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智囊-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扫射,等于以压制的火力掩护本身的飞机脱离。
  这一攻击法,当时把木村少将吓得目瞪口呆,这批十二架B…25机从远处海面超低空扑来,初时舰上的人原以为是一种鱼雷轰炸机,当即开始转向闪避,骤见发自机上的枪弹纷纷向船上的甲板猛烈射来,投下炸弹17枚,竟有半数命中。相继而来的密集扫射,向舷侧投掷跳弹攻击,这批飞机投下的20枚炸弹,有11枚命中,船舰被击中后大都沉没了。橡皮艇上逃生的日军,都先后被扫射,无一幸免。
  至于装有一门75毫米口径加农炮的B…25H型机,它的威力除有上述一切火力,更是坦克战车与小型船舰的克星。一辆战车被它直接击中,准是凶多吉少。飞机上有这种笨重火器,可能是空前绝后了。当初有此设计,可能专用来对付日本的船只。所以到了战争末期,日本在海上的船只已不多,这门大炮多已卸除,减轻飞机重量,可多载炸弹。3月9日上午9时,在西安机场的作战室被派遣出任务的空勤人员齐集在一起听候由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从昆明派来的老美参谋,亲自带命令至西安机场下达。
  极细微处见不堪:可悲的参谋作业
  1945年9月,中国接受日军投降,成为历史性镜头,象征历史的重大转折。在南京受降之前,尚有芷江受降。它是中日停战后双方代表的首次接触,目的正是为南京受降做准备。
  盟军方面的代表萧毅肃居中,左为冷欣中将,右为美军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巴特勒准将。日方代表是今井武夫,为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使节。今井武夫,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长期在日本军参谋本部中国科工作,抗战爆发后,参与策划成立汪伪政府。后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第二课课长、上海陆军部高级部长等职。战争后期任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襄助冈村宁次。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二(15)
今井武夫证明,中国方面待他如真诚朋友,而不像对待战败国的将领。其中高参钮先铭少将态度谦恭,意在防止日军使节自杀。其余高参,以蔡文治为首,都对日本方面“表示深切的谅解”,“始终以武士道道德相待”。温暖、温厚、温情,怎一个温字了得!
  更奇怪的是,参谋次长冷欣中将,他因为即将进驻南京,便在芷江会谈中,率先提出的,竟是要求日军以书面文件保证其安全。今井武夫先是吃了一惊,既而感到荒唐:以战胜国的高级将领,竟向战败国的使节要求安全保证,既无意义又不自然,甚至滑稽。今井武夫就说,“这种文件没有价值和必要,日军恭候阁下光临”。(《今井武夫*》,中国文史出版社)多番解释,婉言劝慰,哪知冷欣还不罢休,“无论如何希望提供书面保证”。今井武夫当时心里嘀咕,以为国军八年中对强大的日军一直心怀畏惧,胜利并非自己取得,而是在盟军的鼎力襄助之下才侥幸名列战胜国之一。最后反复要求多次,竟达成:回南京后当以无线电代替书面保证。
  就后来读史者观之,冷欣的这种表现,一方面有大局的影响,如今井所说,胜利来得侥幸,所以没有荣誉感。一方面呢,也有他个人的性格因素在作祟。小而言之,个人胆气萎缩,与高级军官身份及战胜国使节身份不符。大而言之,影响国际观瞻,降低政府威信,贻笑大方。再说八年以来,一线部队浴血鏖战,矢勤矢勇,精忠惨烈,流无量颈血,死无数生命,而赢得惨胜的曙光,结果在谈判桌上,高级参谋人员是如此的瑟缩胆怯;而大城市泛起的沉渣以不同的番号前往接收,浑水摸鱼,掠夺财产,遂使国民政府威信一落千丈,频露失败的先兆。
  当时,何应钦手下的高参,似乎都对日军过分客气,以致对方陡生疑窦,继而鄙视。假如当时调用前线战将,如邱清泉、胡琏等人如何呢?虽说职各有其司,以其强悍、以其学识,以其风度甚至脾气胆气,足以圆满应付,而予国人荣誉感,而予敌方信服感。而实际上,中方列席谈判的人员中,尚有汤恩伯、张发奎、王耀武、郑洞国、杜聿明、廖耀湘、张雪中、吴奇伟等高级战将,不过他们似乎没有发表个人意见的空间。冷欣的做派,在他们心中究作何种感受,只有天晓得。
  反观当时盟军的代表——美军巴特勒准将,对日军使节,就是一副凛然不可犯的正大姿态。他没有多余的话,只坚毅地强调,被日方俘虏的美军人员应受善待,要求俘虏记录完整无误;并且愤慨地说,日方对俘虏如有不法待遇,美方必将采取严厉报复措施。他们的谈判是事务性的,且态度强硬,较之中国高参,那种有感情的投入,真是天壤之别。
  今井的*中,还记载了前来芷江的途中,他和随员多人乘坐一架寒酸老旧的运输机,升空后竟发现机舱中尚有一挺轻机枪,遂赶紧投下,葬于洞庭湖烟波之中。进入常德上空时,六架美军战斗机将其包围,大约欲加威慑,在日机上下左右纵横乱飞,长达一小时左右。日方人员都直冒冷汗。这更是美方态度的形象表达。
  抗战时期任工兵司令的马晋三老将军说过,日本文化是:曲无正调,食无正味,人无正气,花无正香。对其文化三昧之概括,形象准确而深入骨髓。这样一种文化长养的军队,当战败之际,胜利方对之体贴入微,其效果,必然是双重的滑稽。而其不买账甚至挑战的心理,必然是暗中又增一层;中国人素来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预期,有以德报怨的传统,但在受降的洽谈会间,如此作为,实在沦于低三下四进而不三不四之魔道。而为敌人所鄙,为友人所惊,为国人所笑。
  冷欣做到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的位置,也是极有地位的高级幕僚了。但此公之不长进,也令人齿冷。他任职江苏省政府江南行署主任期间,有个同期同学带部队开往苏北抗击日寇,临行前托冷欣代为照顾家眷,结果同学阵亡了,他的夫人也被冷欣给接收了。此事明显的乘人之危,于是引起同学的公愤,纷纷写信向校长——蒋委员长告状,蒋先生批了六个字:“无耻!永不录用。” 好像蒋先生对这类小人似都无好感,他毕生称陈布雷为布雷先生,而对他的武人学生则较为倨傲,尤其对不长进的学生,更为厌恶。往往并不假以辞色。郁达夫在抗日前线劳军奔波,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却在后方勾引达夫的太太王映霞,大造绯闻,蒋先生似对许绍棣之流也极厌憎。所以顾祝同只得将冷欣撤职。这个冷欣不甘受此处理,直奔后方找到何应钦,何应钦权衡再三,结果竟派给他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之职,师生间的情谊由此可见一斑。此事由何氏的参谋汪敬煦经手,所以他印象深刻。何先生收容冷欣之后,先是派冷欣负责南京前进指挥所事宜,直到受降结束。受降书还是派冷欣送至重庆呈委员长,委员长这时才原谅了他。现在可看到的中国战区受降图片,何应钦欠身去接日本投降代表的文件,那种体贴,倒是和冷欣如出一辙。
  湖南芷江受降对日低声下气,对全力助战斗之美军却辞气呵厉难以想象。据刘玉章《戎马生涯五十年》记述,1943年他驻扎在云南文山一带。此时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缘美军顾问人员,由开远至文山途中,乘车被匪洗劫,人员虽无损伤,但物资全部被抢,美军人员向兵团部提出不应有的强硬抗议,声言:“如何不能破案,美顾问人员将行撤离云云。”兵团对此极为重视,但对美方的无理要挟,则表不满。关将军在某次中美官员宴会中,致词时曾特别指出:“匪徒抢劫事件,我感十分遗憾!但在美国境内亦非绝无,如为此而小题大做,影响中美合作之精神与情感,殊不应有,须知我们今日的共同目标,乃在击灭纳粹,谋求世界人类之永久和平,区区小事,何至有撤离之说?本人除督饬尽力破案外,希能互为谅解。”此后未见美军人员有何反应,数日后劫匪五人被缉获,处以极刑。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1)
战火浇铸参谋指挥之雄才
  南京保卫战开打,那时日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共向南京合围。时任教导总队参谋处作战参谋的刘庸诚先生在《南京抗战纪要》(中国文史出版社)中说,作战之惨烈处,“援助我方的苏机被日机击落一架,烈士的尸体掉在小营坝子里,摔成肉酱,面目模糊不清,后由总队派人掩埋在太平门外地堡城附近”。
  “12月8日后,敌人集中炮兵火力向老虎洞猛轰,步兵随即发起冲击,我方以密集的火力向敌猛烈扫射。敌人这天伤亡惨重。其后,敌人又利用风向,升放气球,发射更多的炮弹和烧夷弹,再次猛攻,全营牺牲大半。罗雨丰营长英勇殉职,老虎洞遂告失守”。
  《陈纳德*》中所说的南京初期空战,在教导总队的下级军官回忆中,也可窥一斑。“南京东郊上空的激烈空战,敌我双方的飞机都不少,相互围绕,像飞鸦一样在天空交织盘旋,射击的枪声,历历可闻”。
  第一线阵地开战后,日军以双倍的兵力向我猛扑,炸弹、炮弹倾泻而来。
  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团以上指挥官有:饶国华、姚中英、朱赤、肖山令、华品章、司徒非、谢承瑞、易安华、李少霞等。
  几支精锐部队,在暴虐日军的冲击之下,很快就被分割成几个孤立的点,这在战略上,已失却一大半的优势。而且国民党军队在后来的战争中,过量的越级指挥,在那时就已见端倪,即战役的总指挥越过军、师长,直接指挥到旅、团、营一级,本已松散的指挥系统,于是阵脚大乱。中国长期的积弱,是为远因;武器的窳楛和指挥系统的失灵,则为近因。意志固然重要,但在强大火网威迫之际,精神毕竟不能代替物质。
  谢尔盖回忆他的父亲赫鲁晓夫,说他的父亲和艾森豪威尔一样,都认为战争太肮脏,太可怕,没什么好。因此他们都不大看战争电影。过来人的想法究竟要深沉得多。他们说只有没经历战争的人才喜欢看战争片。(2005年1月5日《参考消息》)
  这是因为战争太残酷了。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必死决心,将下关到浦口间的所有渡轮,均由宪兵把守,擅自渡江的部队或军人,如有不听宪兵制止的,可以开枪射击。这和实际的撤退命令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战略,也是昏头昏脑的战略。
  所以到13日敌人进城后,下关一带还在纷纷地扎木筏抢渡,自相践踏,有的淹殁到江中了。也有许多士兵,徘徊在南京街头,六神无主,到处乱窜。守南京的十多万大军,就这样一阵风吹散了。
  有的军人认为唐氏在南京拔地而起,是要抓军权,以慰藉其失落的心态,这个分析也不大贴切。倒是唐生智自己所说:“有人说我办蠢事(指守卫南京),我说,世界上有些事情也是要蠢人办的。”那时,四川刘湘部队也编入国民革命军抗战系列,他在南京遇到唐氏问:“听说你要守南京。”唐答:“只好拼老命。”又问可守多久?答曰天晓得。
  撤退命令是12日中午下达的,这个时候,大半关口,都已被日军突破。12日当晚才研究出一个大致的撤退方案。
  一位电雷学校指挥官回忆,12月13日夜撤退江北,冲出日军封锁线时,炮火布满江面,一片火海,溃散的军民,漂满江面,敌人的炮口发射着红光绿火,在渡江人群中爆炸,其状惨不忍睹。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三(2)
除第六十六师、八十三师之少数部队顺利突围,其余打散了的部队全部涌入下关,造成极度拥塞的严重失控局面。
  全线溃退以后,日军对我负伤官兵,多人捆绑之,一并用大量煤油就地烧死。冲散的部队,所过之处,尽是凄风苦雨,尸骸横陈;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后,即展开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写下了史无前例的野蛮记录。
  南京保卫战中,中下级军官的超乎寻常的表现,一时成为民族苦难中的亮点。原来冒险犯难的殉道精神,潜伏在民间,隐匿在杰出军人的教育背景中。盖辛亥革命以来,在一代大学者的带动之下,有抱负,有担当,正是那一代青年军人的追求。
  当敌人已打到南京光华门的时候,教导总队曾以大量汽油浇下城门,配以密集火力压制敌人。谢承瑞团长亲率一排战士,突然把城门打开,十几挺轻机枪同时开火,多数敌兵均立遭击毙。谢团长战前业已抱病,后又为火焰灼伤,体力不支,竟在通过挹江门时,因拥挤而被踩死。
  当时混乱的情形便是如此不堪形容。
  教导总队中,青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