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句话说动人心-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不要露出自己不适当的表情。   
(7)多一份会意的微笑。   
(8)对对方要用恰当的称呼,注意要尊重对方。   
(9)对对方的语言失误不要揪住不放。   
(10)问题复杂,一时谈不完,可请对方用餐,边吃边聊。   
读完了以上内容,我想你一定会有收获的,会进一步明白说和听的重要性。听和说,既是语言沟通的行为,又是人们心灵相互对话间的反映,是交际场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也是口才具备的基本内容。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光有说的强项并不够,要想把对方说动,还要重视听的艺术。   
二、用肢体语言“倾听”   
在听话过程中,要会用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你的意思。明智的人会领会你的用意,相应地作一些调整,使谈话得到优化。肢体语言用得到位会有语言达不到的效果,比你直接向对方说出更合适。   
听话者的举首顿足都代表一定的动作意图。首先我们要广泛的了解一下各部位肢体动作的具体含义:   
以下这些是一些肢体动作的具体含义:   
听话时手部放松,手掌张开,或将手摊放在桌子上,小心地清除桌子上的障碍物。这说明你对谈话人的态度随和,并与谈话者能很好相处。   
听话时若盯住一个东西不放,说明听话人心里有不顺意的事,或比较消极。   
听话时不停地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这说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态度不够重视,还有不耐烦的意思。   
听话者在身体前面紧握双拳,两拳放在大腿上,说明他很自信,对话题中的事情有足够的把握。这类人做事比较有魄力。   
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这说明他对你的态度不诚恳,若你有事让他帮忙,他会找理由推脱掉。   
听话人用手摸后颈时,往往是内心很烦闷又无处发泄,或是非常为难的样子。   
当听话人两只脚踝相互交叠时,他可能是在克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紧张、焦虑时,往往会这样做;此时他们最需要理解和帮助。   
  
第31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4)   
如果听话人在谈话中间并拢双腿,说明他在对方面前处于劣势,或自己一时出现了困难的事情。此时你最好询问一下,必要时可以帮助对方。   
在人多的谈话场合中,架着双腿显得大气者往往是其中的领导。   
当听话人要结束话题离开时又突然来了兴趣大说起来,这说明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也说明听话人态度认真,思维活跃。   
听话人在听人说话时爱来回走动,不愿固定在一个位置,说明这类人思维灵活,比较聪明;思考问题见解独特;办事比较老练。   
听话人如果稳坐在一处不动,从谈话开始到结束都比较稳重。这说明他的态度比较认真,会对说话人的话认真思考,责任心比较强。
体态语在特定场合下是有专门含意的,某种姿态是能够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心感受的。例如:   
听话人来回搓手,表示不安、拘束或窘困;也可能是表示渴望得到帮助。   
听话人摊开双手,表示对现状无可奈何,或真诚公开;   
听话人双手插在口袋里,表明内心紧张,缺少自信,对眼前的局面把握不定。   
听话人双手插腰,说明对方对你不满意,有反抗挑衅的意思。   
听话人双手交叉胸前,表示防卫;或是拒绝接受别人的观点。   
听话人一只手托着下巴,说明对方比较孤独,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   
听话人用手指尖轻轻敲打着桌子,表示对对方的话很不感兴趣,要求对方不要再说下去。   
听话人用手挠头,表示正处于尴尬状态,十分为难,不好意思。   
听话人一只手握拳,另一只手的手掌拍打拳头,这样表示拒绝。   
听话人转动手腕,表示他正认真听取对方的讲话,并且对对方的话题还很感兴趣,准备积极参与。双手的指尖交叉放在下颚的下面,表示非常自信。   
听话人用一只手的虎口托住额头,表示害羞、困惑、为难,或是犯了头疼病极度不舒服。
听话人坐在椅子上交叉双腿,另一只脚不住地轻轻踢、荡,表示漫不经心或厌倦对方的谈话。   
听话人利用反复擦眼镜的动作来斟酌言语,拖延时间。   
听话人咬嘴唇或专心地抽烟,是故意腾出时间来思考,不愿立即做出判断或答复。
听话人向对方伸手示意,让对方看见掌心,表示有强烈拒绝对方的意思。   
平常稳重大方的人,突然变得拘谨、手足无措,表示他内心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初次与对方见面,就拍对方的肩膀热情地打招呼,这样无异于想把当时的气氛倒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听话人目光并不对着说话人,而是东瞧西看,不住地扫视其他东西,说明他已听不进你的话,赶紧改变话题吧。   
在听话时不断地点头微笑,说明态度和悦,对说话人的内容很感兴趣。   
听话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说明此人过于呆板、保守、不灵活。   
听话人如交叠双足坐下来听人谈话,是一种防范性心理的表示。   
男性张开两腿平稳的坐下来听人谈话,表示乐观、自信、豁达。   
女性一般以膝盖并拢的姿势来听对方谈话,说明态度庄重、矜持。   
站起来做自我介绍时摇头晃脑,全身乱动,说明此人心情比较浮躁;   
听话人斜靠椅背打哈欠、伸懒腰,说明他已厌倦了你的讲话,不想再听下去。   
听话人故意跷着二郎腿,并将跷起的脚尖冲着对方,这类人生性傲慢,不懂得尊重人。   
听话人用手指不停地转动笔杆,说明此时他的心情比较轻松愉悦。   
听话人踮起脚尖,颠动小腿肚说明对对方的话毫不在乎。   
听话人当着说话人的面用手挖耳孔、鼻孔或剪指甲、照镜子、梳头、抹口红等,说明他太轻浮,做事不认真,没有责任感,又不谙礼节。   
听话人将两手搂在头后,在座位上大仰八叉,说明其实他已经很疲惫了,想休息一下。   
听话时,不断地吃桌案上的食品,说明他对说话人比较信任,无防范意识。   
  
第32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5)   
听着话不停地抽烟,说明此人心中有问题或烦恼。   
双臂交叉,斜着眼睛看说话人,说明听话人对说话内容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听人谈话时,不断地看手表,说明此人心中有事,或对谈话不感兴趣。   
以上只是日常交流时的一般肢体动作,但也能反映一些信息。如果对方是经常出入于交际场合的话,你在适当时机做出的相应动作会令对方很容易领会,并及时做好某方面的调整。以上内容比较繁杂混乱,希望你能择优录用;在交际中配合语言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 用眼神“倾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必须运用好自己的眼神。谈话时对方与你最直接的交流除话语之外,就是两人的眼神。说话者想让你认真听他讲话,就一定用眼睛注视着你,而你认真聆听时也会专注地注视着说话人。会用眼神倾听的人;不但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还容易与对方建立起感情。   
有关眼神的信息也不少,我们首先还得了解一下眼神暗含的信息:
一个人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视线的方向、视线的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了不同的心理状况。因此,从一个人的视线变化就能够了解他内心的活动。   
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通过视线变化来看透一个人:   
1、从视线的不同方向看人   
在谈话中,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视线方向,能透视他的心理。一般只注意自己所干的事,根本不正视说话人,这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态度;仰视说话人,是表示尊敬和信任;俯视说话人,有自我防范的意识;面带微笑直视说话人,是融洽的流露;皱眉头直视说话人,表示担忧和同情对方;面无表情地斜视说话人这是一种鄙视;横扫一眼说话人后不自然地发笑,这是讥讽的表现;突然瞪大眼睛看一下说话人,表示警告或制止对方;对说话人上下打量一番,是对对方不信任,有审视心理;平和的直视对方的目光,往往表示友好,谈话的双方比较融洽、投机。   
当上下级交谈时,上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上而下,将目光很自然的投射到下级的脸上;下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下而上,目光与上级相反。这是职位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反应。   
2、从视线的移动看人   
在交谈过程中,视线位置移动情况不同,反映的个人心态也不一样。一旦被别人注视就立刻将视线转移的人,大多自卑心理很强,这类人也不敢正视对方。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心有愧疚或有不好的隐私时,才会产生这种现象。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大都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于交际。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该儿童面对成年人眼睛的时间;成年人的眼睛分蒙起来与不蒙起来的两种情况。当理查?科斯将两种情况下所得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时,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是后者的3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而外向的人则相反。   
如果和别人谈话时,听话人不停地转移视线,不住地看其它东西,表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题不感兴趣;如果对方带着善意的微笑,目光不时和你的视线相会合,则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期待你继续讲下去。   
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内心压抑而产生自制行为。但是自制反而会使兴趣欲望增大,这时,他们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所以,当看异性时,并不是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后,再翻眼望一望,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第33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6)   
3、从视线的集中度看人   
在与对方谈话中,不断地注视谈话人,显得较为诚实;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不放,以免对方误会。   
如果某人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则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通常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某人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就会长时间凝视对方的眼睛,并在注视的目光里含有感情。如果在与对方争论一个问题时,自己想获胜,那一定是紧盯着对方的目光不放。   
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说话人或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想制止对方说下去。   
听对方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表示尊重和理解。初次见面谈话,不集中视线者,性格较为主动;相反,因对方不集中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是爱用心计了,以为对方对自己不满,或者和自己谈不来。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只要你密切注意他视线的变化,就能发现他心底的秘密。眼神动作时刻都暗传心机。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确实有一定道理。   
医学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而瞳孔的变化,眼珠转动的速度和方向等活动,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张合,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一系列动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从眼睛中反映出来,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比言行更为真实。   
所以,作为听话人,你不但要观察谈话对方的眼神变化,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作为一个倾听者,要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