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丑女如菊-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木也在另一口缸里忙活。郑家足足腌了两大缸。
  雪里蕻这么腌一段时候,等色泽变得黄熏熏的,就能吃了。
  掏出一棵来洗干净,切得细细的,用来炒肉末送玉米糊最合适,或者雪里蕻烧豆腐、雪里蕻烧豆渣,条件好的用雪里蕻烧肉、雪里蕻烧大肠猪肚,那香味浓郁,比一般的腌菜味道要香的多。
  所以,她当年看到青木买回来的雪里蕻种子,简直双眼放光,前世她老家农村,这个菜主要是用来腌菜的。反而很少有人炒新鲜的来吃——新鲜的炒了并不好吃。
  农家人踩上一大缸,一个冬天就用这东西来烧锅子。
  通常都是用砂锅装了菜,放上一些辣椒粉,搁在炭炉子上炖得辣霍霍、热气腾腾的。吃得人头上冒汗;等过年做了豆腐,就用雪里蕻炖豆腐和豆渣,或者杀了年猪,用肥肉炖雪里蕻,那个味儿经典绝伦。
  小井儿、葫芦、板栗和小葱围着大缸转悠,爷爷、外公、舅舅喊个不停,很想上去踩了试试看。那缸比他们都要高。想要看清里面的菜,得站在小凳子上,趴在缸沿上往里面瞅。
  葡萄和妞妞看着他们几个,不时地扯这个一把,拽那个一把,没个停歇的。
  饶是这样,板栗跑动的时候,还是将杨氏放在板凳上装盐的木盆给撞翻了。。。撒了一地的盐粒儿。
  妞妞急忙上前去收拾,葡萄帮板栗检查可撞伤了胳膊,杨氏端了一盆菜进来。高声问道:“板栗,碰疼了么?”
  菊花无奈地看着儿子满不在乎地咧嘴嬉笑,郁闷地说道:“儿子,咋老是你闯祸哩?几个人比起来,就数你皮,娘觉得好没面子。你就不能争口气,听话一些么?瞧瞧葫芦哥哥和井儿叔叔,咋不跟你一样哩?”
  青木听笑个不停,弯腰用手撑住缸沿,脚下也停住了。没力气再踩。
  两个多月的青山定定地望着大笑的哥哥,那神情有些莫名其妙,其实是因为他太小了,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青木见了有趣,伸手轻轻地戳了戳弟弟的腮帮子,小奶娃嘴巴动了动。再将指头放到他嘴边,立即张嘴就要含住,惹得青木和菊花都笑了起来。
  杨氏将菜往郑长河那口缸里码,一边说道:“这么小的人儿,你要他咋争气?小娃儿不都是好动的么,板栗再淘气,还能比来财小时候更厉害?来财如今还不是说开窍就开窍了:上回在村里帮咱们收辣椒,可不是干得好的很。”
  汪氏听了笑得满脸开花,伸手捏了捏板栗的脸道:“板栗长大了肯定比来财表叔成器。你跑慢些,小心你娘打你。你娘打人可是不手软的,你来财表叔可是挨了她不少打的。”
  菊花和青木一齐笑了,菊花道:“外婆,我也没打来财两回。你这话让二舅母听见了,她又该唠叨了。”
  郑长河踩着原地踏步踏的节奏,端着胳膊在菜缸里转圈,一边喘着气大声道:“菊花,爹跟你说个事儿:甭管青山多调皮,你也不准打他,要好好地跟他说。你跟青木从小就好好地教他,他还能不成材?”
  青木和菊花相顾愕然,紧接着就哈哈大笑,菊花手一抖,差点将小弟青山扔进菜缸里。
  杨氏、汪氏和刘云岚也都笑个不住。
  汪氏边笑边道:“这就护上了?疼老儿子不要紧,可不能把他惯坏了。”
  菊花笑了半天,对葫芦道:“葫芦听见没?别欺负小叔,不然的话,爷爷怕是不会饶你。爹,你可不能偏心眼哩,葫芦和黄瓜是你孙子,板栗和小葱是你外孙子,爹要是疼弟弟过了头,他们小娃儿最是会看眼色了,到时候怕是要伤心。”
  郑长河嘿嘿笑道:“我哪能偏心眼哩!我不就是怕你们只顾自个的儿女,不管弟弟了么?我自然要护着他一些。”
  菊花听着他这坦白的话,又是好笑又是警醒,对青木道:“瞧,那些儿孙多的人家,怕是就因为这个才吵的。”
  青木也跟郑长河一样在缸里踩着踏步踏,一边笑道:“爹,娘好容易才生了青山,我们咋会不管他哩?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我跟菊花哪能不悉心教导。你疼青山不要紧,要是惯坏了他,那不是白养一场,还害了他。所以哩,他要是调皮,该管教还得管教。”
  郑长河看着菊花怀里的小儿子,不乐意地问道:“好好说不成么?非得打?”
  刘云岚觉得憨实的公公说话实在是逗,又想他将来怕是要偏心小叔,于是笑道:“爹,青山要是不听话了,就由爹来管教,我们都不插手。”
  菊花道:“那准惯得跟来财似的。爹会舍得动他一根指头?”
  杨氏瞪了郑长河一眼道:“小娃子,不听话了拍几下屁股,还能打坏了?你这么跟他们打招呼。往后谁敢管青山?菊花,青木,甭听你爹的,要是弟弟淘气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小娃儿不管教,那还不要上房揭瓦哩!你要是惯坏了他,我打得更狠。”
  众人看着郑长河讪讪的表情,都笑了起来。
  汪氏也跟刘奶奶似的,也在用土炕孵小鸡,她往灶洞里加了火灰。又摸了摸热度,方才盖上棉絮。
  菊花问道:“还有几天要出小鸡崽?”
  刘云岚道:“再有三四天就差不多了。也不晓得这二百鸡蛋能出多少。这法子太难了,一丁点都不能大意的。都是外婆在看着,我常常忘记。”
  菊花心道,要是那么容易的话,母鸡不都要失业了么!
  刘奶奶用土炕孵小鸡,也出了不少,却并不容易。菊花想着她年纪大了。不能累着她,再者也不能依靠她,毕竟她是快下世的人了。于是她就和葡萄跟着学。
  结果,发现这事太难。
  首先,你得手感要准,会摸热度;会摸热度了,还得保持这热度,那就要会烧火;会烧火还不算完,加一次火灰管不了两个时辰,就要再添加,晚上也不例外。连续二十天都要把这热度控制精准,不冷不热。那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说实话,干这项工作一定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还没杂事打搅,像菊花这样带娃儿,管家务的人根本不行;葡萄太小了,心性不够沉静。除了刘奶奶,张家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就算是刘奶奶,那成果也不是很好,并不比母鸡孵小鸡便宜。人家母鸡就是一恒温器,除了一只鸡张开翅膀最多只能罩住二十多只鸡蛋这一缺点外,其他都不用人操心的,每天早晚喂些水和吃的就行了。
  可是,又不能丢了这项技术,因为母鸡孵小鸡毕竟是有季节性的,这项技术还是可以弥补些缺憾。
  于是,她打消了捂住这项技术的念头,将它公布出去。
  都晓得了又怎样?你有本事跟母鸡似的,二十个鸡蛋能孵出十**只鸡来?
  要是真有人能把这项技术掌握得跟恒温室一样,源源不断地孵出小鸡来,她只有高兴的——省得自己为小鸡的来源头疼了。
  玩闹一会,菊花和葡萄带着几个娃儿回家,见院子里也堆了好些才砍的雪里蕻,何氏和刘婶正忙着将菜摊在廊檐下晾着。
  菊花问道:“娘,咱们也要踩雪里蕻了么?”
  何氏道:“我瞧你娘家踩上了,我也懒得再等,让你爹和刘叔把半亩地的菜都砍了回来。明儿晒一天,踩到缸里,也算是完了一桩事。你爹和刘叔还在往家挑哩。”
  菊花捡起一棵雪里蕻端详,裂开的叶子细碎,不像旁的青菜叶子一整片。茎叶一般碧绿,看着就水嫩。刘婶跟何氏还不停地掰掉最外边几根茎叶,剩下中间嫩脆的部分,腌出来才爽脆。
  她看着喜欢,便也蹲下帮忙收拾,刘婶又将掰下来的老叶子拢到一旁,等会剁碎了喂猪。
  葡萄一边将菜摊开,一边问道:“娘,这菜晚上就摊开在外面么?”
  刘婶道:“晚上拢到一堆就成了,明早再扒开。少奶奶,你还是不要弄了,带他们几个小的去玩吧,瞧都在菜堆里打滚哩。”
  菊花抬头一看,果然小井儿他们坐在菜上,一副舒坦的模样,板栗站在菜上不停地踩,学着外公的样子踏步。
  她忙叫道:“板栗,把菜踩烂了哩。”
  起身拍拍手,牵起小葱去洗手,一边道:“闺女,咱去瞧瞧爹回来没有。”牵走一个,板栗和小井儿果然也跟了上来,板栗嘴里直嚷着爹回来了。
  槐子自然不可能这么早回来,娘几个站在院子门口,迎来了张大栓和刘黑子,一个挑一担雪里蕻,一个挑一担胡萝卜。
  于是又忙着洗红萝卜,煮了让几个娃儿吃着玩,直闹到掌灯十分,张槐才回来。


☆、第四百七十五章思子

  
  接下来的日子,辣椒卖得很好。可是,就算控制出货,每天也不够卖的,十来天的工夫,差不多卖出了七八千斤。
  来喜一着急,除了零卖给街坊的辣椒仍然按二十五文一斤外,卖给外来商户的一律涨价——六十文一斤,而且最多只准买两百斤。
  ”我说来喜,咋又没辣椒了?婶子昨儿就没买到,今儿又没买到,亏你还说家门口的人要多照应些,那咋不多弄些辣椒来哩?“一个婆子没买到辣椒,不依不饶地跟来喜纠缠不清。
  来喜万年不变的温煦笑容这会儿也变成了苦笑:”婶子,我也要做生意吃饭哩。一天卖两百斤给街坊,不少了。要晓得我卖给外人如今可是六十文一斤哩。“他真是不明白,这辣椒有啥吃头?
  人家有钱人因为有钱,冬天吃夏天的菜,再贵也不在乎,可是平常人家,干嘛非得要吃这个?又不是没有旁的青菜吃,街上不是还有黄心菜、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卖么,甚至青蒜苗、菠菜、芫荽,这也不少了,花二十五文钱买辣椒,脑子进水了哩!
  他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他自个惹的祸。
  想想看,人家商家要花六十文才能买到的辣椒,下塘集的住户只要二十五文就能买到了,大伙儿那个优越的心理,还能不去抢?
  隔壁的余叔看不过去,上前对那婆子道:”老嫂子,来喜也不容易哩。他卖一斤辣椒给街坊,就要少赚三十五文钱,一天要卖两百斤,那可是七两银子。老嫂子还让人家多弄些过来,谁受得了?人家开门做生意,那不是为了赚钱?就算让利,也得有个分寸,君子也要顾本哩。“人们只顾买辣椒。还真没算过这个账,此时一听,不禁咋舌:七两银子?有的铺子一天还赚不到三两银子哩。
  越是这样,越觉得那辣椒非吃不可。不吃太亏了。
  那婆子也觉得讪讪的,不好再说,只得买了半斤卤笋子。
  来喜听余叔算账,也是心痛的要命,可又不能食言反悔,心道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啊!
  眼珠一转,他吩咐伙计好生招呼客人。自己出了铺子,往人前一站,咳嗽一声,扬声说道:”各位叔伯婶子大娘,我来喜说过的话自然算数,绝不反悔。可是大伙儿也瞧见了,辣椒少,买的人又多。饶是我亏了钱还得罪人,我容易么我?咱们不如想个法子,让大伙没的争。我也能赚些小钱,我心里也舒坦些。“围着的十来个人都笑道:”有好法子尽管说,咱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来喜笑道:”往常大伙买鸡,买的多我都会另外送些菜。如今辣椒紧俏,不如搭配着菜一块卖:凡是买一斤辣椒的,必须买除了荷叶鸡之外的其他菜,比如笋子、花生米、黄豆,荷叶鸡不成——你想买我还没那么多鸡哩,我每天的鸡都不够卖。“有个人就道,你那些菜天天不都是卖光光的。有天我来晚了还没买到哩,舀啥配辣椒?
  来喜笑道:”我说了这主意,往后这些菜自然就会多做些,再增加些菜色品种。大伙帮着跟人传个话,省得再有人来买辣椒生气。“众人都道好。
  因来喜出了这个主意,菊花让他每天早晨安排人在集上采买鸡鸭。张家也从村里李长星家和刘三顺家买鱼,然后每天增加了烧鱼和烧鸭两个品种。因荷叶存量不够,改用包粽子的粽叶包着,也是清香无比。这粽叶比荷叶容易保管,所以菊花存了不少,特地用来救急。
  卤笋、卤花生米和卤黄豆自然也做了更多,吴婆子带着两儿媳妇每天下晚都过来帮短工。
  早晨换刘黑子赶牛车去送货,再将采买的鸡鸭鱼带回来。去年大旱,乡下的水塘都清了底,大鱼不好买,只能四处搜购了。
  忙忙碌碌的,让寒冷的冬天也格外热闹。
  这日,何氏受了寒,躺在床上恹恹的,菊花跟槐子商量,要送她去云影那瞧瞧,抓些药来吃。
  何氏在枕头上摇头道:”我就是觉得鼻子有些闷,头有点胀,想是冻凉了。让刘家妹子熬点姜汤给我喝,哪里用吃药。往常不都是这么过来的。“菊花劝道:”娘,咱们不能跟往常比,往常不是没钱也没好大夫么,如今云大夫和秦大夫就住在村里,这些小病还是不要扛着,去让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