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好之后,陈抟先生大彻大悟!一把抓下儒冠,扔在地上用脚踏扁。然后长啸一声,入山学道去也!

 历史上的很多有名道士,例如比他早一点的吕洞宾,比他晚一点的王重阳,都是这样走上修道之路的。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完全正确,儒家少了个把无名进士,道家却增添了几个大名鼎鼎的高人!
 陈抟先生一入道,立刻显示了他过人的天赋。在很短的时间内,立刻名扬天下,当时他所处的朝代是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听说有这个高人后,和所有的皇帝一样,立刻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亲草诏书,召陈抟入宫。 
 见到皇帝,陈抟像孙猴子见到玉皇大帝一样,只是唱了个大诺,挺身不拜。这一招果然管用,李嗣源先生一见反而大喜:不愧是高人啊!就是和那些凡夫俗子见识不同。——前面说了,高人们的一切怪异举动,都是不需要理由的。
 于是皇帝就赏!先赐雅号他为“清虚处士”,然后再赠送美女三位!
 陈抟先生哭笑不得:俺原先还以为俺是高人,做事可以不需要理由。原来真正的高人是这位皇上啊!——你再怎么赏,也不应该赏美女给道士呀!

 陈抟先生是老实人,所以没办法只好跑。跑之前怕皇帝生气派人来追,于是赋诗一首以明志: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您的心意我领了,我也知道您是一个真诚的皇上,愿意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不像其他昏君,尽拿一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给臣下。但,俺不是天师道的,不练“男女合气之术”,俺练的是一门绝世道术:睡功!

 说到“睡”这门道术,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有陈抟这么有本事。美国民间传说中的凡。瑞克,在山中遇到一群玩九柱戏的人,喝了他们的酒,总共才睡了二十年,立刻天下有名。洋人一说到睡大觉的人,立刻就会想起凡。瑞克。但凡。瑞克醒来后又如何?什么都没有学到,只是简单地成了一个可笑的落后份子。

 陈抟先生的睡可不简单,这是一门道家绝技,用道家术语来说,叫“蛰法”。
 什么是“蜇”呢?乌龟知道吧?千年王八万年龟。古人喜欢用乌龟来支床,其法:找一只上等的乌龟,用只红木盒子装着,压在床脚下。乌龟这东西,虽然常见,却是四大灵兽之一。不过,它是四大灵兽中最倒霉的一种,不是被人用来支床,就是用来驼碑,取个稳当的意思。可见,往前(或者往上)爬得慢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活该最后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但这乌龟和人却不一样,它的利害之处在于,过了很多年,床都坏了,压在下面盒子里的乌龟却仍然活着。道士们惊叹之余,作了些仿生学上的研究。发现,乌龟之所以忍耐力这么强,是因为它会“蜇”,有点近似于冬眠。有些高人便开发成功了这种仿生的“蛰法”。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修炼道术。等睡醒了,功力便可以大增若干个甲子!

 陈抟先生的高深道术就是这么来的,他一年数睡,一睡数月。很多次都是被人从柴房角落里扫出来,满身的灰尘有一寸多厚。大家见了都很悲哀:陈先生是个好人呐,这次终于升天了!正商量着要找个地方好好地风光大葬,他却打个哈欠,伸伸懒腰坐了起来。
 “好梦!”陈抟先生说,“吃早餐的时间到了没有?”
(四十二)

 先欣赏一首陈抟老祖写的“睡诗”,今后大家上班睡觉,被老板抓个现行,可以用它来搪塞一下: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雷挚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
 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鼾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
 两三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怎如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
 展放眉头,解开肚皮,一觉睡去,
 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和张果老这样的骗子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他是个比较实在的人。一生之中,陈先生见过四个皇帝,每个都对他不错。除了第一个送美女的后唐明宗皇帝之外,陈抟对其他三个皇帝,都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他见到的第二个皇帝是周世宗柴荣,此人是《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祖宗。佛教徒闻之色变的“三武一宗”之一,“三武”前面说过,“一宗”就指的是这位先生。他下令废寺庙3336所(你看佛教在民间多么厉害!),焚毁佛经,所有的铜佛像都化来铸钱。
 由此可见周世宗对佛教的感情,其实他对道教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毕竟是皇帝,一听说有道家高人出现,还是宁可杀错,不肯放过。——换上你我也会这样,当了皇帝,权力、金钱、美女要什么有什么,当然想活得长点好把这一切延续下去。
 所以,一见面,周世宗就问:你们道家的炼丹长生之术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呀?
 哪知陈抟先生正色地说:“皇上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国安民为念,怎么能留意黄白升仙之事?”
 ——大家各有各的专业,您当皇帝就应该要勤政爱民,我当道士就得炼丹修仙。您老兄干嘛要打听我的专业领域的事情呢?如果我说:“这皇帝的具体当法是什么?可不可以让俺哥俩换几天做做?”您听了又会怎么想?
 周世宗听了陈抟这顿抢白,虽然觉得是有道理,但心中毕竟不乐。他勉强提出要封陈抟谏议大夫。陈抟婉言谢绝。最后,赐了个“白云先生”的道号了事。

 陈桥兵变之后,陈抟进京见了第三个皇帝——他的老相识赵匡胤。见面之后,第一件事,他拿出当初的字据索要华山。第二件事,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杯酒释兵权。这是个影响大宋百年江山,也影响了中国千年历史的建议。到底是谁提出来的,是笔算不清的糊涂账。一般人都认为是儒教的宰相赵普提出来的 ,但道家硬要说是陈抟先生提出来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陈抟先生见到的第四个皇帝,是坐在杜太后担子另外一头的小男孩,宋太宗赵匡义。其实陈抟并不想去见他。陈先生和赵匡胤的关系很好,“斧声烛影”事件之后,宋太宗赵匡义的谋杀罪的嫌疑非常之大。陈抟先生原本不想去趟这道浑水。但赵匡义先生正处于道德上的不利时期,非常需要宗教方面的支持。即位不到百日,便连派了三拨大臣上华山请陈抟先生进京。他明确地暗示:如果您还不下来,俺就不停地派人上山。说不定,还要专门修一条从汴梁到华山的高速公路,以便于驿马趋驰!
 天下有谁大得过皇上?陈抟先生没有办法,只得下山面君。他无可奈何地对皇帝表态:“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乃仁圣之君!”陈抟是当时道教领袖,他这一表态,无疑是替天下全体道士选了边!
 太宗皇帝大喜,连封他做宰相的心思都有了。但陈抟婉言谢绝。那么,封个“谏议大夫”怎么样?不用,俺喜欢的话早在后周时代就有了。最后,太宗皇帝依样画葫芦,赐了个道号了事:希夷先生。
 “陈抟老祖”、“陈抟处士”、“白云先生”、“陈希夷”……陈抟道教历史上不是最有名的人物,但称谓怕是最多的一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长生的一个好处:可以多见几个皇帝,多讨几个封号。顺便说一句,陈先生逝世的时候,享年超过118岁。而著名的长寿世家张天师府上,这个时期的第22代张善天师,和第23代张季文天师,都仅仅活了87岁。

 不过,只活87岁的张天师,并不仅仅只是前面提到的这两位。像是约好了一样,第24代张天师张正随,也恰好是活满了87岁。连续三代,都是如此,真令人啧啧称奇!
 前两位天师的的事迹一般。张善天师是个著名的旅行家,在名山大川跑了30多年,才回到家乡。他是个内向的人,并且和和尚一样吃素。仅此而已。张季文天师以医术著称,他治病的方法和张道陵相同,符水。疗效也差不多,“病者立愈”。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24代天师,张正随。正是在他在位的时候,天师道迎来了中兴的曙光。

 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张正随被宋真宗召至汴梁,赐封号为“真静先生”。并敕改龙虎山的“真仙观”为“上清观”。这是天师道中,第一个活着的时候,被赐道号“先生”的人物。大家不要小看 “先生”的这个封号。有了它,就相当于儒家高手之中,可以在姓后面加一个“子”了。陈抟这么厉害的角色,皇帝赐封的不过是“希夷先生”。在张正随之后,龙虎山历代天师大多都被赐号“先生”,或者“真人”。没有被赐封号的,简直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这几乎是朝廷对这个教派表示重视的标志。
 为什么早不重视,晚不重视,偏偏到了宋真宗这个上不沾天,下不接地的时候,天师道却突然被人供上了台面呢?
 说来话就长了,我们必须把眼光转向一个“有趣”的人物——宋真宗。

 说他有趣,是因为此人无耻得“有趣”。唐朝的皇帝当年攀李耳先生的亲,最多算是无赖。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到了宋真宗,他也想学着攀亲,但,翻遍了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就是找不到一个姓赵的燥辣神仙。《百家姓》中,赵钱孙李,赵排第一位,那是大宋朝本朝后来的事情。战国时候,倒是有个姓赵的诸侯国,但不久就被人灭了。说出来让人有点不好意思。
 那么祖先的祖先怎么样?中国随便找一个姓,都可以上溯到轩辕黄帝一类的神话人物身上。只要是神仙就好办多了。自己身上,流的不是凡夫俗子的血液,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找本《史记》翻开一看,赵氏的初祖,原来是一个叫“造父”的人物,此人倒是和神仙沾点关系。和谁呢?西王母!西王母亲切接见过周穆王,而周穆王去就拜见西王母时,坐的那辆马车,司机便是造父先生。后来因为他马车驾驶得好,周穆王便慷慨地封他一个城池,是为赵城。
 ——这、这、这……这哪里可以?宋真宗赵恒先生边读边摇头。虽然,从一个驾马车的家族奋斗成了一个坐马车的家族,拼搏精神是相当可嘉的。但毕竟说出来不好听啊!更令人遗憾的是,赵家的天下,正是从老“周”家手中骗来!
(四十三)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大事,这件事情,极大地改变了宋真宗对国事、家事的判断力。

 那一年的秋天,天狼星大炽。在秋高马肥之际,辽国著名的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深入大宋境内。大军一动,势如破竹。正如文天祥后来所说的那样,“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大宋朝在强敌觊觎的情况下,多年来却一直重文抑武,现在终于尝到恶果了。它就像一粒内里营养丰富的鸡蛋,外壳却脆弱无比。历经辽、西夏、金、元,稍微有力量的都想过来敲一下。

 天下震动,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敌人打到黄河流域,咱们就逃到淮河流域;敌人打到了淮河流域,咱们就逃到长江流域;如果敌人过于燥辣,竟然打到了长江流域,咱们还有珠江流域可以逃。
 宋真宗后来的子子孙孙们,很好地把他这个计划变成了现实。但他自己却很遗憾地没有照计划实行,因为当时的宰相寇准寇老西不愿意。寇准不仅不同意宋真宗往南逃,反而近于强迫式的,劝他往北走。
 宋真宗三魂吓飞了两魂,几乎快要认定寇准是个奸臣了。但寇准当时大权在手,软磨硬泡,诡计用尽,几乎是逼着把皇上赶到了澶渊城。一来大宋气数未尽,二来当时民心尚且可用。所以皇帝一亲临前线,立刻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宋军几十万将士,一看到城头飘扬的黄罗伞盖,立刻“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辽军上下面面相觑:不是说这宋朝是粒软壳鸡蛋吗?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化石恐龙蛋了?

 于是派人来请和,寇准坚决反对,他想玩个大的,让这些北方蛮子有去无回,一扫北疆多年的阴霾。但宋真宗一路上这一惊吓,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坚决行使了皇帝的最后否决权:议和!量中华之物力,结辽国之欢心。只要不超过一百万金帛,统统答应!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最终议定的金帛是30万,其中银10万,绢20万。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宋真宗在使臣曹利用出发前,给的底线是金帛100万。但曹利用刚出皇帝的营门,就被寇准叫住了:“俺知道皇帝叫你最多给100万,但你小子听着:只要多过30万,回来我要你的脑袋!”
 当时人们都知道皇帝是个胆小鬼,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