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少帅-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心来的袁克定突然想起自己是来做什么呢,“爹,你让我关注的广州的事情有消息了,那个什么少帅成立了一个什么国社党,好像是准备和同盟会对着干了。”

袁世凯微蹙着眉头,看着袁克定问道“仔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哦,是这样的,听说同盟会刺杀张鸣岐的时候,不仅把张鸣岐炸成了重伤,就连随行的卫兵都死了好几十,还有不少围观的人也死伤了百来人。那个少帅就下令把刺杀的同盟会会员抓了起来,这次成立……”说到半路,袁克定就又忘了词,抽出报纸看了一眼接着说道“成立国社党就是为了和同盟会打擂台。”

“拿来”老袁一手夺过报纸,看了起来。这份广南报是袁克定好不容易搞到的,这报纸只在广州发行,外地是看不到的。

“孙复任国社党党魁,丘逢甲担任国社党理事会理事,……杨永泰担任国社党秘书处秘书长……”看着报纸,老袁眉头越来越皱了。

看完这张讲述了国社党成立的报纸,老袁感叹道“这小子是图谋极大啊!”

袁克定不置可否的撇了撇嘴,对老袁的看法不是很认同,在他看来,这个叫孙复的,不过是一时猖狂吧了,这下弄得遍地都是敌人,肯定不能长久。



“少帅,我们该怎么办?”看完关于袁世凯接任钦差大臣的情报,丘逢甲的心也揪了起来。老袁可以称作是满清朝廷最后的定海针了,如果他出山,那么北洋新军的战斗力最起码增长五成,就算是原本看好武昌起义的丘逢甲也有些悲观了。

孙复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虽然已经有三个省份独立,还有不少地方动荡不安,但是如果老袁真的要动手,除了广东,湖南、湖北都扛不住。历史上,老袁没有出山的时候,武昌起义军就是节节胜利,可是老袁一插手,革命军就开始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后来各地纷纷独立,怕是又要宣布起义失败了。不过孙复也知道老袁把北洋六镇当做命根子了,断然不会拿它冒险的。

“少帅,我们是不是派些援军去,免得武昌那边撑不住了,那样对革命大局就不利了。”丘逢甲试探着问道。

摇了摇手,孙复坚定的说“援助可以,但是援军不行,这些军队我还要用,派出去一些就会影响接下来的布局。”

杨永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中揣测孙复所说的接下来的布局。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如果武昌的革命军撑不住,肯定会来广东求援的。”郑规一语惊醒梦中人,丘逢甲顿时就把心放下了一半。

“先生,明日我就要返回高州,广东的军队也会撤回去大部分,只留下还在整训的七旅和刘辉的四旅,再加上警备司令部的部队,广东的安全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我有几件事要叮嘱您一下,今年的税赋免除了大半,就必须拿旗人的资产来抵,所以抄家的时候,您可不要心软;还有就是废除了大批的苛捐杂税,但是新税制也要筹划,不然到了明年我们真的要和西北风了;再有就是国社党的扩大,我们党的扩张对象是那些见识卓远、爱国爱家的新青年新国民,不用学同盟会把什么会党之流都拉进来了。我们的原则是宁要一个精英,也不要十个糟粕。其他的事情您来掌控,我是不担心了,郑规留下来作为你的副手,您多关照下。”

丘逢甲诧异的看着孙复,不明白他怎么这么急着返回,就算是老袁出山,想要打到广东也要不少时间,用不着这么急啊?

“我不是担心袁世凯,而是现在革命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我们作为最早独立的省份之一,不能一直憋在这里毫无作为吧。这样老百姓的革命热情会减弱的,对于推翻满清的统治不利。”

孙复的解释让丘逢甲稍解疑惑,有了基本的认同。

“蹬蹬……”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转眼间就见一个卫兵跑了过来。卫兵向着孙复敬了一礼,端正的站在孙复身前三步左右的地方,大声禀报说“少帅,刚刚有一位自称是武昌的来人求见。”

孙复心里暗叹了口气,知道武昌革命军有压力了,自己这次必须要做出些动作了,不然怕是无法面对全国的人民了。

一挥手,孙复说道“去,请他进来”

转身离去的卫兵步伐毫不凌乱,依然急促整齐。杨永泰、郑规、丘逢甲三人都看向孙复,不知道他准备怎么处理武昌的求援。

来人是一个深目亮额的大胡子,看起来年纪并不大,与杨永泰、郑规两人相仿。眼中透露的杀气还没有散尽,似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不久。

孙复没等来人走到身边,就疾步迎了上去,激动的抓住大胡子的手,兴奋的说“可是武昌革命军的同志,广东响应武昌革命军的起义,独立数日,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武昌来的同志。武昌的同志为革命首勋之人,我们还要听听武昌前线的热血故事。”

大胡子本以为自己能够收到一般的礼遇就不错了,没想到眼前的少年人这么激动,虽然没有认出来是谁,大胡子也猜到了大致身份,定是广东的实权人物。

“小兄弟,你太盛赞了。革命首勋我是担不起啊,能够兴汉排满的革命添柴加薪我是义不容辞的。”

大胡子突然一拍额头,不好意思的说“在下吴兆麟,字畏三,湖北鄂城人。还不知道小兄弟贵姓,怎么称呼呢?”

孙复惊喜的问道“兄长就是武昌起义时的总指挥,小弟孙复,还没有成年,父亲没有赐字,兄长直接称我孙复就是。”

吴兆麟惊讶的看着眼前比自己还高出小半头的年轻人,没想到他就是广东的那位掌权者,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没有成年,吴兆麟都有些怀疑广东独立是怎么完成的,这太传奇了。

 第六十六章 援军出发

叙述完自己的钦佩和羡慕之情,孙复引着吴兆麟进了原张鸣岐的书房,张鸣岐现在在医护兵的特别照理之下,还没有苏醒,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府邸了,孙复直接借用了一下。

书房里摆放的不是玉石珍玩,就是稀世书籍,再有就是一些珍贵稀有的文房四宝,至少案上的那方游鱼端砚,孙复还是看出了是宝贝了的。吴兆麟对于房内的摆设没有丝毫的惊讶,这里的物件虽然不错,但是比起前湖广总督瑞澄的府邸还是差了不少,毕竟这座总督府是刚建的,却是一份积累。

刚刚坐下,就有人送上茶水,心忧武昌局势的吴兆麟却是没有心思饮茶,开口就说“孙兄弟,这广东局势平稳,湖北可是比不了的,现在鞑子大军压境,武昌危如累卵。不满孙兄弟,这次老吴来广东就是奉黎元洪黎大都督之命,求援来了,还望孙兄弟能够发兵援鄂。”

端起茶杯,孙复抿了一口,只觉苦涩的味道在舌尖徘徊,过后却是满口清香。孙复似乎没有听到吴兆麟的问话,把他当成了无影人,闭目回味着茶的美妙滋味。

杨永泰也是端起茶杯品起了清茶,只是不住闪动着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心思并不在茶上。郑规则是端坐在椅子上,毫无所觉,也不知道吴兆麟的话他听到了没有。只有丘逢甲一脸的焦急,端起茶杯再放下,如是几次,期间有几次想要开口都又憋了回去。

吴兆麟关注着孙复的同时,也没忘记打量其他几人。两个年轻人表现虽然不同,但是看得出都没有打算发言,只有中年的汉子似是较为关注,应该会帮助一二。

“孙兄弟可是没有打算发兵?”良久不见孙复开口,吴兆麟心里有些不满,有些质问的意思了。

主辱臣死,郑规虽然也是读了不少新学问,但是骨子里还是旧式书生,有股子傲气,听到吴兆麟质问的语气,顿时一怒,“吴兆麟,少帅敬你是革命义士,对你礼敬有加,你这是什么意思?”

不仅是郑规,就连杨永泰、丘逢甲看向吴兆麟的眼神也有些不满,在国家意识淡薄的这个时代,地域观念最为重要,在杨永泰看来就算是孙复拒绝发兵,也没有什么错误,毕竟这些兵都是广东的子弟,而且还都是高州的人,不少还是杨永泰的同乡故旧。丘逢甲虽不是广东人,但是他知道孙复接下来有自己的计划,本就有些犹豫是不是劝说他发兵,现在吴兆麟的质问让丘逢甲也有些暗怒,不愿再插嘴。

握着茶杯的手指挤压的发白,银牙紧咬,吴兆麟很想一怒而去,可是想到那些在前线浴血的的战士,只能把牙咬碎了咽到肚子里。

“吴某失言了,还望孙兄弟万勿怪罪。”

放下已经渐凉的茶杯,孙复一愣,好似刚刚回过神来,一脸歉意的说“吴兄勿怪,刚刚想着事情,一时怠慢了吴兄。武昌为革命首义之地,断不能失,广东虽然兵微将寡,也要出自己的一份力。”

“不过吴兄也知道,广东与武昌相距甚远,又没有便利交通,步兵要是去了武昌,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孙复的话让吴兆麟刚刚滚烫起来的心又掉进了冷水了,差点没有刺激死。

没有理会吴兆麟的水里来火里去的刺激,孙复接着说道“庆幸的是小弟这两年积攒了一支海军,这次正好用来支援武昌。”

“海军?”吴兆麟诧异的看着孙复,没有想到这位年纪不大的小伙竟然有一支海军,一时无法接受。据他所知,广东水师里的大舰都被抽调到了长江水师和巡洋舰队,现在剩下的也就几艘近海炮艇,和巡逻船,根本不能称作海军了。

轻点了点头,孙复也没有解释,“吴兄也知道,现在海上都是洋人说了算,我能把海军调过去,却是不能派去步兵了,一来是手下的都是新兵,难当大任;二来是担心列强干预,那样就损失太大了。”

吴兆麟这次来求援,确实是因为武昌革命军的压力太大,自然不会带几艘军舰回去就甘心。

“孙……”

孙复挥了挥手,打断了吴兆麟的话,一脸正气的说“吴兄不要着急,等我说完。虽然广东不能派过去陆军,但是总归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武器的,断然不会让前方的革命军缺枪少弹的。”

沉吟了一下,孙复咬了咬牙,一副大出血的姿态,“我知道革命军弹药不足,这次我就代表广东向武昌革命军提供步枪三千支,轻机快炮八十挺,马克沁水机关枪十二挺,各式枪弹一百万发。直接随军舰运到武昌前线,如何?”

武昌革命军不能用缺弹来评价了,战斗激烈时,士兵往往打着打着就没了弹药,只能拼刺刀来肉搏,战斗极为艰苦。如果不是革命热情仍在,热血男儿云集,怕是早就撑不住了。本来拿下武昌楚望台军械库的时候,也是得到了不少弹药,可是子弹太少了,数万支步枪不说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武器,但是数十万发子弹就让人没了心跳,平均每支枪只有几十子弹,这在激烈的战斗中根本就靠不住,稍微激烈起来,就断了弹药,每每让革命军痛恨万分。

应该说革命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虽然战斗技巧有些不足,不过牺牲精神还是不错的,在前期屡屡打的清军没脾气。现在如果不是弹药补给跟不上,老袁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打压革命军。

吴兆麟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本来自己来求援,就怀着坎坷的心情,做好的最好打算也不过是带回去几千士兵,鼓舞革命军的士气,让他们知道身后还有人支持。可是孙复直接许诺了这么一笔武器,最重要的是那百万发的子弹,没人比吴兆麟更清楚武昌缺的是什么了,正是子弹。机枪、步枪武昌革命虽然也缺,却不是很紧迫,但是子弹却随时都有可能断绝,即使有不少爱国绅商偷运过来不少,但是毕竟杯水车薪,有了这百万发子弹,吴兆麟就算是不带回去一名士兵,也是武昌革命军的大功臣,更何况还有一支舰队。吴兆麟美得心里和涂了蜜一样,想什么都是甜的,看着孙复也越来越顺眼。

其实孙复提供的那些武器,价值不过三十万两白银,甚至还要低出三成,只不过现在列强秉着所谓的“中立”原则,不再向革命军提供武器,才使得革命军的武器弹药补给不足,要不是汉阳兵工厂有些生产,再加上偷运过去的弹药,革命军早撑不住了。就是这样,才使得孙复提供的武器显得这么珍贵。

一脸喜悦的吴兆麟高兴过来头,也没在向孙复要求什么东西,就乐屁屁的准备回去了。

看着吴兆麟的身影消散在街道上,杨永泰和丘逢甲也分别告辞,一个去忙着广东革命政府的运转,一个则是为国社党奉献青春去了。只有郑规留在孙复身边,似有话说,好半晌才说出来,“少帅,……为什么把海军派过去。这样是不是有些冒险?”

“现在我们用不到海军,把它派出去也好支援革命,而且没有经过战争的海军,怎么能够称作海军呢。”

郑规撇了撇嘴,压根就不信孙复的话。

“咳”微咳了一声,孙复脸色有些泛红,郑规跟自己也有三年了,一直都在琼州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