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会碰碎,好心也会办坏事。’”
闲谈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沟通交流活动,是加深人际关系、促进了解、增进友谊和感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闲谈并不是没话找话说,不负责任的闲话,不经过大脑就跑到舌头上的语言,会让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或者是无意识地伤害了别人的感情,或者是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是直接缩短了事业的寿命。沟通专家认为,闲谈的目的为的是找到双方更多的相似之处,缩短在正式而呆板的商业活动中保持的距离。
虽然你以为自己并没有坐在会议室内和办公桌前,因而放松了思维的警惕,口无遮拦地、肆无忌惮地让词汇喷涌而出。请永远记住我们的一再忠告,在任何有人参与的活动中,即使是非正式的闲谈,你的一言一语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人们你是谁。你就像电影屏幕上活生生的演员,你的台词已经把自己列入了特定的角色。人们或者喜欢你,或者排斥你。只是很少有人会直率地告诉你他们的真正看法。
借鉴那些处处受到人们欢迎的“社交家”的经验,我们就知道在闲谈中应该如何表现。英格丽的朋友法国古董商皮埃尔被朋友们称为“社交润滑剂”(social smother ),他一张口就能够调动起别人的愉悦情绪。然而,皮埃尔并不是口若悬河、无的放矢的滑稽大王,他有自己的一套“润滑原则”:“我在谈话中努力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我先询问别人的兴趣,如果恰好我对他的兴趣在行,我们很快就进入状态。由于对歌剧、品酒、油画和古董知识的了解,我结识了不少有经济实力的潜在客户,开拓了新的商业机会。” 皮埃尔认为:“闲谈是建立个人良好形象的最好方式。因为它能够让人轻松、愉快地,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是我与客户建立个人关系的惟一方法。”
“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一张口, 我就能了解你!” 美国人本?琼生在17世纪真知灼见地总结了在交谈中的秘密。另一个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克在《格调》一书中精辟地总结了人的言谈在揭露我们的成长秘密:“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哲学家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中危言警告:“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说话一样需要如此谨慎小心,因为没有一种活动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通,甚至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于此。” 我们中国的先人也含蓄地告诉我们:“听其言,知其人。”通常人们能从交谈中了解你的思想脉络和个人修养,不论你有多大的成就,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教育有多高,你的言谈有声有色地描述着你的故事,一笔一笔地勾画着你的形象。

17你只要一张口(2)
交谈是判断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成长背景和可信度的最有效的工具。谈话的内容和技巧也是一把衡量人的真实品格的精密尺子。你所涉及的谈话内容,你所选用的语法、词汇、语音、口音等等,都像画笔似的在一笔一笔绘出你的形象,在人们的意识中构造你的背景。只有那些雅俗共赏的、不带有个人攻击性的、不存在个人偏见的、不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宗教观点的、不具有性别歧视的、不带有淫秽色彩、不给人们的灿烂情绪上播撒忧郁的内容的谈话,才不会抹杀你优雅的形象。
英国与中国是两个闲谈文化浓厚的国家。人们会把闲谈作为休闲活动进行,无论你是什么人都免不了要参加“闲谈活动”。但是“闲谈”并不意味着放松轻闲地谈论任何工作以外的话题。不同的闲谈方式和内容也是导致成功与失败的秘密之一。安妮在两年之内六次失去工作就是由于不懂得什么是闲谈之忌。
奥地利女律师克劳蒂娅遇到过一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到那位不敏感的人,甚至是可憎恨的人。他毫不知趣地问我奥地利人是如何看待希特勒和今天的德国人,这是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一直回避的问题,而我的对面正坐着的是一个德国人。正如中国人如何看待日本人一样,我们有着被德国人侵略的历史,我们有民族情绪,但是我如何当着德国人的面真诚地回答?”然而这位问话者却认为这种话题可以活跃当时的气氛。任何一个场所与同事、新朋友之间闲谈的每一个话题都是有目的的,话题应该起着缩短谈话人的距离、消融隔阂的作用。一个人选择的闲谈话题,显示出他的个人修养、知识水平和社交技能。一个聪明、高尚的话题,会衬托你的形象;一个引起争端或者低级趣味的话题,会毁坏你的形象。
什么是闲谈之忌呢?什么样的话题能够抹黑你的形象呢?对于成功阶层和中上阶层的人而言,你的话题应该与你的地位和你渴望的地位相符合。像皮埃尔学习“社交润滑”的能力,就要先避免那些招惹是非的话题。皮埃尔“不在任何场所,讲任何人的坏话,不传播任何坏消息,即使是纽约世贸大厦被飞机撞毁的消息,也由新闻记者去传播吧。我只谈那些能带给人们欢乐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没有比谈论别人的缺点更破坏自己形象的了!”永远不要把别人和你自己的私生活当成海鲜大餐一样与人共同品尝,永远不要用消极的口吻议论任何人,永远不要把“黑色的悲伤”消息传递给任何人,做个敏感的人,不要触及别人不愿意谈论的话题,不要专揭别人的痛处,不要乐不可支地传播黄色笑话。现在中国社会上流传着很多笑话,但有相当一部分有损于传播这种笑话的人的形象。比如,有关民族团结和性的笑话,它们暂时能够博得人们一笑,但却给人留下一个不够稳重和没有品位的形象。
那么,我们到底谈论什么才不触犯“地雷”呢?目前在世界银行一投资部工作、主管拉丁美洲区的投资官员戴比说:“我每日都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很多商业谈话是以闲谈开始,以闲谈结束。我避免与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争论,我从不否认别人的意见。我寻找经济、政治、体育、天气等好消息与对方谈论。这种话题永远中立和安全,要相信别人也如同我们一样在闲谈中评判别人。”
即使是朋友,也不要以为就可以敞开胸怀、无所不谈,不要把别人当成不付费的心理医生。詹姆斯和凯丽在认识四个月后,就分道扬镳了。詹姆斯说:“她热爱谈论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话题全在那些鸡鸣狗盗的琐碎小节上。从她的闲谈中,我认识到了她的人生哲学和为人的原则、思维方式,把我的宝贵时间花费在谈论那些与我毫不相干、复杂而又不美好的实用主义的人际关系上,使我们的友谊没有前途可发展。”
交流沟通专家认为,有很多话题是社交谈话之忌,这样的话题会非常严重地损坏你的形象,其长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英格丽建议:
应该避免的:
(1)不要过多地谈论自己的生活、事业、前途、规划,不要
把话题放在自己身上,很可能对方对你个人并没有兴趣。而且,谈论自己很可能会显得自夸,让人感到你的虚荣和愚蠢,如果你过于谦虚甚至自贬,又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
(2)不要谈不利于宗教、民族团结的话题,这个敏感的触点,
在显示给别人你的态度和特定的思维方式。
(3)不要帮助传播坏消息,不要谈论不吉利的事,如死亡、犯
罪、车祸等等,有人会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象征。
(4)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别人没兴趣的、漫长无边的事,如
果听众没机会找借口离开,不得不听你讲述,他实际上是在承受折磨,你会吓跑一个潜在的朋友。
(5)不要开有关性的玩笑,虽然今天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
会感到非常有趣,但是留下的坏影响是不可挽回的。
(6)不要问及别人的隐私,如工资、年龄、婚姻等。中国人
可能不好意思像西方人那样以“这不关你的事”而回绝你,但这种问题侵犯了别人的私人空间,会让人心中不舒服,而且,会显得问话者毫无修养。

17你只要一张口(3)
(7)不要谈论共同相识的人的消极一面,尤其不要在背后对
别人作消极评论,那样会使你陷入危险境地。
(8)不要向别人诉说自己不幸的故事,若有问题,请找心理
医生,不要把自己的垃圾毫无代价地扔给别人,贪图了一时的痛快,却影响了别人健康的心理生活,也把自己的消极一面展示给别人,在你美好的形象上留下个阴影。有很多女人认为这是增加友谊的一种沟通,但是,事实证明,从长远观点来看,一个人暴露自己的隐私和弱点,会造成心中的不安全感,友谊不但不会因此而发展,反而埋下了破裂的种子。
应该谈论的:
(1)别人所在行的,别人有兴趣的。
(2)别人有兴趣的、知识性的话题。
(3)中性话题,如天气、经济状况、世界政治局势、体育新闻。
(4)有品位的个人爱好,如品酒、高尔夫、古典音乐、收藏。
(5)任何鼓舞人心的、积极的消息。
(6)别人的优点。
(7)多听少说,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
 。  。。  想看书来
18不要让你的舌头(1)
不要让你的舌头
超越你的思想
——先学会听,再学会说
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奇伦(古希腊哲学家)
大自然赋予人一条舌头和两只耳朵,为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佚名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老子
丹尼尔是个热爱世界各国文化的英国人,每个月他都组织周末家庭小聚会,让来自各国的朋友互相认识,交流文化。一天,丹尼尔请了自己的朋友——一对美国夫妇、一位德国记者、一位中国朋友和一位波兰女士在家共进晚餐。在人们互相介绍、寒暄之后,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对方的姓名和工作性质。
当晚餐开始时,在餐桌上波兰女士又开始逐个问及客人们的情况:“对不起,你刚才说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座的人又一次重新介绍自己,她时不时地在别人还未讲完话时就插话:“噢!这让我想起了……”然后,不经思索、喋喋不休地道出一段毫不相干的故事。礼貌的客人们耐心地听她无穷无尽的乏味故事,善于平和局面的丹尼尔不时地找借口接过话题,以便使别人有讲话的机会。
丹尼尔问美国朋友:“艾丽,听说你最近组织了一个慈善活动,为非洲儿童捐款。怎么样了?”“噢,可怜的非洲儿童,他们生活在不可想像的条件下……”波兰女士未等艾丽回答,又接上了话题。
“请喝酒,”丹尼尔又礼貌地找借口截住了她可能会无休止进行下去的话题,“克里斯多夫,你太太在柏林怎么样?”丹尼尔问德国记者。“她快生产了。”德国记者回答。
“噢,上帝呀,她一定要小心难产,当年我生宝宝的时候,发生了难产……”波兰女士又一次接过了话题。这一次,她飞快地讲着,再也没有留给丹尼尔可以插话的机会。客人们吃着美味的晚餐,听着血淋淋的难产故事。很快,美国夫妇和中国朋友找借口帮助清理餐桌,躲进了厨房不再出来,只留下可怜的德国记者在全神贯注地分享她劫难的故事。
事后,丹尼尔说:“我非常抱歉,今天晚上的谈话失去了控制。”美国夫妇说:“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女人。”从此,这个波兰女士再没有出现在丹尼尔的家庭晚会上。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发现像这位波兰女士这样热衷于抒发自己、不在乎别人耳朵的承受力的人。他们的舌头就如同一个上了发条的永动机,滔滔不绝地排泄头脑中的词汇,他们毫不注意观察别人的反应,不停顿、不间断地讲话,不留给别人插话和问话的机会,仿佛他们生来还没有如此地得到过别人的注意力。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不是他们在公众演讲时的听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在沟通、交流。沟通、交流(munication)的前缀()在英文中包含了“共同参与”的含义。而他们却像舞台上的独脚戏演员,把每个人都当成了热衷于自己冗长而乏味的故事的听众。
沟通心理学强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听众。当他需要开口时,要先用眼睛来观察别人的非语言的反应,然后,才能够决定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据社会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有50%~80%的时间在与人沟通,而在这沟通的时间内,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倾听。尤其在个人事业的发展中,“倾听”被列为比“说”还重要的沟通技能。在对领导力的研究中,也一再强调“听,是增加知识和价值的好机会”,“我们所说的首先应该与倾听相关或者来自于所听的”。倾听是事业成功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倾听是建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最简单的办法,因而沟通心理学家们一再倡导:“在说之前,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