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做事讲方法-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HQDOOR。  
第45节:抛弃无谓的烦恼(4)   
分析自闭症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自闭症的原因各不相同。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来自于双职工家庭,父母无暇照顾,他们又没有适龄的玩伴,整日呆在房间里与各种绒式玩具、电视、游戏机、网络为伴,向他们说话,跟他们玩耍,天长日久渐成习惯。在自闭症的孩子当中,有一类属于早熟或智力发育较快的,他们无法跟一般孩子玩到一块,认为一块玩还不如独处有意思,也养成自我封闭的习惯;另一类则是有一定程度的缺陷,比如,口吃、智力发育缓慢、小脑儿之类,基本上这类孩子无法与玩伴交流,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中国的某摇滚歌星据称有儿时自闭症。 
青少年自闭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自生理上的矛盾,如性激素分泌增加,朦胧的性意识产生,会使他们害羞、敏感,出现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来自心理上的矛盾。如,活动能力增强与知识、经验不足而经常碰壁的矛盾;强烈的人格独立要求与现实中对成人依赖的矛盾;性的本能要求与社会道德准则的矛盾;强烈的物质、精神需要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内心、生理矛盾导致他们情绪反常,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走向自我封闭。 
而成人的自我封闭多因生活发生了巨变,突如其来的巨变让人措手不及。常见的像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到国外各种环境尤其是文化的巨大落差造成自闭。事业遭受重创也是产生自闭症的原因,某公司老板投资股市,亏损严重,公司破产,这位老板一下子从昔日的有说有笑,性情活泼开朗变成了破产后的沉默寡言,时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无声无息,终于有一天这位老板割脉自杀于他的办公室里。家庭婚变也可让人产生自我封闭,某位中年男人,自从他的妻子跟别人私奔之后,这位男人一下子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头再也抬不起来,从此一声不吭,像个幽灵一样无声无息。另外亲人的猝然去逝也会使人把自己封闭起来,某位中年男人一生和妻子恩恩爱爱,即使年龄很大了也经常手牵手成双成对出入,受到邻居们的交口称赞,可妻子一天突患心肌梗塞与世长辞,这位男士一夜之间白了头,仿佛老了几十岁,此后他就像哑了、傻了一样抱着妻子的相片,不吃不喝,亲戚朋友怎么劝也不行,没过一年,这位整日把自己关在房子的男子也死了。 
自我封闭正如慢性自杀一样吞蚀着一个人的身心。人是社会的动物,其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与自己的同类进行灵与肉的交流。正如印度出现的狼孩具有狼性而无人性一样,自我封闭的人实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绝起来,必然的结局即他的非人性因素越来越多,他也就越来越和这个社会对立,呆在自己的城堡里,那城堡极类似一个活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自闭者之所以选择死亡的一个很大原因。自闻者根本不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孤僻的个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成功。那位摇滚歌星之所以后来成功,全在于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奋力从儿时的自闭状态中挣脱出来,为了他事业的成功,他不惜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磨练他的个性,最终取得了成功。与其说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还不如说他在战胜自己这一点上取得了更丰硕的成功。当一个人封闭了自己,他既是与人隔绝,同时也失去生活情趣的欣赏和觉察,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和目的。 
如果你是一个自闭的人,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你目前的状况,你都应该坚强地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因为逃避无法最终消除人的痛苦,只有勇敢面对,你才可能走出自闭的误区。 
对于患孤僻自闭症的孩子,做父母的应多和其进行感情的交流,抱抱孩子,多与他说话,多跟他相处,鼓励他去外边和小朋友一块玩耍,鼓励他多交一些朋友,利用孩子生日“六一”儿童节等庆祝活动多邀请一些孩子到家里来,这样孩子也就快活而乐于与人交往了。做父母的千万不能着急,过于心急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孩子会对自己的父母也把心灵的大门关上,使正常的教育引导都无法进行。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6节:抛弃无谓的烦恼(5)   
青少年朋友要摆脱自闭症,就必须注重“参与”二字,即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情绪易受刺激,波动性大,把自己融入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之中,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增强个人才干、提高自己胆量,使自己变得更自信,只要你乐于参加组织活动、积极与人接触交往、乐意与人交谈合作。同时,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活动既有利于满足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心理需求,又能使他们过于旺盛的精力有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减少他们独处的时间,避免一些不良的冲动,缓解性需求与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另外,参加这些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正常交往,积累与异性相处的经验,满足他们想了解异性、建立异性友谊等求异心理的最佳机会,避免因异性问题而烦恼、自卑、不安、恐惧,从而自我封闭起来。最后,只有积极与人接触、交谈和相互了解,才会萌发感情和建立友谊,才能找到知心朋友。有了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会让人忘掉烦恼、压力,会消除不安全感、孤独感,会养成一个情绪的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健康。可见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是避免和纠正自闭症的一个良方。那些喜欢玩球好运动的青少年朋友个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这就是证明。 
成人由于性格基本定型,情绪也不易波动,其自闭症比较难以校正,但你完全可以尝试有关方法: 
环境转移法。遭受巨变的成人可以尝试此方法,妻子去世之后,丈夫完全可以换一个环境,比如,去外地旅游散心,看看俊美山川、风土人情,陶冶在自然的怀抱里。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房子里的一切都会让你睹物思人,痛不欲生,都会破坏、影响你的正常情绪。 
忙忙碌碌法。破产的老板完全可以重找一份工作一心扑在上面,从头再来,争取把你自己忙得团团转,让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先前如何如何,台湾的企业主破产之后便在街道拐角处摆一擦皮鞋摊,重新开始。如果你不想工作,那你可以去整修草地、花木,给鱼喂食,去老年协会和一帮老头打牌下棋钓鱼散步,你唯一不要做的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壁思过”,你又不是犯了色戒的和尚。 
宗教解脱法。如果你确实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你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必须与世隔绝才能舒服一些,但与世隔绝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你最好去找一家教堂,像天主教、佛教、道教都可以,把你的痛苦告诉给主、菩萨、真神,祈求他们来解脱你。在寺庙、教堂悠扬的颂经声中你会渐渐安静下来,并且感到你所痛苦、惦记、念念不忘的无非只是一种外相、幻相,于是你也就心安理得了。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妻子不幸去世的时候,他并不像俗人那样在那儿大叫大嚷,痛苦地难以活下去,而是鼓盆而歌,因为在他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生存与死亡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生与死并没有差别,也许生在这个苦难的世上还不如活在幸福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所以他快乐的敲着盆子唱着歌。这就是有宗教信仰的好处,它可以抚慰人生的伤痛。 
培养兴趣法。有些人之所以自我封闭,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可终生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自我封闭者通常都是那些无所事事或感到自己无所事事的人。培养自己的某个爱好或兴趣,可以转移注意力。一位离了婚的男人,发现自己整天无所事事,下班回家便窝在家里,为离婚而痛苦,偶尔他翻到上高中时的集邮册,他少年时的热情又礴然喷发,又开始集起邮票来,由集邮又认识了一大帮集邮迷,整日在邮市里互相交流,这个男人便从自我封闭状态中摆脱出来,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不管你属哪种自我封闭,这自我封闭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还是尽快摆脱为好。 
□ 不要无端猜疑 
无端猜疑,于事无补;疑心太重,害己殃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虹→桥→书→吧→。HQDOOR。  
第47节:抛弃无谓的烦恼(6)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作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态度。正像上面引用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对邻人之父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猜疑危及国家安全。历史上,君臣相互猜疑则天下就会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且能选贤任能的人,但他也有一定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出将入相,茕茕孑立。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之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利局面。 
猜疑又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头来自讨苦吃。 
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貌似无端,实在有端,猜疑源于褊狭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的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你对别人不放心,别人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时时提防、处处疑心,还会有知心朋友吗? 
“疑人偷斧”的故事大概是妇孺皆知。那位丢斧子的人,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总是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且怎么看怎么像,连吃饭走路说话办事都像个小偷儿。当他找到斧子之后,才知道自己怀疑错了。“世间本无事,庸人自相扰”,病根就在自己多疑。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恐怕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大家议论的话题突然中止;你爱人陪你去瞧病,大夫和他(她)单独说了几句话,可回来后你却发现他(她)什么也不对你说;你的上级忽然三天没训斥你了……碰到这些事情,你心里是不是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如果你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你有没有想过,这更可能只是你的多疑?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的表现。 
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骂自己。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