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其余的两样,宁婉却自己收了起来,不是她舍不得让娘用,而是那两样东西都是富贵人家才用得上的,金钗的钗头是一朵花,插在头上很容易掉落,至于那刻了菱形花纹的戒指更是耽误干活,而三家村的女子要做很多事情,就是娘闲在家里,手其实也没真正停过,戴上去就是累赘。

    虽然也看到了宁清渴望的目光,但是宁婉却一丝一毫让她试戴一下的意思都没有。梦醒重新回到家里,她便想起了许多的事情,过年的时候,爹娘给宁清打了新银饰陪嫁,当时她喜欢得很,想试着戴一戴,宁清怎么都不肯的,那么自己也不肯。

    宁梁和于氏身为父母,对两个女儿的小心思自是十分明白,宁清一向咬尖,见了卢家送来的好东西岂能不想要?

    不过东西是卢家人送给幺女的,点心什么的大家一起吃没什么,但是这金首饰却不能随便分出来,他们做爹娘的总要公正,因此只做不知,叮嘱宁婉,“仔细收好,千万别丢了,那都是很值钱的。”

    “我知道,”宁婉答应着,却将首饰先收到怀里,再抱起绸缎,分几次送到了西屋自己的炕柜里面,想着等再去镇上或者县里时,自己也应该买一把锁了。

    宁清拿点心送了刘货郎,宁婉也拿了几块点心放在一个漆匣子里送罗双儿,“点心你和夏柱哥吃吧,这匣子留着装针线用。”

    罗双打开细细地看着,不断地赞叹,又说:“那天我已经吃了半块,也不知这点心怎么能做得这样软这样香甜呢?”又告诉宁婉,“我爷生气了,不让小燕吃,倒打了她几巴掌,所以我分的就多了些。”

    这一次郭小燕冒充宁婉的事却是被卢家母子当场识破的,因此全村的人都大大地失了面子,卢家人还在的时候,大家总要替她遮掩,只说她有些傻。但卢家人走了,大家便都再不出声,等着看郭老爷子怎么办。

    如果说先前郭小燕与宁婉为了几个羊骨头子儿起了争执,还可以说是小孩子不懂事的话,现如今却是把人丢到了虎台县去了,从此之后,外面的人怎么说三家村?大家出门还能不能报三家村的名?

    郭老爷子也知道犯了众怒,将郭小燕打得狼哭鬼号,又关在家里不许出门,就连郭老太太、郭大伯和郭大娘也被老爷子骂了个狗血喷头,让他们从今以后好好管教郭小燕。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三家村的坏名声要是传出去了,整个村里的人都没脸。因此所有人对郭家都淡淡的,郭老爷子也灰溜溜的,连带着余老爷子也不光彩,毕竟郭老太太是他的亲姐姐。加上在前些日子失了脸面的宁家三老爷子,病了一直没有出门宁家二老爷子,一时之间,三家村内的老一辈突然悄无声息了。

    好在春耕的时候,他们原也不是做农活的主力,因此各家的地依旧翻好了又播下了种,老天亦从人之愿,下了一场淋漓尽致的春雨,将田地浇得透透的,庄稼想必很快就会发芽。

第30章 大伯() 
宁梁能赶在这场春雨前将地都种好了,十分地高兴,“时候赶得真巧!”

    在春雨前种好了地,不仅省力气,而且刚埋到地里的种子就被雨水泡着,一两天就能长出芽,正是最好的农时。

    于氏也笑道:“今年是马年,入了冬雪就比往常厚,现在到了谷雨就下大雨了,一定会有好年景的!”

    三家村这里流行一句俗语——牛马年,好耕田。就是说在历法上逢到牛年和马年,通常会风调雨顺,庄稼一定大丰收。

    “祖祖辈辈们传下来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宁梁赞同地点头,又与于氏商量,“我们请大哥来家里喝顿酒吧。”

    宁大伯做活一点也不惜力气,他身子又高又壮,一个人干活能顶上两个,两个儿子也能干,爷仨儿帮着宁梁将大房的地都翻过了,又播种了十几亩,算好剩下最后几亩时让宁梁自己种,他又急忙将自家几亩地也种了,因此两房的地几乎是同时种好的。

    于氏自然是同意的,“只是家里没有什么菜,大雨天又没法子到镇上买肉。”

    “自家兄弟随便些,不用那样麻烦。”

    于氏就煮了几个咸蛋切了一盘子,又用酱炒了一碗鸡蛋,再就是两样野菜,一把地里最先长出来的火葱,一碟子咸菜,再就是一盒子点心也充作一样,热了一壶高粱酒放在一旁。

    宁氏两兄弟便在炕桌上对坐喝了起来,于氏带了两个女儿在另一桌吃饭,一会收了桌子却去了西屋做针钱,让他们兄弟说话儿。

    宁大伯是个沉默的人,爹也不是很会说话,因此两人大都数时候都无声地喝酒,比起刘货郎来时的热闹气氛完全不同,于氏带着两个女儿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这酒喝得便又急又快,虽然再温了一壶酒,但是没一会儿工夫,宁大伯就喝多了,趔趄着回了家,两家门挨着门,也不必相送。于氏听到声音赶过来在门前望了望,道一声“大哥,慢走。”那边人已经进了家里。

    宁梁送了大哥也重新回炕上,却有些摇晃,“我也喝多了。”

    于氏就说:“你们兄弟在一处喝酒,急的又是什么?外面下着雨,也不能做活,只管慢慢喝,说说话儿。”

    “大哥那性子你不也不是不知道。”

    于氏想想就笑了,“其实你也一样。”

    宁梁也笑,却道:“地种好了,等雨一停,我就和婉儿上山,那时猫爪儿菜正好也该长出来了。”

    宁婉见宁大伯走了,也跟着娘过来在一处做针线,这大雨天,唯有做些针钱活儿能解解闷。听了爹的话就笑,“爹你好好歇两天,猫爪儿菜总要这场雨之后才能长出来呢。”

    娘也笑,“看你爹急的,可不是要等两天,这样大的雨,就是晴了,地也泥泞得很,总要等干一干才好时进山呢。”

    爹就自我解嘲地笑了,“我可不是想早一点去采猫爪儿菜呢!”没一会儿,倒在炕上睡着了,还打起了均匀的鼾声。。

    于氏便替他盖上被子,向宁婉笑着说:“你爹也该解解乏了。”

    宁婉也点头,今年春耕时,自己只是负责做饭送饭就累得很了,爹耕地播种比自己累得多,正是要好好休息一番呢。

    于氏便把这几天替宁婉做的一条青布裙子拿出来给她试,“你一直说要和你爹去县城,总要穿了裙子吧,免得人家笑话。”又告诉她,“系了裙子之后走路便要小心了,行动起来裙子动得太厉害不好看。”

    宁婉其实早穿过多少年裙子了,其实她刚醒时只穿着撒腿裤还有些不自在呢,却只点头答应。又见娘拿了宁清嫁妆的布给自己做裙子,心里早猜到了怎么一回事,却不肯主动说,等着娘开口。

    果然娘就又说了,“这布是清儿主动拿出来给你做裙子的,你们毕竟是亲姐妹,她总是什么事都念着你。”说到这里,话又停了下来。

    宁清还真是好算计,一条布裙想换卢家送的好东西,但这也正是她能干得出来的。宁婉早就防备着,因此就连金饰她也只说是借给娘,而不是给的,只怕宁清想法子哄了去。眼下看娘期期哎哎的,终还是不愿娘为难,就开口道:“卢家给的东西,点心大家吃了;那几样金首饰和绸缎我都有用处,原本是不打算动的,但是娘既然帮二姐说话,我就拿出两匹绸,给大家都做件衣裳,剩下的再不许用了!”

    前日宁清先是拿出布给于氏,让她帮宁婉做裙子,然后又悄悄向于氏说了,想要一件金饰,再做两身绸缎衣裙,于氏也知道不大合适,但是被女儿磨得没法子,只得找了机会向幺女提上一回。现在听了宁婉的话,也点头,“这样很好了。”

    宁婉知道宁清现在就在门外听着呢,因此放大了声音,“我拿出两匹绸可不是给她一个人的,这绸我看了,每匹都是足尺足寸的,两匹正好我们家四口人每人做一身衣裳,再有多的,就做些包头巾、腰带、鞋面、荷包之类的。”

    门外悄无声息,宁清果真不大满意,但她亦知道妹妹性子犟,家里人都扭不过的,再者此时她本也赚了,因此平了平心气走了进来,“你给大家哪两匹绸呢?”

    吴夫人送来的八匹绸缎是八种颜色,石青、大红、鹅黄、柳绿、湖蓝、水粉、铁褐、玄黑,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花纹,原是不一样的,宁婉倒没有想到此处,听宁清提了,便知她早有了打算。

    其实每一匹绸缎都是极漂亮的,宁清挑哪一匹都无所谓,因此宁婉便道:“随便你。”

    宁清就道:“我要那匹大红的。”

    想也不奇怪,宁清成亲在即,大红的确最适合了。宁婉便与娘、二姐一同进了西屋,将那匹大红的拿了出来,红色的绸缎上撒了金线,织着萱草花纹,宁清爱不释手,“我想做一件小袄,一条裙子,再加上一块盖头。”

    家里原也买了红布,而且已经做了一身红嫁衣,但那怎么又能比得这个?

    就是于氏拿了先前做好的嫁衣放在一旁比了比,也立即便觉得原来看着鲜艳的红布变得十分地土气,又暗淡无光,也点头道:“这身衣裳你便留着平日穿吧。”又向宁婉道:“清儿做一身,剩下的绸缎你留着,将来也做一身嫁衣。”

    自己成亲还早着呢,宁婉摇头,“剩下的我和娘一人做一条裙子,再挑一匹给爹做一件袍子,我们再每人做一件小袄,二姐成亲时我们一家人便都穿绸。”算起来正好。

    “不行,我不做!”于氏一听宁清要将剩下的红绸缎给自己做裙子,马上反对,“这样好的绸缎我们再不能买得起的,怎么能白费了呢!”

    “娘穿怎么就白费了?”宁婉知道娘节省惯了,笑着劝她,“等我和爹采山货赚了钱,到时候买更好的!”

    宁氏怎么也不肯,只道:“再选一匹给你爹做一件袍子,迎亲时穿着好看,剩下的半匹料子正好给你做一身,娘就不做了。”

    宁婉知道劝不动娘,便先将其余的七匹绸都拿了出来,“我们给爹挑哪一匹呢?”

    鹅黄柳绿水粉等自然不适合,也只能在铁褐、石青、玄黑中挑一匹,娘仨儿选了半日,最终还是定了石青。这匹石青的绸缎上面是一团团的吉祥如意花纹,十分地沉稳,娘穿着也好看。宁婉便也在心里已经算好了应该如何套裁。

    待把宁清的嫁衣裁了下来,因为是贵重的衣物,面料留得十足,就算宁清再长高长胖了,也能放出来余份穿,这一套衣裙,是算好了能穿一辈子的。再加上盖头、腰带什么的,只宁清一个人,整整用了大半匹布。然后又将爹的袍子也裁了,毕竟是男人,个子高,做衣裳就费布,也用了大半匹。

    剩下的绸缎宁婉便留在了西屋,趁着娘不在时就比量着用大红的给娘裁了一条裙子,又用石青色的裁了一件衣裳,剩下的红绸给自己做裙子不够了,却给自己裁了一件大红的小袄,反用石青的做了裙子。然后悄悄地做了起来。

    毕竟是一家人,娘当天就发现了,又是心痛又是生气,“这样的好绸缎给我裁衣裳不是白费了!”急忙拿了面料细看,还是想留给宁婉,“怎么可着我身量裁的?万一你将来长得比娘高了,岂不是改不了了!”

    宁婉赶紧扶住娘,“娘,别气别气,你肚子里还有小弟弟呢。”又一个劲地陪笑,“二姐成亲,爹和我们姐俩儿都穿着绸缎衣裳,只你穿着布衣。娘,你觉得好吗?”

    于氏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但又道:“那裙子做好了我只穿这一次,然后就收起来留着给你穿。”但还是又叹了一声气,“可惜成亲时不能用了。”

    原来成亲时必需穿全新的衣裳,宁婉就笑嘻嘻地道:“娘就留着,等我成亲时再穿也好呀。”其实在她心里,觉得等自己成亲时,一定还会给娘重新做一套新绸衣裳的,比这套还好。

    于氏见衣料已经裁好只得认了,又看宁婉自己裁的衣裙,又嫌她留的料子太少,以后长了个子没有太多的余份,唠叨了半天。宁婉只一笑,她曾经走出过三家村,再不想像三家村的人一般,一件衣裳穿上许多年,直到破得不能再破了才换。

第31章 退货() 
天一放晴,宁婉先与爹去了虎台县,原本她是打算采了些山货再去县城的,但是吴夫人送来的东西使她临时改变了想法,她打算卖掉两匹绸缎和几样金饰,换了钱将她的山货生意直接做大些。

    自三家村到虎台县,比马驿镇还要远一倍,宁婉与爹半夜里便走出家门,她怀里揣着金饰,爹背着两匹绸缎,手中提着灯笼照着山路。过了马驿镇时天边现出一丝亮光,他们将灯笼息了,从镇子一旁穿过,继续前行。

    幸亏前些日子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