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由于获得战马的渠道有限,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及受到场地的限制,难以实施大规模的放养,取得成效并不大,却也并非没有收获。通过多年的实验,赵昺首先培养出了一支选育战马的科研队伍,取得了经验,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试验场也非没有培育出良马,此种战马采用传统的中亚马和蒙古马杂交方式,结合了两种马的优势,提高了冲刺速度,且继承了蒙古马的耐力和耐粗食的优点。而马匹的肩高也达到了十五掌以上,合现代的一米五以上。

    按照历代形成的评价标准,肩高一米五已经属于上等良马的范畴。例如著名的马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以爱马著称,他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根据复原肩高就在一百五十厘米到一百六十厘米左右;而根据法国在十九世纪的征马法令,1。529米-1。597米的马匹用来供应胸甲骑兵,1。502米-1。543米的马匹用来供应龙骑兵,轻骑兵的马匹要求则是1。434米-1。489米。可见直到近代,一米五左右身高的马匹依然是优秀的战马。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战马相对于其他地区并不落于下风,而赵昺的御马场所培育的马种也算是不错的品种,只是可惜多年的辛苦也只得到了不到千匹,与庞大的需求也只能说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世纪问题。好在收复江南后使之得到转机,获得种马的渠道更为通畅,土地的增加也使得大规模繁育成为可能。

    赵昺每每在战斗取得胜利后,都注意收集良马以作为种马。而江南渐趋稳定后,他也通过贸易来获得良马,但是这条路很艰难,要知道从海上到达波斯需要长时间在海上航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贩运的马匹极不适应,死亡率很高,到达大宋往往十不存一,无法根本上解决缺少良马的现状。

    要实现大规模从中亚地区获得战马,也只能在飞剪船大规模投入运营之后了,那时航运时间缩短,马匹的存活率自然会大为提高。但让赵昺略感欣慰的是海上马匹贸易无法缓解缺马的现状,却得到了原产地的种马。在御马营迁到江南后,他便开始挑选合适的马场,便想起自己曾去过的崇明州。

    崇明州位于长江口,靠近江南的一座沙洲,面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大,但是也有方圆数百里。另外岛上人口不多,大面积的土地没有被开发,水草丰茂,河流纵横,适于放牧。且这里是江南最为靠近南北分界线地区,算是最为接近北方气候条件的地区了。

    当然这里也非完美,此处与蒙元隔水相望,处于两军对峙的最前沿,若是处于安全考虑并非是最好的地点。不过赵昺觉得此处利大于弊,且不会占用耕地,而岛上还驻扎着陆战一旅,并非想象的那样危险。于是御马营便迁入崇明州,作为种马繁育基地

    “陛下是暂歇,还是”船行一夜,在崇明州码头靠岸,陆战一旅都统郑永和御马营统领易杰已经在码头迎候,下船后郑永上前施礼后问道。

    “朕已经离京多日,还是直接去马场吧!”赵昺未等其说完便打断道。

    “请陛下上马!”易杰听罢立刻牵过一匹战马,逮住缰绳,请小皇帝上马。

    “好马,这也是咱们马场繁育的?”赵昺虽称不上专家,但是也是有些眼光的,看此马腿细长,蹄子大,耳朵尖,头没肉,肚子小,腰部短,后臀高,一色的黑毛,最关键的一点是鼻孔大,这意味着肺活量大,体健善跑。而这匹马粗看也有十掌往上,他轻拍马首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此马还是在琼州时繁育的,今年五岁了!”易杰言道。

    “唉,马场前来后,朕却还是头一次来,你们辛苦了!”赵昺听了轻叹口气道。

    “陛下如今马场比之在琼州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大家都盼着陛下前来呢!”易杰笑着回话道。

    “好,朕今日便看看!”赵昺接过马鞭,一捋缰绳,扳住马鞍飞身上马道。马场最不缺的便是马,知道小皇帝一行乘船前来,早就准备好了马匹,众人也纷纷上马跟上。

    “这马怎么样?”赵昺虽然会骑马,且骑术不错,但是这毕竟还是项有危险的运动,所以大家还是稳妥为上,前边的侍卫压住马速,只是让马慢速跑动。这让他十分无奈,扭脸问紧随其后的赵孟锦道。

    “陛下,这些马真的不错,是正宗的骑乘种!”赵孟锦听到皇帝问话,一提马缰跟上大声回答道。可他却也不敢并马而行,而是落后一个马头。他从军近三十年,自然知道马的好坏,这些马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感觉好极了。

    “可惜的是好马太少了,仍难以满足军用!”赵昺却是面露无奈地道。他知道在古代,军队的数量规模是一个重要指标。骑兵如果想在战争中做主导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重兵集团。游牧民族全民皆兵且战马充足,对这样的强敌必须以重兵集团才能打残他。汉、唐之所以能对匈奴和突厥进行决定性打击,就是因为其拥有数十万甚至更多的骑兵集团,仅凭马场繁育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陛下说的是,两军对战,战马消耗甚重,一场大战之后往往会伤亡十之五六,北伐中原在即,各部都苦于马匹不足!”赵孟锦深以为是地道。

    他知道当年汉武帝出击匈奴仅漠北一战,仅正规骑兵就动用十余万,还有大量马匹、骆驼与三十万步兵做后勤保障;唐太宗灭东突厥,以及其后唐朝对西部的一系列远征,历次都动用骑兵数十万,后勤保障的马匹牲畜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他们当下绝对不可能比拟的,而北伐中原他们却要直面敌军的大规模骑兵,缺马也就成了绕不过去的坎

    

第1025章 欲做贼() 
赵昺清楚自己虽然走的是精兵路线,但是以眼前的几个马场所产的马匹是无法满足军用的,若想真正的能发挥作用,还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功夫。当前即便能通过贸易获得一些战马,可这条路同样会受到政治气候的制约,且这种交易数量也不可能很大。

    现下大宋的战马的来源是战场上的缴获,而赵昺深知战场缴获最不稳定,不仅数量和来源不可能保证,有限的缴获有时甚至连添窟窿都不够更谈不上扩军。那么有限的骑兵只能发挥战术作用,却无法对敌进行大规模决定性的战略打击。

    北伐中原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可赵昺深知越是向北,则自己依靠水军进行战略机动就会愈加困难。而即便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北伐成功,夺取了中原地区。而想要彻底击败蒙元也并非易事,因为他不得不承认成吉思汗绝对算得上历史中最铁血的雄主之一。

    随着蒙古在成吉思汗率领下的崛起,其统领着二十多万蒙古骑兵,凭借着无可匹敌的战斗力席卷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以现在的版图来看,东亚方面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南亚方面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西亚方面有伊朗、伊拉克、沙特等国,中亚有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欧洲方面有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

    所以赵昺清醒的认识到即便北伐成功,夺取了燕云十六州,那么整个北方依然要面对蒙古人的攻击。可自己又没有汉唐之际充足的战马可用,难以将敌远逐,只能陷入被动的防守,难不成还要学秦始皇大修长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可现实就是现实,一旦跨过这条长江,他就必须要面对……

    “陛下,这景色真美,待到属下致仕,还望陛下恩准到此做个牧马之人!”一行人进入牧场,但见这里水草丰茂,战马或是在树荫之下纳凉,或是觅食,或是嬉戏,几个牧马人乘马看护着马群,看似十分悠闲,赵孟锦用马鞭指着牧马人,笑着向皇帝施礼道。

    “呵呵,你想的到美,在这里当个牧马之人却非那么容易的!”赵昺笑着道。

    “哦,还有哪些讲究啊?”赵孟锦惊奇地问道。

    “置使,不要仅看这些马外表威风凛凛,其实娇气得很。吃饱喝足时是最危险的,只要打上几个滚,马肠子就有可能搅到一起,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活活疼死。”得到皇帝的示意,易杰在马上施礼后答道,“所以一旦发现马倒地,牧马人便要随时把躺倒在地的马吆喝起来。看管二三百匹的马群,这活儿干起来不那么容易!”

    “这个某家倒是知道,吃饱了的战马要先提高缰绳吊起来一会儿,就是防止它们消化不良!”赵孟锦点点头言道。

    “卑职确是忘了置使乃是马上的将军,哪里会不懂这些小事,赎罪、赎罪!”易杰听了拱拱手道,“这些牧人还是十分辛苦的,每当回春时节,马也开始发情。他们要随身带着笔记,把配种情况记录在案,怀孕的母马单独放养。而马的孕期有十一个月,待到冬天产仔,一群马一生就是一百多驹子。如果驹子生在野外,就更是麻烦,因此时刻也不可掉以轻心。”

    “是吗?这些琐事某家却是做不来!”赵孟锦听了皱皱眉,连连摇头道。

    “易指挥使,这里都种上了苜蓿吗?”赵昺抬手以马鞭指指前方言道。

    “禀陛下,整个牧场眼下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改种了苜蓿草,余下的要待秋后将杂草清除后,明春再改种半数!”易杰回禀道。

    “嗯,适当留些杂草也好,省的这些畜生吃顺了口,以后没得吃了会饿死!”赵昺点点头笑道。

    “呵呵,陛下说笑了。那些初到江南的乌孙马还不大习惯,需要添些马料,但是经过驯养一段后便也能逐渐适应,与蒙古马杂交后的下一代便很快适应了!”易杰解释道。

    “现在马场之中有多少马?”赵昺又问道。

    “陛下,当下马场之上有各种种公马五百余匹,母马六千余匹,繁育的仔马除一部分送往其它马场外做种马外,尚有三千余匹,待下一步挑选后,余者的将调配给护军。”易杰回禀道。

    “不错,待今冬又会有一批良马送来,且以后会越来越多,你们要做好准备,尤其是选育工作,且不可大意!”赵昺赞了一句,又叮嘱道。

    “陛下放心,卑职一定会尽心尽责的!”易杰施礼道。

    “这里怎生多了这么多蒙古马?”赵昺一行边走边听取汇报,看着分别放养在不同区域的种马,突然发现有一大群公马被圈养在一处牧场,要知道种马场并不需要太多的公马,其中的道理不需多说。而这一群皆是公马,且并非多是改良用的蒙古马,他十分奇怪地问道。

    “陛下,这是卑职偷来的!”易杰听了笑着道。

    “偷来的?!这些都是?”赵昺听了却是一愣惊问道。看那群马数量而非几匹、几十匹,而是足有数百匹之多,这么多的马都是偷来的,让他实在难以相信。

    “陛下,正是。都是从对面鞑子那里偷来的,足有一千余匹马!”易杰点点头,依然笑着回答道。

    “怎么可能?这里隔着大江,你们怎么如何能将马弄过来!”这次不仅赵昺不信了,连赵孟锦等人也不信了,他摇着道。

    “陛下,几位将军。这马确是从对岸鞑子那里偷来的,不过要说头却也不大恰当,说骗来的更为妥当!”易杰等众人都说完了,这才抱拳施礼道。

    “不要打哑谜了,快说怎么回事!”赵孟锦也是急脾气,见其啰啰嗦嗦的急赤白脸地催促道。

    “呵呵,诸位将军可曾听过唐朝名将李光弼骗取叛将史思明战马的故事?”易杰再卖个关子道。

    “哦,朕明白了,你脑子倒是聪明,还会古学今用!”赵昺听了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指指其笑道。

    这故事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当时的李光弼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他的任务就是在河阳一带与当时的史思明叛军对抗,寻机歼灭他们。而细心的李光弼在一次视察阵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史思明叛军每天都会在一河之隔的对面洗马,每天都很准时。

    很多人其实都不会将这种事放在心上,而李光弼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低头笑了半天。他立刻就叫自己的属下在军队中挑了数百匹母马,这些匹母马都是尚有小马驹在身边的母马,他让人将这些母马在史思明军队洗马的时候赶到了对岸,这些母马离开没多久就想起了自己留在城中的小马,嘶喊咆哮着回来了。

    母马的嘶喊声也传到了史思明军队的公马的耳中,这些公马一听,那里还有心思洗澡,一个个都跟着母马的步伐朝李光弼的军中奔腾而来。赵昺想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