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民生活的幸福本质:幸福课-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真妮的体会是,常说这些表扬话,不光孩子受用,就是大人听了,也会感觉很好。“可以用在夫妻、朋友、同事、上下级等所有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用得恰当,一定比‘挺好’、‘不错’、‘对’这样普普通通的字眼效果好,会成为人际关系中绝佳的润滑剂。”
  《101种表扬孩子的话》, 最后一句是: 常对孩子说“I love you”。蔡真妮特别提醒道: 这句“我爱你”,一定要挂在嘴上,时常对孩子讲。
  ● 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是做父母最起码的原则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学校学一门乐器,至于学什么,由学生自己选,老师负责教。因为小孩还在长,所用的乐器也是由小到大,不能固定。所以,乐器一般先不买,由家长到店里租。
  选乐器那天,教室里放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蔡真妮没料到凯莉选了中提琴,这琴她压根儿没怎么听过。“ 大提琴吧,知道有个马友友。小提琴,更是路人皆知。我周围中国人的小孩,想学弦乐的,都选小提琴。小提琴在乐队里多重要,可以拉到首席,而且曲目丰富,有很多协奏曲、独奏曲。那个中提琴,在乐队里只是个伴奏的,几乎没什么独奏曲目。”
  蔡真妮又习惯性地从中国父母的角度想,反正都是拉,你干嘛要拉中提琴,换小提琴多好,等到了五年级参加乐队,演出机会也多。她带孩子去乐器店租琴,发现小孩用的中提琴和小提琴大小是一样的,相差的只是一根弦而已。

在美国育儿的“痛苦”经历(6)
老公想起他姐姐家就有一把小孩拉的小提琴,寄来就行。琴到了,蔡真妮得到琴店换弦,人工加琴弦要100 多美元,她心里更别扭了。又做女儿的思想工作: 咱有现成的琴,要不你就学小提琴吧,都是拉,一样的。
  “不要!我不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太高,中提琴的声音好听。”凯莉坚持不换。
  “要在国内,我肯定会想办法把她给拧过来。现在,我也不是不敢,是我不愿意那样做。虽然心里别扭,但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毕竟学琴的是凯莉,她有这个选择的权利,我得尊重她,这是做父母最起码的原则。在这边, 凡事都是这样,强调孩子的选择权,大人必须尊重。所以,小孩一个个特别有主意,他们打小就被培养出了这种态度。”
  有一天,凯莉高高兴兴地放学回来,告诉妈妈自己是下一周班上的“明星学生”。在一学年里,她们班上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做“明星学生”, 每周谁来当,以抽签方式决定。成为“明星学生”的孩子,在一周里要做的事是: 给全班同学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把自己做的贴纸挂在教室里供大家浏览; 给同学介绍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最重要的是要在全班做一次报告,向同学、老师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
  蔡真妮饶有兴趣地看着凯莉带回来的那张大硬纸,右上方凯莉贴上了自己的大照片,下面填上年龄、生日、住址、年级、老师的名字、家里有几口人等等信息。左下方罗列了一些她最喜欢的事物,如最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运动,最喜欢在学校做的事,最喜欢在家里做的事等等。蔡真妮瞅着瞅着,忍不住偷偷地乐: 这不是那些大明星们才回答的问题嘛。贴纸最下边,是列举出三样自己超酷的事,凯莉第一条写的是她足球踢得好,第二条是她会说、会写中文,第三条是她数学好。最后一个问题是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凯莉回答是当老师。学校用这种方式,给每个孩子当“明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
  蔡真妮在当地学校做义工,学校会给每位申请当义工的家长发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写了注意事项,其中有这么几点:
  ★学生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要尽最大努力去记住你要面对的那些学生们的名字,也一定要让学生们知道你的名字。
  ★ 通过向学生问问题,来表现你对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兴趣,然后一一聆听。
  ★不断地指出学生们在学习、遵守纪律和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点滴进步,以此
  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即使在帮助孩子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或是提醒他注意纪律时,也要从他做的好的地方开始谈。
  ★只和老师谈论学生们的行为问题,决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议论。
  ★如果要给学生留纸条,上面写的一定是鼓励和友好的话。
  ★ 要记住, 学生们会模仿周围大人的言行, 不管这个大人是老师还是义工。寥寥数语,蔡真妮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那就是鼓励和尊重。
  ● 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健全人格的培养更重要
  时至今日,蔡真妮仍感到对不起大儿子。“ 刚来美国时,我还是用国内那套对待小州,现在想想太粗暴了,心里很愧疚。但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这里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有爱心、负责任、善良勤劳的孩子。”
  在爷爷奶奶们的眼里,小州简直就是一个“模范孩子”。蔡真妮的妈妈说她:你真好命呵,现在就得儿子济了!

在美国育儿的“痛苦”经历(7)
从高中开始,小州就打工挣钱,除了在餐馆工作外,他还为周围的邻居夏天割草、冬天除雪。蔡真妮夸儿子特能干,说他现在即使不上大学,也完全可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妈妈忙不过来时,只要喊他帮忙,小州二话不说,马上洗碗、吸地、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家里花园的活儿,他也全包了。“ 如果还在国内上学,小州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国内的亲朋好友,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学习好。
  小州今年上11 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美国的高中生很忙,课业很重,也有压力。他们没有班级,只有辅导员。你选了什么课,到时间自己去上,跟咱们的大学生一样。他们写的报告,就像写论文,要自己查资料。”
  小州带回家一份选课单,看得蔡真妮眼花缭乱,她仔细数了数,天哪!整个高中期间一共有120 多门课可以选。
  “课分得特别细,像音乐课,就包括了: 音乐理论、电子配乐、钢琴、古典吉他、爵士乐、声乐、交响乐等14 门科目。英语部分,开设了大学英语、演讲、写作、新闻采访、语法、美国文学、世界文学、戏剧创作等26 门课。就连家政这类课,也细分为烹饪科学、生活管理技能、室内设计、驾驶员教育等。”
  蔡真妮明显地感觉,美国的高中,不光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技能、自理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上大学,除了要看高中成绩,要参加入学考试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看学生有什么特长爱好,组织参加过什么社团,做过哪些社会服务等等。
  小州的学校,学生社团有上百种,还有各式各样的运动队。每天下午两点多就放学,学生个个都要利用课后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啦、训练啦、比赛啦。还得忙着谈恋爱,开Party,打工去。
  “很疯狂、也很快乐!可以留下很多记忆。看我儿子的高中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羡慕。我真觉得,学习只是很小一部分,健全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蔡真妮在国内有个表姐,她女儿学习很好,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表姐特骄傲,同事也都羡慕。为了让孩子一心学习,表姐从小到大不用孩子干一点活,连鞋带都是出门前妈妈蹲地下给系好的。高考前三个月,表姐的女儿一人得了三项优秀学生奖,有同学妒嫉不服气,对她挖苦讽刺。本来不善跟人打交道,被人中伤又不知怎么处理,加上高考的巨大压力,表姐的女儿精神崩溃了: 紧张焦虑,出现幻觉,只要一想到上学,就头疼得满地打滚。表姐领着女儿 四处求医后,状况才好转。虽说最后几个月没看书,可这孩子高考成绩依然达到了重点大学录取线。但除了清华北大,别的学校她都不想上,觉得丢人,最后家里送她出国自费留学。
  “她就是会学习,在语言学校学了一年日语后,拿到日本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在大学成绩还是名列前茅。但我知道,表姐俩口子每天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女儿的精神问题就像一颗炸弹,不知在她以后的人生路上,会被什么东西再次引爆。”
  蔡真妮觉得这不能全怨孩子,表姐的育儿观念和方式都有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意思是讲父母对孩子干什么,叫孩子干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读高中、上大学了,当爹妈的还不撒手,事事操心,样样干涉,代替孩子作选择,这实际上是让孩子为父母活,是在精神上控制孩子,孩子成了父母的傀儡。中国父母最喜欢跟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都是为了你好,大了,你就明白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儿事。”
  在美国,蔡真妮亲眼看见不少华人家庭,因为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引发家庭大战。一方面,华人父母用传统观念和手段对待孩子,比如独断专行,过度关心、管教、干涉等等; 另一方面,他们的子女受到的是美式教育,强调个人独立意志的实现和自由。所以,双方免不了会强烈地冲突、碰撞。
  也许,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父母们,都要习惯一件事: 别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别对孩子为所欲为,别紧紧抓牢孩子不撒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相信你的孩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冯骥才哭老街(1)
天津有个地方叫大直沽,大直沽从前有座庙叫天妃宫,后被八国联军烧掉了。1998 年,这儿忽然被一个开发商买下,建新房。
  作家冯骥才得知这事儿,坐不住了。
  “我们猜测这儿可能就是天津的发源地,因为有庙宇的地方往往是最早的聚落中心,我们请考古队去挖。”
  每一代的人,在地下都有一层遗留物,像陶瓷碎片、房基啦。考古队一层层地往下挖,像掀开一页页大书。他们一直挖到宋末元初的东西,这就是天津的根儿了。 冯骥才马上给市长、市委书记写信:希望你们注意,这地方必须保护。城市的遗址,就是这个城市的胎记。一座城市若能在市中心找到它的胎记是这个城市的福气。最后,市政府花了3200 万元,把这块地儿买下,包括开发商已经盖起的楼房,然后把房子炸掉,建一座“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冯骥才,写小说,画画,现任天津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有《三寸金莲》、《神鞭》、《雕花烟斗》、《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但最近几年,他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上的影响,似乎高过了他的小说。
  他认为经济上处于弱势的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往往会自我轻贱,会盲目抄袭强势经济国家的文化。“ 可是,一旦你丢掉了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这比物质贫困还要可怕。”
  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得太快,我们的文化丢失得也太快,可以说每一分钟都在丢失。如果为后人着想的话,现在必须赶紧动手抢救。
  “我有几部小说要写,人物常常在我心里活起来,我有写作的冲动,但我必须压抑自已。常常一个电话来了,说哪儿哪儿哪儿要拆了,叫我赶快去,十万火急,我‘噌’就站起来了。这些事远比我写一部小说要重要得多。”
  ● “海张五那大宅子呢?益德王家那座拱形刻砖门楼呢?
  明代的文井呢……全没了!全没了!”
  1994 年岁尾,天津老城里突然来了些穿粉红色背心、挂照相机的人,他们在胡同大院里窜,上墙上房地照相。这就是冯骥才当时搞的民间“旧城文化采风”。
  “老城我很熟,经常在里边走。我在天津生活五十多年,‘文革’时在社会底层滚过十几年,就是在老城区里滚,结识了社会上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这对我写小说帮助很大。一听说老城要拆,我想应该赶快做一件事。”
  老城有平方公里,人口约10 万,近600 年的历史。房子都很破,但里边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掺杂其间,像中国最早的电报局、义和团坛口旧址等。
  冯骥才说中国很多城市都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大部分都没做过文化调查, 只做过文物调查。“文物与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文物是某些历史建筑的精华, 大多为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 比如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 什么是文化呢, 比如一片历史街区就是文化, 像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国家有文物保护法, 却很少有保护一个街区、保护城市文化的。但一个城市的特色, 往往体现在它的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