,不再有私情恻隐之心。

“萧太后请!”

“赵官家请!”

按照宋辽“澶渊之盟”的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按照宋真宗与辽圣宗的兄弟关系推演,赵昭与耶律洪基和萧观音是平辈的,故而平起平坐。

放下茶杯,两国帝后的谈判也算正式开始了。

赵昭笑问道:“贵国的事情,萧太后能做主吗?可别谈完了以后,辽主不认证,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我能来,自然就能做主!”萧观音心中有数,只要能和赵昭谈出个结果,说服儿子并不难。

“那好!”赵昭点点头,又问道:“现在要不要将扈从请来?书记官?起居注?”

“不必了!”萧观音的态度很坚决,她害怕有外人在场,自己便不能表现的如此决绝坚毅,她想要独自面对一切。

第七二零章燕云十六州,没商量

“萧太后要见朕所为何事?”

“吾意两国交战,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若罢兵言和,赵官家以为如何?”

赵昭笑道:“好啊,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愿意看到两国百姓受战争之苦。只是停战并非我大宋单方面可以决定的。”

萧观音:“那如今宋辽两国都有停战之心,不知赵官家意下如何?”

“那当然好了,两国能够达成一致,求之不得。”赵昭道:“只是不知这停战如何停法?”

“宋朝撤军,澶渊之盟作废,宋不必再向辽国付岁币。”

“只此而已吗?萧太后难得觉得,大宋以后还会向贵国送岁币?”赵昭冷笑道:“虽然我大宋不缺这几个钱,却也不会凭白送给你们。”

“那你要如何?”

“萧太后,何必废话呢?明人不说暗话,你知道我大宋出兵目的何在,大宋百姓百年来所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