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海-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和侄子在几个铺子里拿干股过活;他深知自家宗族人口虽众;能拿得出手的却不多;更兼儿子薛蟠还小;自己却等不到他长大;便立意要为儿子找好一门亲事,好既能辅助薛家又能为儿子带来助力。

    这一门亲事,薛劭原本想到的是妻子的娘家王家,王家也是枝藤叶茂的大家,王子腾如今又被调到京城任官,若能亲上加亲是最好的了,可王家如今并无什么合适的女孩待字闺中,他转而想到了林家。如今薛林两家也算有了来往,不光林忆时常和薛蟠出游,就是黛玉也和宝钗交好。虽则林海乃是科举出身的二品大员,自己不过是捐来的五品官,可大夏如今对四民的划分并不那么壁垒分明,且多重亲族,林家宗族不盛,林海如今只一子一女,就算他这一辈安然富贵,总要为儿女谋划。林家的彩工坊,薛劭知道自今上登基,如今都已成了官家的,自己若以薛家产业相诱,为儿子求娶林家姑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这边打起了如意算盘,便更时常让夫人带着宝钗去林府。王氏那里既操心丈夫的身子,又操心儿女的将来,薛劭对薛家的盘算,王氏虽是正妻,可她秉性慈软,薛劭竟是从来不愿与她商议,这些时日王氏看着丈夫的意思让她多带着宝钗去林府,她这里竟想差了。每每到了林府,王氏就拉着英莲问这问那,到让英莲羞红了脸,以后竟多借故躲开不见王氏了。

    薛劭这里忙着给儿子留下根基,不顾医生叮嘱,每日拖着病躯敲打各处管事,又带着薛蟠巡视店铺。林忆有时跟着薛蟠过来,薛劭也不避讳什么,竟是想要将自家手段全数使出来,好让儿子不至于在自己死后拿捏不住这些事务。

    却是初春时分,天京城里派出了个贵人前往扬州,这位贵人微服出京,竟不曾惊动地方,一路楼船到了扬州。

    薛劭身子虽不好,但隔些时日总要到林府拜访,林海心中并无腐儒对于商贾的偏见,且苏锦华走后,他公务之外更无什么朋友来往,可喜薛劭是个有能为的,且又能说会道,两人每每见面也是相谈甚欢。这日薛劭递过帖子,本是按着日子登门拜访,却没有见到林海,叶澄观将他迎到一处偏厅,只道林大人临时另有要事,不能来见薛大爷,还请薛大爷见谅。薛劭自然不敢和林海计较这个,便略喝了几口茶就告辞而出。

    可他迈出偏厅,往角门处走,路上却见林海并未穿官服,仅着常服,许是因着初春寒冷,外边还披着贡缎岫云纹斗篷,在几个下仆的簇拥下,陪着一位衣饰华贵的中年人走过去。薛劭立时僵住,总算他反应快,躲到廊柱后边,好歹不曾和忠顺亲王打上照面。

    薛劭耳边听着忠顺亲王的声音很是轻松,只道:“林大人说的哪里话,我怎么敢劳动您去码头接我!倒是这一回办差,可是了了我多年来的心愿了……”

    林海的声音里带着丝苦笑,道:“二老爷说笑了,三老爷在流韵楼,我们不要让他久等吧。”

    一时声音渐远,薛劭方才从廊柱后转出,也不管叶澄观派出送行的下人模样如何,只觉得心中有一股莫名之气总也抑不住,一时头晕目眩,竟栽倒在地。

    下人忙禀告了叶澄观,薛劭被林府派人诊治,好容易醒过来,叶澄观亲来探视,见薛劭脸色不好,又因听着太医的话,知道薛劭心疾已经不好救治,便软语宽慰。薛劭勉力应承几句,叶澄观见他能够活动了,方命人送薛大爷回家去。

    薛劭本是乘轿来的林府,回家时却是林府派出的马车送回。王氏接了丈夫,一边抹泪一边侍奉汤药,烦扰了好一阵子。薛劭心中郁郁,只道自己要休息,将王氏和宝钗都赶出房去。

    年少之时的一段荒唐往事,过了这许多年,薛劭本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他自从天京城回到金陵夺权,除了年节往忠顺王府送礼之外,并没有再见过忠顺亲王本人,这时忽然见到忠顺,虽则忠顺已经年过半百,面相上比当初老了不少,可毕竟保养得当,现在看着也就是中年人模样而已,甫一见面,让薛劭心中又翻出了往事。

    他对于忠顺自然没有什么爱意,也知忠顺不过看他那时面相好,一个拿来做个西山无聊时的玩物,一个想着傍上王府好图大事,两人不过各取所需罢了。薛劭也不是个断袖,虽是大夏盛南风,他此后也曾有几个捧红的南戏小生花旦相伴,不过是他和忠顺的相处之道的翻版,他尝个鲜,对方图个早早成名而已。总算他是个有担当的,虽是在林府时心神激荡,可躺到床上安了神,叹息了几声便将此事丢开了。

    却是忠顺忽然出现在扬州,还有方才飘到耳边的话语,都让薛劭心中打起了算盘,竟是越想越是心惊。

    自林海任官扬州,林大人和府上清客徒老爷之事,一开始几个月的确是满城风传,不过时日一长,升斗小民当个谈资,说上几天也就过去了,就是上下官员和盐商大贾,又没有敢得罪林大人的,何况眼看着两人和江南地方上许多人家一般是个老来相伴的意思了,徒老爷于公务上又从不曾掣肘,林大人既然公私分明,慢慢更没什么人再去说道了。

    薛劭也有些朋友,家中也有类似境况,但他虽和林海处得好,林海却一直不曾为他介绍过徒老爷。薛家虽耳目在商家里也算灵通的了,不过徒景之的身份事关重大,薛劭虽然在金陵知道“七爷”在林家长住,可以往大夏也有过将皇子寄养于臣下之家的事情,他也只敢猜到太上和今上果然器重林海而已,虽知道林海的老相好带着个儿子住在林府,可并不曾将那个儿子与今上的七弟联系起来。

    可忠顺亲王说了什么?“不敢劳动林大人去接”,林如海说了什么?“三老爷在流韵楼”。忠顺亲王是二老爷的话,那谁是三老爷?今上是行三的,太上可也是行三的!

    薛劭冷汗淋漓,他自觉发现了个大秘密,先是心潮澎湃,可又辗转反侧了大半夜,却终究苦笑而已。就算太上皇当真隐居于扬州林府,又能如何呢?景仁帝蛰伏多年,为皇太子时就展现能力,如今登基三年,朝中日益稳固,太上皇虽仍把持兵符,可于朝政上已经很少插手,太上皇是真的在天京西内病重休养,还是微服隐居于扬州巡盐御史府上,于当今朝廷又有什么干系?就是传扬出去,只怕也只是一阵风言风语,于今上丝毫无损,不过是太上清名受损,林海污名上身,可他们天潢贵胄、位高权重,总归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反而是将此事传扬出去的人,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薛劭想通了此节,便对这日在林府所见所闻不复言语。只是他既然知道了这个大秘密,又将徒七和徒老爷家的儿子联系起来,则薛蟠和林家姑娘的婚事,自然他也不敢指望了。待他将王氏叫来,问她对林家姑娘印象如何时,又听王氏絮絮叨叨只说甄家姑娘是个好的云云,心中对夫人如此不解大势很是失望,只道不管甄姑娘还是林姑娘,都不是咱们家蟠儿的良配,况且蟠儿还小,终究还不着急,这事就先放一放吧。

    却是王氏那里终日居于内宅,她不知林家底细,只知甄家是江南第一家,甄英莲虽是甄大人的庶女,又居于林府,可在金陵见了甄老太太对英莲的喜爱,就想着若能和甄家联姻,必是自家的助力。这些时日与林府常来常往,竟一门心思去和英莲搭讪。这时见薛劭不悦,她也不敢多言,只好将此事撂下。

    薛劭本就有心疾,又受了大刺激,终究没能撑过景仁三年的春天,就撒手西归。好在他留下了不少老手好手,王氏和薛蟠、宝钗也早有心理准备,便扶灵回了金陵守孝不提。
==========================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薛老爹领盒饭了……

    另外,鉴于日后基本就是一路碾压,所以本文的标签由  正剧  改为  轻松……


 92第 92 章(大修)

    第九十二章林黛玉抛父进京城

    忠顺这次被徒行之派到扬州;正是为了把徒七带回京城去。

    徒七已经到了可以行冠礼的年纪;徒景之也知道不能把徒七就这么一直不明不白地拘于江南;徒七已经求了他好几回,想行冠礼,好能自由活动,可徒景之并不理会。直到徒行之自己想起来七弟的事情;先是来信问询父亲的意思;又派出忠顺亲自来接,徒景之见徒行之总算心里有这个兄弟,方才松口答应。

    林府这边便有人为徒七收拾行装,徒七一边看着从人每日忙乱;憧憬着成人之礼;另一边看着黛玉有时过来探望;帮着说起这个要拿这个可留,却不复往日欢颜笑语的样子,又不免觉得心中大痛。这回徒七进京,他自知再不会是林大人府上清客徒老爷家的儿子,即使再回到扬州,与林府中人也不能如今时今日一般相处了。

    徒七如今虽然不曾戴冠,可已然不是小孩子,这几年在林府的日子,每每他和林忆为了格物课上的实验成功而欢呼,和黛玉那里缠着求她为自己绣这绣那,给黛玉搜罗了什么好玩有趣的小玩意儿,看着黛玉微笑的脸庞,让他时常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林忆和黛玉口中的“七哥”。可转过脸来看到徒景之,幼时禁宫里的记忆又总会涌上心头,提醒他自己到底是什么人。

    徒七和黛玉从小相伴,黛玉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他对黛玉比起林忆这个亲哥哥来不遑多让,且林忆自己尚且是个需要哄的孩子,在黛玉面前时常还有些小性,两相对比之下,总让黛玉说七哥比哥哥还要好。以前他还不觉得,毕竟禁宫里除了徒三,他和其他兄弟姐妹之间连面都没见过几次,更无什么情意可言,到了林府如此生活,徒七原本只当兄妹之间就是该如此相处。可自从英莲来到林府,也成了他的妹妹,时日长了,徒七方知自己对待英莲和黛玉的心绪并不相同,加上他有时也陪着徒景之看戏听唱,渐渐觉出了黛玉在自己心中的不同来。

    而黛玉那里,七哥要回京城的消息对她亦是很大打击。从黛玉有记忆起,徒七就陪在她的身边,无论自己想要想做什么,是那时在华棠院里要堆雪人,徒七就带着她一起动手,或是自己戴的花、染的指甲、熏的香,乃至房中的各色玩意儿摆件,大多都是七哥所为,样样皆和自己的心意。而如今七哥要走了,父亲和徒伯伯都说七哥再不会像过去那样了,黛玉也已经懂事,知道七哥此去京城行了冠礼,必得封王,只怕再不会是她的七哥了,让她想起来就心痛不已。可黛玉也知行冠礼是徒七一向的心愿,她自然不会去阻挠,反而时常过来帮着七哥收拾东西,只是眼泪却是止不住的,更让徒七心疼。

    却是年初的时候,甄老太太病卧在床,到二月间,身子大坏,甄应嘉那里已经准备了报丁忧的折子了。虽则林府有人知道英莲并非甄应嘉亲女,可既然用了甄家的名号,则祖母病危,英莲离得又不算远,若不过去侍奉也不好。当日徒景之做主留下英莲,又给她甄家之女的身份,是为了给黛玉找个年龄相仿地位相当的玩伴,可已然相处了几年,自然也有了些许情分,英莲若不去甄家,对甄家自然无碍,可于英莲自身和林府名声却十分不妥,便让人送了英莲去金陵。

    英莲的身世,她自己是知道的,于她而言,虽在甄府小住过些时日,可林府才是她心中的家,黛玉身边方是她应处之地。可她也知林大人和徒老爷让自己去金陵探望“祖母”是为了自己好,便和黛玉告辞之后去了金陵。

    英莲这一去,本想着尽了个“孙女”的本分,探看过“祖母”就回来。可待她到了金陵,住过十几日,往各房知会过,待要收拾行装的时候,没想到甄老太太竟然就在一日晚间睡过去再没有醒过来。这下不但甄应嘉不得不上折子请求辞官丁忧,甄英莲也无法立时回转扬州林府。纵然甄应嘉想要迎合太上皇,想送英莲到林府,也不能把还在孝中的“女儿”送到林府去冲撞贵人,由是英莲不得不在甄府住到至少出热孝。

    英莲不能回林府,已经让黛玉十分寂寞,可待又知道了徒七不日即将离开扬州的消息,心中更是郁郁。不想这一年春天诸事皆生,忠顺来到扬州还不到半个月,贾母那里又一封催着想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教养的信也到了林府。

    自从贾敏去世之后,贾母就一直想将黛玉接到京中。贾母出身史家,嫁到贾家,都是人口众多的世家大族,她从侯门嫡女到公府主母,经历极多,每每一想到黛玉虽是嫡出,可已经没有了母亲,而她庶出的哥哥却是母亲尚在,还是个上了族谱的贵妾,贾母心中就又是伤感又是担忧。在贾母想来,女儿留下的唯一骨血在扬州,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