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江北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老家人说的话,想着一江汉水将要哺育的两地人,我感慨万千。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把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告诉湖北记者的一段话写给老家人,焦志忠说:“中线到达团城湖终点之前,设计了一段800米明渠,这是汉水进入北京80公里后第一次露面。”他还说,“ 南水北调是伟大的世纪工程,多少人为之奋斗和奉献。我们设计一段明渠,就是要让北京市民能够看见,千里迢迢调到北京的水是什么样子,饮水思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8)
又说,“北京之所以不惜代价,用管涵引入汉江水,在北京建设一条80多公里的地下暗河,主要是出于保护水质考虑,使其免遭污染。湖北等地水源区的人民,为北京保护了这么一盆好水,我们不能辜负南方人民的一片心意!”
  说真的,看到这段话时,我非常感动。我感激这一段充满人文情怀的工程设计,感激北京水务工作者和工程设计者赋予了冷漠的钢筋水泥以温暖的人性。
  我想,待汉水进京时,我会是第一个到团城湖看水的人,我想我还会是看水人中第一个流泪的人……
  2005年7月16日,这一天我一人来到了颐和园,因为我现在就想去那里看看团城湖,看看这个即将接纳千里汉水的“天上瑶池”。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因学校离颐和园、圆明园都很近,这里便成为我和我的同学、恋人常常涉足的地方。这么多年,我在心灵深处,默默心仪着那些曾经泅渡过我们青春和爱情的地方。
  那天,当我望着远处丹墙翠瓦的佛香阁,看着眼前微波涟漪的昆明湖、团城湖时,我已泪流满面……
  团城湖边,我仰望蓝天,轻轻诵起飘泊北京、如今已在京城作起文化传播的我的故乡诗人海默的诗——
  汉江
  我是你岸边一个玩石子的孩子
  我用光滑的石子
  在沙滩上画船  画帆
  画你两岸的风景
  我还记得我画过天安门
  那时
  我就想顺着你的航线
  远行到北方那座城市
  ……
  预言一般的诗啊……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1)
   “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天津
  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逐步崛起,天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然而,对1949年即定为中国三大直辖市之一的老天津而言(其中1958年至1965年为河北省省会),无论怎么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它作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大城市”之光仿佛一天天在暗淡着,以至后来的直辖市重庆也有赶超天津之势。即使不是直辖市的大连、青岛、烟台也比它的经济增长快。是北京、上海太强大太显赫遮闭了天津应有的光环,还是天津自身遭遇了什么不可逾越的大障碍?
  诗人海默在《中国城市批判》一书中写道:天津一直都走不出首都北京的阴影,“后花园”的帽子不戴也得戴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初历史赋予它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然,这只是一个诗人的情怀和一个文化人的视角。应该说,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的发展快慢或发展特色,是具有十分复杂和深层的原因的。无论是天津作为直辖市的功能未能显现还是它被北京、上海的强光所遮闭,天津自己都会说出个中的一百个、一千个缘由。那么,我相信天津在诉说这些缘由时,他们会说到一个致命的伤口:我们没有水!
  这就怪了,“九河下梢”的天津不是内河纵横、海浪涛涛吗?怎么会没有水?!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天津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65立方米!这还叫水吗?这比沙漠之国以色列还少100多个立方!这还不到联合国测定的生存极限缺水500立方米的1/3!这是全国水资源量最低的城市!只有全国平均量的1/15。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曾几何时,天津人喝的水“能腌咸菜”,世人皆知。
  天津的水呢?
  如同北京人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样,天津人也世代都在感恩他们的母亲河——海河。是古老天成的海河,孕育了天津城市的生命。历史上说的“九河下梢”的“九河”,是对海河流域的诸多河流的总称,海河流域原本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三百多条,比如我们今天一般人都还知道的永定河、滹沱河、潮白河、子牙河、大清河等等。这些河流在几千年的分分合合中,最终在现在天津的三岔河口汇集成为一段仅有72公里的干流奔腾入海,这段干流后来人们把它叫作海河,这是世界上干流最短的一条河流。天津就在这条干流河畔诞生了,72公里的海河穿城而过。
  海河河道和海河平原的形成只有4000年的历史,那是渤海退走后留下的一片浩渺的“大陆泽”,这片“大陆泽”地势很低,海拔只有5米。数千年来,海河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和众河汇聚,这里便形成了无数的湖泊洼淀,当地人叫“沽”。天津俗有“七十二沽”之说,天津许多地名即以“沽”称之,比如大家熟悉的塘沽、大沽、直沽、汉沽等等。天津市水利局工程师丛英对我说,“七十二沽”只是个约数,并非确数。据她查阅天津各区县地名录和有关资料,发现带“沽”字的地名就有82个。由于河网密布、湖沽聚集,我们可以想象海河平原曾一度如银河落天、水光灿烂的大泽景象。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下令修通济渠、永济渠,使全长1400余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天津“地处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的航运中心地位,使天津呈现出“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的水乡景象。
  自金代在北京建都后,在没有现代交通之前,天津便成为往京城运送漕粮的唯一水上码头。江南的漕粮都经海河运抵北京,年转运漕粮由金代的170万石、元代的300多万石至明、清的400多万石。正如古人所吟咏的:“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万年壮丽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2)
天津真正建城是到了明代。燕王朱棣于公元1400年率兵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攻克了南京,夺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改年号为“永乐”。朱棣从海河、运河一路南下时,天津并没有城池,也不叫天津,那时叫直沽,应还是一片“荒旷卢盐之地”。永乐二年也即1404年,明朝开始在直沽设卫,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某个级别的军事组织,比如某某军区、军分区什么的。设直沽卫之后,又设了左卫、右卫。设卫的同时也开始建城,为纪念皇帝曾从此渡口出兵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赐名卫城为“天津”,即“天子的渡口”之意,后在此设县、设州、设府……
  1860年,天津对外开放,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天津。至今天津市内保存完好的两千多所各国建筑风情的“小洋楼”和花园式庭院,足以让你领略这座城市曾经对于外来文化有过怎样的吞吐和吸纳。于是,在一个久远也是一个瞬间的600年时间里,在“九河下梢”、在渤海湾崛起了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
    总被洪水袭击的天津
  天津一直不缺水,而是一直在闹洪水。仅历史上记载的几次大洪水已足够我们惊心动魄。如1801年的海河流域洪灾,使包括天津在内的直隶省被水淹没90余州县,为200年罕见之大水灾。天津城被大水淹到20多级城砖,庄稼八成无收,饥民遍野。1917年,北方普降大雨,河北被水淹没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103县、19万个村庄、600余万人、5万亩土地受灾。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带水深近2米。1939年,海河流域又一次发生历史上的大洪水,7月、8月的持续暴雨使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连续出现每秒4000多立方米的洪峰,洪水漫越京汉铁路,冲决白洋淀千里堤防,一路狂奔直入天津。堤决桥溃、房倒屋塌,洪水进入市内水深近6米,平地行舟持续近一个月!全市灾民65万人,郊外逃难进入市内的5万余人,一律露宿在市内仅2/5没被水淹的高地处长达两个月之久,老弱灾民饥寒病死,水面浮尸随波逐流……
  我们再来看1963年的大水——
  那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西南部地区连降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太行山东麓,洛阳河上游内丘县獐仫,7天雨量达2000多毫米。海河南系这场暴雨总降水量达570余亿立方米,产生径流总量300多亿立方米。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有水文记录以来之最。致使京广铁路以西诸河洪水骤涨,虽经岳城、岗南、王快、西大洋等10座大型水库拦洪削峰,因洪水峰高量大,漫过京广铁路的洪水流量达每秒78万立方米,又因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低,致使河道多处堤防漫溢溃决,加上平原涝水,形成平地行洪之势,冀中、冀南等广大地区顿成汪洋一片。几路洪水顺势流向天津西南外围洼淀,严重威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白洋淀水位上涨近3米,达到11余米,千里堤防告急……
  为确保白洋淀千里长堤的安全,不得不采取扒口泄洪措施,扒口位置选择在任丘县小关村北,顿时,任丘大地一片汪洋……
  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大量洪水下泄,从西面和南面包围了天津。天津17万人坚守在各河堤岸上,昼夜加高加固堤埝……
  河北省、天津市防汛指挥部决定炸坝分三路向海河、独流减河及团泊洼、白洋淀、北大港等九洼分洪泄水。
  天津、河北大地一片汪洋……
  津浦铁路漫水停车,2万余军民在铁路沿线奋战11天……
    黄河水九次解救的天津
  应该说是1963年的大洪水改变了天津水的命运。
  大洪水之后,从近50天与洪水作斗争的惊恐和疲劳中走出来的河北和天津人,决定要进一步根治海河。其实,1958年,毛泽东就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和一切河流的号令,全国建成的85万多座水库也是在这一声号令下达前后开始的。几千年来,中国人真的被洪水害苦了、吓怕了。根治海河的目标就是抗洪排涝,方法就是“上蓄、中疏、下排”。那时,天津人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的气魄:“定叫日月换新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3)
1963年8月的大洪水,人们看到的只是海河流域入海不畅的问题,因此,开挖子牙新河、永定新河以及其他河流的计划被迅速列入议事日程,河北人、天津人要把旧河挖宽挖大,让洪水来了就能排走。经有关科研部门设计、论证、测量、审查,于1966年10月子牙新河河道开挖工程正式施工。冬季,由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保定、沧州、唐山、天津8个专区的87个县组织30万民工;春季,由84个县组织38万民工,至1967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共完成挖河土方1亿多立方米,筑堤土方7000多万立方米,共出动6000多万个工日,投资近亿元;工程共迁走35万移民……
  那个年代,最有效用的办法即打“人民战争”、“人海战术”;那个年代,农民的激情与疲惫一齐在岁月中交辉。
  1970年对永定河施行了同样的“根治”……
  与此同时,“上蓄”工程也在海河流域的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辽宁、河南等广袤的土地上遍地开花,所谓“上蓄”就是修水库拦水,大规模的全国性修水库也始于这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海河流域一下子修起了大大小小1900座水库!所有的河流都被拦截了,蓄水了!
  这下好了,海河流域再没有洪涝之灾了,天津再不被水淹了。然而,干旱到来了,旱得最终连一立方米的水都流不到天津了,原本每年经天津入海的水量高达140多亿立方米啊!
  人们在陶醉对大自然的一种胜利时,大自然的另一种报复随即而来——从1972年始,天津便进入了一连几十年的水荒……
  1972年,旱灾袭击天津。
  6月2日,中央召集紧急会议,研究京、津、冀缺水问题。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李先念、纪登奎召###议研究解决天津、河北、北京缺水问题。华国锋、余秋里、钱正英、吴德、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