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父亲路线图----如何做个好父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爱是给物以人的尊严,以人的方式友善对待它们。家庭宠物、园艺花草、珍稀动植物和自己喜欢的物品、兴趣爱好等寄托精神和情感的一切事物,都在喜爱之列。

  喜爱是爱物,是情爱的泛化广义化,是爱的第三个维度和第三重境界。这里的物,是指不同于人类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没有生命力的静物。这种爱,更具包容力,更具广度和高度,涵盖更多更立体。人类与物的交流还处于探索阶段,喜爱的深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很多动物经过训练能够跟人交流,理解人类的善意和爱护,人类也能从他们那里获得情感的安慰和寄托;只有少数植物能与专家特殊交流,多数人对植物的感情还处于单向喜爱阶段;而静物是死板的没有生命,不能分泌爱的情感,但能承载寄托。

  喜爱是让物自由、舒放、更好地生长成长,有更好的归宿,是以物的角度上来考虑,而不单是从人类自己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物相对于人,智能处于弱势,如果人以善意对待它们为它们着想,帮助管理和爱护它们,那是很高的境界;如果人以自己为中心,占有它们而非真正爱护,那就是变态的物欲寄托和占有,那不是爱不是真正的喜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就是倡导这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境界。

  4.仁爱

  仁爱是对每件事物都以正面态度和积极给予关怀,对每个人每个生命都付出友善,不求取任何报酬。

  狭义的仁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别人。广义的仁爱是指容纳万人万事万物,善待人类、大自然、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一切,不侵害伤害破坏他人和他物,是人突破自我、超越物欲、超越功利的崇高境界,是善待尘世间的一切人、事、物和缔造天人合一理想世界的高尚愿望。爱天地万物之后,人类才可以更加善待自己、更加的持久生存经营下去,所以仁爱最终其实就是更好的爱人类自己。

  仁爱,不是没有原则的胡爱博爱滥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耐和放纵。仁爱有原则也有目标,仁爱的原则就是让人类彼此友善宽容和睦,仁爱就是地球万物所有物种根据自己的特性不受干扰的自然自由的成长发展,仁爱的最高目标人类世界与宏观宇宙和平和谐共处,是自然、自由和高度和谐的境界。仁爱是更为广义更加包容的爱,是人性之爱的极致境界,是爱的第四个维度。

  自爱是自我的耕耘和探索,情爱是人类社会的探索和共鸣,喜爱是人与物的沟通探索和寄托,这三者都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但仁爱是超越自我超越功利的天使之爱,可以理性的无限度的单向奉献和给予。从境界和社会意义来说,自爱为初级境界,爱的原点;情爱为第二境界,爱的社会扩散;喜爱是第三境界,是由人及物的爱的升华;仁爱为最高境界,是包容万物的广博之爱。不同的境界昭示人的自我探索、自我发育和自我完善的程度,达到仁爱境界的人,通常都是心胸广博通达人生的真正智者。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家庭发育和社会发育相对落后,爱的教育尤其是真爱的教育严重缺失,家庭和社会对爱的理解仍然比较比较原始。真爱的教育,仍然没有走进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很多家长自己对爱一知半解,对孩子用高压用经验传递自己不成熟不纯净的爱、掺有很多杂质的爱,让孩子仍然懵懂地生活在原始的家庭之爱中。这种情况需要急切改变,文明的时代需要文明的真爱。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第一代家庭只给孩子提供住所和生活所需,靠本能爱孩子;第二代家庭给孩子更多物质,爱孩子是无限满足孩子的物质感;第三代家庭给孩子知识和教育,爱孩子就为了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第四代家庭才与孩子真正的对等沟通,才有真正的互动和真爱发育空间;直到第五代家庭,才跟孩子互相学习互相成长,才能真正尊重彼此信任彼此和愉悦彼此,真爱才在家庭中舒放发育、自由开放。

  想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家庭、爱家人,首先需要家长自己学会爱,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让孩子身心愉悦。真爱是家庭中心点上那株最漂亮也是最脆弱的花苞,它需要每个人家人的关注、付出、互动和永不停歇的浇灌,才会在家庭中恒久地扎根、发育、成长、开放并开花结果。

第45节 家庭生态环境辩证法(1)
孩子的成长如同庄稼,需要肥沃土壤、时时照看和辛勤浇灌,需要家庭的水土营养和阳光雨露,也需要自然和社会的温暖与湿润。父母需要经常检讨自己的家庭关系,翻垦家庭内外的土地,保持水土质素,不让家庭因为爱的流失缺失而变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家庭生态是孩子教育的根本所在。……唐国辅

  你的家庭具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还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是绿色无垠的草原还是寸草难生的荒原戈壁?是温暖温情的温带,还是寒气凛冽寒风呼啸的寒带?是适合孩子成长的沃土,还是连自己都憋屈郁闷难以轻松呼吸的盐碱滩?

  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不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它与家庭环境、家族风气、父母性格行为等息息相关,就像庄稼禾苗,需要经过种子关、土壤关、环境气候关一样,这些有保证,庄稼才会茁壮才会有好收成。孩子生长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父母的照养照顾。

  心理成熟心智健全的父母,亲密友爱和谐相处的家人,是孩子天大的福份,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家庭生态环境。这样的家庭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合生长发育、健康成长。这样的家庭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营养素――爱,还能提供最好的家庭气候――友善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能够帮孩子清除不需要不健康的藤蔓――思想杂质,让孩子独立、自由地生长在家庭的关注、关爱中,健康茁壮、开枝散叶。

  自然法则证明,土地土质是决定地域小气候的主要条件。家庭土质的好坏,也能决定家庭的气候条件。如果父母关系亲密和谐,互爱互助且情坚不移,家庭基本土质良好,孩子就能得到很好的照管照顾,就会长势喜人。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在父母搭建营造的温情温馨氛围中,模仿、学习、继承和发扬友善关爱的行为态度,也会善待父母善待家人。这样整个家庭关系都会非常的和睦和美,家庭气候就会充满温情、友善、友爱和体贴。家庭气候和家庭生态,父母的关系和榜样是起点,也是关键。

  最好的教育是成长,而成长是从家庭开始的。作为父母,改善家庭生态环境和营造完善完美的生态环境,是家庭生活的第一要务。父母是家庭基础的承载者和主要建设者,家庭生态的治理是父母的基本责任。

  父母首先要翻整家庭的土壤,改善土质条件,让土地充满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需要。什么是家庭的土质条件呢?是父母对家庭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它包括父母之间的真爱程度、父母各自对家庭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父母对孩子健康科学的关注关爱、父母各自在家庭生活所花费的心思和时间、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和互动交流质量。然后需要净化家庭的空气质量,改善气候条件。我们需要理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们之间的关系,理顺长辈与晚辈、平辈之间、男性女性之间、家人族人亲人友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既要给所有的关系铺上一层友善友爱的绿色,也要善于发现各种关系中的杂质杂色,可以包容其它颜色,但是坚决摒弃有污染有危害的颜色和东西。这样,家庭的气氛和生态就会向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家庭净化功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45节 家庭生态环境辩证法(2)
家庭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孩子很早就可以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父母在家的时间、还有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就能感觉和评判。如果父母业余时间经常与家人在一起,彼此一同交流一同活动,像一个团队整体一样聚在一起,家庭关系就会趋于紧密、彼此交往和睦宽松。父母对家庭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孩子对现在这个家庭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以后自己成家后对待家人的态度。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十几岁后就不怎么恋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小时候看到父母并不怎么恋家。父母对家庭的态度,决定孩子对家庭的态度。

  有些家庭,孩子长期一天到晚见不到父母,父母们早出晚归,把家庭当作旅店。孩子在家找不到家的感觉,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不能与父母倾诉谈心、聊天吹牛,不能与父母深度交流自己对家庭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的想法看法。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能倾诉无人倾听,高兴、快乐家人不能分享,孤独、郁闷难以排遣,烦恼、痛苦得不到发泄,甚至遇到困难、险境,孩子也只能自己盲目面对。

  自己感受在家无人倾听,情绪无法在家疏通消化寄托,孩子只好在家庭之外另寻寄托。时日一长,孩子也不愿回家,宁愿呆在外面也好过呆在没有温暖的水泥房屋里。久而久之,网吧、同伴结伙、不良兴趣和爱好寄托、甚至违法犯罪,就会通通出现在家长面前。父母关系差、父母不在家,孩子泪花花。这样的家庭就是一块长不出温情、长不出爱意的盐碱地,孩子的呼吸、发育和成长十分艰难,结果常令人失望。

  尤先生,东北人氏,今年43岁。原来在一家国营企业车队开车,下岗后跑起拉客出租。生性豪爽的他,生意门路甚广,收入倒还可观,跑车四年便就近在这个比较高档的小区买了商品房。妻子伍女士下岗后,也不再工作,尽力拉扯孩子,男孩已有17岁。很多时候尤其在晚饭后,人们都可以见到他们一家散步的身影,一家人过得温馨而且快乐。但是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

  99年夫妻两个双双遭遇下岗时,俩人一时接受不了,心理不舒服不习惯。尤先生又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在家只是吃饭睡觉,其它万事不管。一天到晚混在外面,打牌喝酒吃喝玩乐,早上出去天黑回来,既不管家庭收入又不管家事家务。妻子实在看不下去,加之也心情不好脾气火爆,两个人白天不见面,晚上一见面一点小事就吵。家里就像炸药包,一点就着,几乎天天吵。孩子那时才七八岁,看着父母吵架,从开始时的惊慌、恐惧、崩溃般的大哭大叫,到渐渐习以为常、冷漠以对,最后是你们吵你们的、我把门关起来干我的。孩子在吵架声中忍受了两年,孩子本来长得不错、学习成绩也好,但是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做什么都没有心思,很快就萎靡了,整天不爱说话心事重重,不但形容消瘦,学习成就也下得很快。

  直到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吵得实在受不了,当着正在吵架父母扔了一句话:“你们不要吵了,把我送出去,随便送到哪?孤儿院也比这个家好!你们吵吵吵,我长大了,再也不回来了!”这下把父母震懵了,吵架嘎然而止。但是真正让父亲完全改变的、让这个家庭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儿子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名叫《我的家庭》,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根本就不算一个好男人,不算一个好爸爸。除了跟我妈吵架,他什么都不会……我长大了,可不能像他那样,天天喝酒打牌,跟女人吵架……他从没带我去逛公园,也没带我去江边玩。明明爸爸带他都去过两回动物园了……总之,我爸是个没出息的男人,他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爸爸吵架时特别凶,好像要打妈妈,要把妈妈吃掉一样,他这个人脑子有毛病……我长大了,要帮妈妈,我要把妈妈带到别的地方去,不跟他过……”

第45节 家庭生态环境辩证法(3)
当儿子的班主任把尤先生请到学校,给他看儿子的作文。尤先生大吃一惊,大汗淋漓,几乎虚脱。“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己在儿子的眼里竟然是这副模样德性。老师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我却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那个时候,死的心情都有,太难受了。谁说孩子不懂事,孩子什么事都知道。孩子和老师给我上了一课。”从那以后,尤先生态度大变,对家庭对妻子孩子的态度转了个大弯。很快与原来车队的同事,合伙买车跑出租。每天下班后,就在家陪老婆孩子,从不做家务的他也开始帮忙做饭烧菜。他开始花时间陪孩子,陪孩子做作业、讲故事、做游戏,周末带上孩子去公园和游乐场。

  父亲的转变,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