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工作无贵贱。工作最神圣,我们不能以工作的内容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格高低。所谓“五位非贱,无耻为贱”,因此我们不要以为那个人是扫街的清道夫,那个人是开出租车的司机,那个人是摆地摊的流动摊贩,就认为他们的人格很卑下。其实只要凭正当的工作赚钱,行行都能有益于社会,所以不要以工作的高下而把人格划上等号。 
(2)勿以年纪老,而以人老来看之 
生命的活力,不是在于躯体,而是在于心性。人老,不是由于年龄,而是由于心境。 
有的人年纪虽然很老,可是他的精神、心力很旺盛,他有服务社会的热忱,他有救世济人的善心,非一般年轻人所能及,所以勿以年龄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老迈与否。 
(3)勿以财富穷,而以人穷来看之 
真正的富有,是欢喜而不是财富;真正的贫穷,是无知而不是无钱。因此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评断一个人是穷是富。有的人“人穷志不穷”,比起那些有钱人,更有人格,更讲究原则,更崇尚道德,这就是精神上的富有,所以不能以财富穷,而以人穷来看之。 
(4)勿以成就小,而以人小来看之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论定。例如除事业上的成就、经济上的成就、爱情上的成就以外,还有学问上的成就、道德上的成就、人格上的成就等。有的人虽然没有做大官、发大财,但是他日日为社会服务,到大马路上指挥交通,到医院协助患者就医,到学校门口导护学童上下学等。他乐于助人、广结善缘,你能说他的成就很小而把他当成是一个渺小的小人物吗? 
从世俗的价值观来看,或许他的成就很有限,但是他的道德和人格是崇高的,正所谓从平凡中更见其伟大。 
(5)贫人视其所取 
贫穷是罪恶的温床,有的人贫困久了,穷怕了,一旦有发财的机会,他就不择手段,以至暗地里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就想发财赚钱,当然更是顾不得道德与否。但是一个有德的人,没有钱他不需太顾虑,就怕没有道,纵然贫无立锥之地,但他能安之若素,对于不当、不义之财,毫芥不取。所以贫得有骨气、贫得有人格的人,虽贫犹富。 
(6)穷人视其所为 
所谓“人穷志不穷”,有的人虽然穷苦,但他不作贱自己,不自怨自艾,不自卑自怜,立志奋发,力争上游;他虽然穷苦,但所作所为都有正义,都有正见,都有正行,都能合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取、非礼勿为”。能够穷而穷得有人格、穷得有道德、穷得有作为的人,非圣即贤。 
(7)富人视其所与 
有的人很有钱,但是有钱并不代表有德,有钱也不代表有智能,有钱更不代表有人缘。有钱的人要看他如何用钱,有的人纵使懂得布施,也还要看他如何布施。如果布施是为了沽名钓誉,或是布施的对象只限于自己所爱、所好,这种有所得的布施功德有限。懂得将钱财用于造福国家和社会,造福一切大众,这才是智者所为。 
(8)贵人视其所举 
人的尊卑贵贱,不在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禄,而在于他的举措行为,是否能绽放人性的光辉。有的人官位很高,但他的行为卑贱,有时连乞丐都不如,有的人虽然地位卑微,但他的道德风骨,能够为人表率,这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因此,一个人的“贫穷富贵”,并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为人如何。贫穷的人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则人穷志不穷,在道德上来看,他仍是富有的人;一个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财富地位去服务大众,造福人群,他才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第一部分能说会道事事通
 
第二章乖言巧语笼人心 
能说会道事事通 
口头上的胜利是做人的悲哀 
尖锐的口舌用于硬辩,则会成为可悲者。 
口头上的赢不能叫赢,处处与人抬杠,那是做人的悲哀。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长此以往,这种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管自己有理无理,只要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且没有“心机”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绝对不是好事。 
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 
①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 
②有好的口才,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涵养,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 
③要驳倒对方,保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 
④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⑤若自己的观点有错,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好口才再配上好的“心机”,这样的人无疑会很有影响力,如果空有好口才而不知收敛,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第一部分管好舌头,不该说的不乱说
 
快言快语可称之为直爽,可这种爽快也应当稍加镇定的思考才行。 
舌头是人之利器,也是人之祸害。无论你是吃硬饭还是吃软饭,舌头能帮你也能害你。所以,管不好自己的舌头,就要面临祸从口出的灾难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中国有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 
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会害了你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舌头惹出的风波太多了。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东拉西扯的闲言杂语,都会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给人世间增添许多是非和不幸。当然给别人带来不幸的同时,往往最终自己也受到恶报。 
“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考虑。”这是文学家的语言,意思是说我们在说话之前要多加考虑,要负责任,不能出口伤人,损害别人。 
其实,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支配,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都是不道德的。 
能管住自己的舌头就是做人最大的成功。  
 
 
 
 
 

  
 第一部分争辩不能消除错误,只能加深怨恨
 
现实生活中,为了分歧和矛盾,难免与人发生喋喋不休的争辩,可是,不肯让步的争论绝对不会化解双方的矛盾,反而只会将其愈演愈烈,那么换一种解决的方式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谢尔盖维奇曾说过,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事实也是如此,聪明的人绝不参与争辩。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缔结和约后不久,他以30天旅行半个地球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壮举,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给他5000美元奖金,英国国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一次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并引出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戴尔?卡耐基知道,且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戴尔?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戴尔?卡耐基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卡耐基左首,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尔?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戴尔?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的路上,戴尔?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中曾写到,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不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 
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个教训:让我们的同事、朋友、丈夫、妻子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 
争辩不可能消除误会,而只能靠技巧、协调、宽容以及同情的眼光去看别人的观点。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第一部分不慎失言,要赶快弥补
 
人总会有说错话的时候,不管你是谁,遇到这种处境时,千万别失了分寸,而应平和心态,采取补救的方法。 
人在生活当中,总有说话不当或做事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积极寻找措施来补救。这也是处世的一种心机。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只要你有“心机”,你可以补得天衣无缝。 
作为空姐,朱莉叶小姐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不免失言。 
那次在航线上,她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