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国巨贾吕不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意。但是,不久之后,他发现他所在的公司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同样性能的机器,在价格上高一些。小池想,如果这个价格之比让同他签约成交的客户知道了,客户们一定会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

  于是,小池立即带着合同和订金,花了三天的时间,逐家逐户去找客户,老老实实向他们说明,他所卖的机器比别家的机器贵,为此请他们废弃契约。

  小池的这种诚实的作法使他的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跟小池废约。反而对小池更加信赖和敬佩。

  小池主动向客户退款退货之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商界美谈。此后,人们纷纷向小池订货。可以说,小池此举,为他日后成为日本著名企业家铺开了一条金光大道。

  无论经国还是经商抑或做人,诚信都是必须大力提倡的优秀品格。古之仁人志士关于诚信的名言是非常多的,如:

  “诚信者,天下之结(关键之意——笔者注)也。”(《管子·枢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外储》)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武则天《臣轨》)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商鞅》)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省心录》)

  ……

  专门针对商人的关于诚信的警句格言也不少,如: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

  “一货不说两样话,一巷不卖两个价。”

  “占了顾客便宜,坑了整个生意。”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店誉贵似金,一誉重千斤。”

  “人凭信用物凭秤,一纸合同重九鼎。”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

  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论述实在太多了,人们也都知道诚信的重要,但是,“诚信”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所以人们以偏概全地说“无商不奸”、“无官不贪”,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不法奸商和贪官污吏在弄虚作假巧取豪夺,尽管他们也口口声声标榜“诚信”。

  笔者写此文时,恰好刚看了央视国际网络的一条消息:

  记者日前从“2003年中国信用论坛”上了解到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每年由于缺乏诚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855亿元。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而履约率只有50%,经济合同失效问题严重,由于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达3000到4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同时,社会整体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手段,特别是信用传递、披露机制不健全,使得假冒伪劣现象猖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可见,信用缺失已是商界的通病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只有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制度,以及社会信用评估、监督和失信惩戒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无序竞争以及信用缺失行为。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以,对于商人和政客,我们还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切莫轻信上当。

  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吕氏春秋·慎大览》曰:“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又说:“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所谓因时,就是逐时而动,抓住机遇。

  对于经商来说,善抓商机,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是成功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素质。

  胡雪岩就是一个善抓机遇的商界奇才,他曾说:“一个人如果要有所成就,要发达,一半靠本事,一半靠机会。有本事还要有机会,机会就是运气。”

  胡雪岩做的第一笔军火生意,可以说适逢其时。如果当时没有太平天国占领东南半壁江山,如果不是上海小刀会乘机起事,如果清廷没有下令各地筹办团练保卫家乡,胡雪岩是不可能做成军火生意的。

  《吕氏春秋·孝行览》有名言云:“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吕氏春秋·恃君览》还举寒来暑往的例子说:“譬之若寒暑之序,时至而事生之。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

  对此,胡雪岩有很深的感受。他说:“什么事都要讲机会,明明一定办得到的事,阴错阳差,叫你不能如愿。”他还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因为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时候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经国巨贾吕不韦(21)
所以,胡雪岩十分重视对商机的把握,他知道,商机有时稍纵即逝,而且再也不会有那样的机会,必须抓住。抓住了,就能带来滚滚财富;抓不住,财富就会从你身边悄悄遛走。

  正如哲人所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人曾撰文总结说,善抓机遇的人一般都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

  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必要的思维方法,机遇便会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在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在各式服装上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一个经营“望远镜”的商人赚的钱最多。

  这位老板认为,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

  那么,观看婚礼时,人们最需要什么呢?

  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的玉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典礼盛况的望远镜。于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了几十万副用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望远镜的儿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

  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被抢购一空。这位老板就因为抓住了王室婚典的商机发了笔大财。

  五、要筑巢引凤,莫杀鸡取卵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句话:“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意思是,将树上的鸟巢破坏掉,将鸟巢里的鸟蛋摔碎,这样做,怎么能让凤凰飞来?将野兽杀死剖腹,吃掉野兽肚子里的胎儿,这样做,又怎么能让麒麟放心前来?将湖泊里的水抽干,将鱼全部逮尽,这样做,又如何能让灵异的龟和龙敢于前来呢?

  这段话,用商业眼光来看,实际上道出了“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筑巢引凤还是杀鸡取卵?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要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要招商引资。尤其是在当前,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招商引资,竞争颇为激烈。可笑的是,有的地方奉行的是“敞开门来招商,关起门来打狗”。招商时讲得天花乱坠,等将商招进来,各权力部门便迫不及待地要从“外商”身上揩油,以至于做出了种种“覆巢毁卵”、“刳兽食胎”、“干泽涸渔”之类的蠢事。

  从《吕氏春秋》里的这段话联想到招商引资,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在乱联系。笔者不这样认为。吕不韦在当时是个“跨国”商人,他一定从其经商的际遇中认识到了筑巢引凤的重要作用,所以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需要指出的是,早在春秋时期,一些明智的政治家在发展国力时就认识到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春秋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齐相管仲,就是招商引资的高手。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管仲招商的启示》的短文,不妨抄录于此:

  读《管子今诠》,管仲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

  他是在回答齐桓公询问治国之策时说这段话的,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其意思是,管仲请求齐桓公下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们建筑住所。对于带着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还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着三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还免费提供马的饲料;对于带着五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另外还有提供仆人为之服务的优惠条件。为什么要根据商人带到齐国的马车数量来确定优惠条件呢?这大概因为,当时还没产生纸币,人们进行商品交易一般用金银财宝,车辆越多,说明这个商人带的财富就越多,因此条件就越优惠。

  管仲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而所有这一切,是以国力雄厚为基础的。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招商引资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政治家,其远见卓识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中国,群雄割据,管仲在齐国率先施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结果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不仅要让商人们纷至沓来,还要让他们在齐国安居乐业。管仲还有优惠措施:“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即减少各种税费的征收,只征收商人们营业额的2%,这几乎是免税的。乍一想,政府不仅为招商赔了钱,还减少了税收收入,其实不然。别的诸侯国的富商们都跑到齐国去做买卖,自然将大量财富带到了齐国。这种不通过战争手段就能轻而易举夺取敌国财富的做法,实在高明之极!

  管仲招商的做法至少能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第一,在经济国际化的今天,各国的资本流向哪里,就能为哪里带来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不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就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商贾们来到一个地方经营立业,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到个人及家人的消费,有很多钱要花在该地,这无疑会带动当地有关产业的繁荣。

  第三,四方商贾云集一地,会带来各地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从而也带动当地各行各业在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诸方面取长补短、更上层楼。

  第四,商贾们到一个地方经商办厂,必然要从本地招收劳动力,这无疑可以部分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至于外商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之后为当地增加财税收入所做的贡献就更不用说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区间经济的竞争,又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哪里发展就快。两千六百多年前管仲的某些做法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管仲相比,如今的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某些人,对外来经商者迫不及待要挖一勺、宰一刀、吃喝拿卡要,此类杀鸡取卵的做法,又是何等的短视与愚蠢!

  第十二章、玩政治如玩火,玩火者多自焚

  ——吕不韦的可悲结局

  一

  秦庄襄王子楚去世之时,赵姬也就三十来岁。

  赵姬情欲旺盛,偏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她如果是嫁与贫困人家,丈夫一死,整天为生计忙碌,倒也不会感到无聊。偏偏她成了一国王太后,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因此,寂寞的日子肯定不怎么好过。

  这时,她自然想起了老情人吕不韦。

  丈夫已死,儿子尚小,秦国大权又掌握在老情人吕不韦的手中,因此,赵姬与吕不韦破镜重圆,自是谁也阻拦不了的事情。

  从此,吕不韦与赵姬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司马迁记此事只用了两句话: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私通吕不韦。”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清朝有几个“正人君子”如洪亮吉、纪晓岚,认为司马迁记载的吕不韦与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