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咏数字上书求情无果,濮王府一脉的宗室王爷见状,感伤兔死狐悲,上书求赵宗咏求情。甚至有人跑去游说皇太后高滔滔,结果根本没有得到好脸色。濮王系诸宗室都清楚感受到一点,这次太后完全力挺皇帝,至于权威甚高的太皇太后曹氏,本来就对濮王府不满,更不会替他们说话。

他们终于看出来,这次是皇帝祖孙三代对濮王府的打击,杀鸡儆猴,这是在给自己敲响警钟。一个个回过味来,都有些胆颤心惊,这次逐渐收敛,气焰一下子黯然了许多。

经过赵世琚与赵宗咏两件事,宗室子弟的嚣张气焰受到压制,赵顼的皇位更加稳定。天下也看到了一个公正严明,又仁慈孝顺的皇帝,威望也大为提高。赵世琚谋反一来的恶劣影响也逐渐消除,大宋朝又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皇帝处置只是一句话的是,但处置起来还是要靠地方官的。比如押送赵宗咏父子三人回京,就得杭州地方来进行,结果这是就落到了新任钱塘县令林昭身上。

林昭也没想到,这么快会有机会升任县令。虽说是个七品芝麻官,但总算是一县之首,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有句话叫做“三生不幸,知县附郭”,说的就是在一州首府做县令的人物。

钱塘县与余杭县是杭州城所在之地,头顶上还有知州和通判。苏轼与林昭的关系自然不用说,倒是这位即将到来的赵知州,不知是个什么情况!

林昭就这么稀里糊涂上任了,进了县衙才发现。县令不那么好当,千头万绪的事情着实麻烦。偏生皇帝还要给你找事,处理赵宗咏父子,哼哼……左右无事,去给他们找茬,林县令还是很乐意的。

等来到余杭郡王府,才走到门口。便听到赵仲山大声喝骂,无非是过惯了好日子,突然沦为阶下囚,自然心情不爽。对着门口守着的卫兵不断斥责,可惜一直没人理他,与泼妇骂街没什么区别。

最愤怒的则是昔日的余杭郡王赵宗咏。这位天潢贵胄出身的王爷,这会是破口大骂,别提有多愤怒。至于内容,无非就是赵顼忘恩负义,不念亲情云云……话语之中,口出狂言,大逆不道的犯上之言不断。

他原以为只要给太后送去一封书信。十三弟妹会给自己面子的。至少记得以前的情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的,因此这些天一直待着,不以为意。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心里的打击着实不小。

林昭到来的时候听的清清楚楚,进门笑道:“赵宗咏,慎言啊,要是管不住你的嘴巴。恐怕去汴京的安稳日子都没得过了!”

“林昭,你……”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赵仲山第一个瞧见林昭,顿时破口大骂,怒不可遏。

“你来做什么?看笑话吗?”兄弟三人中,最为理智的算是赵仲晔,这厮一直沉默着。心里有多难受不言而喻,只是事已至此还能说什么呢?泼妇骂街有什么意义?多说无益!直到见到林昭,再也忍耐不住。

赵宗咏也是直勾勾地看着林昭,在此之前高高在上的他根本看不起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员。眼高于顶的他心中有的只能是不屑与鄙夷。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失败就是拜他所赐!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如何能不恨林昭呢?

这会父子三人,表情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心情,那就是愤怒与仇恨!

林昭笑道:“看笑话?是或者不是又如何?我记得当时是谁口出狂言,说什么太后与官家不会相信,如何如何的……现在呢?可见人不能大言不惭!”

“林昭,都是你,都是你害了我们,我不会放过你的!”赵仲山怒气冲冲挥拳过来,尚未近身便被随行来的林昭击倒在地。

“省省力气吧,回汴京还有很远的路,路上会很辛苦的!”

“哼,林昭,别嚣张,总有一天我会报仇的,不会放过你的!”赵仲山依旧口出狂言,贼心不死。

依旧坐在主位上的赵宗咏哈哈狂笑道:“无知小儿,你就嚣张吧,别忘了,我乃天潢贵胄,现在只是暂时的。将来总有一天会恢复爵位,到时候……哈哈……哈哈!”

赵宗咏这时候已经有些癫狂,想来是心神受到巨大打击之后,神智有些失常!

“好了,照顾好你们的父亲,回汴京的船只已经安排好了,启程吧!”

林昭看着赵宗咏父子三人离开,忍不住有些感慨!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说到底他们也是咎由自取,自己落到这步田地的,也怪不得别人。

安排好他们,接下来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王府里的这批宝藏。

现在他已经清楚,这批宝藏与赵宗咏父子并无关系。因为数额实在是太巨大了,巨大的有些难以想象。即便是私盐贩卖很挣钱,也不可能在几年时间内巨大如此大的财富。

赵世琚临终遗言,想必是为了混淆视听,故意制造混乱,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至于其真实来源,想查到其实并不难。

赵世琚与钱氏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亲信还有活着的,严刑逼供之下有一两个吐露消息就可以了。林昭很诧异,没想到那个妖娆妇人竟然是吴越钱王的后裔。

更没想到的是,钱氏后裔竟然也想着报仇,即便已经快百年时光,他们心中依旧放不下这段仇恨。

林昭不禁感慨,仇恨的力量就有这么强大吧?百年都不够,那该需要多久才能放下呢?

唉!

一声感叹,林昭随即吩咐人整理这批财宝,装箱封印之后,转运使会派人将他们护送回汴京去。

这批财宝来的很是时候,想必赵顼与王安石会很开心的。有了这么一大笔钱就后盾,很多事情办起来就容易多了。

至于这座余杭郡王府就先封存起来吧!

当然了,在封存之前,林昭闲庭信步,随便在王府里走动,看看有什么好东西,这时候能顺手牵羊几个,完全是可以的。

王府里的珍玩宝物倒是不少,除了几个精致的小玩意,其他的并无兴趣。

倒是王府的花园相当美艳,如此布置着实不错,不过看得出来,赵宗咏父子似乎并无心欣赏,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真,这话植物花草都不错,要搬上几棵回去。林昭饶有兴趣早花园里穿梭,突然被角落里一片植物吸引,快步走过去瞧个仔细。

此时已经是七月天气,这些植物的叶子依旧绿着,头顶上有一个个桃状的球体。

这个东西是——

林昭沉吟着仔细观察片刻,终于确定下来,这玩意就是后世常见的——棉花!

这可是宝贝啊,林昭忍不住一声感叹!

这个时代主要的服装材料是丝绸和麻布,上层社会的人物凌乱绸缎,普通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若是有棉花,纺织成棉布,自然是大大有利。而且棉花还能做成棉袄,棉衣,大宋朝的冬天当真有些冷!如果更大面积的种植,那么利润……林昭嘿嘿一笑,顿时眼放金光。

只是依稀记得,历史上棉花是在元朝以后,准确地说是明太祖时期才大面积种植的。宋朝以前的记载并不多,这杭州城里怎么会有棉花呢?

林昭正在好奇的时候,看到士兵押解着一群王府的仆从外出,其中有几个人明显不同,鹤立鸡群。林昭一回头,便瞧见了这几个熟悉的面孔,心中的疑惑也便有些明朗了!

第一三六章商机无限

余杭郡王府里,林昭看到的几个熟悉面孔不是别人,正是当日冒充大食使臣的那些阿拉伯人。更加确定了赵家父子的卑劣行径,以及背后的问题。

远远瞧见,这些阿拉伯人的穿着打扮,精神气质,与之前有很大差别,看样子他么似乎过的并不如意。

上次赵仲晔指使他们假扮使臣,去给林昭找麻烦,没想到很快被识破,大意之下还泄露了幕后主使者的身份。

赵仲晔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这些阿拉伯人坏了事情之后,赵仲晔便不待见他们了。在王府中本就卑微的地位更加一落千丈,待遇下降不少,被发落到了王府后院的下人房中居住,生活十分不堪。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因祸得福。当晚叛军进入王府,烧杀之时王府的护卫仆从死了不少,在后面角落里的他们却未被发现,侥幸躲过一劫。

赵宗咏被送回汴京圈禁,紧接着就开始抄家,余杭郡王府清理是必然的。至于之前王副总的一干人等,也在清理的范畴之内。

也正是在此时,很凑巧地被林昭看到。

见到他们,林昭心中的疑惑便明朗了许多,这些棉花的来源似乎有答案了!

“等等!”

林昭一声呼喊,押送的差役立即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林县令现在在杭州的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

平定了一场叛乱,查清了一件大案,整死了一位将军,刚刚有弄倒一位王爷,据说就连郑知州罢官也与他有关联。

光看看这些或落败,或身亡的对手,便可以猜想,林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六月六杭州夺门之战,很多人都有参与。随后各种版本的传言满天飞,林昭被说的英勇不凡,神乎其神,令许多人折服敬仰,也有人心声畏惧。

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所有人都知道林县令的后台不是一般的硬,人家可是有官家和王相公支持。

只看看人家二十岁不到的年纪便担任了县令。足可见圣眷之隆,非同一般。如此一来,无论是官员还是差役,还是士绅平民,对林昭都十分“敬服”,毕恭毕敬。众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得罪林县令,后果很可怕!

“县令大人,有何吩咐?”差役满面赔笑,态度恭敬无比。

林昭并不知道自己“恶名在外”,也不曾在意这些,问道:“这些人要如何处置?”

“回林县令,如果查证与王府……不。与赵宗咏父子同流合污,或者是其帮凶的,只要与贩卖私盐有牵连的,都会交由衙门之罪。至于其他寻常仆役,要么放走,要么就转手发卖,或者充入官奴。”

“那几个呢?”

差役回头见林昭指着几个阿拉伯人,苦恼道:“卑下也很头疼。那些是番邦人,与赵宗咏家到底有什么关联?平日里何种勾当并不知晓!处置起来很埋伏,即便是发卖,估计也不会有人买……现在颇有些为难。”

“哦!”林昭轻轻点点头。

差役是个机灵人,有些小聪明,见林昭如此眼神,心中不禁嘀咕。试探道:“不知县令大人有何示下?”

林昭沉吟道:“不若将他们交给我处置吧!”

省去了一桩麻烦,还巴结了林县令,差役自然求之不得。

几个阿拉伯人正在向真主祈祷,抱怨命运坎坷。多灾多难。他们不知道高高在上的王爷、王子到底怎么了,突然之间王府便从天堂变成了破败的低语。他们更为迷茫的是自己的命运,不知道将会被如何处置。

耸拉着脑袋,有些甚至闭上眼睛,被押送走。突然稀里糊涂被带了过来,有人希冀着会不会是转机,可当看清楚林昭面容的时候,顿时有些害怕,甚至有些绝望了。

当时冒充使臣,有王府庇护,哪怕是被林昭识破,他们并不很害怕。但是今日,身后的大树已经倾倒,一切另当别论。

“几位,别来无恙!”林昭笑嘻嘻地打招呼,很客气,却反而让几个阿拉伯人心惊胆颤。在大宋生活多年,对于宋人笑里藏刀的文化已经有深入了解。

“大宋官员,那天你说过放我们走的,你要遵守诺言!”他们隐约想到,天知道当日林昭放他们走,是否是因为忌惮余杭郡王府的缘故。现在失去了靠山,人家根本不需要忌惮,阿拉伯人很清楚这一点,反正结果都一样,不如开门见山“据理力争”。至少结果不至于更坏!

“那天我是说过,不过已经放过你们一次了,可是今日你们又犯到我手里了……”林昭似笑非笑,让几个阿拉伯人更加忐忑不安。

“你怎么可以这样……”

“不可以耍赖!”

“这里我说了算,所以……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林昭故意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旋即话锋一转道:“不过呢?只要你们乖乖听话……”

有个性子毛躁的喊道:“你到底想怎么样?”

到时上次假扮使臣的那一位聪明理智,他们不傻,在王府居住的时间不少,深知宋朝人情世故。上前恭敬道:“请问大宋官员,我们有什么能为你效劳呢?”

“哎,这样就对了!”林昭笑着点头,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然后指着远处的棉花植株问道:“这棉花是从何而来的?”

“啊,这个啊!”那人立即上前,瞧了一眼,惊奇道:“大宋官员,你认识木棉?”

古代棉花最初传到中原地区,便被称之为木棉,与后世的木棉花并不相同。这个阿拉伯人的认知中,宋朝似乎没几个人认识这这种植物。

“这很奇怪吗?”林昭一笑,直截了当问道:“告诉我棉花的产地?”

“你真是见识多广!”阿拉伯人啧啧称奇道:“这个木棉……棉花是从天竺带来的,运回西方去,可以卖很多钱……只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