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障从事转运行业的基层劳工,便成为武备律大得人心的第二项规定。

    如何规定的呢?刘行在武备律中是这样规定的:凡转运行内从业的丁壮,每月都由供职转运行向各地官办银号缴纳一部分劳工保障金。

    当丁壮因工受伤时,可依此笔保障金投保额度一次性领取一定数额的工伤赔偿金。一次性的补偿之外,还可以在伤残之后按月领取伤残保障金、直到该丁壮六十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当转运丁年老无力再做工时,也可以依此保障金投保额度到银号去按月领取养老金,起步年龄是在转运丁六十岁起。

    转运丁一旦患病,也可以凭借这笔保障金到各地衙门所办的官办医馆、医庐中去就诊,费用则由银号与其供职的转运行共同承担。

    工伤赔偿金、伤残补助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金。刘行直接将后世里才有的五险一金中四金直接引用过来、用到了保障转运行业从业壮丁上来。这无疑给整个天下又来了一次大震惊。

    这份震惊,无亚于是一道晴天霹雳、劈得四野阵阵翻滚。

    从来没听说过有官方给一群贩夫走卒老来保障的。从来没见过哪一个朝代会给苦力出钱去看病、治伤的。

    可是刘行做了、信王的北朝在做了,这样是等于将千千万万苦力变成了一群老有所养、壮年不怕伤的人。

    这对于人数众多的基层劳工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恩惠、最大的刺激。一时间,此令一出、千万苦力涌向了各处转运使衙门去报名加入转运行,同时他们都是山呼万岁。

    当然,那些苦力喊的可不是喊得信王万岁、而是喊得“刘太傅万岁”

    在一片“刘太傅万岁”的欢呼声中,这一场因武备律颁行掀起的全民欢庆浪潮达到了**。

    在这**中、各地迅速重新规整和建立起了每县三家、整整七千多家转运行为主的转运新体系。从业人员,也在短短几个月后,迅速达到了惊人的八百四十万人。

    八百四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刘行知道、赵构也知道,两边朝野中更多知道一些从前大宋朝户籍内情的人也都知道。这是徽宗在位时人口鼎盛时期十分之一的人口呀!

    这八百四十万人全面运作起来以后,一车粮草从蜀中到正在战火熊熊燃烧的燕云十六州最多只需走上一个月。这样多的人从事转运业,将让信王的北朝、信王大军拥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可以随时远征万里而无需担忧后勤供应

    逆天了、翻天了,刘行带着全天下的人要翻天了。

    这是武备律正式颁行的消息传到已经逃回上京城的吴乞买那里之后,吴乞买喊出的话。

    只是几百万人的转运,吴乞买为何会说出刘行这是要带着全天下的人翻天呢?

    原因很简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前金国大军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横扫中原,很大原因是各地阻挡他们的宋军在后勤保障上不给力。可是这一次刘行这样一搞,后勤保障必然会成为宋军最强的一项。将弱便强之后,信王军的战力必然更上一个台阶。

    更为重要的,还是刘行这一套转运丁保障体系。试想,当一群从前只是下等人的壮丁有了这样全面的保障后,他们怎会不玩命似的去做工、抡圆了胳膊使出全身力气做好转运的工作以求可以在转运行做到六十岁呢?

    只要那些苦力肯卖命了,谁人还能在转运这件事上与信王的朝廷抗衡呢?只要转运上斗不过信王朝,加上信王大军越来越精锐,谁还能打进中原去呢?

    魔涨道消不会在继续了,中原人重新团结起来了、紧密地团结到了刘行为首的信王朝身边以后,中原将重新编程一个牢不可摧的铁壁连城。吴乞买知道,大金国再也没有重入中原的机会和能力了。(。。)

第297章 黄潜善献策,赵构王道无法使() 
一个武备律便让吴乞买知道再无重入中原的机会,同样也是因为武备律在北朝的颁行,让南朝的赵构又一次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一阵阵绝望的感觉直冲心头。

    坐在大庆殿上,赵构双眼扫视着满朝文武看了看。

    绝望的感觉之中,他开口时也尽现哀叹地说道:“那个刘行小子如此一搞,怕是从此后北地千万男儿都会誓死效忠于他了。从此后,怕是我那个弟弟更是只能做傀儡,而我朝想要夺回失地、首先便要去应对那几千万被刘行小子收买了心灵的壮汉呀!诸位爱卿,你等难道就想不出什么法子来,让朕可以破解掉这到万民组成的铜墙铁壁吗?”

    听到赵构如此说,满朝文武、包括两大奸臣汪伯彦和黄潜善全都是皱起眉头来,愁眉苦脸地没人敢接话。

    没人接话,赵构还是要问。

    他将目光锁定到了汪伯彦的身上,正色道:“汪爱卿,你是朕的宰相、刘行小子也是宰相。你这个宰相难道就不能想出法子来,让那小子收买人心这诡计不能得逞吗?”

    汪伯彦见赵构直接问到了他的头上,只能是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边想着办法便开口道:“陛下,此事请容臣仔细想一下,臣相信只要我朝诸位大人齐心去想,定然可以想出拆解之法来。”

    听到汪伯彦竟然这样回答他,赵构脸色一沉、没好气的骂道:“蠢货、愚蠢的蠢货,除了阿谀奉承、搬弄是非。你这蠢货居然不能帮朕想出应对刘行小子这一套诡计的办法来。你这宰相做得还有何用。”

    一听此话。汪伯彦顿时被吓得汗如雨下、以为赵构要罢了他的相位呢!

    颤颤巍巍中,汪伯彦急声道:“陛下呀,那刘行小子智谋超群、您也是知道的。莫不要说是臣,怕是普天之下能与那小贼在智谋上斗一斗的,怕是除了李纲和金国的完颜希尹外,再无他人了。这若是李纲还在朝中,臣相信他一定能够迅速想到应对的法子来。可是他不在、臣也需要时间或许才能想出应对之策来。”

    蠢、真是够蠢。李纲那是政敌,哪有你这样在皇上面前帮政敌扬名的!

    汪伯彦的话说完时。站在他身旁的黄潜善心底里立即对他生出了这样不屑和鄙夷的看法。

    有了这样的看法,黄潜善也不再顾及二人之间的情谊,上前一步对赵构说道:“陛下,臣有一策,相信当可破解刘行小贼这收买人心的诡计。”

    “哦,黄爱卿有何计策,快快说来与朕听。”赵构没想到黄潜善会当众站出来跟汪伯彦抢风头,在发问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有些诡异的笑容。

    赵构为何笑呢?黄潜善看到他那个笑容,马上想到赵家人世代相传的手段,心底暗道:坏了。我这是心急之下、自己掉进陷阱了。

    大宋朝历代皇帝都是王道高手,既用大臣、又不断在大臣之间制造矛盾。使得臣子之间一直都是斗来斗去的。

    这是赵家人世代传承的王道,也是赵家人维持大宋的几个基本手段之一。我怎么就没忍住、站出来说话了呢?这样一来,搞不好陛下就会有了机会,在我与汪伯彦之间大玩王者之道呀!

    心中如是想,黄潜善并没有立即说出他的想法、而是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汪伯彦。

    在他看过去时,汪伯彦也正看向他,但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任何不快、相反却还有几分殷殷期盼的神色。

    两人是老友,虽然也存在争宠的问题,但在汪伯彦的心理、黄潜善是能与他争宠争权,但两个人许多事情上都很默契、想法都是一致的。

    人生得一知己不容易,为一知己让开一些路来,才能使得两人之间这种情谊维持长久,这是汪伯彦长期以来的想法。

    也正是这个想法决定了当黄潜善对他做出不敬举动、挺身而出去抢功争宠时,汪伯彦才没有丝毫不快、反而变得殷殷期盼起来

    眼见到汪伯彦那神色,黄潜善也意识到了汪伯彦这是在刻意给让他路、让他有机会表现,这让他心底里不由得也是生出了愧意的同时也多出了几分感激。

    带着这种对汪伯彦的感激,黄潜善重新望向高阶之上的赵构道:“其实臣这计策,也是昨日夜里与汪伯彦大人品茗时想到的。此计策,就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然刘行小贼弄出了这样一套收买人心的法子来,他能弄、我朝也能弄,而且可以在他的那一套基础上更加于万民有利、收买万民之心的力度更大。”

    黄潜善这番话一说完,汪伯彦笑了、他笑的时候心底暗道:果然是我的知己,嘿嘿,居然能马上明白我是在故意让路给他走,马上就将他想出的计策算做我二人的。得此知己,此生无憾矣。

    黄潜善的举动让有汪伯彦开心,自然有人就会不高兴,这个不高兴的人正是想要借机离间两个重臣的赵构。

    他在听到黄潜善这番话后,脸色重新沉下去,心中暗道:你这黄潜善,朕还想让你二人不能再如此处处默契,让朕可以更好的掌控你二人呢!你怎的就把你想出的计策,算作你二人一起想出来的呢?

    心中不快,赵构却不能表露出来,只能是望着黄潜善道:“你说说看,到底是如何借他山之石,怎样去做以彼之道、还施彼神的勾当。你不要忘了,我朝国库中可是没有北朝殷实、更没有刘行小贼那一套官商联手办出来,遍布全天下的银号做财资补充呀!”

    靖康之耻、二圣被掳时,女真人将大宋朝百年来存下的国库金银和徽宗四处掠夺而来的财富一次性都抢走,运往了上京城。

    赵构离开汴京城时,身上只有几十锭金子。到了相州与汪伯彦汇合、当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后,他也没攒下多少财帛。

    直到建都临安,又是盖宫殿、又是各处调兵遣将,如今这南朝的国库实际上最多几十万两银子而已。

    可是刘行做主的北朝呢?接连不断的大胜仗同时,从金狗手上抢回不少的金银。刘行又善于用官督商办的手段集纳商人们手中的钱财,并且还全力发展商业,使得现在的北朝虽然没有正式发行龙币却已在国库储备上少说有上千万两黄金了。

    再加上各地那些官督商办的银号,那些合伙持了股的各地商人手上的金银加到一起,少说还有两三千万两黄金。

    这样庞大的财富,才是刘行敢于在转运事上大搞保障体系的根本原因,也是南朝无法相比、想效法财力先见拙的重要原因。(。。)

第298章 赵构要变法、注定不伦不类() 
北朝富、南朝穷,这是当今天下同属大宋两个王朝之间的现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为南朝的前任宰相、实际上在李纲出使之后仍然在做宰相事的黄潜善自然清楚这个不利于南朝的现实。

    但黄潜善之所以能得宠,不只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给赵构的马屁拍得很舒服,他的脑袋里装是也不全都只是小人之术、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

    知彼此之间的差距,黄潜善在献策时其实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所以当赵构发问候,他马上开口道:“既然我朝欲借北朝法来他山之石去攻玉,要做就做的彻底些、干脆将北朝所有新法照搬过来。我坚信只要陛下愿意让我朝也推翻旧规、实行变法,定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在国库财力上追赶上北朝。只要我朝重新丰盈了,再去做那些收买人心的新法出来,还有何难呢?”

    全面学习北朝搞变法,只要变法就能从财力上追上北朝。黄潜善这一番话是对的,至少汪伯彦心底里是这样想,许多眼见到北朝迅速富强、国强民富的南朝大臣们也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臣子就是臣子,他们不是皇帝、不可能真正懂得皇帝心底里的想法。

    赵构也看到了北朝通过变法,在快速地、以惊人地速度国富民强。但他更加清楚的是他之所以还能稳坐在龙椅之上,实际上就是将沿袭至大宋之前百年的政治体系玩弄于股掌间。

    刘行的那一套新法好不好?赵构心底的回答是好、很好,非常好。

    可是再好,他作为一个皇帝却根本玩不明白那一套新法的规矩,再好也会因此而变得无用。

    因为赵构很清楚地知道一点,如果一个朝廷的规则皇帝自己玩不明白,那结果只会是两种。

    第一种是南朝日后也出个能跟得上刘行思想。把新法玩得得心应手的宰相来,帮助南朝无惊无险地也迅速国富民强起来。但那个朝臣一旦掌握大权,很容易也全盘去学刘行、将皇帝变成傀儡,让他赵构变成摆设。

    第二种就是变法失败,因为皇帝不懂、掌握不了那一套新法,即便下令推行、也只会落得和宋神宗一个下场。以失败告终。

    指望大臣主导的变法不靠谱,只有皇帝自己懂得那些套路才靠谱。赵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