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 胡 系 列-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房建筑,高昂宏伟;亭台楼阁,触目皆是。
  蒙古国时的「燕京」,本曾是金代「中都」;蒙古人打败金国后,才将「中都」改名「燕京」。
  蒙古国原建都「和林」,忽必烈则移都「开平」,后来,由于利于攻战南宋,再在「燕京」设立行宫,至蒙古国改称「元」朝,才把「燕京」定作首都,并且将它易名「大都」。因此,那时的燕京只建有行宫。
  一进城门之后,走上一条大街,就见商户酒肆,夹杂着开设在两旁。举目可见,任何一条街巷都砌了石板路。
  而且,地上无泥,路无杂草。
  在那一个年代,这已经是富裕的另一种表徵。这是因为石板铺路,除了清净,还有物资丰盈的启示性。
  人走在石板上,声音纷踏不同。
  马走在石板上,声音就更加响。听它四蹄起落,石板发出回音,似有节奏,如敲打乐。此际,马蹄踏上石板的声音正由远而近。
  越近越响,越响越密。
  那是来自一支马队。亦有一些队员步行。队员吹吹打打,个个担花带红。
  分明是办喜事。
  X      X      X
  带头的是一名武士。
  人骑在一匹骏马上。
  马白衣红。
  戎装打扮。
  这名武士浓眉大眼,国字口脸。虽然不算英俊,但亦器宇轩昂,粗豪朴实。
  人正少年。
  他乍看像一名将军,右执一枝方天画戟,左系缰绳。策马而来。好不威武。只是,他随行的士卒全不是蒙古兵打扮。因此,可以肯定他实际上不是一名将军。
  大街上人来又人往。
  但都知道互相闪避。
  因见这样一支队伍来了,路上众人都主动地向两旁散开去。但又有不少人,忍不住要停下来看一个热闹。
  有些拖男带女。有些扶老携幼。彼此推推攘攘。
  亦有一些慌慌忙忙。
  喊喝之声不绝。
  然而,中间那条石板通道还是空出来了。
  X      X      X
  大街两旁开着不同的店。
  鳞次栉比。
  一间接着一间。
  店内店外摆着不同的货。正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撩乱。
  招牌挂得满满,式样各异。有些旗幡迎风摆动,似是挥手招徕顾客。
  刚才那名道姑名叫玄珠,一进城门已是目不暇给;她本来跟着师父走,后来就渐渐落后了。因为好奇,因为好看。她不由自主地信步来到一间绸缎店前。
  迎面布匹缤纷,颜料鲜艳。
  玄珠显然被吸引了。她停下来,可能因为禁不住心头上的喜爱,伸手去摸;着手软滑,无褶无皱。
  这是一幅花鸟,那是一幅图案。
  那块又是……。
  「如果穿在身上真是好看极了。」玄珠在想。
  不禁又再伸手去摸。
  X      X      X
  「这是上等丝绸,小姐,买一块回去吧!」店夥从内而出,人未到,话先说。
  「好美丽呀!」玄珠随声应道。
  「小……!」店夥此时欲言又止,因为突然发觉不对。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打扮是一名道姑了!
  于是随即中途改口:
  「是,是……」他说,因为想不出其他的说话对应。
  「一定是很贵吧?」
  道姑玄珠问得比他自然多了。
  「你,你,你……的确要买吗?」店夥答得十分犹疑。因为这下子他脑海中想到了不少其他事情。
  「我不过问一问。」玄珠对他脸露笑容。
  「是!是!」店夥陪着她笑。
  「这些丝绸的确很美!」玄珠放下手中的那一块。然后便转身走开了。
  X      X      X
  店夥望着道姑玄珠远去。
  在人丛掩影中,依然那么突出。
  身形那么苗条。
  步伐那么轻盈。
  望着,望着,终于都不见了。
  这个店夥才如梦方醒地喃喃自语,说了一声:「可,可惜!」
  另一名店夥刚出来,听到了这话,便随口答道:「即使是做不成生意,也用不着这样长嗟短叹。来日方长!」他显然是不清楚第一名店夥说可惜的原因。
  对方不自觉地回声应道:「我是说,是说呀,……」
  但人依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刚才那道姑远去的方向。他显然未忘记她那一张秀脸?所以,他突然脱口而出道:「干吗,人好好的,竟然要做尼姑?」
  「你在噜苏什么?」
  「我是说,是说呀,……」
  

第5章  冲天神技
「师父!师父?」
  玄珠在大街的人群中找师父。
  前面万头钻动,那个是师父呢?
  玄珠盘算着她师父应该已经走在前面。于是,挤进人群,急步追了过去。
  在人来人往的燕京大街,玄珠看见远远有一队人马担花带红地朝着她的方向过来。
  旗幡招展,人数不少。
  远远便已看到,带头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
  随行有喜庆锣鼓声,音调悠扬。
  但亦十分吵耳。
  玄珠依然东张西望地正在人堆之中找师父时,突然,有连串的炮竹声震天地响了起来,把她及身旁的人全吓了一大跳。
  原来长街那边有一店铺开张。
  一名老板对着仍在燃放的炮竹朝四方拱手,频频高声大喊: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X      X      X
  与此同时传来慌乱的马嘶和人叫声。
  「快走避呀!」
  「有马来呀!」
  果然就见一匹烈马翻开四蹄,正朝玄珠所站的这一边冲了过来。四蹄翻动,声音雷亮。
  街上众人惊呼走避,纷纷向两旁散开去。
  你推我攘。争争逐逐。
  玄珠环顾左右,不远有一小孩。不知是谁慌忙中推跌了这个宝贝;他正匍匐在石板上嚎号大哭。
  石板路正是马儿跑过来的路,情况凶险不过。而且,此刻那匹烈马正在鼓起双蹄,继续不断奔腾而来。
  眼看就要踏到这小孩的身上。
  玄珠不加考虑,迅速移步向前,双手抱起小孩,在马匹仍未冲到时,屈身顿足,向上腾起。
  就这样人带着人如箭地凌空弹高。
  X      X      X
  骑在马背的人此时亦在拚命用劲收缰,那一匹烈马被勒得双蹄人立;昂首嘶叫。
  它的四蹄不断翻腾,左右打转。
  但却总是停在原处。
  这大概是因为马上的人亦留意到路上有一小孩,故此,努力收缰,企图阻止马儿践踏到那小孩身上。
  岂料,玄珠在间不容发的当儿,抱着小孩飞起,马儿亦刚好就被勒得依然站在同一位置上四下打转。
  玄珠此时手抱小孩,在三丈高空上落下。
  她本来是估计那匹烈马应该已经跑开;但因发生这种变化,情况反而变得十分尴尬。这倒不是她意料所及的。眼看自己就要被迫降到那个正骑在马背的人身上了。「该怎么办?」她想。
  那人抬头见此情况,亦已连忙举起双手。
  玄珠看见下面如此情状,一个大男人正朝着自己举起双手,便即时感到有一股热流涌上双颊。
  X      X      X
  下面那人双手高伸。
  筋肌暴现,强壮有力。他原来握着的武器亦不知何时已弃到地上去了。
  他显然是希望用尽气力去承接他们。
  「但他是一个男人呀!」玄珠下意识地告诉自己:「这怎可以?」。
  不过,下堕之势已成,又如何改变呢?
  她这时抱着那小孩继续向下堕。
  那男人的双手。。。。越来越靠近了!
  就在间不容发的一刹那,玄珠机灵地把手中那名小孩送到那个男人头上;并且,在对方接过时,借力使力,轻巧地自己翻一个跟斗,向五尺外弹了开去。
  轻盈着地。姿态从容。
  马上的人接过小孩,望着已着地的玄珠,亦随口赞了一句好轻功。
  周围同时响起一片掌声。
  X      X      X
  玄珠此时回头企图再看清楚这个骑在马上的人。
  二人四目交投。
  男的发觉对方竟是一名女的;先是有些讶异。随即又注意到对方模样清丽绝伦;更是心头一震。尤其是那一对凤眼,秋水盈盈;杏腮桃脸,不可方物。
  他忍不住又再多看一眼,就此呆着。
  道姑玄珠也注意到对方正在打量自已。但,她没有回避。她看到这名马上的人是个年轻勇士,粗眉大眼,瞪着自己。不知是好意还是恶意?管他!她于是回过头。
  「你救了人!」这名武士对她扬声说道。
  「你也是呀!」玄珠心中在想,含蓄地回头笑。然后她突然看见了师父就在远远的前面人群之中走路。
  「师父,你等等我!」
  她于是一踪,往前消失了。
  武士回顾身际,有一名民妇早已感激地跑过来,从他手中把受惊吓的小孩抱了过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6章  道观门规
远远便看到了它的牌楼。
  牌楼富丽堂皇。再走上一段路,终于看到了上面「敕建长春宫」五个大字。这就是全真道教的第一丛林。
  「敕建」的意思是由皇帝赐建或资建,「奉旨」的意味是再明显不过了。
  过了这座牌楼,便算进入山门。之后,是两旁有由大小乱石堆成奇形怪状屏障的一幅空地。其间还种有高低不一的众多松树。因而但觉松石交错,翠白呈趣。
  随步渐进,尽头有一道小石桥。桥下是一条清清的流涧,有水从石缝中出,又没入石缝中去,彷佛就是要给人一种人生如谜的启示:人生如水;来无踪,去无迹。
  过了石桥,叫做仙界。
  那才是进入长春宫前院。其实,是四进的第一个四合院。有花树成荫的石径直伸向前。迎面可见在尽头处有一个殿。殿前有一个巨大的炉鼎。香火缭绕。烟雾飘飘。
  这条内进的路颇长。
  彷佛可望而不可即。
  X      X      X
  再向内行,先是看见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之后,分别连接着一个又一个偏殿。
  玄珠左顾右盼,目不暇给之际,师父已朝其中一个偏殿走去。那就是十方堂,亦叫做云水堂。这是全真教来客报到投宿的地方。
  师父把随身的包袱放在门口。示意玄珠照办。然后探头向内一望,并提高了声音说道:「房号老爷慈悲!」
  一名道士,衣冠整齐,现身到了门口。他向外望一望,什掌应了一声:「慈悲!」然后按照规矩,男左女右,先开左步,向左一靠,站到门边。
  师父应声:「慈悲!」亦照规矩,举右足先踏进门内,站到右边。她随即向天连揖了三下,表示恭谢三清;然后,对着那名道士说道:「顶礼房号老爷!」对方连忙客气地什掌道:「慈悲一礼,一礼!」二人对揖一下之后,那道士问:「请问你老修行从那里来?请坐!请坐!」。
  师父应道:「你老慈悲,弟子小庙是妙音观。」
  那人又问:「你老修行仙姓?」。。。。。
  X      X      X
  玄珠在外听着二人对答,都是一些例行繁文牍节。
  那人又问:「你老修行是那一派?」师父答道:「你老慈悲,弟子是龙门派。。。。。」其实,何须多问,玄珠的师父并不是等闲之辈,她不仅是龙门派的嫡传弟子之一,还同时是现时全真教掌教的长辈。
  全真道教是由其教祖王重阳于宋末金人统治期间创建的。相传,他原是一介儒生,也曾考中过武举。后来,据说遇仙,被授口诀,转而修道。又传,他先掘了一个墓穴,在内坐禅持修两年。后又封穴结芦,开始四出传道。几经转移,最后才在山东一带连续收了七个得意弟子。他们依入门先后有: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又因为他在山东传道时建了个全真庵,所以他所传的道教从此称全真教。而那七名入室弟子亦被后世称为全真教七真人。
  王重阳于金大定十年仙逝。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曾相继掌教。那时仍是金代。
  X      X      X
  到丘处机接掌全真教时,正值金元两朝交替,兵祸连连,苍生叫苦。依皈宗教不但已成无辜百姓的选择,而当时的掌教更是王者笼络的对象。
  相传,丘处机曾先后接到宋、金两朝皇帝的诏见书,但他审时度势,拒而不往。直到宋末元初,那一位仍忙于蒙古征战的成吉思汗亦慕名派使来邀时,年已七十二岁的丘处机却毅然接受了。为了那次北行,他还亲自挑选十八名门下的弟子充当随从。然后,过草原,进大漠。历时两年,跋涉万里,才终于赶到西域大雪山,先后凡三次与成吉思汗会晤。
  根据记载,成吉思汗问他治国之道,他答敬天爱民为本;问他长生之术,他答清心寡欲为要。他并进言:「欲平天下,不嗜杀人。」成吉思汗对他礼遇至隆,尊他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