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也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做,因而在制造自己不再现场证据的同时,索性将一切都对他隐瞒了,可事情一旦败露,责任也将归于他一人……

    既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赵昺先要了解的便是应节严采取的是什么办法来避免朝廷迁琼。于是睡意全无的他悄悄起床命郑虎臣来见自己,他知道应节严能调动帅府军,指挥地方政府,却无法调动事务局。可负责传令的亲卫很快回来报告说,郑虎臣不在,其离岛前往广州了。再细问才知元旦将至,他去为府中采购年货去了。

    “王德,是不是你的事情?”赵昺扭脸问道。他知道事务局各处传来的情报都需郑虎臣审核后,才会汇集成册呈给自己,怪不的这几天自己没有看到最新的情报,而他白天让元妙累的跟死狗似的,巴不得什么事儿没有早点休息,因此也忽略了这些事情。而事务局除了自己,也只有王德能支使的动,毕竟事务局还在内府的名下。

    “殿下,小的确实向郑主事的说过年终将至,去年殿下漂流海上没有好好过年,而今年终于安定下来了,要多备下些东西准备过年。可有些东西琼州买不到,我想府中左右无事,便想让事务局帮着从岛外采购些。”王德被吓了一跳,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赶紧一五一十地说了。

    “你听谁说的府中没有大事?”赵昺生气地道。事务局虽说挂着为内府帮闲的名号,但自己除了需要搜罗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动用他们外,从未动用过事务局的力量。而王德是内府总管,说话办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意思,因此郑虎臣觉的殿下好不容易为自己开回口,为了表示忠心,也为了讨好自己便亲自去办了。

    “殿下,抚帅前些日子来,小的与他闲聊说起过年的事情,他说今年殿下最是辛苦,而这也是头一次在琼州过年,近来左右没什么大事,要我好好准备搞得热闹些,让殿下高兴免的想太后。因而……”王德赶紧答道。

    “原来如此。”赵昺不禁佩服老头儿手段高明,其知道事务局是自己的耳目,亦熟悉办事流程,因此只要将郑虎臣支开,别切断了这条线。而各司呈报的公文都需经过制司,就先要邓光荐这个记室整理分类才能放在自己的案上,只要老头儿略施手段便能将邓光荐糊弄过去,使得一些东西让自己看不到。再加上元妙的配合,自己也难现其中的变化,这样一来他不动声色便将自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马上去抚司!”赵昺断定近日必定生了大事,他一定要阻止应节严的‘错’下去。

    “抚帅前往雷州处理后军善后事宜了。”王德回答道。

    “去雷州了?!那我们去都统司。”赵昺愣了下道。

    “赵都统也随抚帅去了!”王德低声道。

    “他们都走了?!那怎么不告诉本王?”赵昺惊愕不已地道,各司官出行都需向制司报备的,否则便有擅离职守之嫌。

    “抚帅和赵都统来过,但见殿下正是练功的紧要关头,抚帅便没有打扰,只是跟邓侍读说了,并跟小的说这个时候不要惊扰殿下,免得练功出了差错,所以小的就没多嘴。殿下是不是出事了……”王德见殿下紧张,意识到出了大事,战战兢兢地地说道。

    “唉,跟你说不清。抚帅还说了什么?”赵昺叹口气道,王德那点小聪明哪里斗的过应节严,其肯定也是不知不觉的着了道,惩罚其也没有意义了。可他立刻意识到后军仍在雷州并没有出海迎驾,也没有回琼。

    “抚帅说军务暂时交给了刘都统,政务暂时由高大人和蔡大人打理,有要事则由殿下决断!”王德赶紧回答道。

    “唉,他都安排好了,还有屁事儿要本王决断。”赵昺再叹口气道,可自己先要知道到底生了什么大事,又道,“倪亮,你拿本王令牌马上带人去事务局,将这个月所有收集到的情报都带回府中!”(。)

第241章 拼凑出的噩耗() 
♂,

    时间不长,倪亮便回来了,除了两大箱子文卷,还有两个事务局的书吏。他知道殿下大晚上的不睡觉这么折腾肯定是有急事,而自己对这种事情又帮不上忙,所以一同将负责整理往来情报的书吏一同请了来。赵昺看他如此有长进,甚是欣慰。

    “这些都是这一个月各地发回的情报?”赵昺指着两只足有三尺见方的大箱子说道。

    “禀殿下,正是,这还都是紧要的,其它的没有带来,若有需要我们这就回去取来!”一个书吏躬身施礼道。

    “你们先将有关朝廷的消息的拿来我看!”每日能呈上赵昺案头的都是经过筛选和编辑的,都能有半寸厚,而这其中一条信息却需要几份,甚至十几条信息相互印证,这说明事务局的工作已经逐步走入正轨,那么多的钱撒下去已然有了效果。

    “是,殿下。这些都是腊月以来朝廷方面的动态。”书吏很快便从一口箱子中找出殿下所需呈了上来,其中有整理好的,也有未整理好的。

    “好,你们暂下去休息,有需要再召唤。”赵昺看看足有一尺高的文卷,皱皱眉说道,这些东西估计天亮都看不完。

    赵昺简单的翻了翻,发现这些文卷有的已经整理,有的还未整理。而内容更加繁杂,既有关于朝廷动态的,也有军队方面变动的,还有关于官员个人情况的,总之事无巨细都有收集。而几位受重点照顾的人物更为详尽,比如他这几日是否参加朝会、会见了什么人、说了些什么;甚至每天吃了什么,是喜是悲,身体状况如何都有收集。这些东西看着都是没头没脑的东西,但是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从中找到所需的东西。

    这么翻下去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而他知道能引起应节严反应的东西多半是朝议有了结果,或是哪位大佬又有了什么非常之举。于是他将查找的重点放在了这两方面。东西这么多,六尺长的书案都摆不开,他索性就在地上撂开了地摊儿。

    好在大家都知道殿下的毛病,书房的地上不仅铺装了木地板,有的地方还铺了毯子,可以让他随时坐卧,如果再摆上些玩具,就如同现在的儿童房一般了。看着殿下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趴着,还不时的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翻找,王德赶紧令人在屋子中加了几个烛台,晾好了茶水,四处摆上点心,方便他吃喝。

    “没有什么变化啊?”赵昺翻看了一会儿并没发现什么异常,翻个身正面躺下,翘着腿道。他有些想不通是什么事情刺激了应节严让他突然采取行动。

    “难道是事务局的探子没有侦查到,而老头儿却通过自己的渠道抢先获知了什么?”赵昺想想这个可能不是没有,事务局虽然在朝廷广布眼线,但能深入核心的并不多,而像小朝会或是太后单独召见大臣就难以获得详细信息。可老头儿就可能有这一方面的人能获得不为外人所知的机密,于是便采取了行动。

    “不对!”赵昺突然想到自己‘闭关’不过五六日,而琼州离井澳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而事务局的联络点并非都有信鸽,需要辗转数次才能达到,且信鸽的使用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而情报都会滞后几日,甚至十几日都不新鲜。可自己是按照到达日期的顺序查看,因而看到的都是‘旧闻’。

    扇了自己两巴掌,赵昺一骨碌翻过身,撅着屁股爬到一堆未加整理的文卷前,显然这些都是刚刚收到不久的。而这些文卷更加凌乱,即便是书写的纸张也是有大有小、长短不一,字体也是各样,有清秀的,有凌乱的,但都有一个特点——字儿小,看着费劲。

    “十二月初六,刘深再袭井澳。又打起来啦!”赵昺从纸堆中翻出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他轻声念道。

    “贼刘深追于十字门,两军激战,阻敌于了哥崖。

    “枢密副使张列阵于岛东南,与贼对战。”

    “贼自南北水道进入,欲取御舟。”

    “十二月十三,贼又围井澳,两军再战。”

    “十二月十七,不敌,突围向南。”……

    赵昺从中找出的纸片中翻捡出一小堆有关战局的情报,这些纸条上往往只有只言片语,有的又相互重复,显然出自不同的情报员之手,但都指向近日发生的战斗。而他也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了战斗的全貌。

    朝廷移至井澳在十一月经历了两场战斗后,士兵因饥寒交迫,疲劳过度,过了十多天才重新聚集起来。事情过后,宋军就忙于在大横琴的山上伐木,修理受损的船只,也为皇帝搭建临时行宫。停留了十多天后,元将刘深率大队海军追至大横琴东面的十字门。为了保卫皇帝及太后的安全,宋军将他们从大横琴转移到小横琴,枢密副使张世杰命步军扼守大小横琴、九澳、凼仔及妈阁山的高地,又亲自指挥战船列阵于十字门东南面,与元海军会战于九澳和凼仔一带海面。

    这是宋军沿海南迁以来首次和元海军在海上正面冲突。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宋军奋力反击以密集的石炮和强弓硬弩屡次击退进逼小横琴的敌船,抵御元军的进袭。元军战船从路环岛南北两边水道反覆向西猛攻停泊在大小横琴之间水道岸边分外显眼的御船,但被占据地利的宋军殿前禁军所阻。激战数日后,宋军利用刮起的顺风放出火船,将侵入水道的敌船尽数焚毁。而元军因为没有步骑的配合,始终无法攻破小横琴无奈后撤休整。

    战事完毕,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但宋军总算取得一次难得的胜利。但时隔不几日,刘深重整队伍攻小横琴,还未缓过劲儿的宋军溃败,转向南边的大洋逃跑。刘深也率军进入南洋在后紧追不舍,而事务局传来的消息也就此断绝,不知后事……(。)

第242章 迎驾() 
♂,

    通过对近日的情报综合分析,赵昺琢磨出了应节严的计划。其早已断定刘深既然已经追踪到了朝廷的老窝,便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再攻井澳,因而他才以朝廷朝议未定,援军出动也需周密准备为由没有派出迎驾队伍。其意图就是通过双方的战斗削弱朝廷实力,使其惧于帅府而不敢赴琼转道占城。而即便他们走投无路下迁琼,也限于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敢妄夺帅府的权利。

    而应节严赴雷州处理善后,赵昺猜想他无非是想借虎驱狼。元将阿里海牙前些日子已经攻下静州并大肆屠城,借以震慑广西各方抵抗势力,且以眼前看达到了目的,如今广西局面如同雪崩般的崩塌,不少州县不等元军到达便纷纷请降。应节严前往雷州看似是组织力量抵抗继续南下的元军,其实是做给朝廷看的,以此表明帅府并非嘛事不干,而是在竭力保证海峡的畅通,以便实现早先的约定——一旦形势恶化便转道占城的计划。

    另一方面应节严的潜台词是暗指敌军势大,帅府也是在勉力维持,随时有可能撤回琼州,你们要走赶紧走,否则想走也走不了啦!具体到应节严如何操作,赵昺并不替其操心,老头儿都成精了,肯定会兵不血刃的连唬带吓的说服朝中大佬们赶紧去占城避难,甚至可能会不惜兵谏。从而使帅府逃过‘一劫’,避免因为争权导致内斗,将琼州刚刚趋稳的局面毁于一旦。

    应节严的计划看似周密,无懈可击,也可自圆其说。赵昺却清楚其中暗藏着十分大的风险,朝廷有难拖延不救便是大罪;再扣上一顶图谋自立、不肯接纳的大帽子,便能压垮帅府这根还未长结实的小身板。至于你的辩解,朝廷也可采纳,更可不采纳,而最大的可能是盛怒之下都不会给你解释的机会。应节严肯定也是想到了这一节,才想一旦朝廷追究就由他揽下所有的责任,从而牺牲自己,保住殿下和帅府。

    此事成与不成,赵昺都觉得自己欠下了一笔无法偿还的人情债,虽然他知道应节严做出这种背经叛道的事情并不都是为了自己。而更多是对朝廷和皇帝日益失望,日感复国之路遥遥无期,却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复国希望和朝廷的未来,因此才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身败名裂的风险促成此事。但赵昺感动的同时,也自知承受不起失去应节严的后果,其可是帅府真正的顶梁柱。若是塌了,帅府便也趴了一多半……

    “唉,自己可能天生不是当皇帝的料!”赵昺想了会儿喃喃道。朝廷好赖还是大宋唯一的合法政府,其若是被灭,或是逃亡占城,自己的帅府合法性首先会被质疑。其次他不能让应节严替自己扛雷,让人待己受过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再有他还觉的自己心太软,虽然知道后果很严重,甚至搭上自己的小命,可也做不出为争夺权力骨肉相残,横尸数万的惨事。

    “王德,几更了?”赵昺又往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