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哙现在毕竟是这里手握重兵的主将,他中有着十几万手持硬家伙的狠角色,如果自己傻着脸跑进去,二话不说就伸手逮人,若碰到些愣头青,还不知道有什么意外会发生。

    况且一旦进入军营,那周勃无疑需要亮相,不要忘记周勃这一次可是“暗自同行”。之所以让周仁兄这么憋屈,就是不想刺激樊哙,一旦姓周的露了脸,傻子都猜的到是来收兵权了。临阵换将,你说还会有什么好事?樊哙的智商虽然不是太高,但绝不能归到傻子的哪一类里,他前边说过的几次话就是个明证。

    虽然军营里有很多周勃的嫡系,但也同样有樊哙的嫡系,如果把动作搞的太大,一时半会可能就酿出个“兵变”什么的事情。

    真若发生那种事,陈平和周勃这次旅行算是白折腾了,就等着回去给廷尉署的王恬开写交代材料吧。陈平虽然智商很高,阴人的能力很强,可在王恬开的面前全凭皮肉说话,真要落到王兄弟的手里,只能说陈平的脑袋是白长了。

    然而,陈平毕竟是陈平,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在他的面前根本不算个事,既然在军营里不容易下手,那就让樊哙自己跑出来,调虎离山,化被动为主动,如此一来似乎就便宜的多了。这是陈平现在的想法,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大家可能会疑惑,樊哙凭啥这么配合呢?待在军营里闲着多好,屁颠屁颠跑来被抓,不是没事找抽嘛。

    的确,樊哙完全有机会赖在营里不出来,可关键是他现在根本不知道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甚至吕家的人到目前为止也并不知道周勃的去向。仅仅一个文官千里迢迢跑来,除了劳军之外,真想不出还能干出什么离谱的事。更重要的是,陈平现在背着一个身份——钦差大臣,也就是说陈平现在代表的是刘邦,在某种意义上,主动权完全在他的手上。此时的樊哙根本没理由不配合陈平的工作。

    停下脚步的陈平并没闲着,他现在转行当上了包工头,在军营外搬石刨土地筑了个土坛,并放出风去,说奉皇帝旨意要在这里对樊哙进行隆重表彰。

    如此一来,让很多人摸不着大小头,连樊哙本人也被搞的晕晕乎乎。

    实际上,早在陈平离京后的没多长时间,樊哙就收到了这个消息。他虽然不知道陈平要来干什么,但最起码没往不利的方面想。理由其实很简单,他这一辈子跟刘邦最紧,也忠诚不二,把并不发达的脑袋想破,都不会想到陈平此来的真正目的。

    陈平到达军营外时,樊哙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按理说,姓陈的应该自己跑进来,板着脸往大厅一站,宣读一下最高指示,然后俩人再喜眉笑眼地套套近乎、喝场酒,最后是陈平拍拍屁股走人。这是常规套路,通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流程上搞创新的。

    然而,陈平这次搞了创新,这让樊哙有些犯迷糊。接着就传进来了“隆重表彰”的传言,这个消息让樊哙高兴了起来。

    陈平搞的这个工程并不大,他没有嬴政、胡亥那种大手笔,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土坛修缮完毕,随即令人持符节召樊哙前来接旨。

    樊哙独自一人高高兴兴地来了,要说他没有理由不高兴。

    然而,当他跑到土坛前,跪地接诏时,陈平还没有说话,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出现了。周勃从台后突然转了出来,并且还大吼一声:“拿下”。

    樊哙还没回过神,就被冲过来的几个彪形大汉按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捆住,扔进了囚车。

    樊哙彻底蒙了,张了张平时爱骂人的嘴,又轻轻地合住,他的喉咙有些发干,现在简直想不起过去过去张嘴即来问候对方的那些词汇了。酝酿了半天,樊哙问了这么一句话:“吾何罪?”

    周勃没有说话。陈平嬉皮笑脸地走了过来,“将军稍安勿躁,封圣上之命,请将军进城陈事。”

    樊哙晕了,“陈事”也无需搞这么大动静啊?再说自己既没造反,又没打败仗,有什么可“陈”的?

    樊哙的脑子终于转过了弯,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樊哙瞪了一眼陈平和周勃,狠狠地吐了口唾沫,骂了一声“奸臣!”,然后闭上了嘴。这是他历次骂人中,最短的一骂,也是最发自肺腑的一骂。

    然而,他这一次却骂错了人。如果不是这个嬉皮笑脸的人,他现在应该不是待在囚车里,而是横尸当场,等人找茔地打墓。

    但樊哙不愿意去理会这些,也没那心情去琢磨这些。至此,樊哙和周、陈二人算是闹僵了。如果陈平不是足够圆滑的话,也许用不了几天,他就需要和囚车里的樊哙掉个个了。幸运的是,陈平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能力,他在“混”功上,似乎只有那个叔孙通可以和他叫叫板,其他人则就有些不足挂齿了。

    樊哙被抓后,周勃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军营。如此一来,汉军迷惑了,刚才走出去的是樊哙,现在跑回来的是周勃,一扎眼功夫,就换了个老大。

    但对于当兵站岗的那些人来说,无论是樊哙还是周勃,都是他们的领导,因为这里边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周勃的老下属,更何况姓周的还顶了个“太尉”的头衔,说白了就是全军总司令。你说总司令亲自来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汉军安安稳稳地进行了权力交接,陈平也带着囚车里的樊哙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陈平回京的道路还算平稳,然而但对大汉王朝来说,却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巨变。陈平走的这条路很短,但也很长,因为在这条路上,他送走了一个朝代,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这次送迎,对陈平本人来说,是一次挑战。当然,对刘姓子弟来说,却是一次灾难。

    陈平走后,周勃很忙,周勃率军续写了樊哙的辉煌,在燕国大肆游行,顺利平定了燕地。

    然而,周勃对卢绾本人却放了一马。在前边我们提到过,周勃和卢绾的关系很好,正因如此,刘邦最初没敢让他将兵。

    卢绾虽然在两军交战中,保住了性命,但日子过的却并不痛快,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此时的他是彷徨的。
第九章日落长河—(十五)卢绾的彷徨(四)
    卢绾造反的消息传来,樊哙立刻就亢奋了起来。说实话,他和卢绾共事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感情不深。他在内心深处瞧不起卢绾,当然卢绾也同样瞧不起他。在樊哙的眼里,卢绾只是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没什么真本事。而在卢绾的眼里,他樊哙也只是个杀狗的屠夫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俩人就这样鄙视着对方,在刘邦的面前相互竞争,共同成长。

    应该说,这些年来,樊哙闹出的动静要比卢绾的大,做出的贡献也比卢绾的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卢绾竟然混了个“王”帽子,而他自己只捞了个“侯”的称号。

    这种差距,让樊哙吐槽了很多天。

    要说“侯”这个待遇也不错,连萧何等人也不过如此,然而樊哙每次想到卢绾那个人,心里就会滋生一些无名之火。因此,当闻得卢绾造反,樊哙第一个蹦出来,主动请缨要去会一会卢绾。

    应该说,此时樊哙的心里是乐开了花,恨不得两步并一步,一时三刻就去找卢绾打架。然而,让他不曾想到的是,他这股兴奋劲根本没保持几天。

    樊哙跑到燕地,连下十八县,横行无忌、所向披靡。就在樊哙和卢绾打的热火朝天之时,有人在刘邦跟前打小报告了。

    报告的内容就是樊哙在吕家小团体会议上的那句发言。

    当这个报告打上去后,刘邦出离愤怒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刘邦最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戚姬和刘如意的安全难得保障,可偏偏有人要蹦出来刺激他。

    “吕党”,这个词又一次在刘邦的脑海里闪过,让他微微一颤。

    虽然刘邦现在不再考虑“易储”这件事,但他决不允许有人打戚姬和刘如意的主意,谁在他面前提这个话题,那是自找不痛快。樊哙那次亢奋一把,把话说得太满了,很荣幸地踩进了雷区。祸由口出,这一点也不假。

    樊哙已然有心作恶,现在又手握兵权,更重要的是刘邦自己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看来这个人也不能再留了。卢绾和樊哙,曾是最为信任的两个人,然而现在,刘邦决定同时要了他们的命。

    事态严重了,临阵换将是个大事,更夸张的是刘邦准备要樊哙的命。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如果稍有不慎,那樊哙随时会和卢绾联起手搞游行示威。

    对于大部分人,在这种局面下绝不会冲动地搞这么一处,然而刘邦算得上是那些少数人,是个异类,他准备现在就去动手,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刘邦现在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上挨日子了。虽然我们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关注这位老大的身体状况,事实上,他已经临近生命的终点,只是脑子还依然清醒,朝廷大局还掌握在他的手上。

    樊哙说话真不会挑时候,如果晚一段时间再说话,就不会闹出这等事情。然而,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祸已临头,想再收回可就难了。

    刘邦虽然下定了决心,但还是比较重视这种局面的,毕竟樊哙也不是个老实疙瘩蛋,真要逼急了,还真不知道那个二百五会闹出什么离谱的事。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吕家业已坐大,如果让吕家人知道这个消息,那一时半刻想办成这件事情,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刘邦遇到难题后经常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张良,不过这位仁兄正一门心思炼丹,根本不参合朝廷里的大小事情。

    另一个人就是陈平,这位仁兄阴人的本事是很得刘邦欣赏的,因此他准备让陈平出面干这件事。我们已经让这位仁兄凉快很长一段时间,该出来亮相了。

    陈平被召进了宫。

    当刘邦屏退左右,把心中的想法说给陈平后。这位满肚子坏水的仁兄眯眼一笑,轻声说道:“臣乃文吏,军中行事,定不见疑,此举可行;但大军不可无将,请周太尉与臣暗自同行,大事已定,令周太尉夺印代替。”

    陈平真是太聪明了。刘邦让他去,他却把周勃拉出来。樊哙身边的大军,基本上都是周勃的下属,只要周勃跑到军营,此举将万无一失。

    征得刘邦同意后,陈平躬身告退。

    就在陈平退后三步准备扭身离开时,刘邦又叫住了他,“军中斩哙,携首前来,朕将亲自验看。”

    陈平心中咯噔一下,然后唱了声“喏”,躬身离开。

    樊哙这一次,看来是要玩完了。

    陈平和周勃出发了,俩人一边走路一边合计。

    周勃虽然不算个老实人,但花花肠子并不多,老大叫他砍樊哙,他现在就忙着去磨刀。然而陈平却提出了个反对意见,“哙乃圣上旧部,劳苦功高,且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今圣上气盛,若其反悔,吾等休矣。”

    陈平虽然说的比较绕弯,实际上他现在担心的是吕后报复。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一个外臣,跑去砍了吕后的妹夫,让吕须莫名其妙地守了寡,刘邦要活着或许还能勉强度日,如果刘邦升天,刘盈继位,那难保吕后会秋后算账。

    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陈平这些年来一直在分派活,有没有油水可捞,他还是分的很清。

    陈平一句话,让周勃傻眼了,愣着脸半天没回过神。他现在有些懊恼,明明不是啥好活,你却偏偏攀扯上我,这不是拉我跳火坑吗?

    但已经跟出来了,不至于现在开小差跑回去吧,那也没法向老大交代呀?领导问起“为什么跑回来了?”,你总不至于说“我不想去”吧?要是那样,廷尉署的小黑屋完全可以让你住几天,至于能不能再混出来还得看造化。

    周勃瞪着俩眼无奈的问道:“那把樊哙放了?”

    周勃还是有些老实,如果按他的想法办,他和陈平可就不光要住廷尉署的小黑屋了,也许刘邦马上就会派来个张勃、王勃、李勃什么的过来,不光要砍樊哙的脑袋,也会毫不客气地捎带上陈平和他的脑袋。

    陈平眯着小眼,一脸坏笑地说道:“放是肯定不能放的,可捕捉樊哙,押送进京,或杀或免,全凭圣上决断。”

    刘邦要吃猪肉,陈平就给他赶头猪过来,不管是抄的炖的,全凭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