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原的老百姓杀死了田荣,没等项羽到来就开门等候,举城而降,项羽轻轻松松地迈进了这座古城。而在这里他又干了件很符合身份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我没闹明白项羽的心理,应该说很多人都没闹明白他的心理,只能说这件事情很符合他的性格。

    进入平原城后,项羽挥起了长戟,率领他的士兵冲向了手无寸铁的百姓,在这里肆意屠杀了一场,然后一把火烧毁了城池。应该说项羽这辈子没少干这种事情。从起领兵起,屠城这两个字一直伴随着他。

    攻襄城,皆阬之(坑杀全城兵民);

    在新安,阬秦卒二十余万;

    进咸阳,屠之,杀子婴,烧秦宫;

    攻城阳,屠之;

    ……

    可这一次,面对那些杀了他的敌人,主动投降过来的老百姓竟然也挥起了屠刀。他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惹恼了齐国所有的人。朋友做不成,臣民做不成,那只好做敌人。过去的恩怨全部抛开,重新抱起了团,操起武器,开始了新一轮的pk。

    这一轮pk,齐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项羽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次屠城,项羽彻底摧毁了自己的霸业。

    田荣死了,一个比田荣更加蛮横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叫田横,是田荣的亲弟弟。就在项羽屠杀平原的第二天,正在逃亡的田横停住了脚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搜罗数万惨军反攻城阳。在这里,田横和项羽进行了拉锯战。人一旦有了破缶沉舟的决心,潜力将是无穷的。当初项羽在巨鹿上演了一次,可现在田横在领悟此种精神后,也形象的表演了一次。田横的这次表演,让项羽陷入持久的对攻之中不能自拔。

    直到一个极为不利的消息传来,项羽才不得不无奈的离去。从公元前206年冬至公元前205年四月,在齐地,项羽停留了近六个月时间。这六个月,虽然杀了田荣,却又冒出了个田横,齐国依然是齐国,敌人依然是敌人,所得到的结果是,这里的人比以往反抗的更激烈,也比以往更强大。在齐国的每次局部战役中,项羽一直在赢,至少没有输;可从全局来看,项羽投用十几万大军,劳民伤财六个月,一无所获,无疑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六个月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刘邦东进,攻取彭城。也就是说,在项羽一无所获之时,自己的老家彭城被刘邦轻易地拿了去。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项羽扔下死缠烂打的田横,回军彭城。
第五章 楚汉争锋—(六)项羽的四步棋
    田荣定齐、返还三秦,这两个影响时局的战役在史料里记录的很少,尤其对项羽的态度和行为只是一笔带过。田荣在东边闹腾,刘邦在西边肆虐,项羽好像什么也没有干,一直这样静静的欣赏。看着张耳失意的逃亡,看着章邯绝望的自杀。做为分封天下的老大,操着如此态度,好像有悖常理,不可思议。当然,这也是此段历史中的疑点。

    田荣定齐时间太短。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天下,田安、田都纷纷前去齐地就职,还没站稳脚跟田荣就领兵而来,只经过几次简单的较量,一死一跑,随后田荣杀死田市,平定齐地而称王。田荣称王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5月,也就是说只用一个月时间田荣就进行了一次鱼龙变化。这么高的办事效率,弄得项羽措手不及,别说前去救援,就连求救的信使也还没跑到项羽跟前呢。

    项羽还没来得及教训田荣,陈余又跑去了赵国,没几天就赶走了张耳。就在张耳痛苦逃亡的那一刻,项羽还不明就里。这只能说田荣和陈余的执行力太强,办事效率太高。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田荣和陈余的称王速度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前,田荣已经营齐地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他在这里是最强悍的军阀,如果谁想染指这一亩三分地,先得征求他田荣的意见。而项羽不卖他的帐,也不愿意搞平衡,因此自作主张地把齐地一分为三,并且还没有田荣什么事,这使得田荣异常恼怒。

    恼怒的田荣最终向项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你不封我为王,我就用一个月时间自己称王。称王后的田荣把项羽当成了自己头号的敌人。

    田荣如此,陈余也是如此。张耳手下的两万多人大多数曾跟陈余混过,都是老熟人,在陈余面前他们并没有较真的决心,在他们的心里,张耳、陈余是一回事,你俩老大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愿意参和。

    而陈余现在领的兵却没跟过张耳,因为这些人都是从田荣那里借来的,因此这些人跑过来一点都不客气,也不手软,发了疯似的逢人就砍。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最终,陈余只用半个月时间就获得赵地全境。

    当齐、赵造反的消息传来,项羽异常震怒,然而震怒归震怒,最终还是不能轻易出兵。因为就在齐、赵刚闹腾结束,刘邦在汉中做了一件事——“明修栈道”。北边和西边同时闹腾,项羽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轻易动身,难免会有人从背后袭击老窝。更为重要的是,经田荣、陈余这一阵闹腾,项羽的实力也有所下滑。

    正反方军事力量对比。

    当初项羽进入关中之时,拥兵四十万,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当然这四十万是包含各路诸侯的兵力在内的。随后,项羽分封十八王,这十八王中有十二个人跟随他进入关中,分别是章邯、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昂、张耳、英布、吴芮、共敖、臧荼、田都、田安。这十二个人就国后,各自带走了两三万人,就按每人带走两万人算,总人数就是二十五万人(关中三王各自兵力在三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项羽自己的总兵力也仅在十五万左右。

    就此看来他的实力也并不比刘邦高出多少。但在当时,他所拥有的支持者比较多,刘邦简直没法比。这就是为什么刘邦会灰溜溜地跑去汉中的缘故了。

    而田荣起兵后,正反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田荣定三齐后总兵力达到六万多人;陈余定赵后总,兵力也在四五万人左右;还有能闹腾的彭越也有一万余人;魏豹(被项羽驱逐,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反抗项羽的行列)也有两万人;再加上刘邦的十几万人,也就是说反抗项羽的总兵力已达到近二十四万人。

    而项羽这边,田都、田安先后灭亡,张耳随后奔逃,原有六万支持者消于无形,也就是说项羽现在总兵力(包含明面上支持他的各路诸侯兵力)不到三十四万人,并且这里面可能随时都会爆出冷门。

    从四十万对十万转变成三十四万对二十四万,数字的变化,显示着双方力量的布局。如此军事力量对比下,在形势明朗之前,项羽没准备亲自动手教训这些人。

    不亲自动手不代表就不动手。因此,项羽准备布局了。

    第一步棋:齐赵两地都在楚国北边,而在齐赵的北边还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臧荼。项羽送信给燕王臧荼,让其出兵攻赵。而此时的臧荼却存了私心,自从他私自杀了韩广兼并其地后,多少有些怕项羽找他麻烦,并且田荣和陈余已手挽手连成了一片,自己也不会傻着脸去寻晦气。因此,臧荼对项羽的命令不置可否。这个人虽然没有动静,但在事实上牵制着齐赵的后方,因为有他的存在,田荣和陈余不敢放手一搏。

    第二步棋:任命萧公角(萧为地名,公为官职,角为名,姓不祥)率军攻击彭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彭越闹腾的太为厉害,带着他的一万多人四处打游击,见人就砍、见钱就抢、见粮食就吃,这个人让项羽很头疼。更关键是他在昌邑,把齐国和赵国连成一片,使得西边的田荣和北边的陈余能及时救援,有效配合。因此项羽准备灭了这个人,隔开田荣和陈余的联系,便于各个攻破。可事实证明他派去这个人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为就在刘邦攻破陈仓的同时,彭越把这个人打的满地找牙、四处乱窜。

    第三步棋:申阳救三秦。就在项羽正在摆棋子时,刘邦进军了。从陈仓陷落到咸阳丢失,一连串不幸的消息刺激着项羽的神经,因此他下令河南王申阳兵救三秦。正在洛阳享受的申阳接到这个命令后,无比痛苦,但老大下了命令不出兵也不行,因此这个人进军了。而这个人的办事效率有些低下,从整队到出发,前前后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到达函谷关时候,司马欣已经投降了。在这里叫了几天板,结果挨了一顿打,败的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被刘邦围着不放,万般无奈的申阳最终也举起了双手。

    第四步棋:任命郑昌为韩王。刘邦平定三秦的消息传来,项羽大怒,立马任命郑昌为韩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颗棋子,用得好足以稳定时局。可项羽这一次明显用错了筹码,他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人唯亲,而非唯贤。项羽早年在吴县时,郑昌为县令,和项氏关系交好,但此人没有多大本事,吹牛皮、拍马屁、侃大山可能还可以,但领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叫这么一个人去当韩王,项羽休矣。因为韩国地处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甚至苏秦曾说过一句话,“韩地虽轻;得韩者重”。如果这颗棋子用好,刘邦出关很有难度,同时直面赵、齐两国,亦是项羽的屏风。而项羽却用了这么一个人,想不败都难。

    项羽试图稳定局势的四步棋下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也正是这四步棋,为他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五)还定三秦
    韩信把项羽骂够了,也把形势给刘邦分析的差不多了。这一次刘邦很满意,今天算是对这个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从张良离开后,刘邦已经好久都没这么舒畅过了。前些天,每逢别人提建议,自觉不自觉拿他和张良做比较,结果看谁都不顺眼。今天韩信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面前这个人的形象慢慢从张良的影子里走了出来,愈来愈鲜活,愈来愈生动。刘邦现在开始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战略业已规划,可措施仍未敲定,你既然认为能打,但还的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呀,没方案的战略那是白搭。秦地三王并不都是软柿子,尤其那个章邯曾是多少诸侯的噩梦,对于这个人刘邦还是很在意的。因此刘邦发问了,“该如何行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指咸阳,平定秦川。”

    前边对栈道未进行详解,事实上从关中到汉中并非仅此一条道路。关中防御汉中进攻的屏障是秦岭,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秦岭高峻,以至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南北交争之际,多以散关也即陈仓为要冲。

    刘邦入蜀时,所走道路叫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此道从秦昭王时期开始修建,历时多年,为长安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的重要驿道,因穿越子午谷而得名。刘邦入蜀时走的就是此条道路,但此条路多处盘山架桥,上百里悬空甬道,当初听张良计策,刘邦一把火将甬道烧的干净。我们上边所谓的栈道就是这条路。

    另一条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秦时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此道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始,西南经散关,沿故道水(嘉陵江上游)谷道至凤县折向东南进入褒谷,出抵汉中。这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多次从走这条路跑出来。这条路上有个关隘更为有名——陈仓,无论是韩信还是后边的诸葛亮都对此地都情有独钟。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多公里。

    简单点说,当时最少有这么三条路,一条在西安东边,一条在西安西边,第三条道将绕的很远,并更为险峻。这条路韩信没准备选择。刘邦烧掉了西安东边的路,而即将成为焦点的是西边那条——褒斜道。

    当韩信说完话后,刘邦高兴了,站在一边的萧何也乐了。韩信骂项羽的话萧何以往听过,可最后一句话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真的不枉追一场。

    几天后,樊哙接到了一个命令,内容是率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