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元始天尊心中极为惊异,但他没有表现出来,深深凝视了九曲黄河阵一眼,拂袖将贬为凡俗的门下带走。

    通天教主见太上老君没有偏袒阐教,脸色顿时好看了许多:“大师兄所言极是,此次是师弟冲动了!”

    太上老君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却未回归八景宫,直接在人界消失不见。

    “师尊!”

    眼见大战平息,沉稳依旧的云霄,带着喜不自禁的碧霄和琼霄,上前拜见通天教主。

    也别怪她们喜形于色,此战截教确实大获全胜,虽然没有全灭阐教上下,但副教主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上榜,云中子、十一位金仙以及三代弟子削去顶上三花,闭了胸中五气,跌落为凡俗境界。

    这个年代的凡俗境界还没有引星力入体修炼的无双,与仙人的战斗力差距是十分巨大的,固然以十二金仙的道行,玉虚宫的环境,肯定能重回圣仙境,可本就敌不过截教,再受此劫,此次人道洪流,他们还有什么资格相争?

    胜负已定!

    更关键的是,三霄的法宝混元金斗,正式晋升神器!

    云霄的思路本来就十分正确,借助九曲黄河阵与元始天尊的压力,促成混元金斗进阶。

    此后通天教主现身,与元始天尊一战,盘古幡与诛仙剑阵齐出,如此规格的本源之力,是无与伦比的推动。

    再加上阐教众仙被削去的仙气,被混元金斗转化吸收,终于吸纳冥冥中的混沌元神,冲破关隘,成就神器位阶。

    诸天世界,又一件神器诞生!

    “很好!”

    通天教主看着云霄,眼中也满是欣慰之色,却告诫道:“然混元金斗与三皇神器中的地皇书颇有冲突,你不可染指轮回之力,以免过犹不及!”

    云霄颔首:“徒儿明白,绝不贪多。”

    神器和道祖一样,都对应三千大道之一,而混元金斗的功效和地皇书颇有几分相似,它之所以能削神仙之力,正是轮回的另一种具现方式。

    三界划分,后土娘娘为众生轮回,以祖巫之身炼制地皇书,天降功德,受众仙神尊敬,只是后来出了变数,地府一直未成,地皇书也跌落了品阶,如果此时云霄趁机以混元金斗取而代之,还真有功成的机会。

    但通天教主却不赞同,她也不会这么做,都有其底线。

    令其他弟子各自回洞府潜修,通天教主乘奎牛往天界而去,带走了赵公明与三霄。

    此前通天教主收徒的方式确实是有教无类,海纳百川,并不在意种族出身之别,但后续的传授方面一直也以散养为主,更加随性,反倒不如玉虚宫那般定时考核。

    这一战虽然胜了,但那卷《封神演义》的背后,也让通天教主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恐怕不仅仅是人道之争,鸿蒙大世界乃至整个诸天都会爆发一场大动荡。

    值此关头,当培养徒弟,冲击混元。

    内门多宝,外门云霄,都是各自的最强,赵公明重得定海神珠后,也有一线机会。

    接下来,必须开小灶了。

    且不说众仙家的光芒消失于天边,一场混元道祖级别的仙家对决落下帷幕,金鸡岭下的凡俗决战,也尘埃落定。

    北伯侯崇侯虎和南伯侯鄂崇禹,端坐在坐骑的背都佝偻下去,看着死伤殆尽的麾下将领,脸上再无血色。

    之前还想着,不要步东伯侯姜桓楚的后尘。

    结果呢?

    这次的损失,太大了。

    大到彻底动摇了他们的统治。

    “父亲!”

    姬发也望向姬昌,惨白的脸上透出六神无主之色,倒是姬昌反而变得坦然起来,似乎早有决断,看向远方:“走吧,我们去朝歌!”

第八十九章 中央集权(求订阅!)() 
朝歌驿馆。

    当姜桓楚邀请,三位刚刚抵达都城,风尘仆仆的侯爷应约,四大诸侯再聚,彼此相看,都是感慨万千。

    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十几年前,纣王初登基,天下依旧是八百诸侯,四大诸侯统领,镇守一方。

    东鲁、南疆、西岐、北原,这四大诸侯国不仅实力强劲,更有一批坚定的盟友簇拥,权势极大。

    四镇合围中央,再有外敌东夷和犬戎进逼,边境侵扰,造成了大商看似繁荣富强,实则统治不稳的隐患,只要统治者稍有决策失误,立刻会被趁虚而入。

    可现在呢?

    短短十数年间,当今纣王陛下做了什么?

    似乎也没做什么太大的事情。

    发起改革变法的不是他,最初给奴隶福利的,也不是他。

    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登基后不久,派武成王黄飞虎,领十万精兵,灭了东夷。

    有鉴于东夷大祭司袭杀那时的寿王,东夷的实力经过上千年消耗,已大不如前,这固然会载入史册,但难度并没有那么大,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来去如风的犬戎,那个草原民族至今还在嚣张。

    可明明没有大动干戈,天下却变了样!

    姬昌、崇侯虎与鄂崇禹三大诸侯一路进京,途经各大郡县,发现各地都在解放奴隶,改革新法。

    最令他们心痛到无法呼吸的是,一切进行得更顺利,上下一心,改变很快落到了实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他们推行变法时,遭受了多少抵触反抗,现在怎么有如此明显的差距呢?

    是因为皇权和诸侯的不同吗?

    并不是!

    诸侯在各自的封地,就相当于国王,生杀予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之所以遭到抵抗,还是触犯了奴隶主的既得利益。

    这也是变法的通病,试想大禹治水后,威望高到什么程度,依旧要通过杀鸡儆猴,才确保税法的通行,他们自然更不例外。

    而现在推行得如此顺利,不是别的原因,正是那些反抗者,死的死,屈服的屈服,奴隶主阶层已经消亡,这才确保了奴隶的真正解放。

    至此四大诸侯哪里还不明白,最想要的变革改制的,正是当今陛下,只是利用他们,先将阻碍都扫得七七八八了,再雷霆万钧,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率,贯彻四方。

    他们悔不当初。

    实际上,万事有因必有果,究其根本,还是四镇诸侯势力庞大,对于中央没有敬畏之心,将自己的地位摆在隐性的竞争位置,而非完全的服从上面。

    否则真对中央言听计从,他们岂敢率先改革?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甚至继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八百诸侯也将不保。

    四大诸侯齐聚,也正是为此。

    可商量来商量去,众人都拿不出好的办法。

    八百诸侯,数目看似很多,其实至少有六百多诸侯局限于一县之地,说是诸侯,与奴隶主无异,权势主要来自于麾下的奴隶和税收。

    如今奴隶解放,税收改制,他们还剩什么?

    剩下的诸侯,才是能组建出兵马的,却又在不久前的大战中耗损一空。

    再看四大诸侯,姜桓楚早被架空,姬昌、崇侯虎和鄂崇禹麾下嫡系死伤惨重,统治力全无,也没了一战之力。

    名存实亡!

    有鉴于此,姜桓楚深深叹息:“事不可为,我等若不自请为臣,以保富贵,恐怕下场,比起那些奴隶主更为悲惨……”

    此言一出,众人面色大变。

    即便心中已经考虑过这点,但真正从姜桓楚,这位昔日八百诸侯之首的口中说出,依旧刺耳无比。

    他们是诸侯啊!

    一国大权!

    代代相传!

    大军自备!

    割据一方!

    现在竟然要去争那点赏赐的荣华?

    “好个东伯侯,好个国丈,告辞!”

    崇侯虎和鄂崇禹再也听不下去,起身就走,但从他们的神情来看,绝不是没有动摇。

    姬昌则对着面色如常的姜桓楚拱手一礼,也带着姬发离去。

    倒是姜桓楚目送三大诸侯离去,脸上露出一股无比复杂之色,坐于桌边,久久没有动弹。

    待得回到住处,一路沉默寡言的姬发突然问道:“父亲,你是不是早就看出了陛下的意图?”

    姬昌看着这个最得意的儿子,曾经有希望继承西伯侯爵位,甚至更进一步的儿子,缓缓吐出四个字来:“大势所趋!”

    姬发双拳紧握,再也顾不得掩饰,直言道:“父亲,大势应该在我西岐啊,以你的声望,以骑兵营的军威,怎能就此屈服放弃,还有祖父的大仇未报……”

    “住口!”

    姬昌猛然低喝,直接打断姬发所言,目光沉凝,脸上的每条皱纹都变得愈发深刻,一字一句地道:“我们是臣,陛下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姬发还要再说,姬昌的手已经压在他的肩上,仿佛有千钧之重。

    姬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粗重,父子两人目光对峙。

    半响后,姬发终于避开目光,垂下了头,泪水无声地滴落在地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

    败了!

    西岐败了!

    不仅惨败,现在面临的,还是生死危机。

    姬发姬昌都很清楚,此前凤鸣岐山,有圣主出世之兆,证明他们西岐是有机会伐商,取而代之的。

    可惜预兆永远是预兆,没有成真,不仅毫无卵用,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纣王陛下如此手段,如果真要夷灭满门,那上至姬昌,下到他的一百个儿子,上千姬姓族人,无一幸免。

    姬昌何尝不想反抗,但当他醒悟过来时,大势已成,西岐即便击败了苏护,也丝毫动摇不了殷商的统治,所以从那时起,姬昌其实就在默默配合。

    心头滴血,也要配合,耗尽西岐的家底,只为活命。

    “明日我会进宫请罪,求陛下削去西伯侯之位,从此我姬氏永为商臣,务念其他!”

    姬昌看着姬发,再度一字一句地道:“你听明白了吗?”

    姬发双肩颤抖:“明白了!”

    短短三个字,就抽干了他的所有力气,姬发脸色灰败,跪倒在地,再也不复从前的意气风发。

    历来野心勃勃之辈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崭露头角者,又有几位,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史书只记录那些成功者,或者即将成功却惜败者,而更多的连付之于实际行动的机会都没有,心中的火苗就被时代的浪潮扑灭。

    曾经的姬发,是时代的宠儿,现在也泯然于众人,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臣子。

    第二日,姬昌入宫请罪,后世将其评价为中央集权的关键事件,赞许颇多,再加上姬昌后来教书育人,贡献极多,圣人之名终于坐实。

    而解放奴隶后的十年,是普及教育的阶段,再十年,朝廷开始筹备科举,又过十年,当新的的一代完全成长,民智已开,才开始正式人才选拔。

    一步一个脚印,国家的制度不断改变,虽然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爆发出新的矛盾,但统治根深蒂固,再也没了大的动乱。

    ……

    ……

    另一边,在结束了分封制奴隶制,开启新篇章的顾承,来到祖地,站在了九鼎面前。

    wxi7

第九十章 九鼎合一(求订阅!)() 
中天鼎、乾天鼎、坤天鼎、震天鼎、巽天鼎、离天鼎、艮天鼎、兑天鼎、坎天鼎。

    九座古朴的大鼎印入眼中,大商的图腾玄鸟盘旋其上,顾承看着它们受万民祭祀之力,内蕴庞然力量,不禁微微点头。

    对于普通人而言,知道大禹治水后,铸九鼎,分九州,定鼎天下,才有第一个人世皇朝夏朝的诞生。

    对于了解内情的人来说,九鼎不仅是象征意义,更是九九至尊,一界之主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每代人皇继位登基,都要来祖地,除了祭祀先祖外,最重要的是得到九鼎承认。

    昔日鸣条之战,成汤败夏桀是其一,九鼎易主,才真正代表夏朝的终结,商朝的取而代之。

    不过只有极少部分存在知道,九鼎定至尊之位仅仅是附带,它是女娲娘娘以九天息壤与玄黄母气为主材,辅以三皇随身神器的鸿蒙紫气,炼制出的人皇神器,用以镇压末世洪水,可惜遭到幕后主使破坏,被轰碎分作九鼎,其后还被夺走四鼎,当真是命运多舛。

    顾承在穿梭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先从天界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和勾陈大帝取回三鼎,又在无上大罗天收回了中天鼎,明白了女娲娘娘的布置,再将九鼎合一,可谓一波三折。

    这个时代有个好处,那就是九鼎依旧在人界,顾承直接得之,在令殷商前所未有的强盛,直接来此,九鼎合一。

    不过在此之前,顾承还做了一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