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没有榜样-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辉煌的腾飞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晚年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拿破仑的传奇经历,为这句论断写下了伏笔。当年嘲笑他的那些富家子弟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但拿破仑的名字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设拿破仑生于大富大贵之家,还会不会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呢?
  你是命运的主人,还是命运的奴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选择前者。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5。2带着梦想出发
有一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还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懵懂少年时,就列出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些志愿包括: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何思山;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走过的道路;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的著作;谱一首乐曲;写一本书……”这些梦想共有127个。从15岁开始,戈达德就为完成这些梦想而努力。在他一生中,历经18次死里逃生,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
  人们在赞叹约翰·戈达德坚忍不拔毅力的同时,也存有一些疑惑:他成功了吗?他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他为什么不换一种生活方式?……
  约翰·戈达德当然成功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不少像戈达德这样带着梦想出发的人,最后赢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下面这个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规划300年的人
  在对电脑的情有独钟方面,他很像比尔·盖茨;在风险投资领域,他的重拳出击颇有乔治·索罗斯的风范;在选择出手的对象上,他又有沃伦·巴菲特的韵味。谁能集上述几位商业大亨的优点于一体,答案是:软件银行总裁孙正义。
  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称孙正义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并评述说:“似乎在转眼之间,孙正义先生就创造了一个国际互联网帝国,他正着手实行自己的300年商业计划,不愧为国际互联网之王。”
  孙正义确曾宣称:“我为我们制定了一项300年的规划。”这句话你可以理解成为了吸引人气提升股价的一种宣传口号,却也反映了孙正义大胆梦想未来的性格特征。
  日本畅销书作家大下英治说:“大家对孙正义的好奇,不只在他的经营和投资策略上,他所独有的开朗热情及坚持不懈的性格,更是造就今日成就的主要因素。”
  那么,孙正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1957年,孙正义生于日本佐贺县。他的祖父在二战前即由韩国来到日本,孙正义算是第三代的韩裔日人。孙正义从小便表现出意志坚定的特点,一旦做出决定,绝不轻易改变。
  16岁那年,孙正义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时候,为了自力更生,孙正义要求自己每天进行一项发明。一年后,在他的“发明研究笔记”中就记载了250项发明,其中多国语言翻译机这项发明为他带来巨额的专利费。在短短的20个月时间内,他就赚到100万美元,对于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19岁那年,孙正义为自己设定了一个50年计划: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号;40岁以前积累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金;50岁以前一决胜负;60岁以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至少一兆日元);70岁以前将事业交给下一代继承。
  23岁那年,孙正义回到日本,立即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不久,他成立了Unison World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时候,孙正义还没有决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孙正义看来,他不是要选一个赚钱的生意,而是要选一个能做50年的生意。为此,他列出了40项他可能从事的事业,并展开了一系列市场调查。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他选择了计算机软件批发业。
  1981年9月,孙正义投资1000万日元,创立日本软件银行。公司成员除了孙正义外,只有两名员工。公司成立那天,孙正义带着一个箱子走进办公室,他站在箱子上,满怀激情地向两名员工进行演说,他提到自己的“50年计划”,提到自己的公司5年内销售额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并预测公司的营业额将最终达到1兆日元。他还说:“我的志向是成为第一,在我的心目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此后的每一天,孙正义都要向两名员工灌输自己的经营理念,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两名员工同时辞职,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正义的理想只是空中楼阁,他们虽然钦佩孙正义的坚定意志,但却无法理解他的思维模式,把他的宏伟蓝图当成了吹牛。
  然而,孙正义很快就使软件公司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国际市场扩张。1988年他在美国注册公司,标志着软件银行跨国经营的开端。1995年,孙正义敏锐地觉察到互联网会把全球每一个人联接起来,对报纸、杂志等传统行业构成威胁,于是决定向这一领域进军。在一年之内,软件银行就在55家互联网企业投入亿美元。
  1996年3月,软件银行向雅虎投入1亿美元,拥有了雅虎33%的股份。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说:“那时雅虎的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在1996年3月花1亿美元是要有很大闯劲才行的,但我却认为他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他是个能前瞻15年到20年的人物。”果然,两个月后雅虎上市,孙正义仅卖掉雅虎5%的股份,便赚了亿美元。
  当初孙正义向两名雇员发表演说描绘的蓝图,今天已一一变成了现实,但是,孙正义并不认为自己的事业已经达到理想状态,他还在为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理想而奋斗。让我们牢记孙正义的名言:
  “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公司的老板,居然拥有1兆日元营业额的梦想。在一般人看来,孙正义的确是够张狂的。其实,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一样的。狂人有狂人的梦想,凡人也有凡人的梦想。尼采说过: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如果你不甘于做一个平凡的人,那么请大胆梦想你的未来,并带着梦想出发吧!
  

5。3梦想是不能耽搁的
四川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佛教圣地南海去朝圣,你说好不好?”富和尚问:“来回几千里,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喝水的瓶子,一个吃饭的泥瓦盆就够了。”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几年以前,我就决心要租条船到南海去,但是,凭我的条件,到现在还没去成。你靠一只破瓶、一个泥盆就要去南海?真是白日做梦!”一年以后,富和尚还在为租赁船只筹钱,而穷和尚却已经从南海朝圣归来了。
  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运恩赐的人。两个和尚都有梦想,但富和尚总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一再拖延、耽搁,结果一事无成。而穷和尚则立即付诸行动,很快实现了梦想。要论条件,富和尚比穷和尚好得多,但他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他不懂得一个道理:梦想是不能耽搁的。
  比尔·盖茨曾说:“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一个梦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个梦想是不能耽搁的。”
  几年前,一个中国少年也遇到了一个与盖茨同样的问题:是继续求学还是创办自己的企业?他和盖茨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今天,他也已成为80后富豪中的代表人物。他,就是著名IT网站泡泡网的创办人:李想。
  80后的IT新贵
  2006年,央视新闻会客厅主持人在介绍李想时,作了如下开场白:“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讲,25岁我们在做什么呢?可能还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或者还在寻找方向,而我们今天的来宾他就是25岁,学历是高中,但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管理着一百多位学历比自己高的员工,他就是李想……”
  李想上高中时就迷上了互联网,并建了自己的网站。课余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都在为这个网站工作。后来,李想到了参加高考的年龄了,他担心一旦进了大学校门,就没有时间维护自己的网站。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总得舍弃一个。为了集中精力管理好网站,李想决定放弃高考。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家里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对。父母认为孩子还刚成年,最好的出路就是上大学,而谈创业还为时过早。李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对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李想的执着,终于赢得了家人的理解。
  2000年,不到20岁的李想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他的泡泡网运营良好,很快就占据了第三大中文IT网站的位置,利润开始翻番地往上涨。2005年,经过几年的积累,泡泡网的利润突破1000万,2006年更是达到了4000万,业绩骄人。
  李想没有上大学,但他的成功,比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来得更大、更早。他比一般人多了什么呢?只有一个东西——行动,而且是快速的行动。他就像那个穷和尚,只有一只破瓶、一个泥盆的情况下就出发了。
  事实证明,李想的选择是对的。当他实现了自己的宏伟目标时,无数胸怀理想、渴求知识的“富和尚”们,还在象牙塔里徘徊。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梦想是不能耽搁的”。这句话应该令所有心怀梦想而缺乏行动的人立刻警醒。只有梦想而没有行动的人,不管这个梦想多么伟大,都只是无用的幻想,而只有加上了果断的行动,梦想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5。4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位助手叫艾德温·巴纳斯,当他第一次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应聘助手时,看上去就像个流浪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爱迪生收下了他。
  成为发明大王的助手,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巴纳斯并不满足于这一点。从他为爱迪生工作的第一天起,他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成为爱迪生的事业合伙人。
  在整整五年的时间里,他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在别人眼里,他只是发明大王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已经是爱迪生的合伙人了。他以合伙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爱迪生的产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多年以后,巴纳斯终于成了爱迪生的合伙人,他的目标实现了。
  培根说: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一个人只要目标清晰、明确,而且始终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即使起点低一些,步子小一些,最终也不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无不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在专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天才和努力,从而取得超越常人的成就。雕塑大师罗丹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罗丹的成功秘决
  罗丹年轻时家境贫寒,常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他喜欢艺术,尤其热衷于雕塑。他拜著名雕塑家勒考克为师,在勒考克位于巴黎的工作室里刻苦训练雕塑。勒考克对这个既有天才又很勤奋的弟子青睐有加,希望他有朝一日继承自己的衣钵。
  罗丹对于艺术的专注精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学习雕塑的最初几年里,为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他每天或流连于巴黎的广场、花园、古代建筑,或徜徉于塞纳河两岸的大道,满怀深情地观察着身旁的一切。他很少坐在桌子旁吃午饭,总是边走边随便吃点什么。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为巴黎以及巴黎人画了无数的写生。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日。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他连夜画出想要雕塑的形象草图,星期天则埋头进行雕塑创作。
  这样刻苦练习了三年后,罗丹得到老师勒考克的首肯,信心满满地去参加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他创作的塑像完成后,在场的所有考生都面露惊讶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落选了。主考官在他的名字后写上了这样一句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
  这样的结局令罗丹万分,他忍住泪水走出了考场,踉踉跄跄地往回走。后来,一位画家告诉他落选的真正原因:“你在雕塑方面是个天才,但由于你是勒考克的得意门生,他们囿于门户之见,永远都不会录取你。”
  进入美术学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