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企大败局:托普检讨-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派歌舞升平,一片歌功颂德。此间,银行方面对托普也是青睐有加。
  7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中国农业银行与托普集团签订了银企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信贷、结算、中间业务、网上银行、进出口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7天后,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授予托普〃最佳诚信客户〃称号。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托普,俨然就是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形象。然而,一幕一幕有悖常识的闹剧、丑剧,掩饰不了〃帝国〃正在沦陷的深刻现实。〃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疯狂中结束〃,这是投资界的一句名言,用在宋如华身上再恰当不过。
  

〃媒体风波〃中托普沉默再沉默(1)
2002年8月,就在宋如华和托普还沉浸在〃十周年大庆〃所带来的亢奋中的时候,一场被托普内部称之为〃媒体风波〃的风暴悄然来临。一系列赤裸裸的质疑报道,矛头直指托普为〃十周年大庆〃所精心设计的〃5000名软件工程师〃招聘;〃祸不单行〃,恰好这个时候又爆发了一场始料不及的诉讼,首当其冲的正是托普系赖以生存的根基……〃银行信用〃。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质疑声淹没了〃表扬〃声。其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具胆识的一篇报道叫《托普泡沫》,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2002年8月联合采写。该文以〃5000人才之谜〃、〃常州软件园5家企业亏损〃、〃神奇子公司为何风光不再〃、〃托普的核心产品在哪〃4个段落对托普进行了全面考问,考虑到诉讼风险问题,记者们在文章最后一节还专门写上,〃对于各种质疑,托普没有出面澄清,本报多次联系托普采访,均被拒绝。〃
  3年后,重新回味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句句击中托普要害。《托普泡沫》首先引用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意见来寻求托普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无限〃可行性……
  一位资深专家指出,软件人才的管理一直都是全球软件公司的难点。一般说来,软件行业有条不成文的规律,无论市场前景有多好,内部管理多么成熟,软件公司一年内招收的软件工程师数量不能超过公司原有工程师的20%。
  一个例证是,全球拥有5万名员工的微软,在过去的一年中业务发展良好,却也只招收了数千名员工,不到原有职工比例的15%。
  中科红旗总工程师,有〃中国Linux之父〃之称的袁萌教授认为,国内公司根本不具备对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管理控制能力。现在托普整个集团仅有技术人员1640名,一次性招收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要说是在软件产业尚不成熟的中国,就是国际赫赫有名的软件业巨头也做不到。
  目前,国内员工总数能够超过500人的软件企业还属于凤毛麟角,能够拥有千人以上技术开发队伍的也就是东软、中软等极少数几家企业。
  即使托普真需要5000名软件工程师,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又给托普算了一笔账,以此来证明托普的资金链能否承受得起这5000名之〃重〃……
  据微软中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测算,按照目前国内软件业的管理状况,在假设销售部门能100%顺利实现销售的前提下,一名合格的国内软件工程师必须至少为公司每月完成2万元的业务,公司才能维持正常运行。
  依照这个指标,如果是50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每月至少应为公司创造出1亿元的产值,那么一年的就是12亿元。
  此外,加上托普集团公布的对全国27家软件园建设的巨额投入,这张单子上有对上海园区超过10个亿的投资、对陕西咸阳的托普西北软件园总投资5亿元等等一系列大手笔投入,业内人士预计托普软件一年至少需要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才能收支平衡,但去年中国一年的软件产值才300多个亿。
  在号称已有十几家高科技企业入园的常州托普软件园,《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除一幢办公楼和宾馆、餐厅有人走动外,其余几幢楼均空空荡荡。而占地1500亩的上海东部软件园,情况更为严峻。在遍布全园的63幢楼房中,只有托普与东芝等合资的〃华之樱〃公司进驻。
  此外,《托普泡沫》还援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上市公司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对托普软件的4家子公司从托普科技、长征网络、托雅科技、自贡电脑摇身变为托普通信、托普电脑、托普国贸、东北软件园(鞍山)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同样迷雾重重。比如长征网络,在1999、2000年创下绩优神话之后立即走下神坛,出现了254万元亏损。那么,长征网络1999年主营收入只有3227万元,为何能创下2069万元的净利?长征网络经增资扩股后,为何净资产能从5832万元增加到10264万元?
  托普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为外界所诟病,这也是宋如华心中永远的痛。《托普泡沫》〃摆事实,讲道理〃,举了几个托普最为看重的产品比如 M++Builder向多家国内顶尖软件公司求教,很遗憾,竟无一家能说清楚M++Build是什么。
  对此,沉默,托普让人压抑的一直保持着沉默。但沉默能有什么用呢?正如宋如华在托普内部的一次金融会议上所言,〃最不缺钱的时候往往就是最缺钱的一个前兆〃。是啊,在托普〃如日中天〃之时,谁又能想到银行会一纸诉状把托普告上法庭?
  把托普告上法庭的正是中国建设银行四川分行。建行四川分行向四川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长征机床股份公司(托普软件前身)〃和自贡东新电碳股份公司为四川省聚酯股份公司向建行四川分行借款及利息36337613.99美元事宜承担担保责任。
  2002年8月6日,托普软件(000583)接到了省高院的传票,随即发布公告称:
  公司在重组过程中,并不知道这一事情。目前了解的情况是,1993年12月,有关部门要求川长征和东新电碳为四川省聚酯股份公司向建行四川分行借款各1985万美元事宜承担担保责任,并且承诺因此事造成的损失由地方财政资金给予补偿。
  〃承诺〃分口头承诺和书面契约,对此,公告并没有特别指出。显然,宋如华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早在2000年托普软件增发后的6月,在〃营救洪涛〃的动员大会上,宋如华就气愤难当地表示,要将自贡方面没有公开披露、〃也未经我公司同意〃,擅自为聚酯厂担保3000万美金的行为〃诉之法庭〃。后来之所以没有〃诉之法庭〃,双方之间是否达成某种共识,我们就不知道了。
  

〃媒体风波〃中托普沉默再沉默(2)
不过,当9年前的担保现在〃突然〃找上门来时,宋如华着实被搞了一个措手不及,就一如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堂堂托普在泱泱13亿人口的中国招聘区区5000名软件工程师竟会引来众多电视、报纸、网络的〃立体轰炸〃一样。
  谁都在谈论天气,但谁都对天气无能为力。自7月下旬以来,成都这座城市里所有的闷热和烦躁不安似乎都在朝托普汇聚过来,伴随着庆典上阵阵觥筹交错声,托普软件股价应声而落。山雨欲来,此前对托普〃宠信有加〃的银行,信心也开始动摇……
  托普正经历着其成长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场危机。
  

宋氏解读康熙皇帝的〃三杯酒〃(1)
盲目,增加了宋如华的勇气,使其无法看到危险。但他的嗅觉无疑是灵敏的。
  就在托普接到四川省高院传票的前一天,8月4日,他在托普金融集团董事会扩大会议上作了〃托普金融十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十年规划〃的报告,他说,〃金融和产品经营不同,(产品经营)做错了事情仅仅是丢掉一个单子而已,对整个托普事业的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而金融方面一旦出了问题,则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越是担心的事情越要发生,只能说明托普已是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金融问题是托普系最大的问题,宋如华把这个报告放到〃十周年大庆〃之后,自有一番深意。一种可能是他已经对此束手无策,或者说他也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当时托普的一位副总裁曾经向宋进言,〃主席,不要再继续搞了〃,宋回答说,〃哥们,我能停得下来吗?〃现在媒体质疑不断,宋如华认为问题明摆着,不能不讲,讲出来也好集思广益,共同突围。
  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托普金融工作十年回顾,第二部分是目前面临的任务,第三部分是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典型的逻辑〃三段论〃,在此背后,宋如华表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托普金融要从战略上的被动,转向全面主动阶段,〃应该讲我们金融的思路还是不明确的,还是在非常被动的应酬,这种局面是有问题的。银行为什么要借托普钱,为什么肯开L/C,因为你是托普。〃一旦托普本身或者托普随着整个国家或世界经济出现一些风波,赖以支撑和生存的平台受到冲击,宋如华的报告透着冷肃的气氛,〃我们的金融体系就会土崩瓦解,而这种瓦解将会彻底破坏和粉碎我们整个集团的基础,整个集团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宋如华说他前些日子看二月河的《康熙皇帝》颇有感触。康熙皇帝临终前喝了三杯酒,〃第一杯给孝庄太后,她把他提拔起来,第二杯谢各位,第三杯谢鳌拜这些人,因为这些人使他坚强起来,使他知道问题在哪里。所以托普为什么会不断发展,因为别人不断地在搞我们,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他们要搞死你,肯定要找你弱点,而我们平时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弱点,这里就要看你摒不摒得住。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关键看你是不是被敌人制住。如果被制住,那么就完了。〃
  〃完〃的结果有三种〃可能〃导致。宋如华认为一种可能是有关部门把他给抓了,〃就像刘晓庆被抓走,她的这个体系肯定就瘫痪了〃;第二种可能是托普自身的信用体系彻底破坏;第三种可能是托普本身的内部管理体系出现混乱,〃也会导致事业的颠覆〃。
  那场报告之后,〃托普经济帝国〃的〃信息化〃战略其实全面转向了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首的〃救火〃工作。那是一个比〃信息化〃更为棘手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宋如华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来建立信用,重树银行方面的信心。
  立此存照:
  托普金融十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十年规划
  …… 在托普金融集团2002年二季度董事会扩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8月4日 宋如华
  我想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金融工作十年回顾。
  在我办公司以前,我眼里的金融就是钱。小时候,我见了我父亲就想怎么样从他那边骗一点钱出来,可以到外面买一些零食回来,那个时候我的金融理念就是钱。
  办公司以后,最早我对金融的理解就是存款和取款。生意做起来了就要把钱存在里头,那个时候我记得到省建行成都分行新丰路营业部那里去,跟银行里的出纳关系要搞好,我经常送一些香水之类的。
  到以后生意逐渐大一点了,又有了结算的概念。开始也不知道结算是什么,就知道钱存在那里就要取出来么,实际上有一个票据的问题。我们给人家钱就要开支票出去,人家给我们钱也要开银行的支票,还要去结汇,钱是从外面汇进来的,那时候还要到人民银行去盖个章,当时是我亲自去的。因为这个事情最重要,账是别人做的,钱是老板自己做出纳,这也说明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那个时候就把这一套东西基本上弄清楚了,怎么样下账,那个时候怕人家是假支票,拿了支票以后要下了账,银行章盖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发东西给人家了。钱在别人账上和在自己账上肯定不一样。
  第三个阶段是托普稍微有些发展后,就有了融资概念。其实我觉得很幸运,托普成立一年半就有了融资的概念。托普事业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叫〃借鸡生蛋,搭车上路〃,这个〃鸡〃就是钱,当时我们给实达做终端,我们就利用他们收的款……我们一个月给他结一次,但我们收是每天都在收。利用这个来沉淀资金,这里就已经有了银行的概念,而且我们不必付利息。到年底的时候请他们吃吃饭,搞到过了年再结,这样年前年后,我们已经有了120多万的存款,但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的,有100来万都是人家的。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接触到了金融工具,把别人的钱多存在我这里一点,我慢一点再付出去,这就是融资嘛,这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融资是多种多样的,到现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又会有进一步的拓展。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赚更多的钱,于是通过审计去想办法。要注册公司必须先把钱打到审计师事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