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到此处,脑海里不断想着如何伐宋的计谋,路程太远,不宜调动墨妃暄及墨家的武装力量与之抗衡,而且也有可能会暴露了他的身份,不能动用自己的秘密力量,只能借助魏国之势。
  眼下魏国伐小卫,已经没有多余的兵源可以攻宋,而且宋国战力强大,任何一个诸侯国,都难以独吞,看来真正要灭宋,还要等几个诸侯国闲下来,组成盟军来进攻。
  浓烟滚滚,火势猛烈,凄惨的叫声,响彻整片山林。
  由于火光隔离了魏军的实现,也不知究竟有多少宋军精锐被困,烧在其中,但三军依然朝着有喊叫声的地方放箭,哪里有声音,箭雨就射向那里,不少死敌军,也要乱箭射死。
  本是风光怡人的山野,变成了人间地狱,惨嚎声不住由火场传来,喊声震天。
  逃出的宋卒,愤怒地涌向了伏击深处的魏卒之处,冷箭嗖嗖,射杀奔袭者,但是那些士卒毕竟都是武者,躲闪冷箭的能力,要远比寻常军伍甲士强出很多,伤亡一定人数之后,一些活下来的宋军武者,杀入了伏击的魏卒潜伏圈内。
  一千在地处隐蔽的武卒,与宋军武者们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厮杀声愈演愈烈,兵器交击声,愤怒地吼叫声,砍掉首级的血泊声,交汇在一起,凄烈惨壮。
  辰凌直到,那潜伏在外的一千武卒,生存几率不大了,他没有下令出击救援,因为有大火隔离了,无法有效快捷地奔过去,而且即使冲杀过去,也不过是多添一些伤亡,一旦陷入混战中,说不定后面未被伏击的宋军尾部,会掉过头兜过来,反而把他们都围歼在此地。
  “大帅……”杨匡义深深地说了一句,想要过去救援。
  “继续射杀火中的宋卒,让他们少出去一个,咱们的将士就多一分安全!”
  辰凌的话很明显,不会派去,而是选择继续射杀宋卒,与其那样被动去送死,不如在这多杀一些宋卒。
  杨匡义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毕竟武卒跟他时间太长了,有一种将士生死袍泽的情谊,望着那片厮杀的方向,眼眶一湿,老泪横洒下来,强忍着悲痛,拉起一张硬弓,朝着火圈中,仍在嚎叫的地方,大喝一声:“杀光宋卒——”
  “杀光宋卒——!”不少魏卒都明白过来,己方将战死一千武卒兄弟,但是,没有人哗变,没有人违抗军令,这是战场,军令如山,而且形势所迫,没有人觉得大帅错了。
  双方都有仇恨,这边仍继续猎杀生还的宋卒,另一边突围出去的宋卒武者,则把怨恨和愤怒,到了那一千多武卒身上,扑入潜伏地,挥剑杀敌,剑气如芒,森寒匹练,人人皆武艺高强,剑术过人,比大魏最精锐的武卒战士,还要厉害许多。
  但大魏武卒们,也知道一旦被近身攻击,生还几率渺茫了,他们也都豁出去了,扔掉手中弩机,拔出匕首、长剑,手持长戈,与宋卒武士们拼杀,做困兽之斗,完全不要命的打法,即使死了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因此一出手,就是两败俱伤的打法。
  许多武卒,都是避开要害,用身体宁抗对方一剑,然后瞬间反击一招,与对方同时毙命,或者两个扑上去,一个被对方用剑刺穿了腹部,双臂却仍死死抓住对方,好让自己的袍泽战友,有出手砍杀的机会。
  “辰凌,你个孬种,有本事与寡人当面对决,你这个缩头乌龟,算什么英雄好汉,真给大魏丢脸——!”一声咆哮从一里之外传出,仍然声波不衰,内劲雄浑。
  辰凌没有答话,而是喝令将士们,朝着喊声的方位,就是一顿高射,流矢飞出,不时传来惨叫声,气得宋王偃大发雷霆,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火势被秋风一吹,越来越大,已经扩散了,这片山林几乎在蔓延了。
  辰凌下达撤退的指令,因为大火很快要反烧上来,而逃走的宋军也开始迅速奔离了,厮杀声越来越小,那一千武卒,经过小半个时辰的浴血厮杀,全部壮烈牺牲了,也拼掉了几百个宋军武者,值得了。
  东方大白时,方圆十里之地全化作了焦土,火苗仍在远处延续着,但已减弱多了,辰凌带着四千将士,在天亮的时候,进入了成武邑,做暂时的休整,这一战,连宋王偃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便把五千劲宋收拾过半,正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最好体现。
  
  第0584章 宋军压境
  
  辰凌退入成武邑后,立即下令日夜严密守护城池,并派出斥候,方圆五十里密集排查宋军动向,这一伏击,五千劲宋所剩应该不足一半,不会再发动攻城战,但是后方的濒临的五万大军,却有可能长驱直入,不得不防。
  到了眼下,形势危急,辰凌立即写了两封密函,一封给周淮英,让他在扇堤关整军,固守扇堤关,那是最后撤走的关键,也是后路,后勤粮仓所在,一旦有失,入卫的大军都要困死其中,乃战略要地。
  第二封写给魏王,陈述当前的战况,右路魏军,一路凯歌,横扫卫国南部,如今只剩下曹州及周围几座城邑了,但五万宋军压境,将要切断魏军后路,一则请求援军,二则能否拉拢韩国,借韩军压向宋境,使得宋国不敢妄动。
  由于成武邑与大梁相隔遥远,因此封密函先是被鹞鹰送出,快速飞到后方魏国情报联络站的鹰塔,然后由斥候连夜送往大魏王城,第三日送入了魏国宫殿。
  魏王看到信函后,先是大喜,右路军战绩彪炳,这辰凌果然是一代将才,而且在宋卫边界,还一把火烧了五千劲宋,差点把天生神力的宋王偃差点给烧死,畅快地大笑起来。
  接着看到求援,眉头皱了起来,这些日子,三路军马都不断发回求援的信函,魏太子、国尉魏章、武陵侯魏钰,先后入宫,为自己保举的将帅一方,请求军马和粮草等,让魏王一时头大。
  三十万魏军,加上留守的二十万,已经是魏国常规军的极限了。
  留守的兵马,一部分屯守大梁京城,是动不得的,其它兵马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边界,也不能抽调,否则本国空虚,会造成致命威胁。
  魏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再次征集十五万壮丁,新军入伍,每路军五万人马供调遣。
  战国有征兵徭役,按照户籍,登记的壮丁,一旦有需要,全民征兵,在年龄范围之内男子,如果家中没有人正服役,那么就要出一男丁入伍,这是战国百姓基本的义务。
  同时,魏朝廷派出了时节,去往了韩国,要说服韩国君,派兵抵达宋边境,向其施压,让宋国军马不敢妄动入卫。
  当然,韩国趁机要挟,肯定不会轻易同意出兵,这就需要使者巧用外交手腕了,无非就是许以利益,当利益大于出兵的劣势和弊端时候,自然会欣然出兵了。
  这一日,游哨的斥候回报,发现五万宋军已经入境,正赶赴成武邑而来。
  辰凌凝思半晌,摇头一叹,他太高估了宋王偃,以为一国之君,当衡量利弊,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失利一次,暂时不会派兵干预诸侯之战。
  但是宋王偃明显是一个天生暴戾之人,数日前吃了大亏,辛辛苦苦打造的一支精锐武者劲旅,是他梦想称霸诸侯的底牌,所向无敌,但一夜之间,付之一炬,被大火烧死烧伤大半之数,气得他回去后暴跳如雷,在宋国边境处,立即调集三军,亲自御驾亲征,不足两千武者,加上五万宋军,浩浩荡荡进入卫境,要把辰凌余部彻底歼灭。
  形势危急,辰凌不敢托大,立即发出军令,撤走曹州外的大军,还有平陵一带的驻军,全部收缩回到成武邑,要收起拳头再迎敌,免得被宋军切割孤立,逐一攻破歼灭。
  一日之内,三万甲士,两千骑兵,八千中军,七千武卒集结在成武邑,各路军马汇合。
  扇堤关有一万五千守军,除了周淮英带回的五千残部,另有一万的辎重粮草军,战斗力不行。
  辰凌担心后路被堵截,因此调派杨匡义,率领三千武卒,五千甲士到扇堤关,辅助周淮英守雄关,对于那个草包剑客将军,很是不放心,这次腹背受敌,事关右路军的生死存亡,还有军人荣誉等,他已经没得选择。
  如果撤离到扇堤关,一起防守呢?那不现实,征战了一个半月,死伤近百大军,才横推了卫境诸多南疆,如果就这样撤出来,那战死的那些将士就无功劳了,抚恤金和封赏也不会兑现,朝廷还会治他带兵无方的罪名,不死在敌军手中,反而会死在朝廷罪名下。
  因此,他必须要死守成武邑,并把扇堤关牢牢握在手中,等待魏军救援,恶战数月也罢,至少给朝廷魏王和许多大臣做做秀,让他们知道战场激烈,可不是他主动逃跑的,实在受不住了,再突围撤退,这是军人底线。
  虽然听起来有些可笑,但这就是官场与将相之间的规则,违反了规则,名将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不是赐三尺白绫,就是毒酒下肚!
  调兵遣将之后,成武邑只剩下两万五千普通甲士,八千中军,两千骑兵,四千五组了,加起来四万人马左右,足够死守成武邑了。
  不过,辰凌担心背后曹州会有卫军前来夹攻,因此招来柳岩,派给他一千武卒,夜里出城,埋伏在曹州通往成武邑的途中山岭树林地带,潜藏下去,如果有卫军来援,中途伏击,作为一支游散部队,来回机动,逮住机会,可以烧毁敌军粮草之类,成为一支奇兵在外。
  柳岩领命而去,这次同样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任务,夹在两军之间,潜伏突击,危险度可想而知。
  五万宋军日行近百里,按照路程,三日内就能兵临城下。
  辰凌发动将士,备好防守用的工具,滚木雷石,箭矢沸水,滚油狼烟,拆掉城门口附近街道的房舍,运送大批砖木等放在城墙下,防守时候好用到,又派人在城池前挖下大壕沟,阻挡敌军攻城的脚步。
  由于时间短暂,不可能像卫山童守曹州时,在曹州五里外,花费数月构筑大型防御战壕,连绵数里,挡住魏军兵临城下。
  一切妥当后,宋军也抵达了。
  下午未时,五万宋军奔腾而来,辰凌站在箭楼女墙前,手搭凉棚举目一望,广阔的山塬上,一道黑色的细线正在迎面逼近,毫不停滞,铺天盖地,以势不可挡之势向成武邑席卷而来。
  片刻之间,黑线变成汹涌的潮水,沉雷隆隆卷地,旌旗遮天蔽日,铁骑战车纵横驰骋,沉沉的牛角号响亮,更增添几分战意和悲凉,秋风如刀,战场似火,一场烽烟激战,在所难免了。
  
  第0585章 守城血战
  
  辰凌神色肃穆,面对排山倒海涌向来宋军,肃然而坚定,这一战既然来了,就不可避免,他必须面对。
  以往都是他攻城掠地,还是第一次守城,不过,他并不茫然,镇定自若,辰凌相信,兵法是相通的,治好军,就能作好战。
  城内有一个月的粮草,只要能坚持住一个月,而不被攻破,宋军必退!
  且不说有魏国援军,和韩国的盟军会出现,光宋军自己,五万人马的消耗,跨疆域作战,深入卫地,后方粮草供给,能持续多久,对于宋国这样二流诸侯国,是没有足够的国力支撑外地消耗战的。
  即使到时候宋王偃不退,辰凌也有办法派使者,说服齐、楚趁着宋国空虚,而直捣老巢,现在时机不成熟,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先鏖战,再求谋计。
  辰凌厉声下令:“聚兵号!”
  十几支牛角号吹响,低沉浑厚,顿时响彻城池,随着急促凄厉的号角,一对对红色甲士从十几条石梯马道涌上城头,片刻之间,箭楼两端的城墙上盔明甲亮,守卫多了数倍。
  按照正常行军攻城的惯例,一则是大军驰骋抵达城下,须得稍事整修,安营扎寨;二则是午后攻城,与夜战衔接紧密,士兵不至于脱力。
  宋军一路狂奔,下午抵达后,应该稍作休息,调节状态,安营扎寨,于次日攻城。
  但是宋王偃脾气火暴,加之对辰凌恨之入骨,巴不得早一点破城,为烧死的那些精锐将士报仇雪恨,那可是他倾举全国之财力,十年来辛辛苦苦打造的一支武士部队,被一场大火,烧死烧伤过半,焉能不心疼?
  “辰凌小儿,纳命来!”
  宋王偃站在一辆战车上,充满了肃杀之气,战车由黄金浇铸而成,刻满了飞龙鸾凤的彩纹,隆隆碾压过大地,滚滚而来,一股强大的战意,像是海啸一般汹涌澎湃而至。
  八阶武者,半步九阶,不论是体能还是武道修为,都极为深厚。
  留下五千宋军安营扎寨,宋王偃御驾亲征,四万五千大军,把成武邑四个方位都给围了起来,完全不符合兵道。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当军力达到十倍守军的时候,才能重重围住,同时进攻。
  另外,围城讲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