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种田纪事-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县令给李义山之妻江氏“泼辣能干”这四字评语完全是出于他的身份,不屑用那坊间常用的字眼儿来评价她。

    事实上,这位李夫人江氏可是长丰县出名的尖酸刻薄外加蛮不讲理,她本是长丰县城西屠户之女,现年三十有三,未出阁之前便是出了名的泼辣,她偏又是个心高气傲,一般的人家看不上,一心想做官太太,虽然她生得尚算周正,却因她那名声,一直在闺中待到二十有六也无人问津。直到这李义山之妻云氏下世,她听到这一消息便觉这是上天给她的机会,不管不顾李义山有个痴儿需要照看,托了媒人前来提亲。

    原本这李义山无再继弦之意,无奈家中痴儿无人照看,左思右想,便提出唯一的要求,善待痴儿。

    这江氏听得媒人带来的消息喜不自胜,一口应下。这门亲事便就这么作下了。

    江氏于六年前进了李家的门儿,初时尚还收敛,对李义山父子照顾得尚算周全,但时间一久,便露了本性,不是嫌李义山太过窝囊,便是嫌家中太过寒酸。

    又看那些官太太们个个锦衣玉食,自己尚还需天天纺纱织布洗衣做饭,家徒四壁,一年到头竟然连个荤腥也见不着。

    便整日给这李义山脸色看,兼指桑骂槐,弄得家无宁日,对痴儿的照顾也愈发不上心了。这李义山给她唠叨得受不住,又心疼唯一的儿子,加之升迁无望。狠下心来,便半推半就的做起了这逾制寄田之事。

    岳行文神色不明的看了一会儿,回头问道:“他那儿子得是何病症?”

    朱县令摇摇头,“不甚清楚。听说是胎里带出的痴症,嘴歪眼斜,还时常发癫。”

    岳行文思量了一会儿,“改日朱大人带我去这李大人家中看看如何?”

    “岳大人,你这……”朱县令一惊。

    岳行文见他会错了意,便解释道:“我曾跟随前太医院院判容凌云容太医,学过几年的医术,便想看看。能否为这李主簿略尽绵薄之力。”

    朱县令登时松了一大口气,听到提到容老太医的名头更是惊奇,且惊且喜,一连声笑道:“岳大人啊,你可真是叫本官吃惊。那容老太医的名头在咱们大周朝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岳大人能得容老太医收为弟子,想必医术也十分的了得罢。”

    岳行文摇头一笑,“不过略学了几年,认得几味药罢了。若不是因这李大人的境况实在叫人心生不忍,我断然不敢有此想法。”

    朱县令长出一口气,脸上有了笑意:“即是岳大人有此心,这两日我们便一同去李府走一趟。”

    这岳行文的到来,引起整个长丰县衙的关注,纷纷猜测着这位岳大人的来意。

    待他这一走,便有人撺掇着金钱二位主簿到朱大人值房一探究竟。金钱二位主簿到朱县令值房时,朱县令正在值房内愁着脸儿,转着圈儿。

    见他二人来了,叹了一声,“麻烦!”

    金主簿道:“大人又不是今日才知这事麻烦。”

    钱主簿也跟着问道:“那位岳大人可又说了什么?”

    朱县令本想将岳行文所说的从长丰县衙开始的话说与这二人,也好有个商量的人,但是这话到了他嘴边,他却终是说不出口,便只是又一声长叹,“还不是为了方田。左右为难,实在麻烦。”

    说着,看了看天色,一手将放在案上的官帽拿在手中,“本官出去透透气,这会子脑袋乱得很。”

    钱主簿问道:“大人可要备桥子?”

    朱县令摇了摇头,“不须。”一言未完,便出了值房。

    留下金钱二位主簿相视苦笑。

    岳行文回到驿站,胡流风已然起了身子,一眼瞧见他平淡而微沉的脸色,眉眼一挑,“怎么?那朱起云不同意?!”

    说着也不等岳行文回话,便又道:“你初提及时,本公子就觉得不妥。”

    岳行文抬头看他。“依你,这事儿该如何?”

    胡流风怪笑一声,“要依本公子,我们现在该回京。”

    岳行文无奈一笑,却并未说话。

    胡流风将脸凑近,“怎么?那朱起云还当真不同意?”

    岳行文摇摇头,将朱县令的一番话简略提了几句,最终提到了那位李大人。

    胡流风又是一声怪笑,“行文,你可越活越回去了。就这么一件事儿便把你难住了?”

    说着起了身子,踱着才子步,在屋里行了几步,“自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那位李大人生计艰难,可不是允他逾制寄田的理由。难不成因他一个生计艰难这方田清丈便不做了罢?”

    岳行文挑眉,“是么?”

    胡流风讪然一笑,“不是又能如何?”

    岳行文伸手叩了叩太阳穴,沉默了一会儿,“也是。”

    胡流风见他这副样子,桃花眼猛翻,“那张凤娇的事儿你做起来眼都不眨一下,这么一件小事儿,你倒是愁上了。”

    岳行文抬头轻笑,“那事与这事能比得么?”

    胡流风一笑,“怎么比不得?”

    岳行文起身倒了一杯茶,端在手中,“张凤娇那事儿是张书山咎由自取,这李大人可勉强算得上无辜可怜之人。”

    胡流风摆摆手,“本公子不在这里跟你辩,倒显得你是仁心仁义,本公子冷情冷血。”

    说着就要向外走,走到一半儿,顿住脚,回头一笑,“若心里过意不去,但送些银子过去,本公子知道你可是个不缺钱的。”

    说完哈哈大笑,下楼而去。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变故突起(一)

    第七十八章 变故突起(一)

    夕阳如血,慢慢隐入层层屋脊之后。

    长丰县衙的官员们又在焦躁不安四处打探交头接耳中胡乱猜测中度过了一天。

    这是京城方田官到达长丰的第五天了。邻县已不断的传来有关方田清丈的些微消息,唯有长丰,自前日小候爷宴请过那两位大人之后,便是一派宁静,静得让人不安。

    下值的时间一到,面色微微沉重的官员们鱼贯而出,有的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有的则独自己低头沉思。

    李义山走在人群的最后面,宽大的半旧绿色官袍套着瘦得似竹竿一样的身躯上,愈发显得凄苦伶仃。

    他虽然不善言辞,不喜交际应酬,不爱打探是非,有些古板认死理儿,但他为官二十年,不代表他觉察不到些微的风声。

    工房于大人的话,不断在耳边回响:你们说,这方田清丈会不会查到咱们的头上?

    会不会查到咱们的头上?会不会查到咱们的头上?!

    李义山原本垂的头猛然一抬,转身向钱主簿的值房奔去。

    长丰县虽然不是京县重县,但这里却还有一个平西侯府,是以,长丰县衙的衙署里面。是按照京县稍低比一般的县衙要高的标准,设一知县,二县丞,二主簿,二典史。

    二位县丞大人,一位回乡丁忧守制,一位则是平西侯府远亲用银钱捐得一个缺儿,空占了名额从不上值。

    是以,这长丰县衙,除了朱大人,余下的便是金钱二位主簿大人的官阶最高,民间也习惯将主簿称作“三衙”。

    “咦,李大人!”钱主簿正在值房内,整理桌案上的一干文书,听见匆切的脚步从外面传来,还以为是朱大人见过胡岳二人回来,衙役前来禀报,刚欲出门,却与匆忙赶来的李义山碰了个正着,见他急色匆匆,脸上似悲似惊,不觉奇道:“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义山大口的喘着气儿,似是一只离水太久快要窒息的鱼儿,细长的脖颈上凸出的筋络随着他的呼吸一突一突,两只深陷在眼窝中的双眼睁得溜圆。钱主簿不觉将身子往旁边侧了侧,“来,来。进来喝口茶再说。”

    李义山进了钱主簿的值房,却又不知该如何问起,怔怔的立在那里,钱主簿倒了一杯茶塞在他手中,“说罢,是什么事儿这么慌张?”

    李义山此时心中甚是矛盾,他逾制寄田之事本就有违他身为读书人的体面,且又是暗地行事,这事儿在他看来本就是上不得台面儿的事儿,这叫他如何说得出口?

    可另一方面,这多出的寄田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实惠,继室江氏不再整日说些尖酸刻薄的话,在家里也能得一些清静,他也多了一份男人应该有的尊严,儿子小丰也隔三差五的能沾上一点的荤腥,虽说那孩子生有痴病,却也能分出好坏来,每每有肉吃,脸上总是带着笑。

    想着想着,脸上的急色消失了,取而带之的是一片晦涩的沉重。以及难言愁苦。

    钱主簿见他这样,便略微猜出他的来意,自今日早上朱大人与他与钱大人说了这胡岳二人有意先从长丰县衙开始清丈寄田,他便知这事儿的难办。

    虽然这事朱大人暂时还没往外透,可邻县的动静总是瞒不了人的,再者,官场之中哪里会缺聪明人?这又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儿,怕是早就揣摩出味儿来了。

    叹了一口气,“李大人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李义山紧紧攥着手的茶杯,仿佛要将它攥出水来,“钱,钱大人,这方田清丈,当真会先从县衙开始?”

    钱主簿见他身形不稳,连忙把他一把按在椅子上,跟着坐在他对面,苦笑道:“李大人,你在衙呆了这么久,难道还看不出,这先与后,有什么区别么?”

    他这话便说得极明白了,先与后,长丰县衙都跑不掉。

    李义山手一抖,杯里的茶水溅出,洒湿他半片衣衫。他手忙脚乱的站起身子,将杯子往桌一放,又慌乱的施了一礼,“下官明白了。下官告辞。”

    说着脚步不稳的向房门而去。

    李主簿将他这模样看在眼中,实有不忍。连忙起身,“李大人,不瞒你说,你的事儿朱大人与户部岳大人早已说过了。这不正替你想办法呢。”

    “什么?!”李义山猛然一回头,脸色大急,眼睛凸起:“朱大人也知道了?还跟岳大人说了?”

    李主簿与他共事虽然只有不到三年,却也知道他的为人,说白了就是书呆子气太过,迂腐而不知变通,把读书人的气节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连忙略带安抚道:“朱大人也是为了你好。”

    李义山脸上登时面如死灰,身子像是被人抽去了筋骨一般偻了下去,也不理会钱主簿,转身向外面走去,一面走一面摇头,“有辱斯文啊,有辱斯文,我真是白读了圣贤书……”

    话到最后已然含着长长的哭音,似是悲愤,似是悲伤,又似是羞愧难当。

    听的钱主簿这心里也是百般的难受。

    手猛然在桌上重重一拍,沉着脸坐在案前。

    刚刚年过三旬的钱主簿,正是血气方刚与老成世故交替的年纪,心中正气未灭。而世间不平又不少见不少听闻。此时,他满心的恼怒,却不知这恼怒该朝哪一方发作。

    他做为长丰县主管钱户籍的主管官员,如何不知,这方田清丈于有国利,与民有益,若不是这京中推行方田清丈,他尚还未意识到,长丰县境内的逾制寄田已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愤愤不平。明明是那些世豪权贵夺了国库的税银,怎么这棒子偏偏也要落到他们这些人身上……

    这算是官本位。却也算是实情……

    李义山离开长丰县衙时,是一副面如槁灰,失魂落迫的模样。

    守在门口的衙役与他打招呼,他惨然大笑,“大人?我算是哪门子的大人啊,我算是哪门子的大人?!”

    真到他的身影走远,那似癫似狂,似悲似愤的笑声,还在门口衙役的耳边回响着,那守门的两人莫名其妙的相互对视,不觉向那已然走远的身影投去同情的一瞥。

    “李大人这是受了谁的气?”

    “谁知道……”

    离了衙门的李义山,没有如往常一般急步匆匆的赶回家看他的痴儿,而是顺着小巷子七拐八拐的,拐到淇河岸边。

    天边只剩下一抹春日残阳的血色,映投在欢快流淌的淇河之中。

    李义山的眼中没有一丝神采,呆呆的望着不知名的远方,似是一尊无生命的石像。

    直到夜色四合,暮色将长丰县城悄悄笼罩,他的身形才动了动,颤颤微微的站起身子,向李府所在的方向走去。

    穿过数道小巷,转到李府所在的渣子巷里,熟悉的景致让他的眼中略微有神采,再往前走,远远的两盏气死风灯笼高高的挂在院门之上——那便是他的家。

    这灯笼是其继室方氏为了显出自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执意要挂的,虽然那破旧的院墙院门配着这两盏灯笼着实有些可笑,但李义山却因这两团微弱的灯火眼中的神采又多了几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