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大形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敌,因此靠举债发展经济成为政客顺理成章的选择。

3、喜欢高汇率

但凡一个对经济发展负责的政府,都喜欢低汇率,因为这样可以加大出口,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汇率对进口有力,对出口却是非常大的打击。

但实行政党分赃制的国家反而喜欢高汇率,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繁荣,而靠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繁荣显然来的太慢,实行高汇率,首选可以造成账面上好看,可以使以国际货币标价的GDP处于高位;其次,货币升值还可以吸引短期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经济的短期繁荣。

拉美经济危机和东南亚经济危机都属于这种情况,将本国的汇率定的很高,造成了出口衰退,进口大增,贸易一直呈赤字状态,而只靠国际短期资本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经济必然发生危机。

4、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太快的时候,国家都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而国家一旦实行了“政党分赃制”,这个国家也就不再对经济进行有力的调控,因为经济过热时,经济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而这种繁荣景象是政客最喜欢的,怎么可能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呢,政党分赃制下,政党的执政期限一般为八到十年左右,等自己下了台,即使经济崩溃与自己也没有关系了。

一旦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度,就只制定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政策,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必然使国家处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状态,即使国家有短期的发展奇迹也不会长久,因为他们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就是短视的,是短多长空的,是利近害远的。任何经济理论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3、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长期的投入,而东南亚和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只追求短期利益,从不注重本国技术力量的积累和劳动生存率的提高,这样的经济虽然可以享受短期的“改革红利”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的经济繁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世界经济败局的学术因素

据笔者进一步观察,还发现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东南亚、拉美等地区,都缺少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这也是产生这些经济败局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学术思想上不能独立是最危险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也不是任何国家都为美国马首是瞻,德国和北欧就是例外。实践证明日本、拉美、东南亚这些学习美国的经济体都失败了,唯有德国和北欧成功了,现在是世界上最健康的经济体,但德国和北欧的成功以及日本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因为日本等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德国的学术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自莱布尼茨这个“中国迷”开创了德国的学术之后,德国的学术一直非常强大,先后出现了康德、黑格尔 李斯特等非常有名的大师人物;北欧在学术上也是自成一派,我们再看日本,日本是经济强国,但是在学术研究上没有任何影响力,大前研一号称是日本的战略思想家,但是笔者看大前研一的书,看不到任何思想的影子,都是些拼凑之作,与克鲁克格曼这些人差的太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独立,做事情就缺乏理智的判断性,就容易盲目,没主见,禁不住“忽悠”,苏联之失败也是这样,中国的道德经是世界级巨著,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鼻祖魁奈、亚当斯密到西方近代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都视老子为思想教父,并且还美国《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还说过“人类应该焚毁所有书籍,只在《老子》中寻求智慧”的极端之语,中国的孔子的道德也曾经风靡世界,后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兴起后,孔子的思想才渐渐没有了市场,即使到了近代中国也出现了魏源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这样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思想大师,可惜自五四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后后,中国再无伟大思想出现。

现在国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的热潮,比如出现了“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提法,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确实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问题,中国的学者到现在一直是世界学术界的“二道贩”,世界上什么理论最热门就将什么思想引入中国,而很少进行独立的研究,北大、清华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林毅夫、张维迎、李稻葵等是这些学校最有名的教授,但是这些人几乎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思想,仍然在照搬西方人的经济思想,中国学术独立实际上是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一节 本章前言
面对经济危机,保增长成为主题,各界人士都为政府支招,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提案大部分都与经济危机有关,在关心国家命运人里面,当然也少不了学者的身影,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年,不但没有出现大面积失业,反而出现了“用工荒”的经济奇迹,中国GDP增速也实现了V型反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本次经济危机再次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本章就讲述这些内容,并为您揭示中国能够走出经济危机背后的秘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节 大危机的学者建议之三:陈志武建议
大危机的学者建议之三:

陈志武建议

在上述宏论发表后,陈志武又表示,“现在国有土地总价值差不多是50万亿人民币,而央企加上地方国企大概有11万多家,这11万多家国企总的资产价值差不多是29万亿。也就是说把土地50万亿再加上国企29万亿,总共有79万亿的国有财富。成立32个国民权益基金,股份可以在不同人之间做交易,然后把这些股份分到13亿老百姓的手里,分到13亿人身上的话,差不多每个人有六万财富”。

陈志武主张的79万亿国有财富彻底私有化的建议中,最主要的是50万亿土地财富,这比分股票、分外汇更彻底,一定要将中国土地也彻底私有化,但他的国民权益基金计划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太大的议论,既没有回应,也没有反弹,有人将此内容发到了中国的著名论坛天涯社区上,除了一个广告贴外,竟然无一人正式回帖,我认为这里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陈志武在中国的知名度确实没有前面两位高;其次是他主张先成立国民权益基金,然后通过基金股份之间的买卖逐步实现私有化,还不是那样的急功近利,并且是打着“回归公有”的旗号进行私有化,而中国人对基金之类的东西不了解,兴趣也没有那么大,如果他直接提出将中国土地私有化,那肯定会激起非常大的议论。 

那么我们看看他将50万亿的国有土地全部私有化的建议是否可行,首先土地只有执行转让才会变成现金,中国的农村土地是农民无偿使用,根本没有收益,而城市土地确实有出让收益,但土地出让是每年进行,而不是一次性出让完毕, 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4071亿元,如果按照房价的三分之一为土地出让金的话,那么中国的年土地出让金约为8千亿,如果加上其他方面的土地出让,总额也就1万亿左右,这里面还要除去拆迁补偿费用,这离他的50万亿差的太远。

其次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各类基础设施还相当不完善,而且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政府面临着公共设施建设和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双重任务,现在土地出让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如果土地私有化后,那么如果再兴建公共设施怎么办?如果另外再加税,那对于民众不是更是一种负担吗?
第七节中国轻松战胜经济危机的秘密
在城市生活,失业是最大的难题,经济危机时更是如此,而经济危机不能成为放任失业的理由,无论任何情况,政府都应该保证充分就业,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世界各国的失业率都创了历史记录,而中国则出现了“用工荒”的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都已经停滞,甚至为负增长,而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了,而奠定这一切的是一揽子反危机经济措施,而中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些措施,一言以蔽之:中国有钱,这里的中国有钱,不是指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不是指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是指中国银行里的50多万亿储蓄存款。

国有银行体制是能够实现反周期放贷的原因

首先经济危机后,人们都奉行“现金为王”,这时候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储蓄变为现金,这也是每次经济危机时都会发生民众疯狂挤兑现金、银行倒闭的情况,而我国实行的是国有银行制度,银行以国家信用做担保,民众不用担心银行发生倒闭,因此也就不会发生挤兑现象,这样银行就可以放心放贷。

其次在经济危机时,企业的盈利状况不确定,银行一般都惜贷,因此越是经济危机时,企业贷款越困难,而我国是国有银行,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在经济危机时加大信贷投放量,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银行制度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中国在经济危机时,不但没有发生信贷紧缩或信贷冻结,反而加大了信贷投放量,这也是国家一直坚持国有银行制度的原因,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中国的高储蓄率是让信贷投放成为“有源之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枪炮就没法打仗,这些道理并不过时,干什么都需要钱,而钱从哪里来,肯定是银行储蓄,如果一个经济体如果没有了任何的储蓄,那他就失去了任何抵御经济危险的能力,只有银行有了储蓄,国家才可以实施反周期的经济刺激措施。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是衡量银行放贷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一般情况下,四大国有银行中,工行、建行的存贷比都维持在50%多,而去年底中行的存贷比达到了72%,接近75%的监管红线,比中行72%存贷比更刺眼的数据是,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接近甚至已经超过75%,其中深发展85%、中信银行、华夏银行76%。2009年全国一季度增量存贷比已达到的水平,仅仅低于1997年的和1993年的。

不仅各大银行充分放贷,我国中央银行也多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银行放贷,从2008年9月份到2008年12月份共四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一个国家,储蓄率的高低是衡量这个国家抵御经济风险能力的主要标志,如果说高储蓄率是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条件,那么合理的存贷比控制则是保证国家可以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条件。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清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国家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外汇才可以抵御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是什么智慧的较量,而纯粹是一场硬碰硬的战争,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贸易长期赤字,外汇储备不足,甚至赶不上索罗斯所能调集到的资金量,因此他们并没有成功击退金融攻击者,而中国则利用自己的外汇拯救了香港,有人评论索罗斯攻击东南亚,实际上是想教训一下中国,然而他不但没有教训到中国,反而由于中国果断出手解救香港,让中央政府赢得了巨大的威信,因此反而帮了中国一个大忙。

本次经济危机人们也应该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国家必须有一定的储蓄,没有储蓄也就没有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银行没有储蓄,不得不请求中国购买其债券,也就是向中国人民借钱。在希腊,因为没有储蓄,也不得不向国际社会求援,而这些援助都带有非常苛刻的条件,结果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抗议,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有自己的银行储蓄,何至于落到如此之地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节本章前言
近年来,由于美国自身政治、经济政策的频频失误,美国学者不仅将美国各种问题的根源赖到中国身上,而且越来越对中国经济政策指手划脚。

而我们国内部分学者也盲目跟风,不加任何思索的照抄、照搬外国的所谓“研究成果”,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力散布,将本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良性趋势,却看作“问题”,就要进行改革或改变。

他们这些主张的理论依据无非是与美国的对比,好像我们的经济结构只要与美国不一样,就是有问题。但他们不顾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个已经成熟的发达国家且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最大的现实情况。

美国经济其实早就畸形发展,我们在探讨我国的经济结构时,一定要立足我们经济高增长的现状,在中国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中国内需问题、出口问题、投资率问题、储蓄率问题、消费率问题、劳动者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