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源氏物语之作茧-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雀帝在年前先帝祭典法事之后,他的眼疾就慢慢开始好转,如今已经能视物了。但一想到这两年身体时常出问题,就怕自己熬不了多长时间了,便想着要早些让皇太子开始掌管事物,到时候即使自己去的急,朝中也不会乱了。
  年后二月,冷泉院为皇太子举行冠礼。皇太子如今只有十一岁,但因这些年经历太多波折,心智成熟,行事稳重,看起来却要比实际年龄大些。当月二十日,朱雀帝便将让位之事公诸于世,满朝文武倒也没觉得太过惊讶,毕竟源氏回京就已经是个预兆了。
  皇太子即位后,便立朱雀帝的承香殿女御所生之子为皇太子。 新皇即位,朝中却也没有太大反应,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自然也不会在意谁坐在那位置上。
  光华刚升任权大纳言,如今又升迁至内大臣。因为朝中左右大臣都非虚位,内大臣乃是额外加的。按理来说以桐壶帝和朱雀帝的意思,光华本应兼任摄政大臣,但光华并不愿锋芒太露,况他如今资历有限,怕是难以服众,与朱雀帝商量一番之后便举荐左大臣为摄政大臣。
  因早年右大臣的打压,左大臣早已心灰意冷,虽然此职位是权倾朝野但也不远接任。光华再三劝说无果只好求道真夏那,真夏也历久左大臣的想法,本是不愿强求,但想到曾经依附于自己府上的那些贵族如今多是闲职,自己虽然有些权势但也不能顾全那些人,便将自己的考虑告知了左大臣。
  左大臣思虑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光华的请求,以六十三岁之高龄成为了如今朝上第一的认为,倒也是不枉此生了。
  因为左大臣的荣升,满族子弟都得到了升迁,真夏也升至中纳言。真夏长子柏木因着原先与今上的亲睦,升至做少将。次子名为红梅,已行过冠礼,虽没有实权但也在今上面前挂了名。真夏的一双女儿已经快十岁了,以他的身份以及和光华的关系,就是进宫也是不成问题的。
  光华为小公子取名为夕雾,他如今虽不到六岁,但因身份高贵,模样可爱,特允于御前及东窗上殿。
  时至三月初,明石姬产期降至。虽然光华心有不喜,但也为明石姬担心毕竟葵姬当初就是产后调理不当而亡,他总有些阴影。不多久明石传来消息说是三月十六日明石姬产一女婴。
  虽其母出生不高,但到底是自己的骨血,光华也不希望女儿因为自己对其外祖的怨恨而得不到照料,便打算为她寻一位身份高贵的乳母教养她。
  光华想起昔日桐壶帝宫中有一女官名为宣旨,生有一女。其父为宫内卿兼宰相,早已亡故,她的母亲也在她年幼时故去。此女因无娘家看顾,其夫仕途暗淡,如今生活甚是孤苦。此事光华倒是听人提起过,念着旧日的情分,又确有所需,便托人请作乳母。
  宣旨之女,曾于桐壶上皇御前伺候,很有些见识,虽然知道源氏此女的母亲并不是什么高贵之人,但一想到源氏如今的身份地位,很是心动。于是答应了源氏的请托,不日便启程前往明石。随行光华命人准备了许多礼物只盼望女儿能生活无忧。
  明石姬自源氏走后从父亲那得知他居然曾欺骗源氏说自己不孕,便知道源氏后来对自己的冷淡是何原因,虽对父亲诸多怨言却也无法发泄,毕竟明石僧人是为了她才说了这些谎话,终日以泪洗面。幸得其母安抚,为了肚中的孩子方才安静下来。
  自源氏回京甚少写信与她,明石姬虽知每月必有礼物从京中送来,但这却非她所需,对源氏更是怨恨。本以为肚中的孩子出生后怕是得不到源氏的亲睐了,却见源氏特意为女儿请了乳母,又送了这些精致礼品方才安心。
  光华得女的消息虽然被掩盖得很好,但京中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物!不久诸公卿府上送来的礼物便在二条堆成山。真夏自然也得知此事,虽然觉得光华如今只有夕雾一子,子嗣有些单薄,但也欣喜与明石姬为光华生下的只是一个女儿,如此光华即使不将他们母女接回京城也无人可说其是非。不用面对光华的妻子,真夏也很开心。
  到了五月,光华算着日子,知道女儿要过五十朝了,便又派人将府上的礼物和自己准备的礼品一道送往了明石,并要求必在初五前赶到。
  公卿送给源氏的礼物本就是讨好之意,虽有些并不适合女婴使用,但却都是些好物。明石姬等人见了这些礼物自是惊叹,虽有些身家,但到底比不上平安京的贵族们家底丰厚,每件礼品都是精致不凡。
  乳母见了虽也有些惊讶,但却比明石姬等人自在。京中之事她比明石僧人等人清楚得多,以原始如今的地位,巴结之人成群结队,送些礼物也是自然。只在明石僧人等人面前历数源氏在京的非凡。
  明石僧人也曾经打算为女婴寻位乳母,杀杀其威风。但哪比得上光华千挑万选之人,便也死了心思,只盼望源氏能将女儿和外孙女都接回京中。
  作者有话要说:写道这里基本上已经发现时间有些对不上了,年纪什么的有些乱。
  真夏的儿女的顺序也有些不清不楚了,按照原著真夏的长女应该比红梅大些,但我这里将两个女儿写成双胞胎了,自然年纪都比红梅小。两个女儿出生时真夏已经知道他对光华的心意,之后自然更不会有孩子。
  原文里面说“尤其宰相中将荣升机中纳言。因正夫人已故,便准备送右大臣家一女进宫作新帝女御。此女为四女公子所生,年仅十二,备受珍宠。儿子红梅曾于二条院唱催马乐《高砂》,如今亦已行过冠礼。可谓万事顺心了。其他夫人也曾生育,一时家中儿孙满堂,热闹非凡。 ”
  按照原文四女公子已经死了,但为了让真夏能有个挡箭牌,四女公子死不得!我就将她留下了。
  后文中真夏的长女是要进宫的,我准备让真夏将这个女儿留纪念,但为了时间上肯定是对不上了。


☆、好人

  光华是一个念旧的人,也容易心软,如今他身份超群,一些往日的朋友前来求助,只要能办的都答应了,甚至有些往日虽交情较浅的人遇上麻烦,光华也是乐意帮助他们的。
  去年桐壶帝的法会上,光华认识了一位僧人。此人潜心修佛,虽有些贫困却并不在意,光华对他极为崇敬。一日与此僧人谈论佛理至深夜,光华欲让他留宿,却被拒绝,只好派人将他送回住所。
  家臣回府之后闲聊时被光华得知此僧人住所非常破败,甚为忧虑,便打算送些礼物前去。
  当到达那所宅子时,虽早有耳闻,但光华仍旧被眼前之景吓到了。屋舍破败,庭院内叶草丛生,似是长期没有修缮过了。光华不由得想起自己初到须磨时,一时之间生出几分同情。
  见了僧人准备将礼物送上,却被拒绝了。僧人只道自己早已是方外之人,这些俗物与他并无关系,只要一片瓦遮挡足以。
  光华听了这话对这个僧人好感俱增,便命人送来几箱佛经供他诵读。光华并不愿就此离去,便与僧人一同继续讨论新送来的佛经,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晚膳时间。
  僧人也舍不得让源氏离去,便命人准备膳食。却哪知端上来的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光华见面前的僧人竟毫不在意,不得不就着汤吃了几口。
  看出这处府邸应该是常陆亲王旧宅,怎会如此破落。光华与僧人经过这几日的相处,关系极好,便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僧人却是不太在意,便告诉光华这里住着的是他的妹妹,虽生活艰辛,但却舍不得将这宅子卖了,更不愿将祖上留下的一些古物典当。又因家中无人,没有经济来源,自然是守不住着宅子的。
  听到这话,光华觉得此女子品德高尚,便在不告知僧人的情况下,常让人送些东西到这边府上。后来居然从家臣那得知此处住的竟是熟人,早年二条也常送东西过来,无奈那年光华辞官之后,京中之人根本顾不得这边,竟不知他们过得是如此艰辛。
  对于这样品德高尚的女子,光华心中敬佩。于是当得知花散里生活贫困时,光华便又亲自到了她府上拜访。
  曾经可以称之为简陋的房舍如今早已破败,花散里的姐姐是桐壶帝的后宫,见她们如今如此窘迫,光华也是于心不忍。但要帮助她们总要有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必然对其名誉有损。
  如今光华已经懂得那些流言蜚语对他人的伤害,尽量在避免,但也拿不定注意怎么办,只好求到真夏,为他出出主意。
  真夏虽然不喜光华的滥好人做派,但也劝不住他。与其以后真的传出什么不好听的话,真夏情愿现在帮帮光华,毕竟这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事实上光华想要帮助花散里,在真夏看来真不是什么麻烦事。依旧情,光华出手帮她也算是好心,只是用什么理由让光华有些头疼罢了。
  花散里向来很有分寸,不会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反而很善解人意,常在光华失落时安慰他,就凭这一点,光华就不能将她弃之不顾。光华原先的打算是将花散里接到自己的别院,以他现在的俸禄多养几个人并不麻烦。
  但真夏却觉得与其像养一个外室似的让花散里在别院生活,还不如直接将花散里由大门迎入二条,这样才是光明正大,外面的人反而不会嚼舌根。
  虽然真夏的说法是有些道理,正门迎客也算是对花散里的尊敬,只是这花散里入了府,一年半载想必是难以为她寻个去处的,说不定更是要让她在府上住十多年,总要有个理由吧!
  真夏毕竟心细,早就为光华想好了借口,如今夕雾小公子还未满六岁,虽然最好是由光华亲自教导,但身边有个女性长辈陪伴也是好事。紫姬过些日子总归是要嫁人的,到时候二条府上没有女主人也就算了,夕雾公子到二条居住却没有人为他打理衣食住行总是不好的。
  这个理由在光华看来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说得过去。花散里出生高贵,教养极好,自己忙时有她帮忙照顾夕雾光华也放心。而且过些日子,光华打算将明石姬之女接回京中,毕竟明石浦还是太过偏僻,光华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在那样的地方长大。到时候回了京,由花散里教导也是好的。
  由于二条府上还未修缮完毕,光华便让花散里现在她自己的府上再住上几日,过些时候再请她到府上来。花散里满心感激,自是不会有什么不满,仍旧住在自己家中,只是比起之前满心的迷茫,现在却是充满希望了。
  朱雀帝退位后,政务都已移交给新皇以及诸大臣处理,每日悠闲度日,逍遥自在。虽然弘徽殿太后对新皇还是有些不满,但如今已成定局便不好再多说些什么。
  上皇之承香殿女御母凭子贵,如今因为皇太子的缘故被上皇及今上看重,随皇太子居于梨壶院。桐壶院仍旧为光华留着,光华偶尔在宫中值宿便住在那。梨壶院及桐壶院相邻,光华因此也时常照顾梨壶院的皇太子。承香殿女御知道光华如今的说的任何一句话无论是于皇太子还是对自己都极为重要,便请求光华做皇太子的保护人。
  光华对此倒是没什么想法,以他如今的地位已经不需要锦上添花了,但见承香殿女御如此恳切,便也答应了她。
  藤壶皇后早已出家,并不能再封太后,今上只得依律封赏再派侍卫守护。她已经从乳母处得知光华与兵部卿亲王之间的瓜葛,虽有心调解,却也不得其法。毕竟说起来还是其兄的不是,她去说反而会惹的光华的不快。
  今上即将十二岁,已经可以娶妻。光华本有意让真夏的女儿入宫,但真夏却借口年龄太小推脱了。今上为笼络太政大臣,承诺待其孙女及笄之后立刻迎入宫中,以女御待之。
  兵部卿亲王有一女,想要送入宫中,光华觉得紫姬年纪这么大了,兵部卿亲王不为其考虑,只想着府上的女儿,对紫姬太过不公平,甚为不满,自然是驳了他的请求。兵部卿亲王无法,只好打消了心思。
  是年秋天,光华带着夕雾一同去参拜吉明神社。恰巧明石姬也来了此地。见鞍马牛车装饰华贵,很是向往,便特别留意了一下。却见光华衣着鲜亮,后面跟着的公子也是俊秀可爱,相比之下自己和女儿自是不如,心下很是难受。
  另一边,由于新皇即位,原任伊势斋宫的六条妃子之女按理是不得再任此职了,便随同母亲一同回京。
  光华得问,便亲自派人为六条妃子修缮旧居。六条妃子对光华自是感激不已,回京后便邀请光华到府上一聚。光华自是欣然应允,真夏也知道内情并不在意。
  前斋宫如今对源氏早已不抱幻想,只是心中的怨恨却是难消,见他入府寻了些借口并不出来相迎。光华也不在意,与他而言,前斋宫仅仅只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