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道祖师爷-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唯一能够让殷明摒弃前嫌的,只有皇帝自己放下姿态,这样才能让殷明感觉到唐国的诚意。

    除此之外,还能咋滴?

    冯祥也道,“陛下,侯爷所言甚是。”

    “当初我等与殷明虽有误会。”

    “但事已过去许久,相信陛下礼贤下士,殷明定然会明白的。”

    冯祥与青林侯一直站在同一战线之上。

    这源于当初殷明对两人都有恩惠。

    说起来,他们当初还是为殷明争取过一二的。

    只是未能成功,两人当时也心有愧疚。

    但如今再让他们出面去争取殷明已经不现实。

    说到底,还是要皇帝自己去才行。

    这个态度一定要表明,不然以当初皇帝与殷明的恩怨,殷明岂会轻易释怀?

    这边正想着,那边洪京大都督戴正兵已经躬身道,“陛下,元南一战,殷明文道祖师已经传遍八国。”

    “但若因此就放低身段对他毕恭毕敬,只怕会落七国笑话。”

    “莫不如还是从殷大帅着手。”

    戴正兵心里一直不服,就算此刻殷明已经成了文道祖师,他还是不服。

    不过是一个多读了几本书的穷酸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

    殷大帅可还是朝廷的大帅,而他是殷明的父亲。

    只要他向着唐国朝廷,难道还能允许殷明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大帅军务繁忙,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开。”

    “这件事,便不用麻烦大帅了吧。”

第579章 再见殷大帅() 
进入唐国,得闻封西行省又有魔族作乱的迹象。

    殷明当即让白彦前往。

    其余人,则跟着殷明一道前往洪京。

    再度回到唐国,物是人非的心情流露于众人的脸上。

    殷明倒还好,他一直抱着淡然的心态,竟不勉强,也不刻意。

    但杨子铭却不一样。

    他乃当初洪国皇室后裔,又与而今的唐国朝廷关系甚深。

    他还记得当初在易和图的学宫之中求学,还记得当初与殷明一道讨论学问。

    更记得当初殷明被关入天牢之时,所有学宫之人对传播文道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而今想来,过往云烟,消散的还没来得及消散的,尽皆都在眼前浮现。

    进入洪京城之时,并未看到任何熟络之人前来迎接。

    杨子铭略感奇怪,“怎么侯爷与大帅都不见?”

    按理说,青林侯与冯大帅可都是殷明的相熟之人。

    皇帝未曾派人前来迎接也就算了,这两人为何也一点动静也无?

    难不成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祝明飞对唐国之事不甚清楚,闻言并未答话。

    殷明笑着道,“皇帝想要面子,自然不会低声下气的来迎接我等。”

    “他不来,其他人怎好前来?”

    皇帝都没开口要迎接殷明,青林侯,冯大帅如何敢擅做主张前来迎接?

    杨子铭摇头道,“看来陛下还是不肯接纳文道。”

    其实不是皇帝不肯接纳文道。

    而是现如今的世界乃是武道横行的世界。

    文道实在太过渺茫,虽然殷明已在三国传道,可毕竟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武道修炼。

    故此真正接纳文道,并不是传道就可以,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而杨子铭的意思更侧重皇帝对殷明个人的误会。

    两人间的恩怨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武道与文道之争这么简单。

    当初皇帝可是铁了心要置殷明于死地的!

    “进城吧。”

    殷明进入城内,径直回到了大帅府。

    怎么说他也是殷大帅的儿子,既回到唐国,自是要回大帅府的。

    而当府内众人见到殷明回来之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殷明居然还敢回来!

    而且还是如此堂而皇之的回来!

    皇帝呢?

    难道皇帝眼睛瞎了吗?

    可是当众人感受到殷明身上的气息后,一众人都不敢开腔了。

    晚间,月朗星稀。

    殷明在书房之中秉烛夜读,外面有一丝冷风吹过。

    还没等冷风吹进房中,殷明便已然开口,“既来了,便进来吧。”

    一袭黑衣笼罩的殷大帅进入房中。

    而今的殷明也已经是真圣存在,所以再不用像以往那般忌惮殷大帅。

    虽然两人是夫子关系,但是两人心中都清楚,两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殷大帅的脸庞隐藏在黑袍之中,只有低沉的声音传出,“此次回来作甚?”

    殷大帅一早就得到消息,皇帝还曾派人前去寻他,让他去当皇帝的说客。

    可他是怎么可能当皇帝的说客,所以一直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推脱。

    但如今殷明已经回到了洪京,他又不能置之不理。

    而今的殷明再不是当初的殷明,他若想往事重提,只怕整个唐国当真无人可挡。

    殷明放下手中书籍,意味深长的看着殷大帅道,“怎么?还怕我将洪京翻过来不成?”

    他当然知道殷大帅担忧的是什么。

    只是他殷明既不是斤斤计较之人,也绝不是不明是非之辈。

    有些事,他不提,并不代表他不在意。

    可是他不在意,并不代表他不会提。

    殷大帅的声音再度传出,“你该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切勿图一时之快。”

    当初殷明被皇帝关入大牢之前,殷大帅就曾探知到殷明的异常。

    由此也知道了殷明乃是人族未来。

    所以他才会保下殷明,放殷明离开唐国。

    而今殷明再度返回,物是人非事事休,他觉得以前的那些事在“人族未来”四个字面前都不值一提。

    可殷明却摇头道,“一时之快可谓之洒脱。”

    “若一个人无法按照自己所想过活,那活着有什么意思?”

    “不过你放心,我还不会与皇帝翻脸。”

    “此次回来,只是传道,不为其他。”

    唐国的儒文化相当浓厚。

    在唐国立儒家,自是再合适不过。

    而且杨子铭也跟着一起回来了,让他这个对儒家学说钻研甚深的儒生担任儒家首主,也是再合适不过。

    殷大帅闻言道,“如此甚好。”

    话到这里,殷大帅忽的转头望向远处夜空。

    那里有一抹黑影闪过。

    殷明的笑声再起,“你看,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有的人实在太过小人。”

    两人心中都清楚,那是皇帝的人。

    偌大的洪京城,也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胆量敢派人前来监视大帅府。

    不过这都谈不上监视,只是远远查探,都不敢靠得太近。

    被殷大帅扫过,那人顿时遁走,生怕被殷大帅抓住。

    由此可见皇帝对殷大帅的忌惮。

    也由此可见,皇帝对殷明的不放心。

    “你只管传道,皇帝处,本帅自会解决。”

    话音落下,殷大帅已经消失不见,外面仍旧是漆黑一片的夜空。

    殷明微微摇头,重新拿起书本。

    杨子铭出现在房中,对着殷明道,“明兄,当真不管皇帝吗?”

    杨子铭不知道殷明到底是什么打算。

    可他始终觉得有些奇怪。

    按照皇帝与殷明的恩怨,殷明岂会如此轻易的在唐国传道?

    只听殷明道,“明日便开始吧,传道八国之事要加紧了。”

    杨子铭诧异问到,“怎么了?”

    殷明道,“天元传来消息,鬼煞环带最近频频传来动静,魔族大举进攻人族之日当不日来临。”

    “人族若不能上下一心,共同抗击魔族,此战便没有胜算。”

    天元的消息一直络绎不绝的传来,殷明心中有数。

    但还有一件事需要考虑,那就是鬼族。

    木寅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殷明虽然相信甘乐的佛性,但他现在毕竟还不是佛主。

    如果鬼族与魔族当真勾结,那以鬼族的狡诈,只怕在人魔大战开始之前便会对人族下手。

    一思及此,殷明不由喃喃道,“也是时候问个清楚了啊”

第五百八十章 仁义之道() 
洪京的气氛很怪。

    殷明回来的消息传得满京城都是,但皇宫内却没任何消息传来。

    好似皇帝并不知道一般。

    而殷明也浑然不觉,领着杨子铭便在以前的学宫内传起道来。

    此次传道,殷明并未亲自下场。

    而是让杨子铭独自应对。

    儒家理论毋须再多言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殷明早已与杨子铭都说了。

    而今他便要看看杨子铭自己的造诣。

    接连三日,杨子铭都在殷明的注视下传道。

    因为黄,宇,玄三国的消息传来。

    洪京城中一半的百姓都来了,精心聆听杨子铭讲道。

    这让整个洪京城的气氛更加怪异,不少人甚至一度以为殷明此次返回传道乃是皇帝授意的。

    冯祥和青林侯总算是露面了。

    但两人却也没停留太久。

    与殷明相互问候了几句之后便离开了。

    甚至青林侯都未曾询问柳腾的消息便走了。

    祝明飞冷笑道,“世态炎凉啊,连他们都开始装模作样起来了。”

    他看得分明,这两人与殷明的关系自是不用多呀。

    可是连他们都因为皇帝与殷明之事而故意与殷明生疏,由此可见这世态炎凉。

    殷明淡淡道,“人之常情罢了。”

    “人之常情?”

    “这也算人之常情?”

    祝明飞反问到。

    只听殷明道,“倘若是你,一边是你的家族大业,一边是你的故旧,你会如何选择?”

    祝明飞闻言语塞。

    事实上冯祥与青林侯两人已经很够意思了。

    毕竟他们始终是唐国的朝臣,在皇帝手底下当官。

    他们或许对生死看淡觉得无关紧要,但他们尚有妻儿老小,尚有一大家子人需要他们支撑。

    如果他们在这当口与殷明走得太近,那无异于在打皇帝的脸。

    皇帝岂能容他们继续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放肆?

    再有,皇帝那边都没开腔,他们两人又能怎么办?

    前来问候一番已经是很够意思。

    祝明飞道,“就算如此。”

    “大义之前,该当舍生取义才是。”

    祝明飞的态度忽然变得很坚决。

    儒家忠义,肝胆相照。

    他觉得殷明既然之前对两家有恩,那两家便该对殷明继续交好,如此才附和儒家所言忠义。

    如果这边一面与殷明交好,那边又敷衍皇帝,岂不是既不重情,又不重义?

    如此这般,还谈什么忠义?

    殷明摇头道,“你掉进了儒家常言的圣贤道中了。”

    “何所谓忠?何所谓义?”

    “为了一个亲朋得罪自己的主上便是忠?”

    “为了自己的好友不惜拖累自己的家族便是义?”

    “人生在世,仁义二字并非是全部的圣贤道。”

    “圣贤尚有权衡利弊左右为难之时,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还有,仁义仁义,心中无愧谓之仁,相对坦然不必拖欠谓之义。”

    殷明并未觉得冯祥和青林侯做的有什么不对。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族,不惜苟且,不惜敷衍皇帝,说起来他们也是无奈。

    而在这种无奈之中,他们还要照顾自己当初与自己的情谊。

    这其中的仁义,实在难以言说。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

    很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虽能摆正态度,可是在面对细枝末节之时却经常犯错。

    而冯祥与青林侯却能抓住这细节,两边都不得罪,可以说他们已然做到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还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

    问心无愧则已。

    然而祝明飞仍是摇头,“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般脾性。”

    “若世人都如你这般,那自是再好不过。”

    “可世上万万人,各有不同,倘若人人如此左右敷衍,岂不是虚情假意?”

    殷明闻言,笑着看向他,“这话问到了重点。”

    “世上之人的确各有不同,所以才有世间万道各有其道的说法。”

    “我为何在黄国立佛家,在玄国立阴阳家,在宇国却只是传道,却不立家?”

    “正是因为每一处的人都有不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将适合他们的道带给他们,让他们自行领悟。”

    “至于最终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们传下的道能够领悟多少,那便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殷明将目光望向在学宫内静心聆听杨子铭传道的一众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