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她们的羞涩更像是勾引,逗的朱瞻基忍不住又逞了一番手足之欲。

    她们强忍着羞涩,穿上了小衣,然后就立即为朱瞻基穿戴了起来。

    伺候了朱瞻基洗漱完毕,她们才开始装扮自己,等李亮他们送来了早餐,又开始伺候朱瞻基吃早餐。

    吃完了早餐,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去见朱高燧,而是又按照道家的呼吸法,调息了三个周天,耗费了一刻钟,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一进大厅,朱瞻基率先行礼道:“赵王叔,请恕侄儿昨日才抵达京城,疲惫不堪,所以起床晚了。”

    “是我太心急了,一大早就来骚扰瞻基,还请见谅。我也要恭祝瞻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此次北征,立下汗马功劳。”

    相比半年前,朱高燧这次的态度要更加亲密了。不过朱瞻基很清楚,这不是因为自己,完全是因为他目前控制的海贸生意。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大明也开过几年海贸,不过当时都是打秋风的多,真正来做生意的少。

    虽然大明号称万国来朝,但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后来恰逢张士诚逃往海上的旧部与倭寇联合作乱,大明剿之,自此开始海禁。

    但是海禁只是针对百姓,大明与他国的联络一日不曾中断,贸易也在其他小国的强烈要求下,继续延续。

    不过这个时候,所有商人和地方政府都没有了贸易的权力,只有內监才有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权利。

    內监是为皇室服务,赚来的钱财也都归于内库,属于皇室的私房钱。

    通过海贸,太监的势力也扩张的很快,在开国之初,大明的太监不过万余人,但是到了朱棣时期,太监的规模已经扩张到了近十万人。

    不仅仅在应天府,在江南各大富足地区,都有太监们的身影,他们收购国内物资,售于国外商人,还有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车队,甚至自己的工厂。

    像皇宫西侧的内库诸监,占地将近百万平米的区域,就有超过二十家工厂,超过三万名宫女和太监,一辈子都要在那里面工作到死。

    他们每天工作大半天,没有自由,没有节假日,只有微薄的薪水。除了面对自由上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上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交趾,主要就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文,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文,就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建文帝上台就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将大明律几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着祖宗大于天的人,其实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实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历史的得失,想要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现在还是明初,儒家还没有完全占据发言权,所以变法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但是有些东西想要改变,却比变法更难,比如观念。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交谈中,就能占据引导地位了。

    寒暄了一阵,进行了一番没有营养的对话,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方面。“外界传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充当军资?”

    朱瞻基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为了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朱高燧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一时之间被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时春见朱高燧失态,连忙说道:“太孙殿下高义,如此巨额财富,实在骇人听闻啊!”

    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么多银钱,我这一辈子还从未见过。”

    朱瞻基笑道:“所谓银钱,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银钱又有何益?将这些银钱交于皇祖父,能换来三军将士归心,奋勇杀敌,这才是正途。”

    朱高燧一边摇头,一边叹道:“你如今尚未开府,不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苦处。像我如今就经常入不敷出,为了银钱愁白了头发。”

    朱瞻基故意说道:“王叔乃是亲王俸禄,赵王府一应耗费应该不至于紧张吧?”

    亲王仪仗,卫兵都是朝廷出钱,几万亩的土地,每年的产出也足以应付消耗。如果不是置办军械,即使有些紧张,但是也还过的去。

    朱高燧却欺朱瞻基没有开府,不懂民间疾苦,好好地诉了一番苦。

    直到看到朱瞻基已经听的有些厌烦了,才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瞻基既然有来钱的渠道,王叔今日也想跟瞻基讨教一二。我省吃俭用,也凑了五万两银子,希望瞻基能顾念叔侄之情,给我指点一番门道,看看这些银钱,做什么好。”

    朱瞻基楞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这个时代的人还有些单纯。他们虽然想要赚钱,但是首先还在考虑做什么事,怎么做。

    而不是像某个时代一样,只是依靠自己的身份,就能做空手套白狼的勾当。

    朱高燧虽然是皇子,是亲王,但是现在想到的还是做什么生意能赚钱。

    当然,这种单纯只是因为他不懂,也许当他看到有更快,更简单的赚钱方法,他会变得比任何人都贪婪,但是最起码现在,他的心里想的是踏踏实实做生意。

    朱瞻基也不隐瞒,将他跟高丽和东瀛做的生意介绍了一番,当然,中间的银钱兑换这道程序,朱瞻基不会说。

    不仅仅是朱高燧,包括任何人,以后想要做海贸,只要老老实实缴税,都可以。但是银钱兑换这个业务,绝对要被皇帝本人控制。

第六十二章 控制() 
作为一个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文明,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历朝历代最重视的就是农业生产。

    在经历了短暂的百花齐放时期之后,儒家学术因为符合统治者们的利益,成为了文明的主要思想路线。

    儒家一个简单的士农工商分级制度,就把人粗暴地分成了几个阶级,从而导致了工商的衰落。

    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大行其道,百工各行其事,文明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

    但是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东方文明就进入了封建时代的巩固期,或者干脆能说成是倒退期。

    这一千五百年来,虽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造就了民族的向心力,但是社会再也没有进步过。

    反而相比一千五百年前,许多思想还倒退了。

    就以商人阶级为例,在春秋时期就有许多把生意做到各国之间的大商人,许多大臣也都以商人的身份,挣到了如山的财富。

    但是商人阶级流通性大,见多识广,不符合儒家的愚民政策,人都变聪明了,不利于管理。

    所以商人阶级受到了严重的打压,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除了在宋代短暂兴盛过,几乎一直是在走下坡路。

    来自于后世的朱瞻基却很清楚,商业和工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

    农业发展是有局限的,春播秋收受制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并且发展的余地很小。

    即使是后世的杂交品种出现,花费的出现,农业的回报率也永远不会超过百倍。

    这种收获连量变的可能都永远不可能达到。

    但是工业和商业却不同,工业是直接超过农业,直接以质变来改变世界。

    而商业的流通,却能直接有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如果人类连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追求当然只是一个笑话。

    但是当人类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想要跨越式发展,只能依靠商业和工业,靠农业是永远不可能的。

    工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人类共同努力,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最多也就只能在一个行业内达到巅峰。

    一个人不可能会把织布工艺推进的极致,然后还会生物制药。

    牛顿,爱因斯坦是几千年来的人类精英,他们也只是在自己的行业内走到巅峰。你让他们研究一个汽车发动机来看看,哪怕他们掌握了原理,也不可能换一个行业也能推进行业发展。

    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就短短三万天左右,真正用在研究上的时间,不超过一万天。

    想在一万天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全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工业发展的局限。

    虽然工业发展能够直接从量变到质变,但是对人的要求也提高了,术业需要专精。

    但是商业不一样,因为商业的核心是流通,而流通的渠道,却是可以控制的。

    而控制流通渠道的核心则是金融。

    商业的交换需要一个标准,这是货币诞生的根本原因。

    只要人人都认可,贝壳也能成为货币,铜成为货币,金银成为货币,布料丝绸也能成为货币。

    到了后世,印刷出来的纸也能成为货币,甚至只是一串电子数字也能成为货币。

    控制了货币,也就等于控制了金融,控制了经济,同时,也等于控制了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

    虽然控制货币不代表控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这个杠杆却能撬动整个社会。

    朱瞻基很清楚,这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了解的更透彻的优越的地方。

    而且,他现在还有很好的条件,那就是他是皇孙,未来的皇帝,具有先天的优势。

    所以,他这个未来的皇帝可以不去控制任何行业,但是货币的控制权一定要牢牢抓紧。

    就像朱高燧,他想去做生意,由他去做。他去做生意了,也能带动如今的几十家皇亲国戚不往寄生虫的道路上发展,以后能自力更生。

    他作为未来的皇帝也没有必要去跟任何人竞争,因为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垄断。

    皇帝真正需要控制的是什么呢?

    在朱瞻基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就足够了。

    一个是货币发行权,也就是经济控制权。

    一个是信息流通权,也就是人心控制权。

    还有是政治管理权,也就是暴力统治权。

    只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不论这个社会如何发展,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