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郭台铭与富士康-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模:年销售额4000亿元(6)
国内企业之首
如果和国内电子信息企业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晰、准确地了解富士康的规模。
2004年,富士康的合并营收为5600亿元新台币,2005年比上年增长63%,即9128亿元新台币,约合2282亿元人民币,285亿美元。
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联想夺得第一名,它在收购IBM后,销售收入为108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富士康是联想规模的两倍多。
深圳华为被公认为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华为和富士康都是1988年在深圳设厂的,现在两家企业比邻,中间只隔了一条梅观公路。2005年,华为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五,年销售收入469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富士康的规模接近于五个华为。
2006年,富士康增长劲头不减,仅富士康精密营收就达到330亿美元,其他子公司加起来,合并营收超过500亿美元。
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1000强”中,富士康名列第三,紧跟在大庆油田和江苏省电力公司之后。而入选的富士康仅仅是其深圳公司,即富士康精密。像中国一汽、上海大众、宝钢这些国内大企业都排在富士康之后。
2006年公布的2005年“中国企业1000强”,富士康没有参与评选。第一名是宝钢集团,销售收入1761亿元人民币,联想名列第六。如果富士康参加这次评选,相信会高居榜首。
另一个对比坐标是,国家商务部的“中国大陆出口200强”,从2002年起,富士康连年夺冠。
如果要建立一个国际坐标,2004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富士康名列第371位,2005年名列第206位,前进了65位。
全球员工50万人
“一家企业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这是2006年4月27日《深圳商报》一篇关于富士康的报道的标题。
深圳龙华,过去是一个乡镇,现在叫办事处,但它的规模差不多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地级城市。而富士康则占据了龙华近一半的面积。
英国《星期日邮报》记者在关于“iPod之城”的报道中写道:“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拥有20万名员工,这座‘iPod之城’的人数比英国纽卡斯尔的总人口还要多。”
2007年年初,富士康高层披露出来的数字是富士康大陆员工达到45万人。龙华之外,在深圳的西乡、黄田、观澜,富士康也有工厂,富士康在深圳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33万人;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从深圳迁徙的第二个落脚点昆山,富士康员工也已达6万人;近几年分流到山东烟台、山西晋城、广东惠州等地的员工总数也已达到7万人。
规模:年销售额4000亿元(7)
2007年以来,富士康仍然大举招兵买马,在海内外进行扩张。年初,深圳龙华基地一次抽调干部3000人支援烟台基地,而筹备多时的两个越南工厂也于5月1日开工,开工时员工人数达到两万。
1997年年底,富士康达到17000名员工。郭台铭说,10年后,富士康的员工可能会达到3万人。而事实是,10年后的现在,富士康的员工比他当年想象的超出了10多倍。
富士康自1988年投资大陆以来,不断扩充与完善布局,如今已创建了七大科技园,主要分布在大陆经济最活跃的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这七大科技园分别为:
深圳龙华科技园:1996年6月6日启用。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计算机、游戏机、服务器、主机版、网络配件、光通讯组件、液晶显示器、精密模具等的综合生产基地。跻身2003年度中国第三大工业企业的鸿富锦公司就座落在这里。
江苏昆山科技园:1993年开幕,1995年启用。1998年起稳居全球个人电脑连接器第一大厂。
杭州钱塘科技园:2003年3月启用。融研发、设计与生产为一体的无线通讯产业基地。主要生产小灵通手机。
北京科技园区:2000年开建,2002年投入运营。集团全球天线通讯事业总部,有效整合集团华南、华东地区的零组件制造能力,向客户提供从关键零组件到系统组装的全方位制造与客户服务。
山西太原科技园:2003年10月开建,2004年5月首期工程启用。是山西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重点发展3C产品机构件、合金材料、精密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产品。
烟台科技园:2004年开始进行投资设厂之前置筹备工作,现已建成山东半岛最大的3C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已有数万名员工。
山西晋城工业园:由1994年创办的模具人才培训中心发展而来。集团模具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模具制造、3C产品机构件、光通讯元件生产基地。
上海松江科技园:集团大陆重要研发制造基地,主力耕耘PC产品和网络产品的机构件、半导体设备等。
2005年以来,富士康又在武汉、淮安、辽宁、河北投巨资建设生产基地。
另外,富士康在美国、捷克、芬兰、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也建有上千人的工厂。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这个镜片的材质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它的加工精密度却是纳米级的,光洁度误差要小于5纳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8万纳米,也就是说误差要小于头发丝的二万分之一。”
2006年10月,深圳第八届高交会上,富士康李军旗博士手中举着一片小小的手机照相机镜片向人们介绍他负责研制的SGT—n纳米级超精密加工机。
规模:年销售额4000亿元(8)
千万不要小看这台纳米加工机,镜面光洁误差小于头发丝的二万分之一,打破的是日企技术垄断的格局。
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彩电制造大国,但是留意一下就会看到,数码相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这些办公自动化设备有97%以上由日本企业生产。佳能、理光、爱普生、富士施乐、奥林巴斯等企业也在中国深圳等地设有生产基地,但都是日本独资企业。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加工的精密度还不够,不能生产高精密度光电元器件。
生产镜片要先做模具,只有模具达到精密度要求,生产出的镜片才能达到技术要求。SGT—n超级磨、车、削纳米级仪器就是制造镜片的纳米级模具的专用设备。这种设备,全球没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对中国是进行技术封锁的,这才使得精密光学元器件大多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比如数码相机镜头的最大厂商就是日本的HOYA公司。
李军旗介绍,纳米级模具制造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后来日本在民用领域率先使用,使得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迅速普及。富士康采取软硬集成,材料、加工、测量、控制技术系统取优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开发出SGT—n超级磨、车、削纳米级仪器,占据了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和制造的制高点。
富士康已经将纳米级模具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手机、汽车、医疗设备、镜头镜片、镜头球面、传感器、DVD读取器、滤波器等光机电一体化产品领域。
也许是由于2006年9月刚刚经历了所谓“血汗工厂”的媒体风波,富士康对高交会特别重视,隆重出场。展台上的大标语展现了展览的主题:“科技、自主、创新—富士康永远的承诺”和“扎根深圳的科技富士康”。
本届高交会,富士康重点向外界呈现企业所搭建的三大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和跨领域科技整合的平台。其展馆主要分为“机器人与精密机械”、“半导体热传导技术与能源”、“先进纳米级制造技术”、“数字家庭多媒体”、“未来纳米技术”、“先进生产力”以及“知识产权成果展示”等七大展区。
通过展览,人们了解到富士康鲜为人知的科技成果。
1995年,富士康的专利申请量为270件,专利核准量为160件。截至2006年9月30日,富士康全球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32400件,核准量17250件。不到11年间,专利申请量增长118倍,核准量增长108倍。
2006年4月被全球顶级专利品质评鉴机构(IPIQ)专利积分卡评定为全球电子与仪器领域专利前三强。
规模:年销售额4000亿元(9)
在全球华人企业当中,富士康的专利申请和核准量也都名列第一。
2005年,富士康获大陆专利申请量第二名,专利核准量第一名,获台湾地区专利申请量和核准量双料冠军。
富士康以做电脑连接器起家,连接器专利已经累计达到8000余件。近年来,在一些新兴科技领域的专利也有了大量积累。热传导2600件,纳米技术600件,网络通信400件,无线通信1200件,平面显示3000件,镜头模组900件,在3C领域也有大量的专利积累。
富士康副总何友成先生感叹说:“有人质疑,深圳实乃贸易、房地产和加工工业的繁荣之城,其他别无所长;更有人质疑,富士康乃加工工业的代表企业,其他胜长无多。此论之见偏与识谬,诚非三言两语可以导正,十年前的眼光看不透十年后的景观,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今日深圳和今日富士康的景观,若非其建设事业的亲历者,不会有深切的感知。”
富士康做大做强,并不仅仅依靠大陆劳动力的低成本、靠拼劳动资本的优势所得,而是靠高科技的提升。富士康不仅是制造的富士康,也是高科技的富士康。
书评:傍大款,傍成大款(1)
文/孟庆祥
1988年,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畅销书《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出版,这本畅销书中的一个论点经常被引用:新崛起的国家成为大国的途径并不是挑战现在大国的地位,而是追随大国,一点大国的衰落,追随者就会成为新的霸主。
这个原理同样适合现代社会经济,也适合企业,甚至适合个人的发展。想想看,你身边有哪个人因为和领导对抗成为新的领导的?很少!追随领导者常常被提拔为新的领导。这个原理同样适合企业,当今的企业的翘楚是谁?当然是微软和Google,二者的发家史都是傍大款的结果,一个是傍上了IBM,另外一个是寄生在当时如日中天的雅虎上。那么读者自然要问,难道IBM和雅虎是傻瓜吗?当然不是,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谁能够知道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嫩芽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富士康不是Google也不是微软,甚至它也不可能重复微软或者Google的道路,因为世界上傍大款的方式不只一种,如果所有傍大款的最终都成为挑战者,大公司无论花多大的成本都值得垂直整合。大多数的情况下,傍大款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大家会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互补关系。
在自然的竞争演化中,各个行业总是趋于集中,最后总是被少数大企业垄断各个行业。郭台铭的英明之处就是看出了这种趋势,并且实现了在产业演化和整合中分得了不小的一杯羹这个宏愿。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郭台铭与富士康》一书的后半部分才讲到了这一段:
从1989年开始,郭台铭毅然前往美国坐阵、开拓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攻下康柏等公司的订单。“我从洛杉矶飞休斯敦,整整飞了两年,才拿到第一张订单。”郭台铭回忆说。
第一次美国之行,订单不是很大,最大的收获是让郭台铭决定舍弃代理商的方式,改找一位美国当地人做营销经理,自己开发市场和客户。
“他不但可以帮我跑业务,还可以顺便开车,当司机,又可以让我练习英语。”郭台铭真会精打细算。同时,因为美国机票不便宜,尤其是距离近的时候更不划算,郭台铭就利用公路,与客户告别后,开车上路到下一个城市,每晚总要十一点钟以后,才能在每晚16美元的便宜汽车旅馆登记住宿;隔天早上6点钟又出发,上午10点前抵达下一个城市的客户办公室。几年下来,郭台铭竟然已经去过美国52个州中的32个了。
如果说在郭台铭的经营哲学中,有什么一致的想法,我觉得就是坚决傍大款,所谓“四千年前注定的成功”依我看就是傍大款必然成功。至于富士康有无与伦比的模具,有着非常先进的制造能力和富士康的成功之间,并不是一个鸡和蛋难解的悬疑,更不是因为有先进的模具是成功的因素,事实上,你要是有了钱,也照样可以有先进的模具和流水线。
书评:傍大款,傍成大款(2)
“这还用你说?傍大款的道理不但郭台铭懂,你懂,人人都懂!”没错,但是大多数并不明白傍大款不是寻求大款的帮助和施舍,而是一种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想郭台铭一定非常喜欢这句话,像所有的成功一样,关键是他实现了很多人也明白的道理。
富士康的成功再一次诠释了古老的先哲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明摆着的事实是中国现在的主要竞争优势仍然是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