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岐王殿下语言……语言直白,济国公更是行为无礼,轻薄柴小姐,好像林昭看不过眼,出面阻止,然后就打起来的……”亲从官又道:“当时岐王殿下喊道:‘你气死了唐相公……今日教训你为唐相公报仇云云……’”

“他真这么说的?”

“是的!”

赵顼眼中浮过一丝不满,一闪即没,不易察觉……

就在此时,有内侍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太后请你得空过去一趟!”

意料之中的事情,赵顼的眼神更加复杂了!只是应了一声,并不动身。反而吩咐道:“派人前去通知林昭,在大庆门前等着,朕要出宫一趟,去吊唁唐相公……”

第八十三章帝王心思(中)

唐介现任参知政事,官至宰辅,又是大宋谏官的一面旗帜,死后的礼遇必定会非常隆重。

加之这次阿云案的影响,使之更显特别,备受关注。

很多言官皆以唐介为楷模,为榜样,为师从,此刻都义愤填膺,认定了唐相公是被林昭气死的,因此弹劾的奏章一份接着一份递上去。他们祭奠唐相公的同时,也等待着朝廷的处理意见。

几位宰相也都很低调,并未轻易开口,也许他们是在等众怒减轻,也许是在等待登州复核的结果,也许是在等待皇帝赵顼表态……

出乎意料,皇帝赵顼没有拖延,更没有打太极,很爽口地承担起责任,迅速拿出了实际行动。

官家亲自来吊唁唐介,这绝对是莫大的殊荣,唐相公要是知道,兴许能够含笑九泉。不过官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风口浪尖的主角林昭。

接到官家传召,在大庆门等候一并前去吊唁唐介,林昭便知道麻烦有转机了。至少皇帝赵顼愿意帮助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帮助,那么拳打岐王一事的自然而然也可能柳暗花明。

不过,人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凡事要一步一步来,去吊唁唐介只是第一步,不过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头了。

对于林昭而言,与唐介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现在的局面完全就是个意外。只可惜此事被人抓不住不放,甚至被居心叵测之人加以利用,于是乎被放大了不少,矛头全部对准了有些无辜的林昭。

死者为大,既然唐相公已经不幸去世,那么为了解决问题,退一步又有何妨?何况是皇帝出面让你这么做的,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何况唐介本身也算是长辈,前去吊唁祭奠也是应该的。

因此林昭早早地赶到大庆门,皇帝赵顼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便乘辇走了,林昭只好亦步亦趋地跟上。

辇车上的赵顼不由笑了,林昭是个惹事的主,惹下不少麻烦。可这些麻烦对自己无疑都是大有好处的,说来也真是巧,这厮是歪打正着,还是天生的福将?

官家降临,唐家满门诚惶诚恐地出迎。赵顼却摆手免礼,亲自到唐相公灵前吊唁,随后道:“东阳,你替朕为唐相公上柱香!”

今日前来吊祭的官员不少,不少人见到林昭都恶狠狠的,目光狰狞,仿佛与林昭有杀父之仇一般。气死了唐相公,还有脸来吊祭?还有人打定主意,要是林昭去上香,他们会出面阻拦,让其下不来台。

可是现在,官家让林昭去上香……行为者是林昭,可代表的是官家,谁还敢出面阻拦呢?

还有许多有心人看懂了,知道弹劾的奏疏都将是一堆废纸,官家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正如此刻,至始至终林昭都只是官家的代言人,谁再不长眼弹劾林昭,那就是自找没趣,自己找死……

当然了,皇帝赵顼丝毫不曾亏待唐介,临走时便发话追授唐介礼部尚书,赐谥号“质肃”,质者,本性,朴素;肃者,严正,认真。所谓盖棺定论不过如此,给予的评价相当高了,生前身后名,唐相公算是齐全了。

从唐府出来,林昭才完全回过味来,看似很严重的事情,皇帝用了这么一招就轻松化解了。林昭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之前有些小瞧了皇帝赵顼,在权谋方面,现在的自己还差很远。

先帮自己解了第一难,那么第二件会如何呢?林昭不好开口问,皇帝也没有说,便打发了他先回去……

林昭知道,这是个好兆头,静观其变就是了。

皇帝赵顼似乎是个救火队员一样,因为吊唁唐介有些晚了,次日午后才去见皇太后高滔滔。

“见过母后!”

“嗯!皇儿最近很忙,可要注意身体啊!”高滔滔笑容满面。

“儿没事,娘娘勿要担心!”宋时皇子直接称呼嫡母为娘娘,相对随意。

“听闻皇儿去吊唁唐相公了?还带着林昭?”高滔滔似乎话里有话,有些抱怨赵顼来的太晚。

赵顼的脸色微微一变,瞬间恢复正常,点头道:“回娘娘,是的!”

“唐相公是三朝老臣,前去吊唁是应该的,只是那林昭……前日你弟弟被他打伤了,皇儿以为该如何处置?”

“娘娘,儿已经派人调查了,此事弟弟也有不对之处……”

赵顼话音未落,便被高滔滔抢白道:“纵然你弟弟有不对之处,可毕竟是个堂堂亲王,一个小小的主簿竟敢冒犯天家威严,就该严惩不贷。”

“娘娘以为如何?”赵顼表现的很低调,毕竟高滔滔是他的亲生母亲,该有的尊敬是必须的。

皇太后高滔滔溺爱次子,早已对林昭愤恨不已,再见到长子这个态度,心中更加恼怒道:“交宗正寺与大理寺联合审批,依律定罪!”

“母后,怕是不妥,真要依律审判,只怕仲明也难以幸免……”赵顼轻声反对。

高滔滔不悦道:“有何不妥,难不成还要治你弟弟的罪不成?”

“娘娘,这是柴啸递上来的奏疏,加上其他调查叙述,当时确实是仲明他们言语无状,行为轻薄,才引发冲突的……”赵顼解释道:“何况现在坊间传言四起,是仲明购买林昭白马未果,故意找茬的,舆论对仲明很不利。”

“怎会有这等事?”高滔滔摇头道:“流言蜚语又如何?单凭一点,林昭拳打亲王就是重罪!”

“娘娘可以质问仲明身边的何内侍,就一清二楚了!”赵顼说道:“外界本就有传言说仲明仗势欺人,若真让大理寺介入,重判林昭,只怕结果于弟弟的名誉不好……”

咦,不对!高滔滔从皇帝长子口中听出了几分不同寻常……

“那皇儿打算此事如何处置?”高滔滔压住心中的愤怒与疑惑,轻声询问。

赵顼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双方都有过错,何况有柴氏之女牵涉在内,太祖太宗都曾有教诲,要善待柴氏后人,所以……此事双方各让一步吧?”

“各让一步?难不成你弟弟的就白挨打了?皇儿善待臣子没错,可难道要罔顾了手足亲情吗?”高滔滔万万没想到赵顼会说出这样的话,顿时怒气冲冲。

“儿正是想要顾念手足之情!”赵顼说话间又拿出一份奏疏,续道:“娘娘看看这个……”

高滔滔接过一看,是一个叫章辟光的官员上疏,内容则是岐王已然年长,应该搬出皇宫,单独开府居住……

“混账,此人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挑拨离间皇室关系……”高滔滔怒不可遏,将奏疏猛地扔了出去……

一回头恰好瞧见长子赵顼眼中复杂的神情,顿时心中一震,难道……

她本是个极聪明的女子,深谙权谋之道,适才爱子心切,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忽视了许多细节。

这会反应过来,才意识到身体远比想象严重。高滔滔呆呆地看着长子,脑海中满是震惊,甚至是恐惧……

第八十四章帝王心思(下)

官员章辟光上疏,建议已经成年的岐王赵颢搬出皇宫。毕竟皇帝赵顼已然有嫔妃,另有成年男子居住在内,自然不大方便。

别的不说,至少建议的内容没什么错,却因此激怒了皇太后高滔滔,被认为是挑拨皇室关系。

本欲训诫惩治,幸得翰林学士王安石出面维护。谁知御史中丞吕诲不愿意了,上疏弹劾,称王安石与章辟光,还有风口浪尖的主角林昭结成朋党。

别人这样说也并非空穴来风,章辟光本就与王安石亲近,林昭更是王安石一手举荐提拔的。在这个关键时刻,章辟光上疏难免让人以为是帮助林昭开脱,王安石的维护就更显得说不清道不明了。

即便如此,这封奏疏触动最大的并不是几个当事人,而是皇太后高滔滔。

这封奏疏是长子皇帝赵顼亲手交给她的,明知道她看过之后会勃然大怒,但依旧交到她手上。

刹那间,高滔滔清楚地意识长子的动机不单纯,母子之间的距离越发的遥远了。

赵顼与赵颢都是她嫡出的亲生子,可高滔滔明显更加溺爱次子。倒不是说他不喜欢赵顼,而是因为嫡长子从小就被作为国之储君来培养,更多需要严厉与沉稳,尤其是为皇太子到登基为帝之后,就更少有机会共享天伦。

丈夫死后,高滔滔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到了儿女身上。无法与赵顼多亲近,满腔的母爱就全部落到了赵颢身上,宠爱也就到了溺爱的程度。

这次幼子被打,她怒不可遏,要求严惩凶手林昭,为赵颢报仇出气,以解心头之恨。可是看到长子的表情和态度之后,高滔滔才猛然发觉,自己对次子的溺爱可能是害他,因为这种行为已然引起长子了不满。

倒不是说长子嫉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兄弟生在皇家。长子是皇帝,在没有健康的成年子嗣之前,弟弟赵颢俨然就是大宋朝皇位第二顺位继承人。甚至就在当前,赵颢在某种程度上对赵顼是有威胁的。

同样是宋英宗嫡出之子,皇太后高滔滔显然更疼爱次子,若是有什么变故,发生什么废立之事并非不可能。要知道大宋朝的皇太后非同一般,往往都是有实权的。在此之前,曹太后就差点废了宋英宗,对赵顼而言,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何况赵光义对后面的子孙开了个好头,兄终弟及并非不可能。高滔滔明白过来,赵顼是担心赵颢成为第二个宋太宗,担心自己作第二个杜太后。亦或者如汉朝窦太后、汉景帝和梁王刘武的关系。太后溺爱次子,在历朝历代都可能产生波澜,甚至是危机。

赵颢受伤之后,赵顼只是礼节上的慰问,即便自己火急火燎,可赵顼至始至终不曾明确表示要惩治凶手。甚至还不断强调赵颢有错在先,是有罪名的。足可见赵顼并不像为赵颢出头,甚至想要打击赵颢。

比如现在坊间传言不断,赵颢的名声算是毁掉的差不多了。再一个就是章辟光的上疏,皇帝是想要趁着这次的机会将赵颢赶出宫去,减少对皇位的威胁。甚至此事有可能是赵顼一手导演,林昭若只是个执行者,那就太恐怖了。

宋神宗赵顼猜忌岐王赵颢并非猜测,史书有记载,熙宁七年,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向其哭诉,变法乱天下,要求废除时。岐王赵颢在旁帮腔,辱骂王安石,称新法祸国,要求废除。

当时赵顼沉声回答道:“是朕祸害国家了,要不你来做?”

诛心之言一出口,赵颢就吓的跪地求饶,自辩清白,若非有两宫太后在身边求情,结果还不知会怎样呢?赵顼当时讲这话,难道只是因为一时气头上?只怕心里也一直存了猜忌之心。谁让他们生在皇家,手足之情是排位在皇位与权力之后的。

仔细想想,赵顼昨日才带着林昭去唐府吊唁,显然是有心帮助林昭开脱的。到了这个时候,皇帝依旧维护此人,其态度显而易见。

高滔滔很懊悔,之前心里全想着如何为赵颢出气了,所谓关心则乱,竟然没有察觉到。只怕自己态度越是激烈,长子赵顼的心里只怕越不舒服。

她自己肯定是不怕赵顼的,儿子的行为虽说可以理解,但高滔滔觉得还这孩子似乎有些算计自己,有些忤逆。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得不慎重考虑。首先是赵颢的名声,这次消息传的如此广泛,于岐王名誉大受影响。还有就是安全,自己活着一天,赵颢自然没事。可若自己一旦百年,赵颢若是不知收敛,就可能就会面临杀身之祸,皇室内部关乎皇位权力就是如此无情……

即便赵颢并无抢夺皇位的意图,但赵顼是肯定不放心的,有道是怀璧其罪,就是如此。高滔滔知道,如果继续这样溺爱次子,迟早会有灾祸,她毕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手足相残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她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所以有些让步是必须要做出的。

而且赵顼随即告诉她一件事情,称余杭郡王次子赵仲山在参与此事,并将各种细节告知。一下之意,让她意识到赵颢可能是被人利用了。高滔滔脸上更加挂不住,除了咒骂濮王系的那些纨绔子弟外,又有什么办法?次子到底有些愚蠢,看来是宠他太厉害,没什么长进,看来是得出去历练历练才是。

高滔滔同时也欣慰,长子这个皇帝做的越发好了,越发懂的帝王权术了。为了让长子安心,高太后随即让赵颢搬出皇宫,皇帝赵顼很乐意地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