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奇-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探报得知,有三股较大的匪徒,躲进了太行山深处一个名叫兔儿窝的盆地,结了三个营寨,作锜脚之势相互呼应,以防汉兵进袭。其它股匪受其影响,不愿归降。郭荣为要在军中树威,故决心打好这一仗。遂把计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一一告知慕容华。慕容华听了,连连称是,又提出一些意见补充,郭荣也采纳了。于是,决定明日依计行事。

  次日清辰,三通鼓罢,都指挥使率众将升帐。慕容军师传令:“三日之内,清扫余匪,希望全军将士戮力王事,打好这一仗。违令者斩!临阵退缩这斩!”众将士听得,尽皆肃然。

  随令人马分为四队:董方领一队固守大营。张昭,樊爱能为左右先锋各领一队,向兔儿窝疾进,限令黄昏前抵达,占领周边高地,对贼人形成包围之势。何徽,李刚辅定都指挥使郭大人镇中军,堵塞贼兵出路。

  各队将士依令行事,不敢怠慢。未到黄昏,左右先锋部队已抵达兔儿窝,随即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四面山头。随即郭荣所率中军又在窝口立下营寨,三支人马,如铁桶般的将三股贼党团团围在窝中。入夜之后,官兵阵地燃起一堆堆篝火,火光烛天,把个兔儿窝照耀如同白昼。各股贼兵的行藏一览无遗,无所遁形。

  那些贼人从未碰过官兵如此认真对付自己的。一夜之间被困山谷,正不知明日如何应付。三股匪首忙聚集一处,商量对策。

  谁知慕容华得了郭容之命,把霍山使过的一招又重演一番。午夜过后,一声号令,四面山头火箭齐发,把窝内贼营烧成一片火海。郭荣眼见贼营被烧的一片混乱,心中大喜。又命擂鼓为号,四面山头兵马齐发,直捣贼营。贼人本来军心已乱,又未作防御对策,被杀得鬼哭狼嚎,四散奔逃。那几个贼首见大势已去,忙集合了数十名亲信,引领着一股贼兵,从谷口杀出,企图冲出大营夺路而逃。

  郭荣一见,正中下怀。立即绰枪上马,喝令向前杀去。何徽,李刚二将,不知郭荣底细,见他文质彬彬,又是相爷的公子,以为他只是坐镇中军,发号施令而已,不料如今两军相交之际,他却敢横枪勒马,堵截贼兵去路,不免吃惊。急忙紧靠左右,护住郭荣。

  那郭荣正要抢前去冲杀,不料反被阻挡,一时心头火起,大喝道:“都给我冲!违令者斩!”

  二将听了,大吃一惊,忙策马向前,迎着贼兵杀去。郭荣马前有两个士兵,见对方贼兵来势汹涌,正在踟蹰犹豫,反堵住去路,惹得郭荣性起,把他一枪一个,刺倒在地。后面士兵见了,莫不奋勇争先,向前杀去。

  郭荣见何,李二将正冲入敌群,与贼兵裹在一起厮杀。忙拍马冲入敌群,杀将起来。

  (217)

  不但刚才何,李二将觉得奇怪,就是读者如今也许觉得奇怪。我们一直看柴公子都是斯斯文文,文质彬彬的,为什么如今突然如此勇猛?原来他自小寄养在郭家,既学文,又习武。被掳在契丹,也在行伍厮混多年,武艺更是大有长进,不过为了隐姓埋名,不敢人前暴露罢了。后来*冈贼巢被毒,又受风雨所伤,大病一场,险死还生,元气一直未得复原。更加上当时英雄落魄,犹如龙困浅水,有志难伸,刚阳之气全失,所以显得一副羸弱不堪之状。如今已时来运到,龙腾在天,一日之间,由一名落魄游子,突然成为相爷公子,又是方面大员,俗话说得好:“财壮人胆,衣壮人心”,如今又是有兵有将的指挥使,如若缺乏那吞河山,冲斗牛的气概,如何统帅三军?所以,今日的郭荣,才是柴荣的真面目呢。

  闲话休说,我们又说回如今战场上的场面好了。

  且说郭荣杀进敌阵,枪挑剑刺,左戮右砍,只急了身旁的何徽,李刚两位将军。这位可是都指挥使大人呢,是郭相爷的公子呢,如今同冲敌群,他一但有个闪失,他日如何向相爷交待?因此,郭荣的枪未刺到他们的棍先到。郭荣的剑未劈到他们的刀先砍。着着凶狠,处处争先。那郭荣越战越勇,越杀越来劲。片刻之间,贼兵已死伤狼籍,郭荣也血透重袍。停手看时,除了死的伤的,其他喽啰都罗跪在地,举手投降了。郭荣见了,忙令鸣金,停止战斗。

  那边慕容军师指挥着打扫战场,清点降兵,一面又指挥着埋锅做饭。一直忙到午后方休。共计又得降兵一千一百余人,金银财宝一批。

  整理清点一下,此次吕梁,太行两处招降纳叛,共收获七千余人,便号称一万,浩浩荡荡,班师回晋阳而去。

  近年来由于契丹入寇,晋,汉交替,战乱频繁,一大批散兵流寇流落在晋南雁北,一直是刘知远的一块心病。也是最令晋阳留守官员头疼的大病。如今郭荣不但一一扫荡,且又变害为利,不但为朝廷扩充了兵力,又得了贼窝内的大批金银粮草,还免除刘崇后顾之忧,晋阳上下一片欢腾。刘崇,李存瓌,刘信等留守大员一齐出马,亲自宴请犒劳将士,参军慕容华,将领张昭、何徽、樊爱能、李刚、董方等将领俱各有重赏。连借给的兵将也都一并相送了。一连热闹了几天。

  郭荣仍令部队依旧驻扎城外,一连进行三天整训。留下董方领着三百兵丁留守相府兼且协防晋阳。由于军旅不便,慕容华的家小暂时仍留居相府。又再三叮嘱,对慕容军师的家小,务必要小心关照,如有差池,军法从事。

  随即令张昭,樊爱能领一千人马东出井陉以防契丹人侵扰郭相兵马的后部。自己偕同参军慕容华,领着何徽,李刚二将亲率大军直下潞州,从晋城渡河直取偃师。

  想这柴荣,虽说是自小出身郭相门下,但早年坎坷蹇滞,颠沛流离,不要说是有志难伸,有才难展。就是自己这条小命也因屡遭磨羯,几乎不保。如今到了晋阳与姑娘相逢,刹那间加官晋爵,青云直上。不过半月之后,又从一个光棍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军统帅,亲率大军,八面威风,浩浩荡荡去与群雄争霸,建功立业去了。

  前面第十六回说到赵匡胤在*冈救了柴荣,诸位读者就是在哪时才开始认识柴荣的。后来他们拜把子结兄弟、柴荣娶符家大小姐为妻……赵匡胤一直送他过了黄河,在蒲州分手往关中去了。如今柴荣改姓,叫做郭荣了。他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富家娇客变成三军统帅了。而那位赵匡胤赵公子又怎么样了呢……读者肯定很掂记着他的,待我慢慢说来……

  且说那日赵匡胤在韩阳镇与柴荣分手后,径往风陵渡过了黄河,打听得这一带是李守贞的管治地盘。那李守贞投降了契丹人,原以为会得到分疆列土,封侯拜相什么的。谁知那耶律德光是“天桥卖的把式”,光说不练的主儿。因此他就占着西京,控制了就近的州县,扩大地盘。赵匡胤为免得惹麻烦,取道朝邑渡洛水直往泾阳。

  谁知到了泾阳一打听,原来杜家大舅杜贵在三年前晋军和契丹打仗时阵亡,他老娘带着一家人迁走了。

  赵匡胤知道母亲娘家在永乐店,回头直奔永乐店去。一打听,当地人说:他们是回过来的。但他二舅杜富嫌这地方穷,又带着一家子迁走了。迁到哪儿去呢?据说可能是凤翔或是宝鸡那

  (218)

  一块地方。           

  赵匡胤无奈,只好先往凤翔去找,谁知这地方更不好找了。一提到是曾经当过官兵,一家

  子迁来的,人们都面带惶恐,一问摇头三不知。公子无法,只好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慢慢打听。

  公子再三套问这才得知,原来这地方地广人稀,土地富饶,又是个三不管的地方。有几个在朝中吃不开的官员,带着小股子人马,跑到这儿四周占地盖庄园,干起一些强打豪夺,不明不白的营生来。李守贞的官兵会跑到这儿来混混,西蜀的官兵也会跑来混混。当地人孔武有力的,便结队自卫。胆小怕事的,便只是敢怒不敢言。因此,一遇到有人问及外地迁来的官兵,百姓都不愿答话。如今因住在这店里,好言相问,这店主才肯相告。

  这一日早晨,公子在酒家用膳,正准备饱餐后前往宝鸡。只见邻桌两位少年,年龄都是十六、七上下,一位身穿白袍,一位身穿绿袍,倚枪佩剑,一面喝得杯盘狼藉,一面又捶桌顿地,忿恨不休,心中好生奇怪。要知到,这赵匡胤本来就是个好管闲事的主儿,爱打不平的气性。如今见两位少年风尘仆仆,相貌端莊,英姿飒爽,便顿生了个惺惺相惜之意,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走向前去,拱手问道:“不知两位小兄弟来自何方,为何又如此忿忿不平?”

  两位青少年见公子衣着华贵,相貌不凡,也就生了个敬佩之意。那白袍少年拱手答道:“既蒙兄台不弃,就请移尊共话如何?”

  公子听了,大喜,就命小二把杯盘端了过来,共做一桌。

  那白袍少年问道:“不敢动问这位兄台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公子答道:“在下姓赵名匡胤,原籍东京,后来家父调任岳州,随家人到岳州多年……”

  那绿袍少年听得,忙问道:“莫非就是江湖上人称铁棒赵大郎的赵团练家的大公子?”

  公子笑道:“不错,家父正是职任岳州团练。在下的绰号,不过是江湖上朋友们混叫而已。”

  那位白袍少年道:“赵大郎大名,如雷贯耳,江湖上无人不知。不期今日相遇,幸会!幸会!公子既已举家赴岳州,今日如何孤身到此?”

  公子道:“此事说来话长……”接着,便把如何在东京惹祸,大名府充军,今年中元节大闹汴京,杀了萧纲等事说了一遍。

  两位少年听了,拍桌叫好。白衣青年道:“大郎侠义行径,大快人心,真乃英雄本色。”

  那绿袍少年道:“大郎既然举家都在岳州,如今怎么到关中来了?”

  公子正要答话,转念一想,不对!怎么老是他们问我,我连他们姓名还不知道呢。便笑道:“两位小兄弟问了那么多,只是你们问俺,俺却连两位的高姓大名还没请教呢。”

  白袍少年笑道:“大郎说的很是。小弟姓高名怀德。”

  那位绿袍少年也忙说道:“小弟姓郭名进。”

  高怀德又说道:“我等都是祖籍代州,家父在朝中带兵的……”

  赵匡胤听了,便笑道:“如今正乱着呢,北平王在晋阳自立为王,石重贵又让契丹人掳走了,辽王耶律德光在汴京没当几天皇帝又死了,兀欲接着当皇帝又逃回上京了,乱七八糟的,两位的家长既是在朝为官带兵,不知如今是当那一家皇帝的官?你们的家在晋阳呢还是在汴京?缘何千里迢迢来这关中?又为何在此气忿难平?赵某倒要动问了。”

  两人见问,相对看了一眼,高怀德叹了口气说:“这事说来话长……”接着,二人便一五一十的,一一从头道来……

  正是:少年心性比天高,南北东西涉险途。时逢乱世多豪杰,不靠文章靠枪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

第四十五回:路见不平救弱女  三英合力劫辽兵
上回说到赵匡胤在凤翔遇到高怀德,郭进二人。两人的家原来都是在晋阳的。他们的父亲原来也都在石重贵手下带兵。前些时候高怀德的父亲奉调济州,郭进的父亲到郓州。两家的家人一直都在晋阳,后来也都迁到潞州,如今这一乱,他们的父亲到了哪儿,当了那个皇帝的官也都弄不清了。这个年纪的少年,父亲不在身边,娘是管不住的。经常都在外面闲游逛荡,惹是招非。这一日,也是他俩的荧惑星临身,该是惹是非的流年到了,闲话时听人说到:那契丹人虽然灭了石晋,但回去时,耶律德光在路上就死了。他的一个兄弟叫兀欲的自立为辽王。这边的刘知远也自称为晋国的皇帝。兀欲无力南侵。派使臣到西蜀,求孟昶联手出兵对付刘知远,这个使节是传统契丹风格,习惯强抢豪掠,见主子拿不出钱来给他送与西蜀。又得知蜀主孟昶好色,因而跑到米脂抢了一个美貌女子,准备送与孟昶,通过这样来达到目的。他们两人听了,气忿难平,悄悄的离开家人,跑过陕北,联手来救这女子。

  赵匡胤听了,大为奇怪。说道:“天下之大,何处没有女子,这契丹人也不通之极,为什么非得从陕北抢个女子,千里迢迢送到西蜀?”

  郭进笑道:“这事看来大郎就不知道了……”

  赵匡胤忙问:“此话怎解?”

  郭进道:“陕北谚语说的好:‘米脂的婆姨敷施的汉。’大郎你不知道,那米脂的美女,真真的是美得爱死人。你知道吗,从前唐朝那个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她就是米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