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父亲路线图----如何做个好父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的转变,整个家庭很快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妻子也比以前讲理了,夫妻两个不再吵架了,懂得万事好好商量,夫妻关系更加亲密。父母关系的好转,孩子自然就会感觉到,孩子笑容多了、面色红润了,同时孩子自信心在增强,更加合群了,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不到一年,孩子又领回三好学生奖状。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正确科学的的爱,让爱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而父母表现对子女之爱的最佳元素是时间。我们爱一件东西,就会肯定它的价值,并乐于在它身上花时间。我们爱一个人,就会不断向他们表明表达自己的爱意,并且建立亲密关系,和所爱的人经常在一起,是我们的最大心安和人生最大的快乐源泉。如果我们爱孩子,就会花很多时间来关注欣赏和陪伴照顾他们。富有爱心的家长,会花大量时间来观察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需要,关心孩子成长的一切进步和变化,愿意与孩子聊天、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感受,与孩子亲密交流,与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欢笑,分担分享孩子的一切。

  家人只需简单的聚在一起,就会产生亲近感,亲密的感情就会滋生。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的多寡和交流的品质,足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孩子的教育就在家人相互交流交往、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家人相聚时间和品质,是家庭生活质素的重要指标。家庭成员的关系状况,关乎家庭生态状况,也是孩子成长教育的最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家庭来说,好的家庭关系、好的亲子关系和好的家庭成员相处,远胜于任何教育;同样好的师生关系、好的同学关系、健康的班级竞争关系和老师竞争关系,远胜于学校的教育课程教育本身。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社会教育。一个优质的父亲,几乎每天都需要给孩子传递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和肯定,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关心和责任,给孩子以爱的肯定、确认和信任。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环境的熏陶。环境的熏陶才是全方位的教育,让孩子在日常环境的熏陶中学会思考、纯净思想、学习言行举止和知识技能,而环境的熏陶,最初的和最好都是来自家庭。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态,才是家庭教养和教育质量的最佳保障。要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最好的教育就在家庭。信老师不如信自己,寄望老师帮你教出一个天才,不如自己扎扎实实改进改善家庭环境,正儿八经教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46节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1)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挖掘、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孩子在自我兴趣的探索和体验中,充满热情、主动地体验和学习,会慢慢积累人生的一切技能。这种技能是孩子自己的东西,会长久存储在孩子的心里和脑海里,比父母强加在身上的东西有用得多。……唐国辅

  家庭教育有这么三种方式:一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让孩子听从指挥依葫芦画瓢,做成一些事情;二是父母自己做,让孩子边看边模仿,然后孩子会慢慢学到一些东西,学会做一些事情;三是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尝试去体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摸索出一些东西,学会完整的做事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言教,也就是灌输,是中国父母的常态。喜欢灌输的父母,通常最关心的不是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孩子做出来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自己要想的标准,也就是说,父母关心结果胜于关注孩子这个人的成长。令人遗憾的是,灌输教育的结果常常是:孩子学会了听从和服从,却没有自己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第二种方式是身教,身教远胜于言教。孩子从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言行举止,通过模仿、学习,到主动琢磨和思考请教,学会未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日常技能,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和模板。

  第三种方式是兴趣教育,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兴趣,主动地快乐地探索自己的人生,深度投入深度体验深度收获生命的快乐和能力,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样,孩子的生命之旅,才是真正的快乐之旅幸福之旅,收获和成就是早晚的事情,是快乐的人生旅途中附带的收获和必然的结果。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完全一样。如果你的家庭是以第一种方式即灌输教育为主,可能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当父母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时、当孩子的知识超越父母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和万能形象就急剧下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会在孩子不时的疑惑中恶化;二是你将培养出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跟屁虫,孩子不能适应独立生活独立生存,你要长久的把孩子带在身边。非常遗憾,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如果家庭采用第二种身教和第三种兴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就不再是成为问题,孩子将会拥有很好的教育榜样、教育质量、体验范围和能力素养。

  第二种家庭教育方式的核心词是: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家庭沟通和社交生活、道德价值等等,父母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和榜样。父母做好榜样,孩子才能模仿并学到好样,孩子是有样学样的高手。中国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好榜样,为孩子以身作则带好样,作个好的家庭领头羊。

  第三种家庭教育方式的核心词是:兴趣和体验。父母要充分利用和引导孩子最重要的特质――好奇心,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是天才的主要特质,兴趣是一个人能力的可靠征兆,兴趣就是天赋。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依循兴趣去探索去体验,去挖掘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发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机会、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学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兴趣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而自我教育是孩子终生教育和获得终身能力的关键。兴趣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自己,孩子的体验过程最为重要,而体验结果并不重要。

第46节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
家庭教育乃至所有教育的根本,还是要回到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一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自我学习。独立思考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开始,独立思考可以拓展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所有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

  所有的家庭教育案例都表明:父母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量,也过高估计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作用。其实,孩子很早就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只有他们自己,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并不是赞同父母,而是不愿反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宽松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环境。

  既然孩子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这么重要,那么父母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呢?孩子怎样才能学会自我教育呢?父母只要采取以下七个步骤,就可协助孩子帮助孩子进入自我教育的轨道。这七个步骤是:更多体验、正确选择、坚持自我、承担责任、勇于创新、欣赏进步和学会扬弃。

  1.体验。鼓励孩子更多地、充分地、生动地发掘和培养兴趣,体验生命成长的每个时刻和各种机遇。

  2.选择。孩子在体验中面临很多选择,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可帮孩子分析选择的结果。

  3.需要。倾听孩子真正的内在需要,帮他们坚持他们的自我需要。父母不要用自己的需要干扰孩子。

  4.责任。无论结果如何,父母要孩子自己负起责任,勇敢面对结果。父母不要追究孩子的责任。

  5.创新。鼓励孩子表现真实的自己,不墨守成规,敢于与众不同,敢于突破传统。

  6.进步。让孩子欣赏自己的努力和每一次进步。父母与孩子一同分享,会让孩子受到肯定充满动力。

  7.扬弃。如遇重大阻滞,帮助孩子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找到放弃它的理由并鼓励孩子勇敢放弃。

  以上的七步教育法,只要父母家长不断帮助和辅导孩子,不断实验实践,让孩子养成七步体验做事的习惯,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慢慢学会主动的自我学会和自我教育。

  很多家长在的家庭教育中,总喜欢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告知结论和结果,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证实。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证实,正是最深刻最典型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要想孩子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的境界,要想孩子摆脱“爸爸说应该这样做”“妈妈说应该那样做”的被动生活状态,只有不断地让孩子在“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中成长。

  我本人读初中和高中时,各有一位同学,公认学习不刻苦但成绩却很好。老师虽然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很恼火,但他们无视老师的劝导依然故我,最后仍然成功考上重点学校。

  初中那位同学姓唐,上课有感兴趣的就会听得津津有味,两眼放光,不然就会打瞌睡,玩自己的小动作小把戏。下课后,老是在操场上玩体育、上山东逛逛西转转,很少捧着书狂读狂啃。但重要的课程和学校班级活动,从不落下。并且每次考试,铁定进前三。老师当时给他的评价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升学会很危险。”多年以后,这位仁兄已在某省社科院上班,有一次跟我聊天:“其实那时老师才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希望让学生死背书本,考个好学校。校外的东西,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怎么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差心理素质也差。有一次全县搞统考,啪啦,我们班一下考晕了两个!我坚决不干那样的事。”

  “我当时学习好主要有三点:一是父亲没逼我考前几名,他说只要我对得起自己就行,我比别的同学要轻松得多;二是我会自学,上课没用的东西我不爱听,但是我只要感兴趣的东西,我很专注很快就能记住和学会,学习效率很高;再一个就是我玩得比较多,看的东西和课外书都比一般的同学多多了,能够融会贯通。那比死记硬背强多了!”说起当年班主任对他的评价,他仍然耿耿于怀:“他是好心,但他有局限。看看我们班上那么多学生那么努力,最后考了多少学生,很多人半途而废了。他们的兴趣和乐趣,都被磨掉了,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更深的生活体验,很多人走上社会也很不适应!很悲哀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46节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3)
高中那位同学更绝,除了读书之外,兴趣爱好更是广泛。篮球、吉他、文学社,他还是个围棋业余高手。只是在高三最后一学期,才放下吉他、文学社和围棋,除了读书就是打篮球,最后他成功考上中南地区一所重点大学。多年以后,他这样告诉我他当初的学习秘诀:“因为我兴趣很广,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学习问题。比如我会用打篮球的方法去理解数学,篮筐只有一个,但你可以在球场的很多位置和不同的角度去投篮。面对阻挡你的对手,你可以突破、可以传球、还可以直接投篮,你有很多种选择。数学也是一样,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但是通往结果的道路不止一条。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懂了。但是绝大多数人是走上社会之后才懂,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除了在学习并没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没有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途径,所以没有太多的选择。还有围棋、吉他、文学等等,所有不同的兴趣都会提供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这些体验的过程对生命对学习非常重要,把这些融会贯通就是很好的自学过程。但是学校常常限制了我们的兴趣和爱好,把我们的人生压缩成一条通往高考的独木桥。结果当然十分凄惨,看看我们同学的成材率就知道了。”

  “生命的过程不是只有课本,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天地,尤其是我们人生的初级阶段。课本只是其中的一扇窗口,学校却把课本当成学生生命的全部,你说学生以后的路会宽到哪里去?没有生命初期的足够经历和积累,生命的选择就不可能很多,生命的结果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他的总结可谓一针见血。

  这两位同学非常坦诚告诉我,学校教育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至少比很多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