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铿锵种田记事(完结)作者:北风烟儿雪-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咱们得能撑得起来,让家里的不用操一点儿心,可着劲儿的动脑子,哪怕他动脑子动不出什么名堂来,也不用犯愁,时时都有饭吃,饿不着他,冻不着他,我就知足了。”
  
  又问杜安:“你舍得你家小秀才下地铲地,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的?”
  
  杜安连忙摇摇头,他家平哥儿可不是应该干粗活儿的。
  
  “那就是了,所以你就得给他撑起来,让他想教书就教书,不想教书了,在家写写画画的,不也挺好?”
  
  杜安至此,天天跟着赵八学习怎么能做一个“撑得起家”的男人。
  
  这会儿,他正和赵八对着一堆藤条编土篮子,预备过几天起土豆呢。
  
  等到杜仲平进了家门,杜安才注意到天已经晚了,忙着接过东西,进厨房去忙了。一边忙还一边说:“不是让你叫我吗?大热天的,在家里凉快着多好。”
  
  杜仲平撇撇嘴,这一阵子不知道怎么了,杜安像是想化身全能似的,家里家外,房前屋后的,都忙和到了,弄得自己只能闲的喝茶,越发像个被养着的米虫了。这大热天的,杜安已经够累的了,还叫他出去买肉买菜的,自己心里也不落忍不是。
  
  当天的饺子就是鸡肉香菇馅儿的,清清淡淡的,不那么油腻,夏天吃正好。至于那块狍子肉,红烧,爆炒,正好弥补了赵八觉得油水不足的缺憾。只是那肉太大,到底是没吃的完。
  
  杜仲平喝了半碗饺子汤,里头加了几滴香醋,原汤化原食,真是舒服。看到开始收拾桌子了,就自告奋勇的要把剩下的肉食吊到井里凉着去,顺便把凉了一天的西瓜拿上来。
  
  当初杜仲平一力坚持要在家里打井的目的就在这里了:大夏天的,井里吊着个西瓜,或者是香瓜什么的,晚上乘凉的时候,或是晌午正热的时候拿出来吃,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顺便还能把剩菜剩饭的放好了,吊在篮子里,第二天就不会坏,真是个自然无污染的冰箱啊。
  
  这几天,人人吃饭都留着些肚子,等着饭后吃些凉凉的瓜果。谨儿自杜仲平往后院去,就已经等着了。多想拿西瓜当饭啊,又凉快又甜,可惜爹爹不让,家里只有他和胜叔,每次都只能吃一两块,剩下的时间就只能看着安叔八叔他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害得他吃西瓜的时候都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就怕吃得太快,只剩下看别人吃的份儿了。
  几人谈起了马上要收土豆的事。这土豆虽是头一年栽种,可是种子发下来时,如何种、如何收、如何存甚至如何食用都有说,而且前两天也下地去看了,确实已经长得不小了。等进了伏天,恐怕雨水会多起来,要是被雨水泡了,可就都烂在地里了。
  
  杜家挑了个大晴天收土豆,两家统共加起来只有几亩地,所以就只找了两三个人来帮忙。
  
  先把土豆秧子拔了,把根部刨开,大大小小的土豆就露出来了。把挨得近的堆在一起,赵八赶了车进到地里来拉,起一点,就运回去一点。这东西不能在太阳下晒时间长,要不就晒青了,吃到嘴里就是一股极涩的味道。可是也不敢挑个阴天来收,这土豆要是淋上雨,不管回去怎么晾,过不了多久就烂了,根本存不住。
  
  这土豆存的时候也有讲究,必须放在屋子里通风阴干,等皮上的泥干得差不多了,也就可以装袋收起来了。
  
  众人一边干活,一边闲话,这收了一半儿的地,已经拉回去几车了,收成真的是高。只是不知味道怎么样?若是还过得去,只怕就不怕荒年了。来帮着收地的都是仔细惯了的,就连那李子大小的也都捡起装到车上去了,真是一点儿都不浪费。
  
  剩下几天里,杜家、赵家都在院子里搭了棚子,白天把土豆摊开在棚子下头通风晾干,晚上再收到屋子里。同时,还大力开发土豆的菜色,什么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的,几人都吃了个遍。连那些小土豆,都被难得会过一次的杜仲平洗刷干净,放到锅里,加些豆酱,又加了辣椒、豇豆、苏子叶,外加一块儿猪皮,一起烀起来,等到那土豆的皮稍稍有点缩紧的时候就好了。吃起来咸香里稍稍带着点儿辣味,用来下饭真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八哥,咱们家的土豆是不是太多了,只咱们家这几口人,根本吃不完啊。而且不是说,这地里还能种一茬的白菜或是萝卜,到秋天时又是一大堆,可怎么办呢?”杜仲平发起愁来。
  
  之前大家都是种粮食,根本没这么大片的种过菜。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如今一定是要把多余的卖出去了,只是,卖到哪里,倒是个问题。
  


27、第二十六章
 
  卖菜的事情其实好说,若是有那个耐心,赶车到锦阳城里去,零散着卖,就能多卖个几个钱的,若是自己懒得动弹,找了收菜的来家里拉,虽说便宜点儿,但是省心,也不用抛头露面的做买卖。如今锦阳城里的各地商贩越发多了,人一多,自然菜就要的多。倒是不愁卖。
  
  只是,不管怎样,还是得等着村里其他人都收完了,一起拿个章程才好,别到时候一家一个做法,弄得拧了岔,反倒伤了乡里乡亲的和气,不值当。
  
  这事不用急,这几天,赵八他们忙着在后头盖猪窝。
  
  原来方胜自那回杜仲平说过之后,就把当兽医的事情放在了心里,家里几个又都支持他,杜安杜仲平买东西的时候也帮着勤打听着,要是有小猪小羊小牛什么的,就回来告诉他。只是一般人养猪,都是开春生了猪崽子的,这会儿正是长大了点儿好养活的时候,一般人家是不会卖的。羊啊、牛啊之类的,一般也就自己养了,等大了卖出去才挣钱。
  
  打听了好些日子也没合适的,方胜都有些泄气了。刚巧有一户人家,母猪生了一窝六只猪崽子,因为现在这时候天气热了,刚下生的猪崽子不好养活,要的人不多,自家又养不了这么多,所以一听说青牛村这边有人要,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不但如此,生怕方胜不要,自己就把价钱降了降,只有一点,希望方胜多捉几只,最好拿个三四只的。
  
  方胜有些为难,自己只是想养只猪试试,并不指望着靠养猪挣钱。而且,就是他没养过,也是知道的,如今都六月了,这猪养到过年的时候还不够大,铁定今年是吃不成的。夏天秋天还好些,院子里吃不完的菜,或是外头打点儿草什么的喂猪都行,到了老秋入了冬,可就只能喂粮食什么的了,一养这么多头,实在划不来。
  
  最后还是赵八拍板定下了,就拿三头,多了就不要了。那人也答应了,这也很不错了,能卖出一头算一头。
  
  只是家里没养过猪,还没有猪圈呢,跟人说好了容几天功夫,等猪圈盖好了就去拿。
  
  这猪圈是肯定不能放在前院的,两家挨得那么近,那头儿书声琅琅,书香扑面,这边几头猪哼哼唧唧,臭气熏天?光是想想就让人抽搐,真不是一般的不和谐。这读书人的事就算咱帮不上忙,也不能拖后腿啊。而且村里人总喜欢在孩子读书时来时不时的转两圈,每逢集日的时候还有不少外村人,真要这么干了,丢人都丢到外头去了。
  
  后院倒是地方大,只是差不多的地方都种上菜了。狠狠心,把地方选在最后边靠着西北角的院墙那,离得屋子远,中间隔了菜地果树,味儿也没那么大。到时在后墙那开个后门,清理粪便的时候直接从后头运,影响倒是不大。
  
  这猪圈也不用多好,就着墙,再起东、南两道墙就行了,也不用多高,大概过了赵八的腰就差不多了。东墙中间开个门,方便喂食喂水的。只是还得搭个棚子,防着雨雪天,天热也有个阴凉地方。地面都夯实了,又从石匠那买了猪食槽子,里头铺上点儿干草,也就得了。
  
  方胜兴致很高,一直跟着忙和。等完事了,直接进到杜家后院,打了井水洗洗。井水沁凉,赵八直接兜头浇上去,还大呼痛快。杜安不敢像他一样,但是也拿了布巾子浸水擦洗了。只有方胜被杜仲平拽去前院,用老早晒着的水去洗,这水已经温乎了,那两个都嫌不过瘾的。
  
  如今每天一早,杜家都拿了两个大盆放院子里,晒上井水,等到了傍晚,水刚好热乎乎的,给谨儿洗了澡,两个大的也够擦擦的了。方胜见了觉得不错,自家也照办,虽说赵八不怕凉,但是被方胜想着的感觉很好,每天晚上都用这温水洗一回。
  
  坐着歇气的功夫,杜仲平给拿了一直用井水湃着的香瓜,这是本地的品种,虽说个头不大,但是皮薄,且特别的甜脆,拔凉了吃最解渴。近来杜仲平最好这一口儿,每次遇见卖的都要买个十来斤,弄得卖瓜的总往杜家来,来来回回的喊。
  
  只是谨儿不能吃多了,要不容易拉肚子,所以家里的大人们都趁着他出去玩儿的时候偷偷过瘾。
  
  过了这几天,小猪拿回来已经是圆滚滚的了,都是黑白花的小猪,看着挺可爱。也是母猪这窝生的少,奶水足,猪崽子才长得好。如今拿回来,放到窝里,许是咋到了陌生的环境里,有些不安,一个个哼哼唧唧的叫着,小鼻子不时拱拱地。
  
  方胜第一次养,自然要谨慎些,特意留了口锅,在后院猪窝附近搭了个灶,将家里有的糠加些切碎的菜煮了,才放到猪食槽子里。见小猪都吃了,且没什么异常,才算放下心来。
  
  养了这几只猪没几天,杜仲平倒是觉出点好处来了。院子里的菜长得快,自家吃不完,几天就老了,家家又都是有的,送都送不出去,如今摘下来切吧切吧喂给猪,一点儿都不浪费。到底是自己亲手种的菜,白扔了可惜不说,实在是有点儿心疼。想晒干留着冬天吃吧,又被告知伏天里晒菜干是留不住的,会长毛发霉,怎么也得过了立秋才行,所以这回那些菜有了去处有了去处他也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想着种点儿空心菜给方胜,这空心菜割了一茬,几天就长出来,又不像韭菜似的猪不吃,喂猪最好了。往后猪长大了,食量肯定跟着涨,怎么也不能让胜哥出去和小孩子一起打猪草吧?
  
  杜安也挺高兴,如今他越来越会过日子了,做饭什么的也有数,但是总有些时候会剩下点儿,大热的天转眼就坏了,正好给猪吃。
  
  谨儿也高兴,别人家家都养点儿什么,就自己家没有,如今一口气养了三头猪,跟他一起玩儿的小孩子里,谁家也没养这么多啊!他觉得特别得意,这几天每天下了课,就领着几个玩儿的好的来后院看,还说要和二柱一起去打猪草来喂,定然会让这几只长得胖胖的。方胜忍笑应了,若他真拿了草回来,真格的就喂进去,也不辜负了这孩子的一片心。 
  
  真等连着两天,谨儿带着草回来,脸上晒得红红的,方胜又舍不得了。虽说乡下五六岁的孩子帮着家里打点儿猪草什么的很正常,大人还会夸两句“真懂事啊”或者是“真省心,是个会过的”什么的,可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搁自己家宝贝儿身上,那可就只剩下心疼了。好说歹说,告诉谨儿家里的菜猪都吃不完,等着不够了,一定跟他说,好容易才把他哄住。
  
  杜仲平见白天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热,中午就把谨儿留在家里午睡,等日头偏西,不那么热了,才让他出去。又每日熬了绿豆汤,晾凉了给他喝,就连常来找谨儿玩儿的自己那几个学生,也都人人有份,好歹解解暑气。
  
  他这也算是投桃报李,要知道,自己小时候可没那么大的耐心,带着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孩子玩儿,就算一天两天的还能忍,要是日子长了总会不耐烦的。可是大柱这孩子,几乎天天都带着谨儿出去玩儿,没有半点儿不耐烦,如今谨儿跟着他们跑来跑去的,饭量也大了,身量也长了,身子骨也壮实了,杜仲平很领这个情,总是对他们很好,有什么吃食之类的,总也少不了他们的份。
  
  这实诚人都是,你对我一分好,我就能还你三分。大柱领着几个孩子,趁着到河边玩儿的时候,就把杜家的几亩稻田给拾掇了。这半大小子,家里干惯了农活的,做这个也就是顺顺手的事。听着杜仲平说什么蛤蟆吃虫子,鱼肥田之类的话,也都放在心上,玩儿水的时候逮着大鱼自是拿回家加菜,小鱼就都扔稻田里了,初夏时候逮了蝌蚪、小蛤蟆也都往里扔。也是杜家稻田位置好,那河在那拐了个胳膊肘的弯,水流平缓,最适合摸鱼摸虾什么的。
  
  杜安也是会做人的,学生帮着干了活,有时候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