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不知道-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阻力,但也有成就和经验。如果你把“NGO在当代中国”作为自己的课题方向来研究,不论用社会学的宏观论断还是心理学的精微剖析,无疑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这个课题本身就非常激动人心。
如果你决定严肃地面对自己的理想,就要投入更大精力去深入做这件事情。做得不好你就放弃这个方向,做得好你就会更加明确自己要在大学里再深入研究的具体方向。比如你的组织可能是帮助农民工群体,这里有很多社会学问题;可能是帮助艾滋病儿童,他们可能有一些心理问题,你做了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而且你的这段经历、你的成型见解,可能是带给你写作申请文件极有卖点的素材。在此过程中,你也可能会在NGO中遇到想要申请的大学的毕业校友。如果你与他们共同工作,不仅会获得国外大学申请的详细信息,甚至可能会获得推荐的机会,这些无疑对你的申请有利。
一个外企HR经理的另类选择(3)
试想,如果三十多岁的你明天在托福和GRE上拼命卖力,能达到什么程度?而且由于中国学生的这两项成绩普遍偏高,要在英语成绩上突出自己,是一条不归路。而要在参与NGO的活动上做出成绩,在研究“NGO在中国”方面成为独树一帜的专家,你的留学路也会开阔很多。你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不论是大学还是国际性的NGO组织,都可能有一些资助项目来帮助你完成留学计划。你也不一定需要标准的硕士学历,你还有可能成为受资助的访问学者。这样不仅能省去一大笔钱,还可能有机会问鼎备受尊崇的顶尖名校。
如果你现在想的是直接出国,方向是含混宽泛的社会学或心理学,读一个硕士下来要花很多钱;即使拿全奖读一个PHD,毕业后你也将近40岁,未来仍有可能一片茫然。这些想起来都令人揪心。
一个人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评价的高低,除了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还要考虑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在人力资源专业工作上,她有不菲的收入,在金钱方面追求的动力降低。由于长期工作,对于目前的业务已相当熟练,可以从容应对。这其实都是她作为资深专业人士的优势所在,她有一定的资本去探索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不要放弃目前的工作,收入和资深的专业经验对你在未来的探索方面仍是一颗降低风险的定心丸。尽职工作是本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但是如果你不在NGO方向上更努力,不去接近梦想,也许会一生不甘。如果你一天在本职工作上做八小时,在接触和研究NGO这个方面上则要用掉至少同样的精力!我们曾经见过无数不喜欢自身专业的青年人,那么问问你自己喜欢什么,你为此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专业,考到60分以上是本分,是对父母和学校的交待。但是,花更大的精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则是避免毕业时除了本专业知识外一无所有的唯一途径。
经过这番谈话,她的留学、移民和跳槽的选择问题变得不再令人困惑。她很兴奋地对我说,她获得了一种新的思路,而这样走下去她未来的道路会顺畅和清晰许多。我也非常高兴地告诉她,这是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不管是将来做NGO的事业还是留在本行或者做其他,都需要一定的职业尝试和经验积累,需要经过“试穿”后再做出重要的人生决策。留学最大的风险也不过是这样:很多人(尤其是自费学生)在进入国外大学之后,才弄清楚自己换的新专业是什么。他们甚至没有在国内看过扫盲的专业书,幻想学一个新专业就是从坐在研究生院的教室或实验室那一刻才开始。这样的留学怎么会没有风险?
她打开自己的思路,思维活跃之后又获得了很多灵感。她说自己可以利用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背景,尝试在NGO里有所发挥。尽管非盈利组织与商业机构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以专业能力服务于NGO,将更大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我觉得研究NGO里面的人力资源发展,也是一个好主意,赶快回去写一篇论文!
这次的谈话似乎仍不圆满。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子,仍然生活在父母家里,这可能也是存在巨大隐患的人生问题。这次只是就事论事谈了教育和职业发展问题,留待日后再慢慢抽丝剥茧。相信我们还会见面。

如何避免明天从底层做起?(1)
如何避免明天从底层做起?
一个企业家相信的应该是“创业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一个工程师相信的应该是“技术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一个销售员相信的应该是“销售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只有一个纯粹的学生才会相信“学历改变命运”!
我见过一个男生,正面临大四毕业,可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学的工科专业,成绩也不是很好,又没什么突出的兼职和实习经历,因此对进入社会感到恐惧。
“我现在想考研,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企业管理。”他说,“我现在已经是大四了,去年就没有准备,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今年不能再错过了。我是想和您确定一下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你将来想要做一个管理学方面的学者吗?”我问。
“不是。其实我是想自己做老板,但是一直没有想清楚做什么生意,因此才想去读研究生。到时候也许会认识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
“有没有人靠读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发现了商业机会,做了老板的?”我说,“肯定有,算他运气好;但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很强的必然联系?我看是没有。”
“为什么说没有呢?”
“单就你的这个情况来说。第一,你对管理学了解吗?你有没有翻过管理学的原著?也许你曾经翻过,但是我敢肯定你对管理学是缺乏了解的。虽然我也不了解,但我了解你的不了解。第二,基于你的这种不了解,基于你在上学期间成绩并不是很好,你确信自己改换专业后能考上研究生吗?这是有风险的。第三,即便你能考上,就真的更容易如愿以偿吗?你觉得你的同学会是些什么人?上市公司的老板?500强公司的高级经理?这些人是不会读这样的专业的,也不会跟你同校。你最有可能遇到的还是跟你一样迷茫的同学们!”
“可是不读研究生怎么办呢?现在就从底层做起?我怕起点太低,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我必须批判你的思想,批判你的思想是为了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出路。我认为你要老有这种想法,就把自己将来要当老板这条路给毁了。也许你可以一时冲动,和几个同学凑几万块钱过一把‘老板瘾’,但是你如果不把这种想法从脑子里挖掉,注定会失败!
“什么想法呢?就是‘学历改变命运’的土想法,这对于一个未来的企业家是尤其要不得的!一个企业家相信的应该是‘创业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一个工程师相信的应该是‘技术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一个销售员相信的应该是‘销售改变命运’,而不是其他……只有一个纯粹的学生才会相信‘学历改变命运’!
“我理解企业家素质中最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更不是管理知识,而是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胆识。也许学校教育让你认为,只有高学历才有利于创业,这是荒谬的!高学历也许有利于做管理,但是有志于做职业管理者的人,更应该去积累经验读MBA,而不是直升企业管理研究生。在任何一个行业里,管理者大都是从行业内核心业务模块里的从业人员中提拔起来的,比如财务经理是会计出身,软件项目经理是程序员出身,主编是编辑、记者出身……你只学一个企业管理的硕士,初入这些行业,除了发呆还能干什么呢?我认为,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只适合那些真正对管理这门学问感兴趣的人,并不适合你想要从事商业实战的志向!
如何避免明天从底层做起?(2)
“假如你真的想要做企业家,你只说自己没想清楚要做什么生意,但问题在于你真的想了没有?尝试过没有?
“我曾见过一个男生,他说自己要做企业家,可是他爸爸逼着他去考研,他说服不了家人。我就对他说,这是你面临的挑战。一个企业家要面临的说服工作太多了,如果你说服不了父母,明天怎么去游说更多的人?你的客户、你的投资人、你的员工、你的物业、政府等等。你要证明自己有经商的能力,空口无凭,神仙也不能证明。但是你能不能尝试用行动证明呢?比如你去卖桔子,假如两三个月能卖几千块钱,交给父母,就不需太多废话,这几千块钱可以为你说话。可是这个男生说,我怎么能卖桔子呢?我怎么跟那些在街头混得很油的小商小贩去竞争?他们跟工商、跟城管、跟税务的斗争经验相当丰富,我怎么竞争得过他们?我就说,那回去考研吧,你爸爸妈妈是对的,你不适合做企业家,你没有企业家精神,这是培养不出来的。为什么呢?第一,如果你觉得卖桔子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你可以换做其他物品,你需要证明自己赚钱的能力,而不是抱怨。第二,即便是必须卖桔子,如果说要体现经商的优势,你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更会想办法去营销,去做好各方面的关系才对。如果小商小贩都竞争不过,还有什么机会做大生意?你想想,即便你有机会做高科技产业,面对智商更高的竞争对手,难道他们比小商小贩更好对付?难道他们因为你读了很多书就更同情你?
“你的问题跟我谈到的这个男生是一样的。你们说想要做企业家,想要做老板,这是从时髦的或功利的角度出发的。你们并不关注于生意本身,而只看中闪亮的光环和头衔。你并不想做企业家,只想做‘成功企业家’;并不想做老板,只想成为‘大老板’。实际上你们是想通过升学的方式跳过底层,但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何避免明天从底层做起?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今天从底层做起!
“事实上,我们也见过这样的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了500强外企的管理层,甚至连管理培训生都没做过;或者直接创立了自己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回放镜头,他们一定是在上学期间就在外企实习过很长时间,或者早就创立过自己的企业。不管怎么样,底层是不可能通过学历跨越过去的,只有先‘经历’过底层,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这是我要跟你分享的一个基本理念。”
“那我应该怎么办呢?现在我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
“你问我怎么办,我并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锦囊妙计,我只能给你一种不同的思路: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不要到处碰运气找工作,也要放弃考研的打算。给自己设立一个科研项目,主题是‘我怎么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怎么去实施呢?你曾在写给我的信中说自己对各种工作没概念,那就从建立概念开始。打开一个招聘网站,用排除法找到自己比较喜欢或者可以接受的工作,可以按照招聘条件的要求进行自我提升。如果英语不行,就去接受一年半载的英语培训,如果计算机不行,就去培训机构补习计算机课程(具体参见《关于“转行”的知识扫盲》)。这些保证比读不知所以然的硕士更有利于你的就业,更能短期见效。这是你在为自己的就业‘定制教育’。
“实际上,如果你的梦想是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创业,倒是可以读某种技术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如果你的志向不在于此,对钻研技术不感兴趣,就应该把自己沉浸在行业中去发现真实的商业机会,而不是去读管理学的课本。退一步说,学一点管理学确实有助于你在行业中跨越底层。但假如只有管理学,没有行业内平台的实际基础,硕士毕业后你来到我面前时问的一定还是老问题:我没什么竞争力,到底该怎么就业?
“现在,读管理学研究生这个想法就像大麻、鸦片,对你起到的主要是麻醉精神的作用,以求能暂时逃避现实。可实际上它并不能让你避免从底层干起,它只是一股幻想的青烟。大学教育其实已经给了你足够的支撑,你只需要从底层踏踏实实地做上来,不论你是想成为比尔·盖茨,还是国务院总理。”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第四编 大学几年应该如何度过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如果我们单纯传递给贫寒学子的是这样一种信息,那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教。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曾有一期特别策划,题目叫做《知识不再改变命运?》文中揭示了近年来在西南边远贫困山区、东南沿海富裕乡镇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
在贫困地区,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动摇当地人多年来对教育的信仰。过去,上大学是农村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