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起定州这一战役,同时还有另一支兵马参与的,这就是屯驻在恒州的杜威的这支部队。只因为这杜威心怀异志,屡屡托故不发兵协助定州,似乎就与他无关似的。

  这回石重贵在邢州路上就已向杜威下旨,令他‘毋分昼夜,火速进军奔袭满城,并派监察御使张彦泽为监军,务令杜威出兵邀击辽兵后路,违旨者立斩。’这着实把杜威吓了一跳。心想:“这小子才当了几天皇帝,难保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何况又已经有人说自己私下里勾通辽人,莫让他抓了把柄。”因而不敢拖延,便急急忙忙领兵来到满城。这满城守将姓赵名延之,乃是赵延寿的一个远房兄弟,早年在赵延寿的老爸赵德光手下当差,赵德光率部叛投契丹时,他也被裹在里面,降了过去。但这几年看到契丹人对赵氏父子并不信任,随降过去的将领也遭歧视,不免落落寡欢,最近那赵德光又郁死辽东,他更是无心在辽,屡欲归晋了。这日杜威领了大军前来满城,故而赵延之只是紧闭城们,并不出战。

  那杜威本来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搞些阴谋诡计很在行,根本就不懂得带兵打仗。他只看到近来的世道,手下的兵越多的人,在朝廷就越有说话权,甚至还可以当皇帝。即使当不了皇帝,投降给对方也能当上个大官。他手下有几万兵,是当作自己的本钱,却舍不得用的。今日领兵来攻满城,见赵延之闭关不出,本想攻城,但又怕损兵折将,正在拿不定主意。

  监军张彦泽看透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说道:“主上亲帅大军,驾临邺都,大有在定州与耶律一决雌雄之意。大人如今兵临满城而不攻,一但定州得胜,主上定必追责于大人……”

  杜威说:“你说的固然不错。但只恐我这里攻打满城,一时难下,必然损兵折将。倘若定州那边又失利,本帅岂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赔上这老本,回头来连恒州也难保。因此确是难定主意。莫不是你有什么好主意?”

  张彦泽道:“下官心下倒是想了一个办法,就不知行不行得通……”

  杜威正无计可施,听他说有一个办法,忙说:“汝既是朝廷派来的监军,若有好办法,且说出来听听,计议计议。如若可行,本官自然听从。”

  张彦泽道:“如若能把赵延之招降过来,那岂不是两全其美。咱们既不损兵将,又拿下了满城。不管定州那边是成是败,大人都好向皇上交待……”

  不待张彦泽说完,杜威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那赵彦之是赵延寿的兄弟,当年是一窝子投奔辽人的,如今他正替辽国领兵守满城,如何便那么容易接受咱们招降?”

  张彦泽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赵延之根本就不是赵德光的儿子,跟赵延寿也不是什么兄弟,只因当年他是赵德光手下,赵德光降辽的时候一块儿去了罢了。赵德光父子一直受辽人疑忌,他也一直三心两意的,曾经暗下里派人找景延广,说要回归我大晋。那景延广与赵延寿往日素有过节,记恨在心,说他是搞阴谋诡计,杀了他的信使,这事儿就搁浅了……”

  杜威忙问:“你说的果是当真的么?”

  张彦泽笑道:“如今正是两军对垒之时,下官身为监军,大人面前,难道敢开玩笑么?”

  杜威又说:“既然你所说是真,那你可敢进满城向赵延之招降?倘若事成,招降了满城,你就立了个大功。本帅自然要替你向皇上请功的。”

  张彦泽忙说:“下官与赵延之素无交通,不过,末将属下有一士兵,名叫赵得功的,原来是赵延之的亲随,前些时候跟着信使回来送信给景延广的,因见信使被杀,就逃到我这儿来。大人如今若有意招降,可修书命他带去见赵延之。”

  杜威大喜道:“此事若成,汝当立首功。”

  于是,立命书记修书一封,告诉赵延之,若举满城人马归晋,当向皇上保荐为满城节度使之职等等,交与张彦泽。张彦泽领了书信,自去命赵得功设法进城去见赵延之去了。

  且说那赵得功领了书信,自有他的通道进入满城,向赵延之呈上杜威来书。赵延之见书大喜,忙修书回复,相约后日午时开关出降。仍命赵得功带回晋营,面交杜帅。

  那杜威见了复信,不胜之喜。想不到不劳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满城。忙修书仍命赵得功送与赵延之,还派了张彦泽为特使进城,与赵延之谈妥了后日受降仪式,还说明后日午时杜大人在中军帐设宴款待以迎,各将领及士兵就在营前席地畅饮,尽醉方休……

  两日后的午时,满城城楼上三声炮响,城门大开,赵延之喜气洋洋,金盔银甲,跨一匹白马,身后十名亲兵随着,缓步出城,杜威也率领一群侍卫,环立帐外,迎入帐内宴饮。张彦泽也率领众将士,与出降的其他将士,俱都在营前席地而坐,开怀畅饮。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中军帐里,突然传出一阵喧闹声,众人回过头来看时,只见杜威手下的侍卫,提着十一棵人头来至帐外高喊道:“赵延之带着十个亲兵,企图行刺杜大人,已被处斩。其它不曾参与者,俱各安心饮酒,一律不得妄动。”

  一时之间,不但出降的辽兵吓的胆战心惊,就是晋军将士,也各各面面相觑……

  接着,杜威下令将满城的兵将化整为零,编入晋军队中……就这样,杜威不但兵不血刃,得了满城,还又多添了一万人马。

  张彦泽满腹狐疑,不明底韵。夜间到中军帐里向杜威问个究竟。

  只见那杜威正穿着赵延之的金盔银甲,大摇大摆的试身呢。听得张彦泽这一问,哈哈大笑道:“都是赵延之这小子该死。都是他那金盔银甲招的祸,让本帅看中了。再说,杀了他,本帅就在皇上面前保奏你张彦泽破敌有功,打下满城,这不很好吗?”

  张彦泽听了,立地满脸堆笑,连连道谢。心想:万万想不到这老贼如此三刀两面,奸险刁恶……不过也好,他得了这身金盔银甲,俺也借此立功受赏……

  不管杜威使的什么阴谋诡计,总之满城这边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杜威派人前往邺都报捷,说是经过三昼夜苦战,攻克满城,敌将赵延之授首。石重贵得报,大喜道:“杜威不愧位列国戚,前儿还有人说他暗下里私通辽人,寡人就是不信。众位卿家看看,如今他出兵满城,三日即便告捷,可见他一片丹心,效忠王事。”说罢,随即下旨高行周,告知杜威已陷满城,着令定州人马火速向赵延寿进击。又下旨杜威,除褒奖一番外,着令其速领得胜之师,出击赵延寿右翼,配合定州战役。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说定州的战况:

  前回说到高行周饮了皇上赐的酒,匆匆回到定州。时已黄昏,此时霖雨已息,天色放晴,即便召齐各军将领商议如何进军之事。正商议间,忽又接皇上圣旨,说到晋师已陷满城,又令我军火速进击。

  众将闻讯大喜。高行周以手加额道:“皇天佑我大晋也。满城已下,吾无后顾之忧矣!”于是,下令三军,今夜饱饲战马,四更埋锅做饭,各自带备干粮,五更便要起兵。皇甫遇兼统朝廷增派,由王周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左军,就令王周为左路先锋。直击敌方右军。石公霸兼统朝廷增派,由潘环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右军,就令潘环为右路先锋。直击敌方左军。高行周自己兼统朝廷增派,由王清所领的那一万人马为中军,也就令王清为中军先锋。直捣赵延寿中军。

  又明令严申:此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必须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只许向前,不许退后。不管那一路人马,只要敌方阵脚一动,即便奋力进击,穷追猛打,不得松怠……

  再说那赵延寿,正因连日霖雨,晋军按兵不动,上下懈怠。昨日又闻得满城被陷,更是人心惶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这日天色未明,众人俱在睡梦之中,忽然间晋军排山倒海般,如潮杀至。仓卒之间,前营将士,人不及披甲,马不及配鞍,被杀个落花流水。待到后营人马整队前来救援时,反倒被自己人马冲乱了。

  此时天色渐明,只见晋军越来越多,虽有几员辽将拼命死战,无奈已无法制约部众。赵延寿见晋军来势汹涌,也只得且战且退。不料这中军一退,更是无法收拾了。辽兵一退,对面的晋军接踵而来,蜂涌而上。战至晌午,辽兵已潰退八十余里,一路上死伤狼藉,辎重山积。

  屯驻在涿州的耶律德光闻报大惊,忙遣左贤王萧翰率领仅存的一万精骑前往救援。无奈辽兵此刻正是兵败如山倒,既疲又饥,士无斗志。抢渡白狼河时,又被晋军追逼赶杀,直杀的浮尸满江,河水如血。耶律德光闻讯,率先逃回幽州。萧翰无奈,只得勉力断后,护着那些残兵败将,撤回幽州而去。

  定州兵马进袭辽兵之时,杜威的恒州兵马动了吗?动了。定州兵马在前面追杀辽兵,恒州兵马紧跟在后面与滞后清理战场的定州晋兵争夺战利品,杀害数百晋兵,从他们手中夺得俘获的战马五千余匹,斩获的首级一万余,粮草辎重无数。那边定州兵马还在乘胜追杀辽兵,尚没回师。这里杜威却派人前往邺都报捷去了。

  捷报送到邺都:定州得胜,这就三路进犯的辽兵全都击退了,从此天下太平了,石晋皇朝稳如磐石了。齐王石重贵大喜过望。立即下令摆驾回汴京。并降旨宣召各路领兵的都指挥使速速进京庆功受赏,加官晋爵。

  先说晋阳这边:刘知远接到圣旨,心下犹豫不决。任何一个外任官员,在朝廷里都布有眼线。刘知远当然也不例外。石敬瑭临死留下遗诏召他进京辅政扶立石重睿,结果不但未能进京辅政,反倒被景延广另立了石重贵,这心里就不是味道了。据知:如今石重贵不但终日沉迷酒色,朝中还宠信着冯玉,杜威等一班奸佞小人当权,也摸不透他们是打自己什么主意,看来还是不去为好。于是便召了几位心腹将佐商议道:“日前三路大捷,皇上有旨召本官晋京庆功受赏,加官晋爵,故请各位安排一下家中的事务,本官好进京替各位向皇上讨个封赏。”

  郭威笑道:“主公别看辽人退了,这外边不乱了。我看咱们里边还更乱呢。说不定朝中一些人在打咱们河东的主意,反正皇上要封赏咱们,大人去了他得封赏,不去他也得封赏。依某看来一动不如一静,大人不去也就罢了。”

  史弘肇道:“别看这一下打退了辽兵就是天下太平了,俺看那耶律未必就此罢休的。云中之敌一直盯着我河东一路,大人还是不要轻易离开为好。”

  那苏逢吉说:“郭大人说的极是。主上年青不谙政务,亲信小人。有桑相公在朝中还可把持一时,只恐一但换了那一伙小人执政,说不定一夜之间祸起萧墙……”

  史弘肇抢着说:“俺要说的也正是这个。据京里来报的,这杜威私下里勾通耶律,可皇上到底不信,加上这冯玉也不是个好东西,朝廷上这样乱七八糟的,看来大人就别去了。反正就如郭大人说的,你去了他得赏,不去他也得赏的。”

  刘知远听了,笑向杨邠问道:“杨大人,你看如何?”

  杨邠想了一下,答道:“三位说的都很是:耶律德光是抗萧后之命来打中国的。这一仗败了,他下不了台,回去无法交待。反正这次只不过损了他三几万人罢了,他还有沙陀三十六部落,要凑十万八万人马不难。难保他不重整人马,东山再起。这次我朝获胜,还是靠了老皇帝留下的老家当去拼下来的。还幸有桑维翰相公从中调度。如今朝廷群小争权,定必争夺枢密使之位,一但桑相公被排斥,退归园林,正如苏大人说的:‘祸起萧墙,’那时辽兵入寇,恐怕我大晋就难再侥幸取胜了。如今朝廷之中,正是是非之地,大人若抛下晋阳孤身前去,一但小人使奸,以虚职羁绊大人于汴京,那时正如龙游浅水,虎落平阳,悔之晚矣。以属下之见……看来大人还是不去为好。”

  刘知远听罢,微笑点头道:“既是诸公众口一词,悉陈利弊,俺刘某也就只好遵从众意便了。”

  于是便令杨邠即席写下奏章,就说近日偶染风寒,身体不适,不能赴京。又把晋阳一干将佐造成表册上呈,说明这些都是此次雁门关战役功臣,报请朝廷封赏。就令其弟刘崇为专使,兼程奔赴汴京。

  又说河南一路:李守贞早已将得胜之师整训妥当,分驻济,郓二州。如今听得有旨宣召入朝接受封赏,顿时上下一片欢腾。李守贞便吩咐书记火速造出有功将士名册,随即在原本来自宫禁中的羽林军中,点起一千精骑,威风凛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