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园情-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选料认真,完全用的是芥菜之心,风干的时候是在楼上平台上晒,
竹篾子上还要盖冷布,胼以特别干净而且辛辣,冲味也能恰到好处。”
到了芥菜季儿冲菜上市,凡是到香积园吃饭的主顾总要买点冲菜回
去。香积园有现成的小瓦罐,买个一两罐带回去也很方便。这个馆子
以平易诚实来号召,一直到抗战前夕,还开得欣欣向荣呢!
    北平中山公园里餐馆茶座林立,中西餐点俱全,就是缺少一家素
食处,于是有人动脑筋在后河沿格言亭附近开了一家功德林的素食
处。设想虽好,可是到公园溜达溜达的人,谁又愿意来吃素斋呢!所
以从一开张,每天只能卖点素包子素汤面而已,到功德林点几个菜吃



饭的主顾,可以说少之又少,于是一变又改以冷饮小吃为重点。北平
是出栗子的,白果也不贵,他家白果栗子羹,冷吃热吃均可,糯而且香,
别具一格。枣泥凉糕,红白蔼彩,凉润如饴。河北省是红枣的产地,所
以枣泥就真是枣泥,绝不掺假,枣香刮静,甘润适口。还有一样甜食也
是别处没有的。他把老藕洗净连节切段,把糯米洗净沥干,加入可可
粉,桂圆肉切碎,最后加桂花糖拌匀,用筷子把每个藕孑L塞紧,放人蒸
笼里用大火蒸熟后,凉吃热吃均可,比起庙会上卖的红米藕,又清香甜
糯得多啦。那种可口糯米藕,似乎颇受友邦人士的欢迎,有好些欧美
的男童女娃一进公园,就直奔后河,跑到功德林先吃一客糯米藕再说,
可能藕孔有可可味道才能适合他们的胃口。公园里的游客是夏天人
多,冬天人少;功德林也就夏天开张,冬天收市,一年只做六个月,生意
如何能长久维持呢,久而久之,到公园想吃可可藕就变成陈迹啦。
    北平有一个时期几乎没有素食馆,吃素的朋友,只有到各大寺庙
才能吃到真正素菜。东安市场稻香村楼上的森隆,不但卖中菜,而且
卖西餐,后来在三楼辟出一部分,专门卖素菜,并且另设厨房,表示是
真正净素。他家办的素席菜名可就大大不同啦,有用粉丝做的三仙鱼
翅、糖醋素牛肉、烧素蹄筋.水晶鱼等等。总之一切素都离不开豆腐、
豆腐于、豆腐皮、粉皮、粉丝、洋芋、冬菇一类东西;可是技巧横出,赤枣
菖蒲,比诸燔豕蒸凫,其鲜美适口并不多让。
    森隆还有一样拿手菜叫醋熘石耳,等闲客人去小酌,点这菜他准
回说没预备,要是成桌酒席,他才把这道菜列在菜单子里头呢。因为
石耳是江西庐山特产,采购固然困难,而且知者不多。最初是陈散原

先生约了几位研究禅宗的诗友到森隆吃素斋,石耳是散原先生自己带
来的,哪知森隆做出来的,比陈府做的更爽脆适口,从此一般老饕就把
醋熘石耳列为森隆的拿手菜了。
    近两年来,由于营养卫生学专家研究所得结论,动物性的食品多
半容易使血液发酸,谷类主食虽然是我们身体热能来源,但是含有较
多磷质,也能使血液发酸。可是米谷一类主食又不能不吃,因此我们
要在副食方面,多量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均衡一下酸性咸性作用。因
此素食在台湾也就大行其道,现在不论哪个县市,都有一两家素食馆,
使得素食者到处可以有饭吃。笔者也吃过不少次,不是味精太多,就
是每个菜都浇上一层浮油,令人望而却步。记得当年担任过内务部部
长的王润生先生介绍过,观音山有两处素斋还不错,若干年总想去趟
观音山,可是繁冗太多总走不开,将来一定要找个机会去尝尝台湾的
好素斋究竟是什么滋味。


北平人三大主食——饺子、面条、烙饼
    自从元朝在北平建都,经过明清两朝一直到民国初年,六百多年
的皇皇帝都,人文萃集,在饮馔方面,真是称得上膳馐酒醴,盛食珍味,
集全国之大成。可是如果有位外省人初履斯土,跟北平人打听哪一家
是地道北平饭馆,就是北平老古典儿也没法指明,说不出来呢!
    北平人大都有俭朴的习惯,在饮食方面但求适口充肠,每天能有
白米白面吃着,也就心满意足啦。真要想换换口味解解馋,山南海北
哪一省的饭馆都有,也就不计较哪家是真正北平口味的饭馆了。
    以中国各省同胞口味来区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致是不差
的。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如果三餐没吃米饭,上顿下顿都吃面食,就
会觉得胃纳不充实,好像没吃饱似的。北方人一直是拿面食杂粮当主
食的,要是顿顿都是白米饭,那就整天有气无力,恨不得来张烙饼,啃

个馒头,才像正餐,把肚子填饱啦。
    北平人既然把面食当主食,自然在面食方面就要不断地变变花样
了。虽然北平面食种类赶不上山西巧手能做出六七十种之多,可是除
了面食做的点心之外,平常能充主食的也有十来样之多。先说饺子
吧,北方人有句俗话是:“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吃犒劳是饺
子,逢年过节也吃饺子(北平在旗的管饺子又叫煮饽饽),要说谁脸上
没笑容,就说他见煮饽饽都不乐。由此可知,饺子在男女老少心目中
是什么分量。
    北平人吃饺子讲究自己和面,自己擀皮或压皮,好手压皮五个剂
儿能一块儿压,压出来的饺子皮,不但滴溜滚圆,而且厚薄非常匀称。
现在机器压皮外软内硬,滑而不润,煮出来膨胀了三分之一,吃到嘴里
怪不得劲的,简直有上下床之别。饺子馅有生熟之分,荤素之别。饺
子好吃不好吃,饺子皮的厚薄软硬固然居于首要,可是饺子的滋味怎
样,那就要看拌馅炒馅的手段高低了。
    一般人多一半喜欢吃生馅,现拌现包,喜欢吃熟馅儿并不太多。
大致说来熟馅只有三鲜、虾仁、冬笋、肉末三数种而已(现在超级市场
所卖冰冻鱼饺是山东水饺,当年北平很少见)。拿生馅来说吧,肉类以
猪、牛、羊为主,至于菜蔬除荑瓜以外,几乎差不多的菜蔬,都可以做馅
儿,甚至于萝卜缨、掐菜须都有人拿来做饺子馅,这是外地人想不到的
事。虽然说饺子馅是包罗万有,可是北平人讲究凡事有格、有谱,不能
随便乱来的。譬如说吃牛肉馅一定要配大葱,羊肉馅喜欢配冬瓜、葫
芦,虾仁配韭菜,如果乱了套,不但失了格,而且准定不好吃。饺子包



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捏,一种是挤,捏的慢挤的快,所以家庭吃饺
子讲究点的多半是捏,既好看又好吃。饺子馆因为应付众多顾客,来
不及捏,只好挤了。匆匆忙忙挤出来的饺子当然不太受看,而且厚薄
不匀,可是挤出来的饺子大锅宽汤一下百八十个都没关系,不会破烂。
捏的饺子可就不同啦,要注意一锅不能下得太多,而且要看情形点上
一两次水才能起锅呢!
    吃饺子一定要蘸醋才够味,在大陆吃饺子以山西米醋、镇江香醋
为上选,若是不避葱蒜的人,用独流醋加蒜瓣泡腊八醋蘸饺子吃,醪香
浩露,那就更美了。自从来到台湾,有些饺子馆,好像是一个师傅传授
的,蘸饺子都是用化学白醋加凉水,碰巧了醋多水少真能把人酸得头
上冒汗珠。百不一见,发现桌上放着一瓶黑醋,等吃到嘴里才发现是
工研香醋,异香异气近乎辣酱油,比化学醋掺凉水,更让人没法受用。
可能是醋的味道不太对劲儿,于是有些饺子馆为了讨好顾客,不管馅
儿咸淡,另外堂敬高酱油一碟浇上些小磨香油?别的省份同胞觉得怎
样我不敢说,可是北平人就觉得那是糖葫芦蘸卤虾——胡吃二百
八啦。
    说到吃面条,北平人最初不太喜欢吃机器切面,爱吃抻条面(又叫
把儿条)。有人说机器切的面煮出来没有什么面香味儿,所以爱吃抻
条。抻把儿条耍先把面沾碱水溜开了再抻,那非有把子蛮力才能甩得
起来。家庭妇女所做抻条,多半是先擀成面片,然后切条再甩起来抻,
据说非这样连甩带抻面香才能出得来,否则跟机器切面就没什么差别
了。北平人对面条最普通的家常吃法是热汤面,也就是山东所谓炝锅

面,把所有的材料作料宽汤大滚,然后下入面条大煮,这跟苏北的清汤
鸡火面,浇头、汤水、面条,各不相侔,就大不相同了。热汤面的好处是
醐汤,所有汤里的鲜味就全都掺入面条里去了,所以北平人吃热汤面
并不需要三盘五碗的,只要有一碟大头菜,拍一盘小黄瓜来就着热汤
面条吃,已然其味醉醇怡然自适了。
    炸酱面也是北平人日常的一种吃法,分“过水”“不过水”两种。过
水面是面煮熟挑在水盆里,用冷或热水冲一下再盛在碗里拌炸酱,面
条湿润滑溜,比较容易拌得匀。不过水是从锅里直接往碗里挑,加上
酱虽然不好拌,可是醇厚腴香,才能领会到炸酱面的真味。抗战胜利
之后,各处北方小馆差不多所卖炸酱面,肉丁或肉末之外,愣加上若干
豆腐干切丁,不但夺去原味,而且滞涩碍口,甚至还加辣椒,这种炸酱
面吃到嘴里甭提有多别扭啦。
    北平人每逢家里有点喜庆事,面菜席就要酱卤两吃了。卤分“川
子卤…‘混卤”两种。做川卤比较简单,先用鸡汤或猪牛羊肉熬出汤,再
讲究点,也有用口蘑吊汤的,然后把鸡蛋切小丁加海米、肉丁、黄花、木
耳、庇角菜、冬菇、口蘑就是所谓“川子卤”了。“川子卤”除了以上材料
之外,鸡蛋不炒不切丁,等勾芡的时候,把鸡蛋甩在卤上,另外用小铁
勺放上油,把花椒在火上炸黑趁热往卤上一浇,那就是}昆卤,台湾所谓
的“大鲁面”啦。如果加上茄子就叫茄子卤,加上鸡片、海参、火腿就ⅡL{
三鲜卤。
    说起烙饼,花样也不少,以用具说分支炉烙、铛烙两种。提起支炉
也是北平一种特产,出在京西斋堂。北平人熬粥用砂锅(京剧里有一



出玩笑戏叫“打砂锅”,俏皮人话说起来没完卖砂锅的儿子论套),煎药
用薄砂吊儿,烙饼用支炉,都是小贩在斋堂趸到北平来卖的。支炉像
一只圆锅,圆径大约一尺三四,翻过来正好扣在煤球炉子上,.t面全是
窟窿眼,火苗子就刚刚蹿进洞眼,所以烙出来的饼有一个一个小焦点。
这种饼香脆松焦,因为用油极少,爽而不腻。北方人虽然爱吃支炉烙
饼,可是南方朋友多半嫌它干硬滞喉。此外家常饼、薄饼、葱油饼、一
窝丝发面饼,在台湾现在只要是北方饭馆,大概都会做,而且做得都
不错。
    另外有两种饼叫葱花饼、芝麻酱糖饼,在大陆差不多的人家都会
做,可是总也比不上蒸锅铺烙得好吃。蒸锅铺又叫切面铺,除了卖各
种粗细宽窄面条之外,同时卖花卷大小馒头。这种铺子早年以卖蒸食
为主,北平住家办丧事放焰口,和尚用的护食也由蒸锅铺承应,所以又
叫蒸锅铺,后来加上卖切面,才叫切面铺。他们烙的葱花饼跟现在饭
馆烙的葱油饼不同之处,是松而不焦,润而不腻,有菜吃也好,没菜吃
也妙。另一种芝麻酱糖饼松美柔酾,蜜渍香甜,我想凡是现在台湾北
平老乡回想蒸锅铺葱花饼、芝麻酱糖饼是什么滋味,大概都不禁有点
莼菜鲈鱼之思吧!
    北平人经常吃的主食以上列三种最普通。至于其他面食做法花
样还有很多.有的兼代主食,有的是纯粹点心,等有机会再一一介
绍吧1

吃抻条面
    记得早先在北平,大家都是吃伏地面(又叫本地面)的,自从有了
机器洋白面,粉质精细,色白胜雪,伏地面自然而然就归于天然淘汰
啦。在没有机器面之前,卖本地面的没有专门行业,一向是由大米庄
碾制出售。到现在所能留下的印象,就是大米庄给住户送面粉用的面
粉袋,是圆滚滚近一人高,一个大粗布口袋上头印着字号地址而已。
伏地面也好,洋白面也罢,北平人似乎对于机器切面,都没多大兴趣,
好像对抻条面有一种偏爱,总觉得抻条面吃到嘴里利落爽口,软硬适
度,而且有股子咬劲儿。抻面的“抻”字,笔者在上书房认字块的时候,
老师就教过了。可是这个“抻”字用的地方实在太少,久而久之,也就
把这个“抻”字怎么写也忘了。舍亲合肥李木公是桐城派古文家马通
伯的入室弟子,他初次到北平跟我说想尝尝北平的拉面,他一说把我


也愣住了,继而一想才知道皖北一带管抻条面叫拉面。我告诉他北平
叫抻条面,他说就是不知“抻”怎么写,所以才叫拉面。可是当时我怎
么样也想不起“抻”字怎样写了。等来到台湾,广播公司在《早晨的公
园》节目里,请何容先生播讲“每日一字”,讲到“抻”字,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