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湛氏王朝-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皇上为他儿子讨回公道。其实他心里何尝不知,这就是皇上所为。可知道又能怎样!要是和董氏同声,他儿子安有命在。算了,反正儿子也是决意要保皇上的,不如顺水推舟,借此机会表表我马家的忠心,只是苦了儿子,遭受如此大罪。
  湛凞冷眼旁观大殿上吵成一团的大臣们。郭桢为首的一派心腹,自然是请求派兵剿匪。董氏党羽坚决地要求地方政事先由地方府衙处置。双方争执不下,其中王功名最是激动,他盯着董桦,冷笑道:“天下谁人不知豫平省是董太师家的。董太师不同意出兵平乱,其心昭然若揭!”声音洪亮高亢,众人都听见了,一时都住口不语了。这公然揭了董家的老底,让董家下不来台是小事,要仔细追究起来,这就不是说董家设置国中国,是谋反大罪,是会诛九族的。
  董桦父子阴沉不语,他们的心腹孙达理跳出来横眉道:“这大朝会历来是三品大员才能参议,不知王大人是何等身份,竟敢跑到这儿来大放厥词。”随后又跪下诚恳道:“兵者,国之大事。皇上,为了几个不值一提的流寇贸然出兵,百姓惶恐民心不安,若是再有不轨者煽动造谣,实在是我朝的祸事啊。望皇上三思。”忠心为国的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你——”王功名涨得面色通红,真论起来他确实没有资格,郭桢带他进来时,他知道这是皇上的授意,也没多想。可他一没圣旨二没口谕,别人拿这攻击他,他还真没法反驳。
  “孙卿家果然一心为国。前几日为了朕的子嗣劳心,今天又为朕的朝廷忧虑,实在是众官的表率。”湛凞终于开口了,声音没有一丝起伏,淡淡地犹如在闲庭聊天,“孙大人以为,目前是剿匪重要还是选秀重要?”
  孙达理愣住了,心里却是反复思量,怎么说?说选秀重要,正值国事烦忧之时,这样说岂不是要让皇帝当昏君。说剿匪重要,正中皇帝下怀,她还不借势出兵。不过他孙达理也不是蠢货傻呆,立刻回道:“当然都重要。”
  湛凞突然笑了,“孙达理不愧是董太师的得意门生,这番话甚合朕意。轻动兵戈,确实不妥。这样吧,朕只派三千人马进豫平协助豫平官员。至于选秀,朕觉得还是交给孙达理为好。孙卿家以为这选秀如何进行才好?”
  “臣以为,后宫之中只要皇后和皇贵妃实在是不能更好地伺候皇上。按照礼制贵妃应有二人,妃有四人,嫔有十六人,才人嘛,数量上到没有定制。臣觉得广发皇榜,从民间层层筛选,方能找到才貌双全的女子。”孙达理顺嘴说着。在听到皇帝说要派三千人马进豫平时,他还准备据理力争一番,结果皇帝话锋一转,扯到选秀,他只能先胡诌应付下,等着寻机在向皇上进谏,反正就是不能让兵马进入豫平。
  湛凞却十分满意地笑道:“孙卿深谙朕心!朕知道,外面总有几个酸腐书生说朕悖逆伦常,这朝堂之上也还有些臣子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只有孙卿一心为朕啊。章诚,传朕旨意,孙达理忠心体国,加封太子少保。选秀一事交予孙少保了。”湛凞不等孙达理叩头谢恩,又道:“不过,如今民不果腹,若是大张旗鼓地选秀,岂不叫天下人骂朕是昏君。”说罢,看了郭桢一眼。
  郭桢赶忙接话,出班回道:“臣以为,百姓多野性难训,哪有官宦之家的小姐知书达理,皇上选秀自然要从官宦人家选起。后宫之事,外臣本不该多言,只是若依了孙大人之言,嫔妃之位全部选满,将来哪位娘娘有功于社稷,皇上如何封赏进位,恐怕也是难事。”
  湛凞略微沉吟,“郭相言之有理。朕的臣工怕也是没有那么多女儿啊。不如先选两个妃位,几个才人就好。今日就议到这儿吧。退朝。”
  “皇上,”孙达理急得顾不上失态,高声喊道:“皇上三思啊,出兵之事万万不可。”
  一旁的祁淮冠阴阳怪气道:“孙大人,你前些日子带头上表请求皇上扩充后宫,今儿皇上也允了。你要知道选秀本身皇上的内务,皇上将这个天大的恩宠给了你这个大理寺卿,又让你进了爵位,这正说明了皇上对你的信任啊。你还不赶紧谢恩,非得揪着出不出兵这件事做忠臣节烈样,给谁看啊。皇上都清楚地说明了,只是三千人马过去帮助当地官员平乱,哪里就是动兵戈了?你见过打仗只有三千军马的吗?孙大人,别老仗着皇上对你的信任,就一味地要这儿要那儿。朝廷毕竟不是你家开的。”
  孙达理气得直哆嗦,“祁淮冠,你何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皇上——”
  “好了。”湛凞喝止了他,微笑着看向了董桦,说道:“董太师,朕之所以能同意选秀之事,多亏了皇后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太师育女有方。孙少保身为大理寺卿,本就政务繁忙,选秀此等大事还得太师多帮忖些。”
  董桦何尝不知这是皇上拿选秀作为筹码换自己同意出兵的条件。皇上这是明摆着告诉他,你不同意我的条件,我也不会让你的人安插进后宫的。只是他不能松口啊,收买人心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豫平就是他的钱库。对别人来说,他是靠山,对他来说,豫平就是他的靠山啊。所以他一咬牙,巍巍颤颤地跪下,说道:“皇上,选秀关系国之根本,臣等自然要尽心。只是前晋兵匪不分,百姓畏惧兵患胜于猛虎,如今朝局趋稳,皇上切不可动辄出兵让百姓不安。流寇草莽,官府完全可以剿灭,望皇上三思后行。”
  此话有理有据,湛凞还在想着对策,马强突然扑倒在地放声大哭,“皇上,皇上啊,臣的儿子惨啊。董太师,”他猛地扭头盯着董桦,凄声道:“董太师,您有儿子孙子,重孙都有三四个了。而我马家,只有这一点血脉,你就忍心看着我马家绝后吗。你说流寇不足为患,可是哪里的流寇敢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劫杀钦差?分明就是前朝的余孽,分明就是在谋反啊。望皇上派重兵镇压反贼。”他面上悲戚,心里却暗自佩服皇上。这个女人能登上皇位,确实心机深沉。借自己的儿子找到了出兵的借口,师出一有名,造谣生事就没了用武之地。即便皇上一意孤行,董家也不能怎样,三千人马不是个大数,百姓更不至于惊惶。可对官府来说,三千兵马的威压之力,犹如头悬利剑啊。真是高啊。但愿自己的这番表态能让皇上对马家稍许改观,否则唇亡齿寒,董马恐怕要一起倒霉了。
  郭桢这时也见机说道:“董太师,皇上也不是真的要大动干戈,只不过派个三千人去协助平叛而已。您儿孙满堂跟在身边,如何能体谅马大人的心情。若是让您的孙儿去接替马侍郎,您就不会如此反对了。”这话半是讽刺半是威胁,董桦心里暗惊,真让孙儿去接替马志洁,恐怕皇上会下狠手。他转念又想,如果孙儿去了豫平,少不得各府县得做做样子出些钱粮。虽说破了财,但根本未伤,豫平还是我董家的,皇家的颜面也有了,这也是个折中之道。想到此,他狠狠地盯了一眼马强,正准备再次开口,哪知湛凞拉下脸来,生气斥责道:“这里是我大端的朝堂,不是街角的菜市。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朕不过让个从七品的牙将校尉领着三千人去瞧瞧怎么回事,你们就慌乱吵闹,哪里还有半点读书人的雅致。若是朕的兵马也如前晋一般不堪,朕决不轻饶。此事不必再议。”说罢,再不看众人,起身而去。
  董桦呆立着,连众官叩首告退都没察觉,直到他儿子过来搀扶他,才颓然摇首。董平悄声安慰道:“父亲,身体重要。想来三千人,我们也能对付。”
  董桦环顾空荡荡的光大殿,心下如灰,面上苦笑,小声说道:“为父错了。她再不堪再无能再如何是个女子,她也是皇帝,是个手握生杀大权、掌控天下机枢的君主,所以我们无论在私下商量的对策如何完美,都抵不过她的一句话,这就是皇权。我们怎样也无法抗衡皇权。”他眼神显出迷茫,到底错哪儿了?难道当初就该拼死不同意湛凞登基?鱼肉怎能敌过刀俎。再不然就该一心投靠了湛凞?前朝旧臣弄权多年,怎会被信任。真要完全依附湛凞,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唉,为了董家百年大计,还是要打起精神,让湛凞依靠我董家的治国才是上策。不过目前,哼,外朝你让我董家失算,内宫我也不会让你舒心。董桦使劲跺了下拐杖,厉声道:“走。”
  两父子才出了大殿,就见一个小太监小跑过去,冲着祁淮冠笑眯眯地叫道:“祁大人,皇上宣您去上书房呢。”
  祁淮冠乐得脸都开花了,当着群臣面独宣他觐见,这不正显示他恩宠正盛,真是天大的面子。他跟着太监疾步来到上书房外,整理下仪容,忙不迭进去叩首请安,等直起腰时才发现身旁还站着王功名。
  湛凞心情甚好,笑问道:“淮冠,科考之事准备如何啊?”
  祁淮冠听皇上只称呼他的名,顿时激动起来,“请皇上放心,一切正在准备当中,臣定竭尽所能办好差事,不辜负皇恩。”
  湛凞有一种十分满意的口吻地说道:“臣工们若都像淮冠一样,朕也能省心不少啊。只是你身为礼部之首又兼着主考,两下忙碌,着实难为,朕可不忍心累着朕的重臣。这样吧,朕任命王功名为副主考,阅卷审核之事全交予他。王功名资历尚浅,还需你从旁提点啊。好了,你跪安吧。”
  祁淮冠感激的表情还凝固在面上不及退去,一时怔在当场。章固弯身过来,扯了他的衣袖,冷冷道:“祁大人,快谢恩。”祁淮冠像是僵硬的木偶茫然地叩头谢恩,然后被拽了出去。
  湛凞接过茶,瞧着王功名,说道:“朕不是叫你谨言慎行?你如何又敢在大殿上与董家起争执?”
  王功名面有愤慨之色,跪下道:“皇上,臣有肺腑之言不吐不快。前晋崩坏,臣却苟且其中,盼着能一展所长。虽是为天下百姓谋个福祉,也是想为自己争个薄名。可惜始终不见天日。如今端朝已立,气象万新,皇上又锐意进取,眼见着百姓有了盼头,可董家却为一己私利,置大义而不顾,臣实在忍不住,故而今儿就逞了口舌,望皇上恕罪。”
  湛凞喝了口茶,有力地说道:“朕不怪你,反而要重用你。就用你的这份胆识才华给朕选几个敢言、敢当、一心为民的栋梁。也不枉朕对你的赏识。”
  “皇上。”王功名伏地涕零。
  “若是祁淮冠对你不满,你可直接来回禀朕,不要和他针锋相对,万事要与科举为重。”湛凞又嘉勉了他几句,让他退下了。接过银月递来的莲枣银耳羹,才吃了一口,又吩咐银月道:“去看看仙仙她早膳吃了什么?现在又在做什么?”紧接着又将章固叫进来,命令道:“宣卫绪进宫。”两人领命去了。
  不大功夫,银月先回了,一脸的不安,“皇上,娘娘她今儿只进了半碗小米粥,就再也没吃了。现在正卧在榻上看书呢。”
  湛凞无奈摇头,吩咐道:“你去告诉仙仙,朕今儿又乏又累,又想她得紧,希望她能来上书房陪朕用午膳。”银月转身又去了。
  又过了一会,章固领着卫绪进来了。湛凞示意他平身,问道:“朱文、朱武兄弟,你怎么看这二人?”
  “回皇上,这二人俱是圆滑机敏,可以一用。只是朱武不如朱文沉稳,有些贪心不足。”卫绪是知道这二人的,因为有功,兄弟俩升了个从七品的小官,编入了京畿卫。
  湛凞又问:“京畿卫如今战力如何?”
  “臣无能。前晋的军队积弱已久,这月余间只能在明面上看着还算精神,实际毫无战力。臣以为军队只能在战场上磨练,臣请旨,每半年将三五千人轮换送至赵岩将军处,拿南晋磨刀。”
  “准奏。”湛凞知道真刀真枪才能训练出铁血军马,要是拿凶悍的北狄试训,恐怕这些人有去无回。双方对峙只会小打小闹的南晋军才是首选“磨刀石”。她又说道:“你要多多提拔些忠心英勇的人才,将来范赫、李朗、武师德处都需要掌控。”
  “皇上可还记得陶青山?”
  湛凞笑道:“朕的义子还是他捡来的呢。”
  卫绪回道:“此人心胸宽厚,性情坚毅,又能识文断字,对皇上更是忠心耿耿。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湛凞略微沉吟,道:“午膳和晚膳后,你分别带朱文、陶青山进宫面圣。”
  “遵旨。”卫绪才告退,就听章固再殿外高声道:“奴才给皇贵妃请安。”
  湛凞赶快起身出殿,笑意盈盈地将闵仙柔亲自从御辇上搀扶下来,进了内殿。
  闵仙柔瞪着她,不满道:“我身子重,不想动,你还折腾我。”
  湛凞哄道:“周医官和李嬷嬷都嘱咐你要多动筋骨,否则日后生孩子痛苦,你偏不听。我不在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