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梢豢槌苋柚 闭詴m又叹口气道。

    “呵呵,殿下又怎知巨石不会是记载我们为国守土的丰碑呢?”应节严笑道。

    “是啊,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我们又何必为此忧心呢,当下还是做好眼前事吧!”海岸线已经出现在视野中,赵昺感慨道……(。)

第222章 乍现() 
♂,

    殿下的座船刚刚露头,便有数艘迎了上来,桅杆上挂的正是前军将旗。原来黄显耀得知殿下要巡视前军的消息后便算着日子估摸这两天就要到了,早安排了哨船一旦发现立即回报,今日得报离开亲自乘船出海来迎。海上无法过船,黄显耀亲自在前引航,几艘前军战船也转向两翼给殿下的船队护航。

    “先生,黄统制弄得摆场还挺大!”因为这回航行距离远,赵昺他们便换乘了御船,那上边舒服也方便些,他登上甲板看着这场面笑道。

    “怎么说他也是殿下的心腹,若不是如此怕也要让人说闲话,不过殿下也要给他壮壮声势!”应节严轻声道。

    “哦,先生的意思是将仪仗排出来,这是不是太过招摇了?”赵昺出巡向来是轻车简从,领着一队侍卫就走,那仪仗多数时间都在仓库中睡觉,难得露脸也只是防止它们发霉。

    “殿下此言差矣,这仪仗就是给人看的,这样才能显示威严,而殿下年幼更容易让人生出轻视之心。再者这吉阳军只怕自建州立衙也为来过殿下这般的人物,更应让百姓看看皇家的排场,大元帅的气势,以让他们生出敬畏之心!”应节严解释道。

    “呵呵,这其中还有如此多的讲究,那便依先生的。”赵昺前世最看不惯那些屁大的官出个门还要搞个戒严,派辆警车在前边‘呜哩哇啦’的抖官开路,好像如此才能显出官威,其实多招几句骂而已。现在听应节严一说里边还有这么多门道,便依了他,可他以为只是给人们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一声令下,御船桅杆上升起赵昺的王旗,挂出帅旗,撑起黄罗伞,船舷上也插满彩旗,亲卫队的军兵们顶盔挂甲挎刀持枪两厢站立,吹鼓手们也卯足劲儿吹打起来,一时间惊起鸥鹭无数,只是赵昺听不出到底是奏的什么乐,但看起来效果不错,气势也出来啦!

    “郑永,这里是不是叫三亚?”船队驶入出海口,只见一条大河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

    赵昺猛然想起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其中之一就是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先后称崖州、吉阳等,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但在后世却又改称三亚,他知道地名虽然常有变换,但也有传承,像海口、博鳌此时还都是小渔村,这三亚也可能因形得名,不过起先应该是叫三丫,而不是三亚。

    “殿下,此宁远河是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等三条河在这一地区汇集成主流,当地人称三丫河。此处也形成一个天然良港,有些渔民便从此上岸,聚成村落,因河而得名——三丫。”郑永就是海南岛沿海地区的活地图,对各个入海口的来历和名字如数家珍,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那这大蛋港与你们疍人也有些渊源吧!”赵昺一听便明白了,后人以讹传讹,把三丫叫成了三亚。而前边的大蛋港便是宁远河的出海口,也是他们将要登岸的地方。但前世这里却叫大港,但已是有名无实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宁远河流域就由于毁林造田,泥沙堆积,海岸退缩,港口渐渐缩小,最终消失。因为鉴真、黄道婆等名人也是从这里登岸才得以留名。

    “殿下这也知道,据祖上流传下来的说法,因为我们先祖从先到达这里,在此捕鱼,后来建港便称作大蛋港了。”郑永惊异地道,殿下怎会知道这些秘闻,其不提自己都要忘记了。

    赵昺看着长满芦苇,还是片荒芜之地的三丫倒没有像从前那样满是失落,如今他也算是见惯沧海桑田的人了,早就没了感慨,只是多了些忧愁和无奈。船缓缓驶入港口靠上码头,那里早已聚满了人,有士兵排成一列将看热闹的隔离开来。

    “参见殿下……”赵昺刚下船,欢迎的队列中为首之人冲了过来,深施一礼哽咽道。

    “何大人,不要多礼!”赵昺看看此人正是吉阳知军何仁德,急忙伸手相扶。

    “再见殿下,尤见先帝天颜,卑职……”何仁德刚发了两句感慨,激动的又说不下去了。

    “何大人,重情重义,先帝知晓也会倍感安慰的。”赵昺轻声安慰道,心里暗自琢磨还是头一次有人说自己像那死去的皇帝‘爹’,而这老头儿却也真的见过先帝的。

    何仁德是进士出身,不媚权贵,直言敢谏,做过应天府尹,也就是陪都的市长。他有感于皇纲不振、国力衰弱,屡遭外侮而奋笔上书,却遭奸党诬陷。被贬谪雷州府,奉诏巡按渡琼。其清楚自己这等于是变相被流放,朝廷有人就没想过他回去,因而偕二子迁琼落户于此,被赵昺重新启用为吉阳知军,他来到这里尽心尽力治理地方,使之局面上下一新,却也是个有能力的人。

    接着赵昺见过吉阳军诸位官僚和乡绅耄老,他们又拜见了抚帅应节严,这才排开仪仗乘车坐轿向崖州城而去。他为表示亲近,拉何仁德与自己同车而行,边说着闲话边向外看,这里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正适合耕种,可仍是一片荒野,难得看到块种着庄稼的地方。直到离城三、四里的地方才有散落的村庄出现。

    “何大人,这江水在此绕城,正好可以灌溉万亩良田,这可是大人主持挖掘的?”行了数里便望见州城了,但赵昺突然眼睛一亮,只见宁远河在城西分岔,绕城而过,他扭脸问道。

    “殿下,下官哪里有如此魄力,这乃是吉阳前任知军毛奎所修,但终因财力有限,人口有限,未能全功。”何仁德解释道。

    “毛奎,这人还在琼州吗?”赵昺想想脑子中并无此人的信息,但能做出大手笔的事情,还真是人才难得,便想着能重新起用……(。)

第223章 万幸() 
♂,

    毛奎确实是个人物,他不仅能文章,且通术数,知地理,是个有非凡能力的多面手。当然那时的术数却不是现在的数学,而是我国独特的研究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学说,玄妙而深奥,其实按照赵昺的理解就是现代的封建迷信、神鬼之说。而他也不是卫道士,信什么自己不管,只要有本事就好,但现实让他大失所望,人家早在三十年前任满离去,遁世修仙去了,只在崖州城外留下个未尽全功的半拉子工程。对了,眼前的城墙也是毛奎给包上了砖。

    看看眼前的崖州城,赵昺还是叹口气,这又是座弹丸小城,可比之前几天离开的万州城还是大了不少,总算没有太失落。整个城池周长二百四十多丈,东西长、南北短,呈长方形,而不是常见的方城。高有一丈六尺许,开东、西、南三个城门,修有月城,始建于百年前的庆元四年,几十年后土城才由那位仙踪渺渺的毛知军给包上砖。

    赵昺的队伍吹吹打打进了城,但他发现就这么折腾也并没有出现万人空巷的欢迎场面,估摸着也就有几百人沿街观看,还没有负责警戒的前军士兵多。不过从他们脸上的兴奋劲儿也能看出这场面确实够让他们震撼的。可转过脸想想,吉阳军总共才一千多户,五千多口,却分布在方圆数百里的地面上,不年不节的能有这么‘多’人出来捧场也算给他面子了。

    进了城后自然早有人将住处安排妥当,无例外的是条件最好的州衙。赵昺洗漱更衣稍事休息,不用问下一个节目便是传统项目——吃饭。对于迎来送往他并不喜欢,但也知逃不过去,因为宴请本身就是一种官场文化,可这也是相互了解,表示尊重的场合,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要参加。

    不过今天的场面却让赵昺很舒服,参加宴会的人并不多,地方上只有州县两级的主、副官,前军出席的也只有黄显耀和几个相熟的统领。没有丝竹歌舞,没有奇珍佳肴,当然山珍海味还是不缺的,因为按照现代的标准,随便从海里捞出点什么都能算海味,而所谓的山珍在这个时代可谓遍地都是,像后世比人都珍贵的动物还多数都属于害兽,要想方设法的除去,更谈不上保护了。

    而酒在帅府的宴席上却一直被列为禁物。一者因为殿下岁数小,不宜饮酒,他不喝大家也就免了;二者琼州粮食匮乏,不能自给,大部分需要外购解决。而酿酒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因而赵昺到琼后便严禁民间酿酒,只有隶属都作院的一家官坊特许生产少量烧酒主要供医用,再有就是作为赏赐之用;三者现在处于战时,军中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喝酒容易误事,更是禁绝之列。所以帅府席中无酒便成了惯例。

    如此安排让赵昺倍感欣慰,气氛也相对轻松。而像韩振那样的奇葩毕竟是稀缺物资,黄显耀自不必说,他曾在殿下身边多时,当然不会说些不着调的话,多谈些其感兴趣的军中事务。那何仁德能做到应天府尹,当然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之辈,也只谈些当地的乡情风俗和些逸闻趣事,又巧妙的让殿下从中了解了吉阳的现状……

    “还得多谢黄统制指点,才没有出了岔子,本官谢过了!”宴会便在这样友好亲切的气氛中结束,恭送殿下回后院休息后,何仁德才擦擦脸上的汗向黄显耀施了个礼道。他为官多年,迎来送往,招待上使的事情自然免不了,也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可得知殿下要来巡视吉阳军的时候,何仁德依然十分紧张,一者殿下是个孩子,问题是这么个孩子却是他的上官,当然不能以常法接待,而一些关于殿下的耳闻更让他十分为难。

    “区区小事,何大人不必多礼,咱们同在帅府之下听令,相互扶持是应该的。”黄显耀笑笑还礼道,他心中却十分受用,要知道人家可曾当过二品大员,虽然造贬,但比自己的资历可要老多了,且人家为文,自己为武,天生低人家一头的。

    “诶,并非如此,若不是黄统制,本官恐怕此刻要挨骂了!”何仁德摆手道。

    当时为难归为难,可还得准备,没有办法只能按照惯例来,何仁德不仅搬出府衙还将府中一应之物换成新的,并安排好了上下仆役。还派人出去收买些奇巧之物,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下吃食,当然都是上好之物。可啥叫上好之物呢?当然什么缺什么好,什么贵什么好。

    崖州城就这么大点地方,东城放屁,西城都能听到动静,何况府衙中大动干戈。黄显耀听说后便登门到访,让他千万不可如此,屋子打扫干净即可,那些新家具即可撤掉换回一应旧物。美姬丫鬟更是赶紧赶走,只留下几个听唤的粗使之人就可!何仁德对此十分不解,过去接待上官都是如此,即使殿下不喜,还有抚帅呢!可黄显耀一番话便将他吓得够呛,才知殿下不喜奢华,也讨厌浪费,自己这么做正触在殿下的马脚上,不挨踢才怪呢。

    于是何仁德又忐忑的让黄显耀看了自己准备的礼物和吃食,其只告之他殿下在外用饭都是付钱,以免加重地方负担,侵占军士的伙食钱时,他又是一身汗。买这些东西当然都是动用公帑的,自己如此做不是让殿下误会有行贿之嫌,就是有贪污之忧,赶紧将能退的都退掉,不能退的也尽快卖掉平了帐。重新与黄显耀安排了接待事宜,如今看算是万幸,当然是感激不尽。

    “黄统制,明日又怎么安排?”今天是圆满了,明日如何还没底儿,何仁德又请教道。

    “明日殿下校阅前军是肯定的,然后会巡视军营,接见各部主官,一天的时间便过去了。用膳自然也在军中,大人只管陪着,卑职自有安排。”黄显耀摆手道。

    “那后日呢?”何仁德一想明天不用我管,那后天必然轮到巡视地方了,自己还是逃不过去的。

    “你只需如此便好……”黄显耀想想道……(。)

第224章 提个醒儿() 
♂,

    果然,赵昺次日的行程如同黄显耀的‘安排’,上午校阅前军,中午便在营中与军将们共同用膳,吃的也是同士兵们相同的伙食。下午分别召见军中相熟的几个正将和队正,却没有见那些做好准备的统领,谈完之后已经到了饭点,便依然在营中用饭。

    “大官,这伙食钱多了吧!”殿下到底下视察如果用饭一定要付钱已经为众人所知,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并纷纷效仿,黄显耀当然也清楚,可接过来一看数目却多出不少,不解地问王德。

    “不多,我们来了一共三十人,其中殿下和抚帅吃的中灶,其余人等都是大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