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知道绍兴,该是鲁迅先生的缘故吧,所以当我们穿行在鲁迅故里的旧时宅门,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课本中。

    对于庭院深深的老台门,非非是没有多大的兴致的。在一个叫做“翰墨堂”的地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在题有“三味书屋”的扇面上即兴挥毫,帮非非题下了“陶媛秀慧成大器,亦文亦武非凡人”的嵌名诗。这下,丫头折扇轻摇,游走在青砖旧瓦的门第间,颇像小小的英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该是我们课本中读到的鲁迅先生最早的文章吧,所以当我们置身于这一片熟悉的园子,就迫不及待去寻找那些“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短短的泥墙根”。虽是初相识,却仿佛是故友重逢。只是对于百草园,小时候总是想象得无比巨大,没想到却并不是很大,也许是童年的心很小,现在的心很大。

    妙妙却说百草园,比她小时候想象得要大。因为在她的家乡,家家屋后都有一个小小的园子,也是她们童年的乐园。我们相视而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也许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三味书屋,是一个我不甚喜欢的地方。也许是先生笔下流露出来的私塾的严厉,生活的枯燥,使我觉得这个地方颇为无趣。不过先生刻在书桌上的“早”字,却成为我和我的同学们效仿的最初的“篆刻”。所以当我看着书屋墙上的《松鹿图》,搜寻着先生当年的书桌,一不小心,就转回了时光的隧道里。

    走出鲁迅故里,解读先生从小康到破落的儿时家运,不难明白先生后来的民族气节和激扬文字的豪情。古城绍兴,就如一只悠悠的乌篷船,载托着先生太多的回忆和悲哀,也载托着太多的历史和风尘,。

    我牵着女儿的小手走过绍兴最老的街,也许她现在还不是很懂,但是当她以后读到鲁迅先生的文字时,那把折扇,会是她记忆中永恒的书签。

    沈园--那一声幽远的叹息

    在三味书屋门口,坐上小巧玲珑的乌篷船,一路在桥下穿行,片刻即到沈园。

    非非对这种小巧玲珑的船很有兴趣,她把身子缩在低矮的船篷下,眯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小船晃晃悠悠,丫头还没坐过瘾,船便已靠岸。

    沈园,我们终于走进了沈园。

    是从一个凄婉美丽的故事中走进沈园。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一张沈园旧时的照片,几间屋舍,几块石条横陈水上,这里难道就是“伤心桥下春波绿”?这里难道就是陆游和唐琬邂逅的沈园?我在照片前伫立良久,心中满是失落感。

    当然,沈园已经重修过了。园子不是很大,不是想象中的奇巧精致,却也端庄大气。正是冬日,池内荷叶干枯,风中隐约传来《化蝶》的清音,自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我和妙妙进园便急着找那一堵墙。当然就是那堵题有《钗头风》的墙,那堵令沈园闻名天下的墙。

    让我们先来说说这一堵墙的故事吧。

    陆游和唐琬,该是才子佳人的最典型吧,他们青梅竹马,然后相爱,婚后琴瑟和谐,情深意笃。不料陆母因唐琬不育,棒打鸳鸯,陆游孝字当头,无奈写下一纸休书,一对有情人生生拆离。

    不知道他们心中各自的相思和哀伤。只知道多年以后,陆游已娶王氏,唐琬也已改嫁给绍兴名士赵进程,昔日的欢爱,已成心中永远的隐痛,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毫无预兆地邂逅在沈园。

    我一直认定,他们是在园中的小桥上遇见的吧!开始陆游并未在意,也许他正在岸边吟诵一首新诗,却在无意中远远地看到水中的倩影,惊鸿一瞥,似曾相识他急急望去,一路寻觅,就在那里,在那一座伤心桥上,他见到了无数次相逢在梦中的心上人,还有,她身边的夫君。

    这样的相见,对于唐琬,大概也是极度的悲喜交集。物是人非事事休,无以言表,她只有征得夫君的同意后,向陆游斟了一杯酒。所有那些说不出的爱和牵挂,都在那一杯酒中。陆游当然是懂了,他举杯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举笔在那一堵墙上,留下了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读后黯然神伤,也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一霎轻别,半生离索,其实有爱,有追忆,终究还是一种幸福。

    那一堵墙,我和妙妙终于找到那一堵墙,其实只是一堵普通的砖墙。只有那一唱一和的两首《钗头风》,比肩而立,见证着这座宋时名园曾经的悲欢离合。其实,沈园究竟该是怎样的,已不再重要了,她只是一座舞台,曲散人终,只有沈园千年来伫立风中,空自寂寞。

    耳畔,永远都是那一声幽长的叹息。
第15页 :坐上火车寻春天
    坐上火车寻春天

    我和非非一边唱着童谣,一边爬山,我问:“小宝,累了吗?”非非小大人一般地回答:“妈妈我累啊,可是我会坚持自己走的!”我心疼地蹲下去抱着不满四岁的女儿,给她擦汗,心里满是感动,我为有这样自信坚强的孩子感到骄傲。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春天,多么生机盎然的字眼,我和非非一起哼唱着这首我从小就会唱的儿歌,看着孩子向往的眼神,我决定放下手边的工作,带孩子一起去看看红花,看看绿草,一起去寻访春天。

    九溪――那一路的曼妙

    很久以前,就听说杭州的郊外,有一个叫做“九溪烟树”的地方,我对这个梦幻般美丽的地名艳羡不已。在网上和朋友们一说,我们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找个周末,带着非非,一起去看看西湖,走走九溪。i米i花i书i库i ;www。7mihua。com

    三月正是杭州最有风情的季节。地陪妙妙领着我们坐上了开往九溪的公交车。正是周日,路上都是扶着老人、牵着孩子出游的行人。妙妙说:“杭州人最喜欢出来散步了”难怪杭州享有“东方休闲之都”的美誉,这真是一座特别适合生活的城市。

    南山路大概是杭州最精致最妩媚的一条路了。路的一边是西湖,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一个个名闻遐迩的景点如同项链串联其中。天上悠然的风筝,湖里静卧的铜水牛都引起非非一阵阵惊叹,这个调皮的孩子,把头一直伸向窗外,尽可能将美景尽收眼底。路的另一边是无数青灰的老房子,酒吧林立,树影婆娑,恍然是欧洲的某个小镇。人文与自然,传统与时尚,如此和谐美妙地交织在一起,车窗内的惊鸿一瞥,让我当即爱上了这座无限婉约的城市。

    公交线路的尽头就是九溪。我们一行五人下了车,从谷口迤逦而行,一幅山水长卷慢慢在面前展开,远山近树,杂草野花,仿佛空气里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不时可见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雪一样的樱花,她们自顾绽放在路边,肆意地吐露这一季的芬芳。

    非非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鹿奔跑在林荫路上,没走多远,就听到流水的叮咚声,一条清冽的小溪横亘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踩着溪上一块块的青石,牵着非非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心里无比欢喜。

    妙妙采了一把路边的野花给非非,丫头马上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时地停下来采花,握在手里,映得小脸粉嘟嘟的,蜜蜂都不时地在她面前嗡嗡地唱着。

    九溪,顾名思义,共有九条溪流。非非特别喜欢走这样的小溪,每到一条溪流,她就和妙妙一起,把手里的野花放到水里,让花瓣顺着溪流而下,有一些石块挡住了花瓣的去路,她就很起劲地用小手泼水,玩得兴致盎然。

    对面来了一只小狗,扎着两条和非非一样的小辫,丫头定睛看了半天,无比惊讶地说:“啊?原来这个小狗也是女的啊?”看到我笑了,非非想了一想,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了,她是一只小姑娘狗。”我们几个大人哈哈大笑。

    一路行来,山上的茶树多了起来,高高低低长在梯田里,背着竹篓戴着草帽的农妇忙着在茶林里采下嫩叶,再走不远,隐隐闻鸡鸣犬吠,前面就到了龙井村。

    非非饶有兴致地看村民们用手在锅里翻炒着茶叶,整个村子空气里都是新茶清甜的味道。我们找了一户农家喝茶,吃饭,稍作休息,妙妙便带着我们又走上村里一条上山的路。

    这是杭州著名的登山古道“十里琅珰”,我特别喜欢这个地名,读来仿佛清音不绝,口角噙香。拉着非非的小手向上攀登,回首看脚下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村庄,连绵不绝的茶园,春日的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原来春天就在我们眼底,在我们的心里。

    石潭――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知道石潭这个地方非常偶然。在这个春天的脚步刚刚临近的时候,妙妙就在网上无限憧憬地说:“姐,我真想去看看连绵不绝的油菜花,真想和非非一起在菜地里放风筝。”我笑着回答:“那菜地都要被你们两双蹄子踩烂了。”

    我喜欢的妙妙,就是这样浪漫天真的姑娘。

    我在网上搜索石潭,发现关于这个地方的介绍少之又少,我马上来了兴致,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不被声名所累的地方。

    两个女人和一个小孩,终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搭上了开往绩溪的班车。我们在一个叫做“霞坑”的地方下车,跟随一位同去石潭的阿姨,坐上中巴,车子在山路上开了十几分钟,便到了网上盛传的“摄影之家”。

    这是一家家庭式的旅馆饭店,老板亲自在灶前掌勺,香喷喷的味道引得我们谗涎欲滴。店里的阿姨看了我们半天问:“你们是来摄影的吗?”我回答说:“我们不会摄影,就是来这里看看玩玩。”阿姨很奇怪地说:“来这里的人都是摄影爱好者,玩有什么好玩的?”我们笑眯眯地回答:“我们就是喜欢好看不好玩的地方。”

    我们的午餐非常丰盛,各色的菜肴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装在小碗里,摆了一桌子。刚要开吃,一位背着大包和三脚架的男人走进来问路,妙妙无比热心地邀请他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决定饭后和那个人一起去名儿叫“下汰”的村庄。

    他雇了一个挑夫帮我们挑行李,我拉着非非的小手走在后面,走进村里的时候,很多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的老人看到非非,都很惊讶地说这么小的娃也要这么远的爬山,肯定爬不上去的呢!非非很不服气地鼓着嘴巴说:“哼,我肯定能自己走的,不要妈妈抱的!”我赞赏地看孩子一眼,心里很满意。

    走出村庄,就是上山的石板路了,妙妙跟在后面给非非打气:“非非走得真快啊,非常GOOD!这时迎面走来一位阿姨,接着妙妙的话音说:“这还非常高啊?路还远着呢?”我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和妙妙笑得一塌糊涂,连非非都跟着傻乎乎地笑了。

    山道上只有我们几个人,我们如同在自家的庭院散步,不时地停下来嗅嗅菜花,看看蜜蜂,我采了几朵映山红帮非非别在衣襟上,丫头兴奋得大呼小叫。

    渐往高处走,开始有成片的油菜花映入眼底,她们轰轰烈烈地盛开在山坡上,流金溢彩,我们仿佛走进了水彩画里。非非也在看风景,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我连忙一把拉起孩子,非非爬起来说:“妈妈没关系的,我是勇敢的小孩。”一路走来,我是愈加欣赏我的孩子。

    快走到下汰村的时候,妙妙赶上了前面背包的叔叔,远远地把我们甩在了后面,我和非非一边唱着童谣,一边爬山,我问:“小宝,累了吗?”非非小大人一般地回答:“妈妈我累啊,可是我会坚持自己走的!”我心疼地蹲下去抱着不满四岁的女儿,给她擦汗,心里满是感动,我为有这样自信坚强的孩子感到骄傲。

    快走到下汰村村口了,妙妙大声喊着:“姐,快来,我看到传说中的菜花了!”我拉着非非飞奔过去,眼前是令人震撼的美丽,只见一大片广阔的山坳里,一条U字形的大河流过村庄,流过田野,一块块的梯田上铺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远处黛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