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疏明见,从起兵之初,钟相一直都视杨幺为他的手足、将杨幺树立为他军中二号人物。在钟相这里,钟相认为杨幺是感受到十足信任的。

    所以,当刘诜将他的计策全部阐述完毕以后。钟相点着头笑了笑:“我明白刘将军之意了。好,那我便依你之意,先给那刘行小子法去上奏、请他发令勾调杨兄弟带兵南下来与我一起防御可能随时发生的交趾北侵”

    钟相的想法很简单直接,可惜的是他的想法太简单直接、将天下事都太以他自我为中心去思考了。

    当天夜里,在给准备启程从泗州返回汴京去,改招六千四大宗派弟子与山东驻军前往泗水河畔。去用法术和千万斤食材暂时困住那只大貔貅怪的时候。钟相私自调动一艘只是暂时降落在梧州做补充的飞艇,直接给正在江南西路的杨幺送去了一封亲笔信。

    信中钟相写了什么呢?他读书不多,也为了表示亲近,他信中大概是这样说的:杨兄弟呀,我知道你打下了江南西路很是为你开心了好一阵功夫。我以为呀,你打下了江南西路,以你累积的战功,那刘行怎地也会授你个江西巡抚吧?

    可是呢,你我兄弟都看到了。咱们不是那小子的心腹、人家不但不授你江西巡抚的职司,反而让宗泽那老匹夫下斥责令逼你去继续向淮南西路进军。

    杨兄弟,你手下那些兵士可都是跟着咱们一起从鄱阳湖、洞庭湖边上起家的老兄弟。

    如果你北上去打淮南西路,肯定折损少不去了、因为那刘行显然一直在拿咱们这些非他亲信的人在做马前卒、在做炮灰呀。

    你我是兄弟,来吧。反正你已经抗命一次,不怕抗命第二次。带上你的兵马来广南西路,跟哥哥一起夺取这一片大好河山,然后你我兄弟一起坐拥江山、一起享受为皇为王的王者荣耀与那美好的生活吧。

    只要你带兵南下。哥哥我答应待我平定广南西路以后,再帮你将广南东路全部打下来。尔后我在西、你在东。你我兄弟二人列土分疆,何必要一直被那个刘行当做炮灰使唤呢

    信的内容并不多,钟相写得也十分浅白。可是信送到了杨幺的手上后,杨幺是什么反应呢?

    看完手中这封信,杨幺先是震惊、旋即是愤怒。

    他看着因奇袭得手、虽未被加官进爵却也被宗泽下令暂授署理江西兵马鈐辖、兼知兴****的杨钦,怒目圆睁地看了看。

    尔后杨幺声若洪钟、大声吼道:“刘太傅一直对钟相那贼厮不信任。我也一直怀疑他心存异志、野心很大。但我怎地都没有想到,他居然真有反叛朝廷、列土封疆去自立为王的野心。你说,我该如何回他的信!直娘贼地,这样的兄弟我还能给他回信吗?”

    “将军何必动怒。”杨钦未曾开口,站在他身边的新任参军使。也是刚被宗泽任命为江西安抚司总管的郝晟抢先开了口。

    他望着愤怒之极、脸已涨得通红地杨幺道:“您是天策卫出身这事那钟相不知,故而才会妄想拉着您一起去跟太傅唱反调、去搞那列土分疆的自立为王之事。此事如此重大,将军不宜独断。属下以为,您当鹰扬急报梁都使、让太傅做出决断后再做盘算。”

    郝晟,本身也是从五台山密营中走出来的前天策卫力士。他很清楚天策卫的规矩、也在来此赴任前将新的军情司规矩弄的十分清楚。

    杨幺可以在作战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因为如今他真的打下了大半个江西,刘行即便日后怪罪他最多也只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但如果是钟相拉杨幺造反这件事,杨幺再做出擅自做主的举动来。

    郝晟相信即便日后杨幺立下再多的战功,以军情司的规矩、他怕是不死也迟早要被罢官免职。

    然后被刘行对准屁股狠狠地踹上一脚,不知道发配到哪个蛮荒边地戍边垦荒去。一辈子都别想再回到中原、更休想再得到今时今日的地位了。

    同样的出身,让郝晟的话只说出一个开头,杨幺立即便能够理会到他话中深层的含义。

    重重地点了点头,杨幺道:“不错,钟相真以为爷爷我是他的兄弟,却不知爷爷我早已立下重誓、此生誓死效忠太傅。好,这钟相既然自己作死,爷爷就先忍他几天。待太傅做出决断,太傅让他怎么去死、我绝对不会再做半分变更地去执行。”

    说这些话时,杨幺没有念及昔日二人并肩作战的任何情分。反而正如所言地,感觉钟相是一个十足作死的笨蛋。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在话音落下后,立即让郝晟启鹰扬、一纸密报直发向梁兴处。(。)

第724章 以先人事教公主(上)() 
第二天一大早,当梁兴疾步赶到刘行面前时,刘行听完他的报告先是苦笑了一下。

    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刘行一脸无奈地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东面一个钟相,西边一个张扬!这俩家伙是不是傻啊?居然想要在小爷即将彻底干掉女真人的时候才想着来跟我造反、来跟我闹事!”

    “最愚蠢的还是那个张黑子。”

    刘行话音才落,梁兴愤愤地道:“他上次造反若非太傅您容忍,他连打下永利监的机会都没有,肯定直接被您给灭杀了。这次又来密谋造反,我看他是活腻了、找死。”

    人家要造反,刘行居然说人家傻、而且说得时候完全像是那只是一场游戏一般,这让与刘行同一辆马车上坐着的赵金珠不由得侧头看着二人嘟起了嘴来。

    “刘哥哥,将领造反、祸国殃民。可是我怎地看你似乎全然不已为然,好似早已预知一般?”

    开口问了一句,赵金珠随即又说道:“先祖所立规矩,不使将领独自掌军、以文人掌军之制你给破除了。如今却好、立见叛乱。刘哥哥呀,你看是不是该恢复先祖之制呢?”

    耳听其言,刘行转头看着她微微一笑:“武将掌握军权就造反,这是必然的、却是少数的。公主殿下呀,如果只是因为一两个人,我便重新让我大宋回到靖康之耻之前的军力孱弱状态去,你认为当今天下万民会服、你认为即便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会愿意吗?”

    此言一落,刘行俨然变成了一个师者一般。换做细心的说教口气。将自己绝不会重新去执行所谓大宋先祖立下规矩的原因和理由阐述给了赵金珠。

    首先刘行对她说的。就是为何堂堂的大宋朝会屡遭那些游牧民族的滋扰、最终竟被女真人直入汴梁城,毁了大宋百年基业的。

    宋太祖是怎么起家的刘行并未明言,却含蓄、委婉地道破的当初宋太祖立下那种文人掌军、武将治军之制的原因。

    那是赵匡胤他自己先从内心深处就对武将产生了不信任感,所以衍生出了“杯酒释兵权”的事。

    而后就是将所有最精锐的部队收编成为禁军,地方只有战斗力底下的厢军,所以导致了很多时候边患很容易就达到了内地。

    其次,是宋朝的为了制衡武将的采用文官掌军的制度时兵力调动手续繁杂,容易贻误战机。

    同时还有机授进囊。在作战前会将作战计划授予将领,并且有作战将领不照锦囊作战、胜亦有罪。照锦囊作战,败也欣然的现象,所以使得大宋朝过去的军队应变力不足。

    最后,由于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导致了受到侵略就求和的政治思想,所以长年来一直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分别缴纳,“赐予”岁贡和岁赐,严重影响了国力。

    做完这些综合性论点的阐述后,刘行才恢复笑容、俏皮地望着赵金珠道:“公主言说武将掌握军权必然造反,可是几十年来北方先有杨家军、后有折家军。接着还有你种姐姐娘家的种家军。太祖所言武将掌军必反那理论,在那三个世家的身上是不是被推翻了呢?”

    闻听此言。赵金珠皱眉想了想,但马上歪着头道:“杨老令公是个例,折家是世代备受我大宋皇恩才会久居麟府不思叛。至于种家,种院使本为文官、另当别论吧?”

    种院使、赵金珠所说的是种世衡、那位种家军的开山之人,同时也是将豹林谷推向天下九大宗派巅峰的人。

    种世衡年少时崇尚气节,兄弟中有想分其资产者,他全数辞让给予,只取图书而已。最初因其叔父种放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后多次升迁至太子中舍。

    种世衡曾任泾阳知县,里胥王知谦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事情败露,按照法令应判徒刑,王知谦逃走。

    等到郊赦将至王知谦便主动向官府自首,种世衡说:“把王知谦送到州府必会得到赦免。”

    用杖击打王的脊背后向州府请罪,知府李谘上奏释免其罪。

    说他是文官出身,在这一点上那位豹林二圣祖自己做出的事情已经是彰显无遗。因为武将如果遇上同样的事,不直接就地处斩、也绝对不会想到给自己留下余地。

    后来种世衡通判凤州,当时凤州将领王蒙正是章献皇后刘氏的姻亲,所作所为不守法纪。

    他曾向种世衡求取私利,种世衡没有听从,王蒙正非常生气。于是诱使王知谦诉冤而暗中帮助他。种世衡因此被流放窦州,后移居汝州。

    随后豹林谷的三圣祖种世材送上一官职来替种世衡赎罪,种世衡才重新被启用、被宋朝朝廷任命为孟州司马。

    过了很久龙图阁直学士李纮为种世衡辩护,宋绶、狄棐相继为他说话,种世衡被任命为卫尉寺丞。后来又历任随州监酒、同州签书、鄜州判官事。

    那些往事说明了什么呢?都说明了种世衡中年以前,实际上确实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他也曾经钻营、他也曾经参与到了大宋朝先前的一些党争之中去。

    说他钻营有些不够敬重,可是陷害他的王蒙正是地地道道的皇后党羽、后来为他说好话的李纮、宋绶、狄棐等大臣也都是文臣党争中的干成之人。

    如果他未曾钻营,人家为何会要出面帮他呢?要知道当初的种世衡还没成为一个掌握军权的人,对大宋朝实际上还没有立下太多的功劳。

    而他还是一个绝对不会去利用行贿、送礼手段求别人帮助他的人。所以说,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种世衡实际上也钻营了、而且钻的是还是文人朝中的党系。

    种世衡真正开始为大宋朝建立功勋,才是他能够名垂青史、为世人铭记,也让后人不记得他曾经也是一个善于钻营、精于算计的文人的。

    在他初至西疆的那个时候,西军自杨家军以后事实上早已凋敝。当时西部边地用兵、守备不足。(。)

第725章 以先人事教公主(中)() 
种世衡看到西军一副孱弱之相、涣散之风,便向大宋朝的朝廷建议延州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求因其被废弃的城垒而兴建用来抵挡西夏的锋锐。右可稳固延安的形势,左可致河东的粟米,向北可图取银、夏州的旧地。

    朝廷同意他的建议、命他负责这项工程。西夏人多次出击争斗,种世衡一边战斗一边筑城。

    但地险没有泉水,众人认为不可防守。凿地一百五十尺,才碰到石头,石工认为石头不可凿穿,种世衡下令一畚碎石付酬一百钱,终于得到泉水。城筑成后,赐名青涧城。

    这就是在靖康初年时,一入中原连女真人都闻名胆怯、种家军的开启。明眼人一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实际上种世衡还是两个建议为他自己换取了一个筑城建基的机会。

    正是因为成功建起了青涧城,种世衡让本已凋敝、无力抵御外敌的西军真正焕发了第二春。

    他也在随后因为那功劳,被升任内殿崇班、知青涧城事。

    有了实权以后中种世衡又做了些什么呢?其实还一个文臣的本色。对内是他带人先是开垦营田二千顷、招募商人,借贷给本钱,使流通货物赢得利益,青涧城于是富实。

    对外则是利用一切机会,去拉拢那些蛮族的部族酋长,甚至曾经解下皇帝赏赐给他所佩的带子送给那些蛮族首领。

    种世衡种瓜得瓜,他把御赐的带子都送人了。后来适逢他与几个蛮族首领饮酒,有人得知敌情来报告。种世衡其实是文人情急之下就把饮器送给那些蛮族首领。却不想换来了羌人许多部族主动请缨、帮他打走了进犯的来敌。

    再后来。因为羌人助战、种世衡立下了大功。朝廷便升任他为洛苑副使、环州知州。直到那个时候,实际上种世衡的所有表现,都说明其实他根本不是一个将帅、更像是一个文臣的本色而已

    在他做了环州之州时,蕃部有牛家族叫奴讹的人向来倔强,从没有出来拜见郡守。,听说种世衡来到,急忙到郊外迎接。

    种世衡与奴讹约定,第二天当到其帐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