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有管子、霸言篇指出了统治天下的几个条件:要有高人一等的独到之处;要有把握机会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要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君主必须专有权势,善用权势,抓紧政令和军权。

    权势和君主是一体的,没有权势,君主将不成为君主,管子〃法法谈到:“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

    善用权势就能生成权威,方能号令天下。作为君主不要外显己势,张扬其势,要尽可能深沉些。

    管子、形势解说:“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这种思想很是吻合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

    人主还要利用所握之势处理君臣关系,君令,臣必尽责,真正像管子〃任法里说的那样:“不事心、不劳意、不动力,而土地自辟,廪仓自实,蓄积自多,甲兵自强,群臣无诈伪。

    抓紧政令和军权就是抓住了国家的命脉和为君者的根本,管子〃霸言中说:“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

    管子、重令篇中也谈到:“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

    凡是能遵从管子这些基本定论的君主,无一不是创盛世时代的人。譬如汉武帝、比如唐太宗,甚至连那位被自己儿子和狗宦官一起逼退位、忧郁而死的李隆基初掌皇权时,都是将管子这种律法大于君主的思想作为基本准绳,才成就了盛世的开启。

    当今的天下,在刘行新法的推行之下,已经初见一个国强民也富、大同世界的真正盛世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在此种情况下,刘行提出了要依法制国,先从废除“铁券”这种本身就是与律法至上准则完全对立的制度,宗泽自然立即便明白了其重要和必然性。

    宗泽没有了反对的意思,刘行将目光转向了胡安国,微微一笑道:“胡先生,您现在是咨议院的知事。未来我大宋朝的新宪法,将由您牵头制定出来。请问如果您与众咨议群策群力、殚精竭力地制定出一套法律来,还会允许免死这一类的特权存在吗?”

    “当然不希望这种特权继续存在,可是、可是这是从太祖皇帝开始立下来规矩的祖制,怎可随我等之意说改就改、说废便废掉呢?”胡安国回答时脸上露出了无奈、两难的神色。(。)

第498章 姚家要铁券、刘行废此制(五)() 
祖制,祖宗立下的制度和规则。

    对于儒家来说,忠义当先、仁义在后,孝道为上、智勇次之。

    胡安国的话一说出口,便让众人感受到了一种酸臭的味道。

    许多人在他话说完时,侧目望着他时脸上也是隐隐都露出了不屑的神色来。

    见到众人那不屑的神色,刘行知道那些人心底里在想的是什么:当今天下,大宋朝所谓的祖制还剩下多少?

    新法一出,许多祖制都已被改变甚至废弃。而他胡老先生在新法推行中,不也做出了许多推波助澜、帮助刘行废弃大宋祖制的勾当来么?

    好嘛,您是儒林领袖。

    那厢里帮着刘行制定新法,搞变法、兴新政,已经实际上在将赵宋王朝许多祖制彻底掀翻、击碎了。

    这厢里刘行一说要废弃“铁券”,您却又重新拿出祖制来说事。怎么着,这反着正着不管怎么做、怎么说,都是您胡老先生说了算吗

    心知众人已生出对胡安国这种儒生惯有善变表现的不屑,刘行急忙开口将话拉回来:“祖宗的制法,后人不得擅自改变。可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年太祖皇帝登基的时候、立这些规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后世里会出现许多凭着‘铁券’庇护肆意妄为的不肖子孙。”

    话语稍一停,刘行盯住胡安国怪异地笑了笑,接着说道:“他更不会想到,如今这天下已经到了变则生、不变必死的地步上。我想若太祖皇帝泉下有知。他也绝对不会怪罪我等废掉了这‘铁券’特权。因为只有废弃此制。我朝才能真正去做到依法治国、以宪立国。”

    依法治国、以宪立国。刘行话到最后刻意提高声音说了这八个字。胡安国再一看刘行那怪异的笑容,马上心底里打起小算盘来了:以宪立国,如今这个立宪的权利是以我为主的。谁掌握了制宪主动权,谁就可以主导大宋朝未来。

    在这一点上看来,大宋的祖制确实已经变作挡在我去取得至高权利的绊脚石,变作了一块鸡肋。

    依法治国,未来大宋的法律都是我带头制定的,那么我就完全可以先在律法中设定出一些条条框框来确保我胡家利益便是。何必一味为祖制而纠结呢

    这种想法一形成,胡安国也笑了,笑得却显得很正,嘴上说道:“确实如你所说,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虽社会何解,老夫不甚全知。但想来不难理解,当为天下大事与世间人道。既然要进步,许多东西确实该摒弃。只是我还是担忧取消此制,会使我朝武将不用命、文臣不用心呀!”

    武将不用命、文臣不用心。胡安国说出这样一番话后。大厅内那些方才还在不屑他善变言行的人们纷纷点起头来。

    眼见那些人点头,刘行很清楚他们为何点头。

    “铁券”是什么?是先人的荣耀、后人的保命符。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祖先立功、后代免死。这是在如今这种封建时代大背景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应当,也是想要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可是这种目标与立宪、与法制国家起了冲突的时候,很多人马上会变得如胡安国一般左右摇摆、不知到底该选择那条路。

    面对这种情况,早预料到回出现此等状况地刘行淡然一笑道:“文臣不用心、贬官下野。武将不用命,斩立决。不过呢,虽废‘铁券’,不代表我真的不会再论功行赏了。只是不按照旧制去论功行赏,不会再恩及后代、荫蔽子孙,去制造出大批纨绔子弟而已。”

    言语微微一停,刘行扫视一圈众人,接着正色沉下声去说道:“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法不阿贵可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儒家所信守当废。”

    说完这些,刘行刻意地看了看胡安国。

    见老先生没有开口来争的意思,刘行才继续说下去:“既然法不阿贵,自然不该继续搞那种荫及子孙、遗害后世的做法。所以,日后只有三等干成勋章可作立功之人本人免死、免刑责的表现。无论谁家的衙内,犯了罪一概依法严惩、绝不许再姑息放纵。”

    又一次停住话,刘行望向了仍然跪在大厅门口的姚期,语气变得更加沉重地说道:“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如果儿孙有福,不必先人遗产,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儿孙不肖,任汝万贯家财,不足以供数年挥霍,反令造业,反害儿孙,诚为失计。”

    刘行此番一说完,所有人全都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铁券”看上去是荣耀与特权,事实上却是毁了子孙的物什。有他是好,却害处是真正的遗害后世

    明白了以后,包括宗泽、胡安国和种师中在内的所有人自然就没人再来反对了。

    很快地,刘行口述、雷震记录,一道政令迅速从太傅府发了出去、传檄四方:刘锜、刘锡、吴玠、吴璘、岳飞、杨沂中、刘子羽、种师中、张所、宗泽和刘行将由天枢院、枢密院联合颁授银质干成勋章,原授之铁券、丹书等一概作废并限期缴回。

    银质干成勋章有什么特别呢?这种勋章是当初在五台山的时候刘行初定勋章制时便哟了的。获得此勋章之人在官俸、爵禄之外,还可以月领二千龙币新钱、连续领取三十年。而这一次,刘行又给这勋章加上了一条:获颁此勋章者,非谋反本人免死一次。

    功劳最大的人得了非谋反免死一次的勋章,那剩下的人呢?

    刘行自然不会厚此薄彼、自寻烦恼。在第一批确定了银质干成勋章的获颁人后,马上又确定出了包括陈康伯、曾炜杰等文武朝臣在内,多大三十人的名单,将统一颁予铜质干成勋章。

    铜质干成勋章在勋金上,是每月可领一千七百五十龙币新钱、连领三十年,共计可领取六千三百龙币银元。而新增的特权,刘行赋予了获此勋章者非谋反本人免除一切刑责一次。(。)

第499章 吴玠送孽子上京,刘行建侍卫内堂() 
旧的体制要革除,即便是祖制也不例外。

    干成勋章注定要取代“铁券”、“丹书”成为刘行主导下这大宋朝的新特权象征。

    不过当刘行的政令发出去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不满,相反原本是最先得到“铁券”免死的吴玠反而第一个迅速做出了回应。

    吴玠给了什么样的回应呢?他是这样做的,先给刘行和宗泽写了一封信,表明他的态度是坚决拥护刘行进行这种大刀阔斧、革除旧制变法的。

    在信中,吴玠痛陈利害,以他自己、刘行等等众多非嫡系的妾生子做举例,说明了刘行废除“铁券”是正确的。

    他为何认为是正确的呢?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是哪个豪族,出来败家子必然都是嫡传子弟居多。因为妾侍所生的孩子没有天生的特权和优越感,许多人在豪门中活得事实上与下人没什么差别。

    有特权的不用怕死,才会有历代以来那么多败家子的出现。或是草菅人命,或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导致民间经常是见到豪族衙内第一个举动便是“唯恐避之不及”,进而导致许多庶出子因是豪族出身,征兵、征粮都往往事倍功半。

    所以为了不让民间继续“另眼看待”豪族子弟、不因一些纨绔子弟和恶少而使日后大宋征兵、征粮时事倍功半,吴玠是坚定拥护和支持刘行这个决定的。

    信中吴玠是这样说的,然而是个人就清楚光是嘴巴上说出来的,未必有人会真的完全相信。

    当飞鸽将那封信第二天一大早送进人声鼎沸的太傅府,送到刘行手中时,吴玠做出了实际行动来。

    他做了什么呢?将他的三个儿子全都送往了汴京城,并给宗泽些了一封私信。要求将他三个儿子全部交由宗正寺去管教。

    宗正寺帮他管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吴玠的三个儿子里吴拱暴戾成性、经常出拳痛打他看不惯的人,从陕西到东川、人人一提吴拱,第一时间便会称其为“吴大棍”。为何叫他“吴大棍”呢?因为他每次出手的时候,都是拎着一根哨棍去痛打他所讨厌的人。

    老大是莽撞儿,老二吴扶是个鬼机灵。在吴玠给宗泽的信中,吴玠是这样向宗泽“介绍”他二儿子的:凡遇拱行凶。必有扶诡计窜梭。凡遇拱受罚,必见扶巧言避逃之。

    当爹的给出这样的评价,可想而知那个吴扶是有多么的“人小鬼大”。

    老大傻、老二奸,剩下个老三是什么样呢?老三吴捴四岁才开口、五岁才会走路,天生有些残障。

    可能是天生残障导致心理变态了吧!吴捴十岁上曾经趁着夜色,带着他的大哥潜入白日里欺辱过他的一个同窗住处。先让吴拱按住那同窗使其不能说话,然后吴捴爬到床上去竟然把那个同窗变成了“老公”。

    狠吧!老大够傻做了帮凶,后来吴玠一问才知道是老二给出的鬼主意。但老三的狠毒劲,却让吴玠彻底连他也不敢放心了

    这样三个活宝。宗泽敢接吗?宗泽敢接,宗正寺也未必敢接呀!

    谁都不敢接的烫手山芋,却在吴玠才将他三个儿子塞进马车、谴兵送往汴京的时候,由刘行在加冠礼的前两个时辰给先做出了接下烫手山芋的准备

    “诸位,既然连吴玠将军都坚定地认为此举可行、势在必行,那么我却想到了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大厅内,刘行端坐在主位上先是开口这样说了一番话。

    这番话一出口,果不其然马上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纷纷上前来问刘行想到了什么事。

    见众人急切,刘行也不含糊。马上扔出了答案来:“想要各家子孙不出孽障,就必须自幼严格教导、好生管教。学堂的教师、教授们,未必敢得罪各位家中的衙内吧!所以呢,我想的是将所有二品以上官吏、将军家中的衙内、小娘子全部接到我这空荡荡的太傅府来。”

    众人一听这话,全都是面色一惊。

    眼见他们惊诧的神色,刘行知道他们心底里会怎样想。他们的想法肯定是这样的:将所有二品官员家里的孩子全都送到太傅府。难道刘行是要将所有二品以上官员家的孩子当成质子不成?

    质子是什么呢?是先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