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帝国书生意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京城中三尺孩童也知大变将至,但最有可能制止事变发生的韩通,却根本不相信赵匡胤会犯上作乱。赵匡胤率军出发前,曾到韩通府上辞行,当时韩通之子韩徽曾献计乘机干掉赵匡胤,但被韩通阻止。
  当赵匡胤的大军慢吞吞地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时,已是黄昏时分,于是安营扎寨,歇息下来。晚上,整座军营乱成一团,士兵们并不睡觉,狂呼乱叫,议论纷纷,声称“当今皇上年幼无知,我辈即使出死力为国杀贼,又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不迟”。
  据说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最重要的谋士赵普都在军中,他们极力劝阻士兵们的骚动。将士们哪里肯听,坚决要求返回京城,策立赵匡胤,然后再北上杀敌,否则他们就*不干了。
  赵普见兵变时机已经成熟,当即部署了兵变的细节,并要求军士们安定情绪,按计而行,返回京城后不得剽劫。
  于是将士们安静下来,环侍在赵匡胤大帐周围,等待次日凌晨发动兵变。而这时赵匡胤早已喝成烂醉,呼呼而睡,对帐外发生的一切似乎毫无察觉。
  同时赵普与赵匡义连夜派人驰返京城,向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传递发动兵变的消息,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大军返京,就由他们打开城门,放部队入城。
  次日凌晨天未亮,环侍在赵匡胤大营外一夜未睡的将士们开始骚动,呼声一片,四面群起响应,声震原野。
  这时部分将士握刀持剑,急敲赵匡胤营帐大门,高喊:“我辈无主,愿奉点检为皇上!”
  守在门外的赵匡义连忙推醒还在睡梦中的赵匡胤。赵匡胤走出营帐面对手持兵器的将校,似乎尚在梦中,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将士们拥至厅堂,大家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绣龙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赵匡胤坚定拒绝将士们的“无理要求”。将士们哪里肯听,把赵匡胤强扶上马,要他回京即皇帝位。
  赵匡胤深知如果不严明军纪、建立威严,这帮将士异日必将恃功倨傲,骄横难制,于是高声宣布:“你们贪图富贵,强立我为天子,我心存感激。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们如果能服从我的命令,我当这个天子。否则,就请诸位另请高明。”
  众将齐声高呼:“我们一定服从命令!”
  赵匡胤当即下令:“少帝及太后,我曾北面称臣,文武百官,都同我并肩共事。对他们,你们不能随意侵犯凌辱;近代帝王起兵,初入京师时都纵兵大掠,今天你们不得再这样劫掠京城民众,抢夺府库财物;服从命令的,将得到重赏,不服从命令的,就杀你全家!”
  于是,赵匡胤率军调转马头,回师开封,辽、汉联兵入侵的事情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
  

7.宋朝建立
回到京师,石守信、王审琦大开城门,赵匡胤毫无阻挡地进入开封。
  百姓们听说大军去而复回,早已成惊弓之鸟,但大军入城后,却秋毫无犯,解甲归营,百姓情绪顿时平静下来。几个市井无赖想趁火打劫,也被巡逻士兵迅速罚处,因此京城秩序井井有条,没有出现混乱。
  赵匡胤回到殿前都点检的公署。后周的宰相大臣们听说兵变消息,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只有韩通一人,从朝中飞奔回家,企图组织抵抗。行至途中,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发觉。王彦升跃马随后追赶,韩通刚到家门,还未关上大门,就被王彦升闯入杀害,曾让父亲早做防备的韩徽同时遇难。
  朝堂之上,一个宰相范质紧紧抓住另一个宰相王溥的手说:“匆匆派兵,导致此变,我们有负先皇临终所托,断送后周天下,罪该万死!”正当范质、王溥等一班文臣长吁短叹之时,士兵们冲进朝廷,逼迫范质等人来到都点检公署。
  赵匡胤见到朝中大臣,倒也有一丝羞愧:“我受世宗厚恩,今日被六军所逼,到了这种田地,实在让人惭愧。”
  范质正待上前硬起头皮斥责赵匡胤,军校罗彦环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
  一见这个阵势,范质、王溥等文官都是保命要紧。迟疑片刻,王溥第一个倒身下拜,范质跟着跪下口呼“万岁”。周世宗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就这样改换了门庭,宫中寡妇孤儿只能将江山拱手相让。
  夜长梦多,事不宜迟。当天下午,开封城中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崇元殿上,百官齐聚,站定班次,举行隆重的皇位禅代仪式。
  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以后周小皇帝柴宗训的口吻向全国宣布,后周失去政权是因为失去了民众的拥护,赵匡胤继承皇位是因为上天的旨意,为了顺应天意与人心,后周非常乐意将政权交给赵匡胤。
  然后赵匡胤在龙座面前下拜行礼,接受了这一诏书,接手了后周的政权,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因为赵匡胤曾任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此定国号为“宋”。
  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这一年年仅34岁。他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建隆”,寓意“创造蓬勃兴盛的新时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8.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对于攸关政权安危的各类人员,赵匡胤都迅速给予赏赐与安抚。
  首先是对参与或支持兵变的“开国功臣”,如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以及策划兵变的幕僚和自己的智囊团,如刘熙古、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等,分别予以重用;其次是对原来后周的文武大臣一概留任,并对领有重兵的将领加官晋爵,如防御辽军至关重要的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以及驻守潞州的李筠和驻守扬州的李重进等等,这时都升了官。同时封柴宗训为郑王,让他迁居西京洛阳(宋朝东京是开封),并礼遇原先臣属于后周的割据政权。
  但新建的宋朝只控制了首都开封及周边部分地区,各地节度使大多还在观望局势变化。
  后周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的李筠是后周建国功臣,抗击北汉的主将,资历远高于赵匡胤,对赵匡胤代周建宋十分不满。但李筠不敢立即起兵,直到四月才与北汉结盟,率军向开封*赵匡胤。赵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怀德等分道迎击,到六月亲率大军对付李筠,将李筠包围在泽州城中。破城之后,李筠投火自杀,李筠之子李守节投降。
  李筠举兵时,驻守扬州的李重进曾派亲信翟守珣前往联络,试图联合李筠共同举兵。不料翟守珣到开封向赵匡胤报告了这件事情,赵匡胤为了防止李重进与李筠南北呼应,陷入复杂局面,便让翟守珣说服李重进暂缓发兵,又遣使赐李重进铁券誓书,稳住李重进。到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时,李筠早已平定。于是赵匡胤先派石守信领兵*,十月再次亲征,十一月攻破扬州城,李重进全家*而死。
  平定李筠和李重进叛乱后,其他心怀不满而势力不济的地方藩镇无力反抗只得屈服,赵匡胤基本稳定了政权更替后的局势。
  为了防止类似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事件的再次发生,赵匡胤逐步免除了那些名位与自己相近的禁军高级将领的军职。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慕容延钊成了殿前都点检,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建隆二年(961),赵匡胤首先免除了这两人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出任地方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这个赵匡胤建宋前担任过的职务似乎不便再授予任何人,因此便空缺了;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位则由赵匡胤的把兄弟石守信担任。
  七月,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张令铎等人,都被免除了禁军职务,出任地方节度使去了。这样一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的职位都空缺,原来从属于侍卫亲军司的马军司与步军司现在成了皇帝直接控制的机构,与殿前司并称“三衙”。而赵匡胤任命的“三衙”长官都是些资历浅薄而才干平庸的将领,禁军就这样牢牢地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了。
  对于赵匡胤削夺禁军高级将领兵权一事,宋人笔记有一段戏剧化的演绎,说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禁军系统的老朋友喝酒。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不免有些心里话与这些好兄弟、老朋友聊聊。
  赵匡胤说做皇帝好心烦的,整天提心吊胆。
  石守信等人说做皇帝多好啊,你有什么好烦的。
  赵匡胤说,就烦别人也想做皇帝。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里有话,吓得连忙叩头说,你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谁还敢有这样的心思?
  赵匡胤说,我知道你们没有这样的心思,可你们的部下就说不准了,要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富贵,也拿个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做也难了;我看你们领兵打仗为什么呀,不就是想升官发财过好日子吗,我看你们不要在禁军里干了,到地方上去做大官,为子孙多买些田地,造些宅府,那日子过得多舒服;这样的话,我们君臣之间也不用相互猜忌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枉我们兄弟一场,你们说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都说皇帝为我们想得真周到。第二天这些人就递交了辞职报告,要到地方上享受生活去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历史学家一般是不相信这种拿军政大事当儿戏的故事的。不过这则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基本手段:用经济赎买,而不是以政治*或暴力相夺。宋代武将大多贪图富贵,或者与这种政策有很大关系。
  与此同时,赵匡胤还将军权一分为三。赵匡胤沿用了五代时期掌管军政的枢密院,却改用文人担任枢密院长官。这就意味着禁军只负责平时的军队训练,调兵作战要由文人掌管的枢密院安排。同时,每当出兵打仗,由皇帝临时决定领兵统帅。三方面相互制约,禁军就不可能脱离皇帝的控制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9.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1)
赵匡胤刚夺取政权时,汉族政权中南方的南唐、吴越、泉漳、荆南和湖南表示臣附,未表臣附而独自称帝的有后蜀、南汉和北方的北汉。在这些政权中,北汉地域狭小而军队强悍;南唐与后蜀国力较强,而且一东一西与宋朝直接接境;荆南与湖南两个小政权夹在南唐与后蜀之间;吴越相当顺从,泉漳与南汉均在最南方。此外,宋朝周围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党项李氏、回鹘,以及西南的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所谓的统一事业,并不是要将以上的所有政权一一踏平,而是指消灭各汉族割据政权,并夺回石敬塘割给辽朝的幽云十六州。
  宋朝的君臣大多认为,辽朝的契丹军队非常强悍,难以对付,如果先攻北方的北汉政权,则将导致宋与辽的直接对峙,宋朝北方边境将受到严重威胁,极不利于宋朝对南方作战。同时考虑到南方税源丰厚,先将南方划入版图,更容易积累财富,作为对北方作战的物质基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赵匡胤决定首先统一南方的各个政权。
  建隆三年(962)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起兵袭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取而代之,称霸湖南地区。周保权一面派军队抵抗,一面派人向宋求援。乾德元年(963)正月,赵匡胤命慕容延钊为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借道荆南,*张文表。
  二月初九,宋军到荆门(今属湖北),这时周保权已经平定张文表之乱,宋军仍要借道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叔父高保寅到宋营探听情况。当夜,慕容延钊宴请高保寅,同时派数千骑兵偷袭荆州,高继冲惊慌迎战,宋军迅速攻占荆州。初十,高继冲投降,荆南灭,宋得3州17县。
  吞并荆南后,宋军日夜兼程向湖南进发,遭到湖南张文富部抗拒。慕容延钊水陆并进,攻取岳州(今湖南岳阳)、澧州(今湖南澧县),张文富退守朗州(今湖南常德)。李处耘放归部分俘虏传播宋军吃人之事,朗州军民非常恐惧,奔窜山谷。于是慕容延钊遂率军入朗州城,擒杀张文富,俘虏周保权。湖南灭,宋得14州1监66县。
  平定荆南和湖南后,后蜀、南唐和南汉处于宋朝可直接打击的范围之内。
  乾德二年(964)十月,后蜀国主孟昶派赵彦韬携蜡书出使北汉,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不料赵彦韬将蜡书献给宋朝。十一月,宋朝以此为借口,派六万大军进攻后蜀。宋军由王全斌率主力由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攻打四川北边的门户剑门(今四川剑阁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