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所有二品以上官员家的孩子当成质子不成?

    质子是什么呢?是先秦时代开始,历朝历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其中最出名的有三位,第一位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第二位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第三位是谴出荆轲刺亲王的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

    但是刘行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来,绝对不是眼前这些人所想的那么粗浅。

    是该让所有官员对自己有所顾忌。才能真正更牢地掌握朝政大权。但刘行真正的想法是看到了未来,更久远的未来。

    将那些官宦子弟全部集中到自己身边来,由自己来耳提面授、朝夕相处。一来可以让那些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深植忠诚心,二来在未来该让那些孩子出去做官、子承父业的时候刘行也能够做最知每家衙内之才干的人。

    只有那样,日后由刘行主导的大宋朝才不会出现人才断代、不会因后继无人而再次走向凋敝

    心中这样想的,刘行也不想马上对这些人解释太多。

    想要让这些人不但不去妄加猜忌,刘行在说出这些话之前就想好了一个办法。

    所以当众人惊诧之中齐齐盯住刘行时,刘行微微一笑道:“我成立一个太傅府侍卫营,所有入营侍卫全部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侍卫正六品、二等侍卫正七品、三等侍卫正八品、蓝翎侍卫正九品。”

    话略一停,又是一笑,刘行扫视了众人一圈后接着道:“这些侍卫我就准备全部用各位家中的衙内和小娘子们来充当,让他们自幼拿着俸禄随我读书、学艺和学习医术,也可以说是我私开的内堂私塾吧!”

    再次停住话,又扫视一圈众人,刘行面色一沉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道:“等到他们成年了,去科举、去做官,至少我心理知道谁有几斤几两、能担当什么样的职司事。从小培养,长大包分配,你们愿意将自家的衙内和小娘子送来做我的侍卫否?”(。)

第500章 想入内堂有门槛,断绝送女换荣华() 
愿意将自家的衙内与小娘子送入太傅府做侍卫否?刘行这几句问得有些多余。

    试问当今天下谁人不知刘行如今的修为有多高、实力有多强、本事有多大?

    进了太傅府,刘行言明了将亲自向侍卫们传授本事。无论是道法修行的豹林谷、神霄派两宗派的功法,还是那一手竟为种师中重塑了根骨的神奇医术。

    谁家的衙内和小娘子只要学到了那么一手给学精了,就算日后不能登堂入室、不能留在刘行身边伺候终生。至少等其离开太傅府的时候也会凭着那些本事驰骋天下不吃瘪,世间游走人人敬了。

    如果只是为让自家孩子跟随刘行学本事,那还好理解。可是在刘行身边伺候一辈子,这样想法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出自那些家中女儿比儿子多,想要未来用女儿攀龙附凤的人。

    世人皆知,杨沂中横冲直撞打出了赫赫威名,可他在前线也没少犯错。今天杀个战俘,明天屠个城,搞得天策卫好多密探被他屠城的时候给“误杀”了。

    天策卫那是什么地方呀?那是刘行是私人密探机构,是真正忠于刘行又最受刘行信任的地方。

    那里的人杨沂中“误杀”了都没事,说是他战功大,事实上在许多人心底里还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妹妹先成刘行医术传人,如今更是半公开地经常传出与刘行你侬我侬的事情来了。

    没有杨凌儿,所有人不相信杨沂中功劳再大,几次三番“误杀”天策卫的人还能没事。

    所有那些家中女儿多的人。此刻心中不约而同地萌生出一个想法来:让我家女儿进太傅府。自小跟刘行朝夕相处。没准哪天刘行一看上了我家女儿。嘿嘿,那还不就算没有‘铁券’也免死了嘛

    心中有了这些想法,在刘行话才问完时,顿时便有十几个官吏大声喊着、表态愿意将自家女儿和儿子一起送来太傅府。

    有人带头,其他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然而就在众人喧哗声起,争先恐后要将自家儿女送来时,刘行却挥了挥手道:“诸位莫要如此,我是要收各位家中子女来做我的门生、当我的侍卫。不过我也不是什么人都收。谁家的孩子都管的。”

    用这话制止住众人的喧哗声,刘行微微一笑道:“我这太傅府虽然大,可是也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所以呢,我先要定下几项基本入门的规矩。”

    话又一次微微一停,接下去刘行便说出了自己想好太傅府侍卫营及基本入选规则来。

    在遴选上,首重宗室子弟。赵匡胤的许多子孙后代,如今据说超过两三千人散落于各处。这些人是刘行要哟先选择进入太傅府,自幼由自己亲自教导的。起步的年龄,定为七岁,从蒙学开始。

    其次。优选勋贵子弟。诸如宗泽、吴家兄弟和自己那个两个兄长家的孩子。他们的父辈是为如今这北朝建立了大功的人,他们的子女可以从十二到十四岁起进入太傅府侍卫营做侍学兵。

    第三。过了这个冬天,北朝就要进行第一次新科举了。只有在各地州试透明、会试武举考试中名列前三的人,才有来太傅府参加遴选侍卫的资格。

    也就是说没有解元和会元出身的人,根本别想进太傅府侍卫营。

    当然,武解元、武会元能进侍卫营,来年的武进士们自然也都在优先遴选的范畴之内了。

    这三种侍卫进入太傅府之后,刘行还会将其细分一下。

    宗室子弟以黄口小儿、蒙学侍学兵为主,将编为一个童生营。平日里不用他们做多少事,只管安心到离园去学习。只有操练的时候,需要与成年的侍卫一起而已。

    虽然是宗室,蒙学童生营的起步品秩,刘行却只给他们蓝翎侍卫、正九品。从正九品开始带着俸禄学本事,学好了再慢慢擢升。

    这个蒙学童生营也不是但凡只要是赵宋皇室就能进的,因为刘行明确定额、每批只收一百五十人,将由一个侍卫统领去负责管带。

    勋贵子弟来了以后呢?刘行将按照他们的年龄,分成若干个营。但人数也是有限定的、只招三百人。

    不满十七岁的,进入太傅府后去艮园先边读书、便习武。只有在集体操练时,再与成年侍卫一起受训。成年以后,全部编入随侍营,变成正式做事的侍卫。

    这些勋贵子弟出身的侍学兵,起步也是九品的蓝翎。成年后量才首阶,但都没军阶。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将来首先都是刘行的私家兵,想去入仕还得一刀一枪去沙场上立功,然后才可能成为朝廷正式给授衔的军官。

    而那些武举出身的人,则与前两种侍卫完全不同了。武举出身的侍卫只要被选上,马上就授给三等侍卫。同时,进士出身的授正九品曹士军阶,有进士出身的授正八品上等曹军阶。

    武举侍卫刘行额定选用七百五十人、编为三位巡侍营和一个一百五十人亲卫队,将由一名大统领、三名统领和一个亲卫长负责管带。

    至于各家女儿进太傅府,刘行直接将烫手山芋甩了出去。甩给谁了呢?甩给了种雁翎与杨凌儿。

    女侍分三营,每个营定额二百人,分别招募七岁、十三岁以上和成年女侍组成。名称上分别称为童女营、亲随营和女巡侍卫营。至于标准,也完全按照宗室与勋贵男侍卫的模式,由杨凌儿和种雁翎去负责遴选。

    这些女孩子,初入太傅府授从九品女官的品秩,但没有明确的官称。十三岁以后统一升为正九品起步,成年以后变为正八品起步。

    在三营之中,品行、本事出众的,种雁翎和杨凌儿可以授其宫、仪、服、食、寝、功六尚女官衔,在其自愿的情况下优先送进皇宫去。

    不愿意去皇宫里做事的,刘行也明确告诉众人:我不会碰你等女儿,到了二十二岁你等未能帮其选定夫婿的,小爷我将奉送上一份丰厚的嫁妆、由她们自行选婿将她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口说无凭,为了不让那些将女儿送来就是想巴结自己的人得逞,刘行最后还额外写了三条明规:女侍永不为主妻妾,女侍年满十八岁可自主择偶,女侍二十二岁必外嫁离府。(。)

第501章 革除了大宋祖制、又要背弃师门祖训() 
手书承诺写完了,刘行抬头再看方才率先高喊着愿意将自家子女送入太傅府的那些人时,心底里不由得一阵窃窃坏笑。

    那些人吃惊的表情告诉刘行,他们确实打好了小算盘,想用自家的女儿来为其换取荣华富贵、换取和杨沂中一样的免死特权。

    可惜,可惜的是刘行不是这个时代里大多数的人,刘行的思想中无法真正去接受妻妾成群那种生活。

    得一爱人,知心足矣。得意爱人、懂我即可。

    杨凌儿是知心的女孩,最近几天里刘行忙累了再去到她如今居住的震园,到她房间里时没有了往日那种躲躲闪闪。

    无论是刘行要她为自己来掏耳朵、放松下,还是自己躺在她的大腿上悠悠然地睡去。杨凌儿都不再抗拒,只是细心地聆听刘行对一些人和事的不满、只是偶尔用一些温柔体贴的话语来劝慰刘行。

    种雁翎是个懂我的女孩,从前的种种误会冰释之后,从前日起无论刘行如何气她、逗她,那个怪娘子只会嘟着嘴只说一句“知道你是在拿我调剂你那紧绷的神经”。

    没有了往日里她那古怪的脾气,只有和自己几乎一样的另类开解。没有了从前那种冲突,只剩下每天傍晚时分她特意吩咐雷震为刘行准备、她亲自试过水温的那一盆泡脚水

    男人,真是需要妻妾成群吗?满足自己的**,却放弃该有的良心是正确的吗?

    至少在刘行的心灵深处,坚定地认为得到了别人的爱就该好好珍惜。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该去辜负、去背叛。如果背叛了。那就是丢掉了该有的良知。变成了一个没良心的人。

    珍惜,正是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想要好好真心其实已经算是丢了一些良心、正在同时拥有的两个女人给自己的那份爱。

    看着那些人大惊失色、错愕的神态后,刘行心底想的是:嘿嘿,想跟小爷使美人计,让我对不起两个已经爱上我和我深爱的女人?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让那些别有用心,想玩美人计的家伙遇挫,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只是一味打击。不懂得什么叫做恩威并施,刘行知道那不可能进一步让这些人完全对自己心悦臣服。

    所以当心中暗笑之后,刘行看着那些人微笑着说道:“诸位,你等就期待诸位家中的儿子各个勤奋好学、积极进取,随我变成一群未来我大宋朝的顶梁柱吧!便是那些女儿家我也敢保证只要她们虚心受教、踏实做人,日后即便不能进宫伴驾、至少也会为诸位寻到可心的乘龙快婿。”

    此言一落,刘行起身坐回到了种师中身边,对着种师中投去了一个坏坏地笑容。

    而那些想跟刘行使美人计,却被刘行一纸明规挡得死死的人则在此刻从话里听到了新的希望。

    刘行不要他们的女儿,可是他们的女儿日后却有大把的机会去进宫陪王伴驾。若是那样。就算皇帝再不济、也还是个皇帝。他们想要父凭女贵的想法,还是可以成真、至少也让他们能够变成“皇亲国戚”

    就在那些人由惊诧变作会心一笑时。刘行却对种师中开了口:“师叔呀,别人家的孩子都送来了,咱种家的孩子是不是也不例外、该带个好头呀?”

    别人家、咱种家。这话从刘行口中一蹦出来,种师中心底虽是一阵暖融融的感觉。因为刘行竟然用一个“咱”字将种家视作了本家,但他同时也生出一丝惊疑来。

    种师中惊疑所为何事呢?那是因为种家子弟自从种放创建豹林谷以来,除非是嵩山书院、应天书院或者国子监,否则从来有种家子弟入他人门下的事。

    种家的四代子弟,都只能做豹林谷的弟子以确保宗派的传承。这是当年种世衡立下的规矩,这是传承了七八十年的规矩。

    可是刘行如今突然这样说了一句听着好像很贴心的话,种师中却明白了刘行想要最什么

    “种家子弟不外学、蒙学初教在谷中。改师他人不望祖,此生只为种家人。”猜出刘行意欲何为,种师中开口先是声音沉重地吟诵了这样一段出自种世衡的祖训。

    接着他双眼反盯住刘行,脸上毫无表情冷冷地说道:“行儿,你不是革除了大宋的祖制,连师门的祖训也要一并背弃吧?”

    眼见师叔猜出了自己用意,刘行又是坏坏地一笑:“师祖当年立这祖训的时候,他自己就先违背了,又怎能说我是要背弃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